讀古今文學網 > 定本育兒百科 > 第十二章11~12個月的寶寶 (330~365天) >

第十二章11~12個月的寶寶 (330~365天)

翻看寶寶相冊,爸爸媽媽會發現,這一年來在小寶寶身上發生了多麼驚人的變化!此時的寶寶也很有幽默感,喜歡不停地戲弄爸爸媽媽。他們願意表達親近,更瞭解運用親吻與擁抱的藝術。這是怎樣翻天覆地的一年啊!而未來又是多麼的令人期待!

身心發育

身體發育的特點

馬上就要過1歲的生日了,寶寶也將度過嬰兒時期的最後一個月,寶寶的身體發育又有哪些變化呢?一起來看看:

1.體重 到了快1週歲時,寶寶不再像6個月以內那樣胖乎乎的,不少寶寶已經顯得瘦高。男寶寶的平均體重在這個月約為9.8千克,女寶寶的平均體重約為9.3千克。

2.身高 男寶寶的平均身高約為75.5厘米,女寶寶為74厘米。

3.頭圍 頭與軀幹的比例越來越協調了,這個月裡,男寶寶的平均頭圍約為46.3厘米,女寶寶的平均頭圍約為45.3厘米。

4.胸圍 胸圍等於頭圍或稍大一些。男寶寶的平均胸圍約為46.37厘米,女寶寶的平均胸圍約為45.3厘米。

5.坐高 男寶寶的坐高平均約為47.8厘米,女寶寶坐高平均約為46.7厘米。

6.牙齒 一般來講,12個月時寶寶應出6~8顆牙。但也有些寶寶剛剛開始出牙,但乳牙長出最晚不應該超過1週歲。

特別提示:12個月的寶寶喜歡用蠟筆亂塗,桌子、沙發、紙張、甚至是牆壁都可能成為寶寶的畫板,如果爸爸媽媽不想為此而苦惱的話,最好給寶寶開闢一塊屬於他(她)的小天地,讓他(她)盡情地發揮,爸爸媽媽也許會有驚奇的發現。

寶寶的心理發育特點

馬上就要1週歲的寶寶喜歡和爸爸媽媽依偎在一起玩遊戲、看書畫、聽故事,喜歡和爸爸媽媽玩藏東西的遊戲,喜歡認真仔細地擺弄自己的玩具和觀賞實物,一邊玩還一邊咿咿呀呀地說著什麼,但是絕大多數我們都聽不懂。這個時期的寶寶喜歡的活動很多,除了翻書、看圖書外,還喜歡搭積木、滾皮球等。如果聽到喜歡的歌謠還會做出相應的動作來。

12個月的寶寶,每天的活動都很豐富,隨著爬、站立到行走的技能日益增強,他的好奇心也隨之增強,似乎想把房裡每個角落都瞭解清楚,都要用手摸一摸。

為了寶寶心理的健康發展,爸爸媽媽在保證寶寶安全的情況下,應盡量滿足他的好奇心,鼓勵他的探索精神,千萬不要隨意恐嚇寶寶,以免傷害他正在萌芽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大動作、小動作都進步了

寶寶在第12個月裡,基本上在坐著時都能自由地左右轉動身體,並能獨自站立,扶著一隻手能走,自己推著小車也能向前邁步;在小的精細動作上能夠用手捏起扣子、花生仁等小東西,並會試探著往瓶子裡裝,能從杯子裡拿出東西然後再放回去,雙手擺弄玩具比上個月要靈活了。

寶寶的運動發展

此時的寶寶能夠站起、坐下,繞著傢俱走的行動更加敏捷。不必扶,自己站穩能獨走幾步。

站著時,能彎下腰去撿東西,也會試著爬到一些矮的傢俱上去。

有的寶寶已經可以自己走路了,儘管還不太穩,但對走路的興趣很濃,這一變化使寶寶的眼界豁然開闊。

寶寶的情感發展

開始對小朋友感興趣,願意與小朋友接近、遊戲。自我意識增強,開始要自己吃飯,自己拿著杯子喝水。可以識別許多熟悉的人、地點和物體的名字,有的寶寶可以用招手表示「再見」,用作揖表示「謝謝」。會搖頭,但往往還不會點頭。現在一般很聽話,願意聽大人指令幫你拿東西,以求得讚許,對親人特別是對媽媽的依戀也增強了。

寶寶的語言發展

此時寶寶對說話的注意力日益增加。能夠對簡單的語言要求作出反應。能對「不」有反應,利用簡單的姿勢例如搖頭代替「不」。會利用驚歎詞,例如「oh-oh」,並嘗試模仿詞彙。這時雖然寶寶說話較少,但能用單詞表達自己的願望和要求,並開始用語言與人交流。已能模仿和說出一些詞語,所發出的一定的「音」開始有一定的具體意義,這是這個階段寶寶語言發音的特點。寶寶常常用一個單詞表達自己的意思,如「外外」,根據情況,可能是表達「我要出去」或「媽媽出去了」;「飯飯」可能是指「我要吃東西或吃飯」。

寶寶的認知發展

此時他仍然非常愛動,在寶寶週歲時,他將逐漸知道所有的東西,不僅有名字,而且也有不同的功用。你會觀察到他將這種新的認知行為與遊戲融合,產生一種新的迷戀。例如,不再將一個玩具電話作為一個用來咀嚼、敲打的有趣玩具,當看見你打電話時,將模仿你的動作。此時他也許已經會隨兒歌做表演動作。能完成大人提出的簡單要求,不做成人不喜歡或禁止的事。隱約知道物品的位置,當物體不在原來的位置時,他會到處尋找。已經具備了看書的能力,他們可以認識圖畫、顏色、指出圖中所要找的動物、人物。當然,這需要媽媽的指導和協助。

飲食營養

注意食物的均衡搭配

很多小寶寶剛剛斷奶,正在適應新的飲食規律,如果小寶寶不能適應新的食物,往往會出現消化不良等症狀。此時寶寶快滿週歲了,一般能吃爸爸媽媽日常吃的食物了,即使不為寶寶做特別的食物,吃現有的食物也是可以的。此時的寶寶已經成為了家庭的一員,在飲食方面可以很好地融入家庭的生活了。

