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定本育兒百科 > 第十章9~10個月的寶寶 (270~299天) >

第十章9~10個月的寶寶 (270~299天)

過了9個月,寶寶不僅能夠爬得很好了,甚至可以扶著東西站一會兒了。更有意思的是,寶寶開始學習模仿,知道揮手表示再見,還能發出單音。這個月裡,爸爸媽媽會發現寶寶的趣事越來越多了。

身心發育

身體發育的特點

在這個月裡,寶寶的身體發育又更上一層樓了,現在就一起來看看,在這個月裡,寶寶的身體有什麼變化:

1.體重 10個月寶寶的體重增長不是很快,有時甚至可能不增長。這是因為寶寶活動量增大的緣故。10個月男寶寶的平均體重大約為9.4千克,女寶寶的平均體重大約為8.8千克。

2.身高 10個月男寶寶的平均身高約為73厘米,而女寶寶平均身高約為71厘米。

3.頭圍 此時,寶寶的頭圍變化也不是很大,男寶寶的平均頭圍約為45.6厘米,女寶寶的平均頭圍約為44.5厘米。

4.胸圍 胸圍與頭圍的數值差不多,男寶寶的平均胸圍約為45.6厘米,女寶寶的平均胸圍約為44.6厘米。

5.坐高 男寶寶的平均坐高到了這個月約為46厘米,女寶寶的平均坐高約為45.2厘米。

6.牙齒 寶寶的小牙繼續生長,到了10個月,寶寶的乳牙基本可以長出4~6顆。寶寶乳牙長出的數目可用公式計算:月齡減去4~6。

寶寶的心理發育

10個月的寶寶已經知道自己的名字了,當別人叫他時,他會答應;他想拿東西時,如果家長說「不能動」,他會立即停止行動。這表明,進入10個月的寶寶已經開始懂得簡單的語意了。此時家長和他說再見,他也會向對方擺擺手;給他不喜歡的東西,他會搖搖頭;玩得高興時,他會咯咯笑,且手舞足蹈,非常歡快活潑。

在這個月裡,寶寶一旦想要什麼,就非要拿到不可,否則就會發脾氣。他喜歡看各種東西,好奇心表現得很強烈。他更喜歡讓家長抱著,因為這樣他可以看到很多新東西。

寶寶心理要求在這個月豐富了許多,愛和小朋友或家長做一些合作性的遊戲,愛觀察物體的不同形態和構造,愛照鏡子觀察自己,喜歡聽到表揚和稱讚,喜歡用拍手歡迎、招手再見的方式與周圍人交往。

另外,寶寶在這個月還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愛發脾氣,動不動就搖頭、甩手。

其實,這是寶寶的「自我」意識開始萌芽的表現。也就是說,寶寶有主意了,但他還不會用語言來表達,而且不會走路,手不能靈活地運用,挫折多,心裡煩,脾氣自然就大了。所以,媽媽一定要理解寶寶,他想自己吃飯就讓他自己吃,趁他張嘴時,可以送上一口飯菜。要尊重寶寶的意志,這是鼓勵寶寶走向獨立的第一步。

爸爸媽媽所看到的寶寶

現在的寶寶非常的好動,可以在房間裡四處「遊蕩」、玩耍,手的動作更加靈活,運動能力也在不斷提升;身體和手腳的活動變得更加協調,把他放在圍欄裡,能夠自己拉著欄杆站起來;能夠扶著傢俱自己行走;給他穿衣服、穿襪子、穿鞋時能夠伸手、伸腳進行配合;把兩個物品放在一起,能夠區分兩者的細小部分;能夠模仿家長的手勢;知道常見的人或物的名稱,當爸爸媽媽說出名稱時,能夠指出實物;喜歡自己拿著小勺吃東西,或者用手自己抓著吃;能夠發出「爸爸」「媽媽」的聲音,有的甚至是有意識的。