斷奶後的輔食餵養還有可能造成營養不良,因此家長要注意提供給小寶寶的營養一定要均衡。

此時寶寶已經長出了幾顆乳牙,因此可以吃一些鬆軟的麵包、稀爛的湯粥等。爸爸媽媽一定要多給寶寶做些五穀類的食物,盡量少吃精米白面。像雞蛋羹、煮爛的蝦餃、蔬菜泥、動物肝泥等食物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及維生素,可以給寶寶適量食用。水果蔬菜可以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也是不能忽略的,而且越新鮮越好,如果怕水果太硬,可以用勺子刮成泥狀餵食寶寶。

總而言之,寶寶用餐時,只有均衡的飲食,才能夠提供給寶寶充足的營養,保證寶寶在斷奶的情況下,也不會「虧嘴」,身體棒棒的。

給寶寶補充水果的方法

水果色澤鮮亮,酸甜可口,營養豐富,因此,家長經常讓寶寶可著勁兒地吃。然而,吃水果並非那麼簡單,其中有很多學問值得關註:

1.食用時間 很多媽媽喜歡在餐桌上擺放一些水果,以供寶寶在餐後食用,認為飯後吃水果可以促進食物的消化。這對於喜歡吃油膩食品的人很有必要,但對於正在生長發育中的寶寶卻並不適宜。因為,水果中有不少單糖物質,極易被小腸吸收,但如果堵在胃中,就很容易脹氣,甚至便秘。所以,飽餐之後不要馬上給寶寶吃水果。而且,餐前也不要給寶寶吃,以免影響正餐的營養素的攝入。最佳的做法是,把吃水果的時間安排在兩餐之間,或是午睡醒來後,讓寶寶把水果當做點心吃。每次給寶寶的適宜水果量為50~100克,還可把水果製成適合寶寶消化吸收的果汁或果泥。

2.與體質相宜 給寶寶選用水果時,要注意與寶寶的體質和身體狀況相宜。如,舌苔厚、便秘、體質偏熱的寶寶,最好給吃梨、西瓜、獼猴桃、芒果等寒涼性水果,它們可清火;而蘋果、荔枝、柑橘等易引起上火,不宜給體熱的寶寶多吃。消化不良的寶寶應吃熟蘋果泥,食用配方奶便秘的寶寶則適宜吃生蘋果泥。

3.食用要適度 吃水果也要講究適量,過多了常會引起麻煩。如:荔枝汁多肉嫩,但是大量吃荔枝不僅會使寶寶的正常飯量減少,還常會在次日清晨出現血壓下降、暈厥,甚至死亡的可怕後果,這是由於荔枝含有的一種物質可引起血糖過低而導致低血糖休克所致;柿子也是寶寶鍾愛的水果,但過量食用,尤其是與紅薯、螃蟹一同吃時,會使寶寶發生便秘,使寶寶胃部脹痛、嘔吐及消化不良;香蕉肉質糯甜,又能潤腸通便,但如果在短時間內讓寶寶吃得太多,則會引起噁心、嘔吐、腹瀉。

4.不可代替蔬菜 有些寶寶不愛吃蔬菜,媽媽便經常讓他多吃水果,認為這樣可以彌補蔬菜中的營養成分。但這種做法並不科學。首先,讓寶寶用水果代替蔬菜,水果的攝入量就會增大,導致身體攝入過量的果糖,不僅會使寶寶的身體缺乏銅元素,影響骨骼的發育,還會使寶寶經常有飽腹感,導致食慾下降。其次,與蔬菜相比,水果在促進腸肌蠕動、保證無機鹽中鈣和鐵的攝入的功用上要相對弱一些。因此,不要用水果代替蔬菜。

5.可大塊吃 這時的寶寶一般只要削好了皮就能吃了,不太需要特別地為寶寶進行加工。有的媽媽特別細心,特別把水果弄碎了給寶寶吃,但寶寶未必會買賬哦!因為如果寶寶在記住了咀嚼果肉的快感之後,就會不再喜歡吃這種弄碎的水果了。

教寶寶吃「硬」食

寶寶長時間吃流食,慢慢就會養成習慣,吃慣了流質食物的寶寶,雖然已經長了幾顆小牙,也有了些咀嚼能力,但要吃硬食即固體食物,還需要有個漸進的過程。可是,如果寶寶吃「硬」食的時間早了,媽媽會怕寶寶不消化,甚至出現堵住嗓子,使寶寶難以呼吸的意外;如果寶寶吃「硬」食的時間遲了,媽媽又會擔心寶寶不能攝入足夠的營養,影響寶寶今後的發育。什麼時候才能讓寶寶學吃「硬」東西呢?

寶寶在12個月大時,已經基本可以開始吃固體食物了,在這個階段,寶寶們通常已能掌握拿東西、嚼食物的基本技巧了。不過開始時要將固體食物弄細些,以便於寶寶咀嚼;可以先吃去皮、去核的水果片和蒸過的蔬菜(如胡蘿蔔)等。等寶寶習慣吃這些「硬」東西後,便可以「升級」食物的硬度,給他們試著吃點煮過的蔬菜,但不要太甜、太鹹或太油,以免寶寶產生厭食、拒食行為。

謹防不良飲食習慣損害大腦健康

很多家長沒有科學的飲食觀念,很多飲食習慣也不好,如果不注意加以改正,很可能就會因為自己的主觀臆斷,而導致一些不良的飲食習慣作用於寶寶身上,危害寶寶的健康。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家長應該謹防哪些不良飲食習慣損害寶寶的健康:

●吃鹽太多 人體對食鹽的需要量,家長每天是6克以下,兒童每天在4克以下。如果總是吃過鹹的食物,就會損傷血管,影響腦組織的血液供應,造成腦細胞的缺血缺氧,從而影響寶寶的大腦發育。因此,在日常飲食中,爸爸媽媽一定要注意給寶寶的食物中食鹽的量不可過多。

●喜歡吃味精 作為大眾調味品,味精的確給飲食增添了不少滋味。但是,醫學研究表明,孕媽媽在妊娠後期如果經常吃味精會引起胎兒缺鋅,而週歲以內的寶寶使用味精過多則可引起腦細胞壞死。世衛組織提出,家長每天攝入的味精量不得超過4克,孕媽媽和週歲以內的兒童應禁食味精,即使寶寶大了,也應盡量少吃味精。

●飲食習慣 含過氧脂質食物攝入過多。如果人們長期從飲食中攝入過氧化脂並積聚在體內,可導致人體內某些代謝酶系統遭受損傷,導致大腦早衰或癡呆。通常,含過氧化脂較多的食物有油溫在200℃以上的煎炸類食品以及長時間暴曬於陽光下的食品,如熏魚、烤鴨、燒鵝等。另外,炸過魚、蝦的油會很快氧化並產生過氧化脂質。其他食物,如魚乾、醃肉,以及含油脂較多的食品在空氣中都會產生過氧化脂質。所以,這些食物,寶寶一定要少吃,最好是不吃。

●吃含鉛、含鋁的食物 鉛是腦細胞的一大「殺手」,食物中含鉛量過高就會損傷大腦,導致智力低下。含鉛較高的食物,有爆米花、皮蛋等。另外,鋁也是損傷大腦的有害元素。經常給寶寶吃含鋁較高的食物,就會造成寶寶記憶力下降,反應遲鈍,甚至導致癡呆。含鋁較高的食物主要是油條、油餅、爆米花等。

寶寶飲食衛生的禁忌

從這個月起,寶寶的一日三餐基本上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吃了,飲食衛生要更加注意。

●嚼飯餵寶寶不可取 有些媽媽擔心寶寶嚼不爛,便自己先將食物嚼爛後再餵給寶寶,其實這是一種非常不衛生的餵食習慣,對寶寶的健康有很大危害。

●寶寶餐具要避免與家長混用 爸爸媽媽要為寶寶準備一套單獨的餐具,且要單獨清洗、存放。在使用前要將奶具和餐具用沸水燙過清洗消毒,並且要定期煮沸消毒,用後要洗淨,放在櫥櫃內。

●家裡有人生病時跟寶寶一起玩 比如,如果家長患有感冒,要先戴上口罩再喂寶寶;家長患有腸道感染時,須反覆用肥皂洗手後再接觸寶寶。

●解凍後的食物再給寶寶 如果給寶寶吃解凍的食品,一定要保證重新煮過或者用微波爐加熱,變涼之後再給寶寶吃。

注意給寶寶補鈣

鈣是人體內含量多的礦物質之一,約占體重的1.5%~2%。人體對鈣的需要量很大。寶寶在出生第1年生長最迅速,1周體重增長3倍,身長增長0.5倍,這就需要大量的鈣鹽沉積在骨組織內促進新骨的形成和骨的生長。體內鈣量從出生時25克左右增至75克,當人體鈣吸收不足的時候,就要動員骨鈣來保持血鈣的正常,用以維持正常生理活動及神經功能。寶寶只有保持骨鈣的正平衡,即每日平均骨鈣沉積超過140毫克,才能達到正常骨骼發育需要量。

鈣對寶寶的作用:

1.能夠組成人體的骨骼和牙齒,能夠佔到1.5%和2%,如果缺少就會造成骨質疏鬆。

2.能夠緩解神經興奮性。

3.能夠參加人體凝血的過程,有些人出血以後不容易止血,這和鈣的缺乏有關係。

4.能保持很多酶的活性。

5.能夠維持身體細胞膜內的通透性。

怎樣知道孩子是否缺鈣?寶寶母乳餵養,媽媽身體很好,寶寶吃奶也不錯,基本上寶寶不缺鈣。喝牛奶也是一樣的。如果寶寶飲食營養很不錯,奶源很充足,每天吃的奶也比較夠,較大寶寶每天吃牛奶300~400毫升,基本上不缺乏鈣。如果膳食中鈣不是充足的,就需要額外服用鈣制劑了。

補鈣要補維生素D嗎?除非這個孩子曬太陽曬得很好,否則就需要補。因為維生素D真正的來源不是吃進去的,曬太陽可以提供我們人體需要維生素D的95%以上。曬太陽要提倡每天在1~2個小時以上,而且曬的面積比較大,最好是全身。冬天,我們在北緯35度以上地區的日光的紫外線就已經很少了,所以我們冬天一定要補充維生素D,單曬太陽已經不夠了。

鈣能和牛奶同服嗎?牛奶含鈣很高,同時吃鈣片,很高的鈣量中只會吸收一部分。正常人體對鈣的吸收率在30%~40%,牛奶是50%左右。鈣越多,吸收率反而低。因此最好分開吃。

母乳餵養也要補鈣?國際上慣例寶寶生下來半個月的時候就應該吃維生素D,不管是母乳餵養還是其他餵養。配方奶裡面可能加了一些維生素D的,母乳餵養的寶寶一定要在寶寶生下來半個月以後加維生素D。因為母乳是很好的東西,但有幾項比較缺少,其中一項就是維生素D。因為奶水裡面基本上沒有維生素D,有的量也很小,不夠。所以寶寶要在半個月開始吃。

天天補鈣為何還缺鈣?天天補鈣,不一定鈣很好的吸收利用了。一定要補鈣的同時補充維生素D,並且很好的曬太陽。維生素D不夠,曬太陽很少,雖然補了鈣,沒有很好的利用,所以還會出現缺鈣的現象,所謂真正的缺鈣。家長也不要一味寄希望於鈣品,戶外運動、曬太陽、營養均衡才是重要。