寶寶的語言發展

現在寶寶能夠理解更多的語言,爸爸媽媽的交流具有了新的意義。在他不能說出很多詞彙或者任何單詞以前,他可以理解的單詞可能比你想像的多。與寶寶說話可增加寶寶的理解能力,告訴他周圍所發生的事情,要讓語言簡單而特別。

爸爸媽媽無論給寶寶翻閱還是與寶寶交談,都要給寶寶充足的參與時間,提問並等待寶寶的反應,或者讓寶寶自己引導。此時他也許已經能用簡單語言回答問題;會做3~4種表示語言的動作;對不同的聲音有不同的反應,當聽到「不」或「不動」的聲音時能暫時停止手中的活動,知道自己的名字,聽到媽媽說自己名字時就停止活動,並能連續模仿發聲。聽到熟悉的聲音時,能跟著哼唱,說一個字並表示以動作,如說「不」時擺手,「這、那」時用手指著東西。

寶寶的認知能力發展

此時的寶寶也許已經學會隨著音樂有節奏地搖晃,能夠認識五官,能夠認識一些圖片上的物品,例如他可以從一大堆圖片中找出他熟悉的幾張。

寶寶有意識地模仿一些動作,如喝水、拿勺子在水中攪等。可能他已經知道大人在談論自己,會懂得害羞,會配合穿衣。寶寶也會與大人一起做遊戲,如大人將自己的臉藏在紙後面,然後露出臉讓寶寶看見,寶寶會高興,而且會主動參與遊戲,在大人上次露面的地方等待著大人再次露面。

寶寶的大動作發展

扶立時背、髖、腿能伸直,攙扶著能站立片刻,能抓住欄杆從坐位站起,能夠扶物站立,雙腳橫向跨步。也能從坐位主動的躺下變為臥位,而不再被動地倒下。由原來的手膝爬行過渡到熟練的手足爬行,由不協調到協調,可以隨意改變方向,甚至爬高。

飲食營養

合理搭配主輔食

在寶寶斷奶後,其食物種類也相應增多了不少,而且在製作寶寶食品時,一般含4種成分:

一般來講,用這4種成分以適當比例製作出的飲食就可以基本上平衡寶寶所需的營養。主輔食的比例合理分配原則是:65克米可配合25克禽畜肉或30克蛋或25克豆類,有時可採用兩種提供蛋白質的食物,如豆和小魚,且最好能採用動物蛋白質以增加生物利用率;最好能選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A、鈣的深綠色和黃紅色的蔬菜水果。

安排好餵食時間

到了9個月以後,寶寶基本上都已經斷奶了,斷奶後寶寶的進食次數一般是每日4~5餐,分早、中、晚餐及午前點、午後點。早餐要保證質量,午餐內容要豐富些,晚餐則應清淡些。例如,早餐可供應牛奶或豆漿、蛋或肉包等;中餐可為爛飯、魚肉、青菜,再加雞蛋蝦皮湯等;晚餐可進食瘦肉、碎菜面等。除了正餐外,寶寶還常常需要加餐以滿足日漸增加的能量消耗和身體生長發育的需要,一般是在午前點給些水果,如香蕉、蘋果片、鴨梨片;午後為餅乾及糖水。

寶寶的每日菜譜要盡量做到多輪換、多翻新,注意葷素搭配,避免總吃一種食物。此外,烹調技術及方法,也能影響寶寶的飲食習慣及食慾。若色、香、味俱全,可促進寶寶食慾,增多食物攝入,加強其消化及吸收功能。

如果寶寶到現在還沒有斷奶,那麼母乳的餵養量也要逐漸減少,一般可參照本章中「本月寶寶的一日食譜」進行哺乳。

控制好膳食量

寶寶斷乳後,每日需要大約1100~1200千卡的熱量,35~40克的蛋白質。在這個基礎上,主糧(主要是大米、麵粉)每日約需100克,隨著月齡的增長而逐漸增加;豆製品(以豆腐和豆乾為主)每日約需25克左右;雞蛋每日1個,蒸、燉、煮、炒都可以;肉、魚每日50~75克,逐漸增加到100克;豆漿或牛奶,每日500毫升,1歲以後逐漸減少到250毫升;水果可根據具體情況適當供應。