寶寶怎樣補充維生素

日常護理

如何照料難以入睡的寶寶

入睡的難易,是寶寶的天性,光靠訓練是沒有辦法完全改變的。最合適的哄寶寶入睡的方法就是協調好寶寶的天性和家庭的和平氛圍,按照各自家庭的具體情況哄寶寶入睡。對於容易入睡的寶寶,用不著什麼特別的方法也能入睡,比如有的寶寶即使爸爸媽媽一邊看著電視一邊說著話,他也能很快入睡。

對於難以入睡的寶寶,則需要不同的方法。尤其是到了快週歲時,寶寶的活動能力大大增加,給他脫了衣服放進被窩,他一會兒又鑽出來在床上亂跑或四處爬;有時需要媽媽在旁邊唱著歌,輕輕地拍著他,就這樣也得二三十分鐘才能入睡;有些寶寶還要叼著奶嘴,如果沒有斷奶的話還得吃著奶。

哄寶寶睡覺的好辦法

為了哄這樣的寶寶入睡,最好的辦法就是增加他白天的活動量,讓他感覺疲倦了再進被窩。過早地把寶寶放進被窩只是增加了寶寶入睡前磨人的時間,因此,在寶寶沒有達到一定的困的程度之前,還是不要讓他進被窩。有時候寶寶可能是因為一天見不到爸爸媽媽,等晚上爸爸媽媽下班後就顯得比較興奮而無法入睡,直到晚上10點多才睡覺,這樣也比沒有和爸爸媽媽交流就早早睡覺要好。如果寶寶第二天能夠睡到9點,一樣可以消除疲勞。而且現在大部分寶寶都是晚上9點睡覺。

對於無論怎樣都不快些入睡的寶寶,可以採取縮短午睡時間的辦法。不過,如果寶寶一直都是從3點睡到5點,而家長要在4點叫醒他,他可能會有兩三個小時都顯得不夠高興。

一旦把寶寶放進了被子就要盡量讓他快一些入睡,比如,寶寶吸著奶嘴5分鐘就能入睡,就比拿掉奶嘴哼哼唧唧地10分鐘入睡要好。夜裡寶寶哭鬧醒來時也要像哄寶寶入睡一樣的想法,總之就是為了不讓寶寶養成夜裡起來玩耍的習慣,要盡快讓他入睡。

冬日寶寶睡眠二忌

冬季冷,很多家長也怕寶寶冷,所以在寶寶睡眠時就會想當然地進行一些保暖做法。可是有些做法是需要嚴忌的,比如:

1.忌門窗緊閉 冬日天氣寒冷,許多家庭怕寶寶著涼而習慣門窗緊閉。但是據環保部門檢測,在寒冷季節,一般城市中粉塵、有害氣體密集度最大的地方不是工廠和馬路,而是在門窗緊閉的家中。這是因為家裡也有污染源,如燃料煙霧、塵埃、人體自身污染等。若是新居,還有牆體和傢俱散發的化學物質。如果門窗緊閉,通氣不夠,污染密度就會增高。

2.忌蒙頭睡覺 冬夜怕寶寶冷,便將寶寶的大半個頭都蒙進被窩,暖是暖了,但被窩裡的小氣候含氧有限,且流通不暢,時間長就會變得空氣混濁,氧氣稀少。在這樣的環境下睡覺,睡眠效果很差,對寶寶的健康很不利。並且如果家長把寶寶的頭蒙得太嚴實,還有可能引發窒息。因此,不能讓寶寶蒙頭大睡。

還有的寶寶會每次早上推著出去曬太陽時就會舒服的睡著了,這種戶外睡眠在冬季可以增加寶寶的抵抗力,減少患感冒的概率。但是,冬季戶外睡覺也要有所注意:第一要注意保暖好;第二,開始時間要短一些再逐漸延長,可以使他慢慢適應室外的溫差。

警惕餐桌上可能出現的危險

寶寶在進餐的時候可能會有危險,家長絕對不能掉以輕心。如果寶寶不小心很可能會造成一些意外發生,比如將食物嗆入氣管從而引起窒息,也有可能被很熱的食物燙傷,或者被餐具戳傷氣管等。為此,家長在寶寶進餐的時候應注意到以下幾點,為寶寶提供最好的幫助:

1.吃飯時不要逗笑寶寶或惹哭寶寶,讓他專心進食。若在寶寶進食時逗引大笑或打罵恐嚇,容易使寶寶將食物誤吸入氣管,引起窒息。

2.進餐時,熱湯、熱粥、熱水瓶等要放在寶寶觸摸不到的地方,以防寶寶伸手去抓後被燙傷。

3.寶寶進餐時,不要鋪餐巾。因為這個時候的寶寶好奇心、探索欲很強,喜歡去拉餐巾,容易將桌上的熱湯、熱菜等一起拖下來被燙傷。

4.筷子、叉子等餐具不要讓寶寶當玩具玩耍,如果寶寶不吃了,就要將他的筷子和叉子等餐具收起來,以免不慎戳傷眼睛和身體。

5.有些零食對這個月份的寶寶來說也是不太適宜的,如花生仁、小糖球及各類帶核的食物,以免寶寶不慎吞入氣管而發生意外。

6.生魚片、醉蟹、醉蝦等也不宜給寶寶食用,以免其中有刺扎到寶寶,或者發生腹瀉;也不宜多吃油煎或燒烤類食物,寶寶吃這些食物不易消化吸收。

收拾好高處的物品

有時候,家長可能隨手把一些物品放在床邊、床頭櫃或者嬰兒床的架子上,雖然這些都是一時疏忽之舉,但是對寶寶卻可能造成很大的危害。最安全的做法就是:家長一定要養成整潔的好習慣,把物品都收好,尤其是高處的物品,絕對要放在寶寶夠不到的地方,以免寶寶將高處的物品拉下來造成傷害。家長時刻都要想著身邊有一個寶寶,放任何東西都要想到會不會對寶寶造成傷害,或者是不是有什麼安全隱患,盡量將物品放在安全的地方。

寶寶眼部的「特殊」現象

●鬥雞眼 寶寶在出生最初幾個月內,眼肌尤其是調節眼球活動的一些肌肉發育不完善,雙眼的共同協調運動能力較差,而寶寶通常習慣用深沉和目不轉睛的凝視來觀察事物,與自己的父母交流。再加上嬰幼兒時期寶寶的鼻骨不發育,兩眼距離較近,年輕的爸爸媽媽在與自己寶寶對視時總覺得寶寶好像是對眼。其實這對於大多數寶寶來說,屬暫時的正常的生理現象,一般2~3個月後寶寶雙眼的共同注視能力就可以發育良好了。1歲以內的寶寶,眼球還未發育成熟,眼球直徑短,處於遠視狀態。當看近的物體時,兩隻眼睛不能在同一個軸的位置,因此出現共同性內斜視,即所謂的「鬥雞眼」。隨著年齡的增長,眼球的逐步發育,這種現象就會消失。

●假性內斜視 由於寶寶面部骨骼在發育過程中,鼻根部相對顯得寬一些,所以從外觀上看起來好像眼球偏到內側,似「鬥雞眼」。這是一種假性內斜視造成的錯覺,實際上眼球的位置還是正常的。日後,隨著寶寶面部骨骼、眼眶骨及鼻骨的發育,這種現象就會消失。爸爸媽媽完全不必擔心,但是可以密切關注寶寶眼睛的變化。

早期教育

教寶寶認顏色

寶寶通常最喜歡的顏色就是紅色,所以教寶寶認顏色可以從紅色開始。媽媽將幾樣紅色的物品集中在一起,如紅色的積木、紅色的氣球、紅色的小汽車等,然後捉住寶寶的手邊移動這些物品邊說「這是紅色的,這也是紅色的」。在寶寶慢慢地感知這些物品都是紅色的以後,對寶寶說「把紅色的XX給媽媽」,讓寶寶把這些紅色的物品一件一件地遞給媽媽。這種訓練是為了讓寶寶初步學習一定的抽像概念,發展思維能力。

等寶寶認識了紅色之後,可以教寶寶認識其他的顏色。但是一般來講,寶寶喜歡鮮艷的顏色,所以教寶寶認顏色的時候也要投其所好,以引起他的興趣。

訓練寶寶的語言能力

11~12個月的寶寶能聽懂許多話,有的寶寶還會自言自語地說些莫名其妙的話,這都是寶寶語言能力發展進步的表現。這段時期可以從以下幾點對寶寶的語言進行訓練:

1.用簡短的語言表達寶寶的行為 寶寶玩球,媽媽說「這是一個球,是一個紅色的球」,寶寶指著杯子時,媽媽可以觀察一下寶寶,如果感到寶寶想說而不會說時,可以對寶寶說「寶寶是想喝水,好吧」。但是這種方法不能長期下去,特別是寶寶1歲後慢慢會說話以後,如果家長總是幫寶寶表達,他就會總是依賴家長,而不願意自己說話。

2.每天朗讀優美的童話故事或詩歌 每天給寶寶朗讀1~2個優美的童話故事或詩歌,寶寶會接觸更多新的詞彙,培養他語言的理解力,當然也可以給寶寶放錄音,或讓寶寶看光碟裡的故事(但時間不宜過長,以免對寶寶視力造成影響)。

3.每天和寶寶看圖畫書、講故事 給寶寶看的書,要有鮮艷的圖畫,故事要簡短,語言要生動,每頁最好只有2~3句話。開始時可以反覆講同一本書,讓寶寶聽熟。有時可以一面講,一面問,以增加寶寶的興趣。

訓練手眼協調能力

將近週歲時,寶寶已經能夠理解手中抓著的玩具與掉落在地上的玩具之間的因果關係,因此,常常喜歡故意把抓在手中的玩具扔掉,並且用眼睛看著、用手指著扔掉的玩具。也就是說,從這個時段起,寶寶已經將手和眼聯繫在一起了。更重要的是爸爸媽媽要帶寶寶到大自然中撿小石子、撲蝴蝶、捉蜻蜓、抓螞蚱、捉小螞蟻……為了進一步鍛煉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可以試著做做插鎖眼的小遊戲。

插鎖眼這個遊戲可以使寶寶學習玩具的玩法,培養活動的目的性。

用硬紙板做成一個拼板,爸爸媽媽先說出不同形狀的小塊邊的名稱,如圓塊、三角塊、方塊等,再把它們分別放進相應的小槽裡,然後讓寶寶一個個取出來。注意,在整個過程中,要不斷重複這些形狀的名稱,這樣寶寶才能記住。慢慢地寶寶一聽到家長說出某個形塊的名稱,就能立刻把它拿出來。

家長們還要注意,抓住寶寶手眼協調能力的關鍵時期進行培養,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以按照如下時間來參考進行:9~10個月是雙手動作協調配合能力發展的關鍵期;12~13個月是雙手控制物品及扔東西運動能力發展的關鍵期。

學習扶著走

12個月的寶寶基本上都可以扶著東西走了,為了促進寶寶獨立行走能力的進一步成熟,可給寶寶一個安全的生活空間。

剛開始學習的時候,家長可以為寶寶安排一些可扶可靠的傢俱,讓他練習扶物行走。家長在不同的位置呼喚寶寶,或者用寶寶喜歡的玩具逗引他,鼓勵寶寶扶著向前行走。也可以讓寶寶推著椅子練習走,或在寶寶的身上系一條軟帶子保護他練習走;或拿一根光滑的小棍子,讓寶寶牽著小棍子的一頭,家長牽著另一頭慢慢走,但要注意,別讓棍子傷著寶寶。

培養寶寶精細動作的能力

精細動作對寶寶的大腦發育十分有益,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以下小遊戲進行鍛煉:

1.搭積木 給寶寶拿兩塊積木,一個乒乓球。家長示範將一塊積木搭在另一塊上,再試著把乒乓球搭在第二塊積木上,乒乓球總是掉下來,滾走了。看到這兒,寶寶多半會覺得很有意思,然後咯咯地笑了。這時,可以讓寶寶來搭積木,放球,或者再給寶寶一塊小積木,讓他繼續往上搭。這種訓練可以鍛煉寶寶的觀察力和小肌肉動作。