9~10個月的寶寶要及時補充水果。此月齡的寶寶,自己已經能將整個水果拿在手裡吃了。但媽媽要注意在寶寶吃水果前,一定要將寶寶的手洗乾淨,將水果洗乾淨,削完皮後讓寶寶拿在手裡吃,一天一個為最佳。

寶寶干、熟麵食的處理法

這個月的寶寶咀嚼和消化能力又有了新的進步,可以吃的食物更豐富了,可以適當給寶寶吃一些麵食了。麵食的主要營養成分為糖類,糖類能夠為寶寶提供日常活動和生長所需要的能量。同時,麵食中還含有蛋白質,可以促進寶寶身體組織的生長。但是,寶寶的麵食與家長的麵食在處理上是有一些區別的。

熟麵食的處理方法

將煮熟的麵條放在保鮮膜裡包好,隔著保鮮膜用擀面杖由上而下不斷地壓滾,直至將麵條壓爛,然後拿走擀面杖,揭開保鮮膜,適合寶寶咬嚼的麵食就處理好了。

乾麵食的處理方法

在麵條乾燥時將麵條折斷,這樣比煮熟後再切要方便得多。將折斷的麵條放入乾燥的空玻璃瓶中保存,用時直接取出即可煮食。

科學吃點心

吃點心對寶寶來說是件十分快樂的事情。在前幾個月,由於寶寶的牙還沒有長出來而不能吃,但是到了9~10個月的寶寶,除了較硬的餅乾和糖果外,一般的點心都可以吃了,比如蛋糕、布丁、西式點心、小甜餅乾、鹹餅乾等。但是,如果給寶寶過多的好吃的,寶寶就會成為挑剔的「美食家」,而不吃一般的食物了。

寶寶吃完點心後要給點溫水喝,這是為了洗掉粘在寶寶牙齒上的東西。如果寶寶心情夠好,還可以一邊對寶寶說「來,寶寶乖,把牙刷乾淨」一邊教寶寶練習用牙刷,這是為了讓寶寶習慣用牙刷。一般來講,臨睡前不宜給寶寶吃點心,如果偶爾寶寶非要吃,也可以給一點,但是這個時候寶寶由於困,往往情緒不佳,想要他配合刷牙可能會很困難。因此,也可以不給。

適當控制肥胖寶寶的飲食

對於體重嚴重超標的寶寶,爸爸媽媽要注意適當控制寶寶的飲食,並根據正常體重寶寶的飲食進行調整。具體說來,可以把每天的牛奶量減少,每頓飯可以多加些蔬菜,盡量減少脂肪類食物的攝入。同時,餅乾、點心等甜食的攝入量也要減少。如果寶寶需要兩餐之間吃零食,可以用含糖量較低的水果代替。同時,要注意增加寶寶的活動量,多帶寶寶到戶外玩耍。這樣,既可以幫助寶寶燃燒脂肪,又可以減少寶寶吃零食的慾望。

進食速度不要求快

這個月的寶寶還不懂專心吃飯,進食過程中往往邊吃邊玩,家長怕寶寶養成壞習慣,就一味督促寶寶快吃,或者往寶寶嘴裡送食物,這樣做對寶寶的身心健康都很不利。

首先,吃得過快,寶寶就無法細細品嚐和欣賞食物的味道,使吃飯的作用僅僅變成了填飽肚子,既不能激發和培養寶寶的飲食樂趣,也不利於營養物質的消化和吸收。

其次,寶寶現在的咀嚼能力本來就有限,如果吃得過快,就不能通過唾液對食物進行初步消化,這樣就加重了胃腸的消化負擔,不僅延長了消化時間,也降低了營養消化吸收的比例。

最後,吃得過快還容易導致寶寶飲食過量,吃得過多,從而造成肥胖。這是因為我們知道自己已經「吃飽」的這個信號需要由大腦發出,而如果進食過快的話,大腦還沒有反應過來就又吃進去了好多。這樣就容易導致進食過多,引發肥胖。