2.小棒夠皮球 給寶寶一根小棒子和一個球,把球放得稍微遠一點,但是能用棍子夠到的地方。看寶寶是否知道用小棒子夠皮球。不要急著教他,要慢慢啟發寶寶自己做。這種訓練可以加強寶寶理解物體與物體之間的關係,鍛煉手的精細動作。

3.學翻書 在寶寶心情愉快時,讓他坐在家長的懷裡,打開一本寶寶看的圖畫書,讓寶寶看到一個他喜歡的小動物如「小狗」,以引起他的興趣,再當著他的面把書合起來,說:「小狗藏起來了,快把小狗找出來吧!」這時家長將書打開,並表現出驚喜的樣子說:「哇!小狗在這裡。」再合上,讓寶寶模仿家長翻書的動作,打開書找到小狗。開始時,寶寶可能只會打開、合上,而翻不准,但只要有興趣就可以了。這個遊戲有利於寶寶的手眼的協調發展,並有助於記憶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4.蜘蛛網 在一張硬紙板上用打孔器打出許多小眼,引導寶寶把自己想像為一隻會結網的小蜘蛛,在小眼中穿梭,編織出美麗的「蜘蛛網」。用彩色的毛線穿網效果最好,如果沒有也可以用鞋帶代替。

5.打開套杯蓋 拿一隻帶蓋的塑料茶杯放在寶寶面前,向他示範打開蓋,再合上蓋的動作,然後讓他練習只用大拇指與食指將杯蓋掀起,再蓋上,反覆練習,做對了稱讚他。用塑料套杯或套碗,讓寶寶模仿大人一個一個套,以促進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的發展。

陪寶寶多「讀」書

對於1歲左右的寶寶,讓他看長篇的文章還是不可能的,他喜歡看的是有各種好看圖片的繪本。但是,這些繪本圖多文少,家長要怎麼和寶寶一起閱讀呢?

●用童言童語給寶寶講故事 此時的小寶寶對語言的理解能力還不夠強,所以家長在講述故事的時候,要將文字轉化成最簡單的語言,用童言童語來讓寶寶走進書中的故事。

●別忘問詢寶寶的意見 在給寶寶講故事的時候可以問問寶寶的想法,比如,家長可以問「如果你是兔寶寶,你會怎麼做呢?」用這種引導的方式,可以向寶寶傳達什麼是對、什麼是錯的是非觀念。

●把書中的人物現實化 這樣寶寶更容易融入故事之中,更容易得到認同。如:「強壯的老虎是哥哥,弱小的老鼠是弟弟,強壯的老虎哥哥不可以欺負弱小的老鼠弟弟,要友愛朋友,朋友才會喜歡你!」

●多多選用卡通人物書 除了傳統繪本故事書外,對於小年齡的寶寶,可以適當選用造型奇特的繪本,如:可愛小巧的建築師造型書、立體澆花造型的澆花器書,或是卡通人物造型製成的布偶書等。

●學會變換不同的講法 同一本書也可以講出不同的故事。這時的小寶寶注意力都不長,媽媽每次講述時可以從中挑出一個重點來講,下次再找不同的主題,或者也可以加入新的角色,每次都用不同的方法來解讀,保持孩子的新鮮感。

●講故事前媽媽要做足功課 在說故事之前媽媽本身也要做些準備,這主要是為了增加故事的靈活度,並且在講述時也不會結結巴巴。否則,寶寶聽起來不生動,就會覺得索然無味而失去了閱讀的興趣了。

●和孩子一起表演故事 對於講熟、講透的故事,家長要引導寶寶進一步深入理解內容和應用故事中的語言。分角色表演,對寶寶的理解力、表現力、肢體運動能力的發展作用很大。

●家長始終保持對圖書的濃厚興趣 家庭中要努力創設學習的氛圍,同時家長還要抓住生活中的教育契機,遇到問題與寶寶一起查資料解疑問,為寶寶將來利用圖書、資料來解決問題奠定基礎。

學習與人分享

快到週歲的寶寶已經有了比較強的語言理解能力和觀察能力。如果家長總是把好吃的東西讓寶寶一個人獨吃,並在語言上經常說「這是給寶寶的,媽媽不要」,他就會形成獨吃獨佔的壞習慣,一旦養成很難再糾正。所以,在吃東西時媽媽可以有意將蘋果分成幾份,特別是吃一些平時不容易得到的食品,或者是寶寶特別愛吃的東西,都要教育他與大家分享的意識,不能吃獨食。

學習與人配合

家長每天都要給寶寶穿衣、脫衣、洗澡等,在這些過程中,可以有意識地教寶寶主動與人配合。這對將來寶寶形成良好的集體觀念和與人際交往很有幫助。開始時,可以用遊戲的形式來教寶寶。

比如穿上衣伸袖子時說「寶寶小手鑽出來,鑽呀鑽出來」,穿褲子時說「寶寶小腳鑽出來,鑽呀鑽出來」。通過一段時間的練習,達到每當穿衣服時寶寶能夠主動伸手,穿褲子、穿襪子和鞋時,做到主動伸出腳來,洗澡時也能主動配合的目的。

適合本月寶寶的遊戲

近1歲的寶寶,身體更靈活了,認知能力也增強了,因此可以開展的遊戲也更多了,下面我們就根據近1歲寶寶的特點,設計一些他力所能及的遊戲,供家長們參考,教寶寶練習:

1.模仿動物叫 爸爸媽媽為寶寶選幾張動物圖畫或動物玩具,然後和寶寶一起模仿動物叫聲。家長叫一聲,讓寶寶也叫一聲,叫時要有意誇張一些,這樣寶寶會更愛玩。

2.一起跳 將寶寶面朝外、背朝內地抱在家長懷裡,數完1、2、3,向前跳一步,再數1、2、3,再向前跳一步。如果寶寶身體允許,家長也可彎下腰扶住寶寶兩腋,先讓寶寶站好,數完1、2、3,拎起寶寶一起向前跳,這樣寶寶會更樂於參與。