但要注意的是進餐時間不可過長。有的家長唯恐寶寶吃得少,會讓寶寶邊看電視邊餵飯,也有的邊講故事邊餵飯,還有的追著趕著餵飯。家長以為講故事、看電視會使寶寶吃飯香,其實那樣會影響寶寶對進食的注意力,大些的寶寶會很快被故事的人物、情節所吸引而不再顧及吃飯。

維生素A、維生素C對眼睛有益

保護寶寶的視力,防治眼部疾病,需要從多方面入手,其中注意營養對改善視力有很大幫助。日常生活中,應多吃對寶寶眼睛有益的食品:

1.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 維生素A與正常視覺密切相關,如果寶寶體內缺乏維生素A,則視紫紅質的再生慢且不完全,對黑暗適應的時間延長,嚴重時還可造成夜盲症和干眼病等。維生素A最好的食物來源是動物肝臟、魚肝油、魚卵、禽蛋等,蔬菜中胡蘿蔔、菠菜、莧菜、苜蓿、紅心甜薯、南瓜、青椒等所含的維生素A原也能在體內轉化為維生素A。

2.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 維生素C可減弱光線與氧氣對眼睛晶狀體的損害,從而起到保護眼睛的作用。含維生素C較為豐富的食物有青椒、番茄、檸檬、獼猴桃、山楂等新鮮蔬菜和水果。

除了這兩種維生素以外,對寶寶視力有好處的營養元素還有鈣。鈣與眼球構成息息相關,缺鈣常會導致近視眼。所以爸爸媽媽還要給寶寶多吃一些含鈣豐富的食物,如奶類、貝類(蝦)、骨粉、豆及豆製品、蛋黃和深綠色蔬菜等。

少喝過濃的奶

在寶寶的餵養中,家長常以為「凡是濃縮的都是精華」,認為奶越濃越有營養,但事實並非如此。有些誤區需注意。

奶粉少加水

首先,奶粉正確的沖調方法應該是將定量的30℃~50℃的溫開水倒入奶瓶內,再加入適當比例的奶粉。一定不要用開水沖泡奶粉,這樣極其容易造成營養的破壞。一般在30毫升水中加入1平勺奶粉,調勻即可。

奶粉中含有鈉離子,需要加足量的沸水稀釋。如果奶粉濃度過高,寶寶飲用後,會使血管壁壓力增加。而9~10個月的小寶寶,其毛細血管很嫩弱,容易引起腦部毛細血管破裂,導致出血。

食用煉乳

煉乳是將鮮牛奶蒸發至原容量的2/5,再加入40%的蔗糖裝罐製成的。所以煉乳很甜,需加5~8倍的水來稀釋。但是當甜味符合要求時,蛋白質和脂肪的濃度又比新鮮牛奶下降了一半。如果按照蛋白質和脂肪的濃度來稀釋牛奶,那麼糖的含量又偏高。因此,盡量不要給寶寶吃煉乳。

牛奶中不要加奶粉

很多家長認為,新鮮牛奶太淡,便在其中加奶粉。這樣一來,牛奶的濃度就會超出正常的比例標準,這無形中就加重了寶寶的消化負擔,而嬰幼兒臟器嬌嫩,不能耐受過重的負擔,常喝過濃牛奶,會引起腹瀉、便秘、食慾不振,甚至拒食,還會引起急性出血性小腸炎等。

寶寶不宜吃的幾種食物

隨著月齡的增加,寶寶的咀嚼能力和消化能力都有了很大進步,可以吃的食物也越來越多。其實,此時期寶寶的消化功能和咀嚼能力還是十分有限的,因此為寶寶提供的食物仍應以易消化、有營養、講安全為主要原則。