3.鑽紙箱 用大紙箱做個「山洞」,讓寶寶在下面爬過來、爬過去地玩。家長可以在「山洞」的一頭用寶寶喜歡的玩具引誘寶寶鑽過來。這種玩法雖然簡單,但是能夠訓練寶寶的柔軟性和身體的協調性,同時還可以激發寶寶快樂的情緒。

4.藏貓貓 讓寶寶扶著沙發站好,媽媽躲在沙發的背後,分別從沙發背面的上方和左右方探出頭來,叫一聲「汪汪」,寶寶看見媽媽後,家長馬上躲起來,再換個位置,把頭伸出來,再叫一聲「汪汪」。反覆進行,寶寶一定會非常開心。

5.玩滑梯 家長坐好,將雙腿伸直,腳跟著地,腳背翹直,擺成一個「滑梯」的樣子。牽住寶寶的雙手,讓他下滑,邊滑邊說「滑滑梯,滑滑梯」,寶寶會樂此不疲。

6.藏與找 父母當著寶寶的面,將1個玩具放到枕頭底下或衣服下面,或者用布、紙將1個小玩具包起來,讓寶寶去尋找,以幫助他對「看不見的物體依然存在」這個概念的理解。遊戲中可以不斷地更換玩具和遮蓋物,以引起寶寶的興趣。

7.指認身體部位 媽媽與寶寶面對面,先指著自己的身體部位告訴寶寶:「這是眼睛,眼睛能看見寶寶;這是耳朵,耳朵能聽見聲音……」然後問孩子:「眼睛在哪裡?」讓孩子自己指認。

8.利用工具 在桌子遠端放1個小玩具,給孩子l根短棍,教他如何使用棍子把玩具撥過來。此遊戲還可放到床上或床下來做。

9.放進去,拿出來 把裝有玩具的「百寶箱」放在凳子上,讓寶寶站立在箱子旁邊,把玩具一件一件從箱子裡取出放在地上;取出完畢,再把地上的玩具撿起來,再放到箱子裡去。在訓練中,寶寶站不穩的可以扶一下,一開始家長可以先做示範,邊做邊說「取出來」或「放進去」。家長還可以指定寶寶從一大堆玩具中挑出一個(如讓他把小貓拿出來),這樣不僅促進了手、眼、腦的協調發展,更增強了認知能力。每日練習1~2次。

家長在早期教育中的任務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所固有的想法,但在早期教育中,家長應充當一個什麼樣的角色呢?應肩負哪些任務呢?

●瞭解訓練內容並預測寶寶的表現 在訓練前,家長要認真瞭解訓練的內容,準備好需要的東西,並預想一下寶寶會有怎樣的表現,看看自己對寶寶的評價是否正確,從而預測孩子的發展。

●要採用「順乎自然」的原則 順乎自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讓寶寶高高興興、自願地做練習,使他們在練習中感到快樂。

●只要寶寶認真做了,家長要及時給予鼓勵 比如,家長可以說「寶寶做得真好,比爸爸媽媽做得都好」,「寶寶能堅持做完練習真不簡單,明天一定會做得更好,今天應該獎勵獎勵」。當然,只會表揚也行不通。但是對這個月份的寶寶來說,批評和教導似乎還不太管用。

●對寶寶要充分信任 如果家長認為寶寶笨,不聰明,即使沒說出來,也會在表情、神態上流露出來,這對寶寶的性格培養是致命的傷害。

●要讓寶寶體驗到進步的快樂 當寶寶做得好時,家長一定要及時鼓勵,這是對寶寶的肯定,也是激發寶寶繼續做下去的動力。如果一味批評或者對寶寶的成功不予理睬,勢必會打消寶寶的積極性。

●靈活地進行訓練 在做訓練遊戲時,家長不要被內容所限制,可相應地增加一些有趣有意義的知識內容,這對提高訓練的效果很有幫助。

給寶寶自製玩具

快到週歲的寶寶好奇心很強,什麼東西都可以「研究」一陣子,所以寶寶的玩具不一定非要到商店裡去花大價錢買,有時家中的小塑料瓶、空易拉罐、舊掛歷紙等經過加工製作,都可以成為寶寶喜歡的玩具。

不過自製玩具時因為常常是用過的廢品,所以一定要經過嚴格的清洗和消毒再給寶寶玩。並且製作過程中使用鐵絲等一定要將尖銳的接頭等處處理圓滑,以免傷到寶寶。

異常情況

還沒出牙

馬上就要週歲了,可是寶寶的牙還沒有長出一顆,而其他同齡的寶寶甚至已經長出好幾顆牙齒了。於是,爸爸媽媽開始著急了。又看到書上說不出牙可能與佝僂病有關,就更加擔心了。但是,經常在室外玩耍能夠接觸足夠陽光的寶寶基本上不會因為佝僂病而出牙晚。如果是因為佝僂病而出牙晚的話,那麼佝僂病的其他一些症狀,比如骨骼彎曲、頭部形狀異常等也會同時出現,而不會僅僅表現為不出牙。所以,如果寶寶非常健康,身體其他部分發育正常,運動功能良好,即使沒有出牙,也可以放心等待。

認為是由於佝僂病或者是缺乏維生素D而盲目給寶寶補充維生素D,對寶寶的健康發育很不利,這是因為,一旦寶寶維生素攝入過量,就會造成維生素D中毒。也有的媽媽認為是由於缺鈣引起的出牙晚,缺鈣是一方面原因,但這需要醫生檢查,並給出具體的補鈣方案,爸爸媽媽不可自己胡亂給寶寶補鈣。

多數時候,寶寶什麼也不缺,這時寶寶的牙齒已經長出來了,只不過是出得慢而已。至於說已經長好的牙為什麼沒有出來,目前尚不清楚,但最後總是能出來的,所以最好不要胡亂地給寶寶補這補那。即使寶寶的牙到現在一個也沒有出來,只要寶寶喜歡吃飯,就可以給他吃;只要寶寶沒有其他異常,媽媽盡可以耐心等待。

上火

寶寶上火時,常有以下表現:口唇、舌頭以及頰黏膜均可見大小不等的皰疹、糜爛或者潰瘍,不肯吃東西,煩躁,甚至不願喝水。有時,寶寶還會有腹痛、大便秘結、嘔吐,眼屎多或者頭面部長紅色的疹子等症狀。

一旦寶寶有了上火的症狀,家長就要通過合適的方法進行調理。以下就是防治寶寶上火的方法:

1.保證寶寶的睡眠充足 人體在睡眠的過程中各方面的機能都可以得到充分的修復和調整。一般而言,寶寶的睡眠時間要稍長,可達10小時以上。

2.及時補充水分 秋冬季節天氣乾燥,家長要注意及時給寶寶補充水分,讓寶寶多喝白開水。同時,天氣變化時要及時增減衣物,避免寶寶受涼,但同時也不要給寶寶穿得過多,基本上這個月份的寶寶和家長穿的一樣多少就可以了。

3.保持大便通暢 這樣才有利於將體內的毒素排出,為此可以多給寶寶吃蘋果、西瓜、香蕉、芹菜等水果和蔬菜。此外,全麥麵包、紫米粥、玉米粥等含有豐富膳食纖維的粗糧也要經常給寶寶吃。

4.晚飯不宜多吃 晚飯不要讓寶寶吃得過多,並且因為飯後少運動,胃內的食物不能及時消化也會導致上火。

5.不要隨便給寶寶吃補品 如人參等容易導致內熱叢生,出現流鼻血等上火症狀。

6.寶寶的飲食要有禁忌 要少吃辛辣、油炸、肥膩食物;一些熱性水果,如荔枝、芒果、桂圓等也容易造成上火和消化不良;冷飲冰品要少吃,因為火氣大的寶寶食用過多的冰品容易導致體內的冷熱失調;還有羊肉、狗肉等也容易導致上火,寶寶吃時要適量。

寶寶不愛吃米飯

不少媽媽看到一些斷乳食譜上都寫著,到了這個月,寶寶每天吃3次米飯,1次150克,可是自己的寶寶就是不喜歡吃米飯,連1碗也吃不完,於是感到焦急。

能夠吃完1碗半米飯的寶寶並不多,很多寶寶吃1碗也是勉強,如果是炎熱的夏季,可能只吃2/3碗,每天也只吃一兩次。只要寶寶吃魚、雞蛋和香腸等,即使吃不了那麼多米飯也沒有關係。如果還是擔心,那麼可以稱稱寶寶的體重,只要平均每天增加5~10克就屬正常。如果天氣過熱,寶寶可能一點米飯也不吃,因此體重可能會停止增加,但只要寶寶精神好,媽媽也不必擔心。

實際上,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並不是不吃米飯就不行,米能提供的營養成分主要是糖和植物性蛋白,而如果寶寶吃麵包和麵條,也可以攝取到充分的糖。同時,魚、雞蛋、肉中含有比植物性蛋白更好的動物性蛋白,所以,即使寶寶不吃米飯也不必苦惱。

不喜歡吃米飯,如果寶寶喜歡吃小零食的話,也可以給他吃。有的寶寶即使不給他吃零食,他也不會吃米飯的。所以爸爸媽媽完全不必擔心零食取代了米飯的位置。

有的寶寶一開始飯量就小,這時候吃米飯的能力肯定比一般寶寶要弱一些,但是一般對生活也沒什麼大的影響,因此爸爸媽媽也不要強制寶寶吃米飯。

寶寶經常嘔吐

原來一直都很健康的寶寶,突然有一天嘔吐起來,爸爸媽媽會非常吃驚和擔心。不喜歡吃米飯,如果寶寶喜歡吃小零食的話,也可以給他吃。有的寶寶即使不給他吃零食他也不會吃米飯的。所以爸爸媽媽完全不必擔心零食取代了米飯的位置。

有的寶寶一開始飯量就小,這時候吃米飯的能力肯定比一般寶寶要弱一些,但是一般對生活也沒什麼大的影響,因此爸爸媽媽也不要強制寶寶吃米飯。

寶寶嘔吐時,將其放在床上並安靜躺臥,同時在床邊放一個盆盂,待寶寶再發生嘔吐時使用。並且,用涼開水給寶寶漱口,除去口腔中的異味。寶寶嘔吐時,常常將衣物和被單弄髒,要注意經常更換,如果留有異味,更容易誘發寶寶嘔吐。其實,很多原因都可以引起寶寶嘔吐,常見的有:

●咳嗽 平時就容易有積痰,常發出嘶嘶的痰鳴聲的寶寶,在飯後咳嗽時就可能會引起嘔吐。這種情況,只要寶寶不咳嗽,也就不會發生嘔吐了。以前,咳嗽時伴有嘔吐常是百日咳引起,但是由於現在寶寶都接種了白百破疫苗,所以這種情況就大大減少了。

●吃得不合適 比如晚上家裡吃火鍋,寶寶也一同跟著吃,還吃了不少米飯和肥羊肉,到了夜裡寶寶就嘔吐起來,這就是吃多了的緣故。這種情況下,寶寶吐出來就覺得舒服了,既能睡得安穩也不會發熱。

●急性病症 有些疾病會引起嘔吐,比如腸套疊,寶寶發生腸套疊時除了嘔吐還會有劇烈的腹痛。因此,寶寶會突然大聲哭起來,表情痛苦,幾分鐘就好了,可過一會兒又哭起來。在反覆疼痛的過程中會伴有嘔吐,也有先嘔吐再疼痛的。除了腸套疊,疝氣也會引起寶寶嘔吐,而且其症狀大致與腸套疊相同,但是小兒疝氣時,寶寶會是不間斷地哭,這一點與腸套疊不同。如果寶寶在反覆嘔吐的過程中還伴有水樣便和發熱,那就應該考慮「秋季腹瀉」。如果是在初夏出現嘔吐,並伴有39℃高熱,同時又不愛吃飯,多半是患了口腔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