但還有一些食物是不能給寶寶吃的,下列食物一定要限制給寶寶食用:

本月寶寶的一日食譜

在本月,寶寶毫無疑問的是完全可以以輔食代替母乳了,但是有些家庭可能在此時還在喂孩子母乳,那麼,在食譜安排上,同樣要像上個月一樣,繼續安排兩種飲食方案,合理餵養。現在我們就分兩種情況,即已經斷奶成功和還在繼續餵母乳的寶寶各推薦一套食譜安排方案,供家長們參考:

9~10個月寶寶一日食譜安排

這階段的寶寶斷母乳後,為保證營養、促進孩子健康成長,每天仍需要500~600毫升左右的牛奶攝入以保證其優質蛋白質、脂肪的來源,同時保證一日三餐葷素調配合理,每餐不僅要有主食米飯的攝入,還要有一定量的魚、肉、蛋等動物性食物和蔬菜的攝入。

家長對食品的選擇觀點要靈活多變,如在蔬菜的選擇上,品種有許多種,不要僅局限在青菜、胡蘿蔔、番茄,像菠菜、白菜、土豆、豆芽、芹菜、洋蔥、韭菜等都可以嘗試,而且不要以為寶寶一兩次拒吃蔬菜,就認為寶寶不喜歡吃這種菜,今後再也不給吃,而是應經常反覆給他嘗試,讓他有個適應的過程,切忌採用哄騙等方法使寶寶吃東西,從而讓寶寶對進食、食品產生心理牴觸情緒。

繼續母乳餵養的寶寶食譜安排

已經斷奶成功的寶寶食譜安排

日常護理

保證寶寶的睡眠質量和時間

睡眠對寶寶很重要,因為人體內有一種內分泌腺體在兒童時期分泌生長激素,它在睡眠時分泌量最多,可以促進蛋白質合成,加速全身各組織的生長,特別是骨骼的生長。而嬰幼兒時期是生長發育的重要時期,更需要有充足的高質量的睡眠。但是寶寶的睡眠時間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變短,再加上寶寶開始接觸外界新鮮的東西,因此,想讓寶寶像以前那樣安靜地進入睡眠狀態就不那麼容易了。

為了讓寶寶有一個良好的睡眠,媽媽可以在寶寶入睡前給他洗個熱水澡,或是燙燙他的小腳丫,血液循環順暢更容易讓寶寶進入夢鄉。在洗澡過後給寶寶穿上乾淨整潔的睡衣,最好是純棉質地,柔軟的質感會令小寶寶很舒服。在天氣好的時候,要勤給寶寶曬被子,帶有陽光味道的被子也會使寶寶擁有一個高質量的睡眠。

另外,寶寶睡床周圍的光線不要太刺眼,越柔和越有利於寶寶的睡眠。睡前也不要聽節奏過於強烈的音樂,那樣只會讓寶寶的精神更亢奮。總之,在睡覺之前,一定要安撫好寶寶的情緒,這樣寶寶才更容易入睡,睡著後也會更安穩。再有就是睡眠的時間要充足。為此,爸爸媽媽要盡量在寶寶要睡覺的時候保持家裡安靜,給寶寶創造睡眠條件,不要熬夜。對於白天睡覺晚上玩的寶寶,可以適當增加寶寶白天的活動時間,糾正黑白顛倒的習慣,讓寶寶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

讓寶寶愛上洗澡

很多爸媽擔心寶寶會害怕洗澡,其實只要水的溫度適當,就不會讓寶寶感到恐懼。因為寶寶從胎兒期開始就泡在子宮的羊水中,從兩個結合的生殖細胞,逐漸發育成一個完整的胎兒,都是在水中完成的,所以洗澡是寶寶非常容易接受的事情。

一般來說寶寶會對脫光衣服感覺很新鮮,而且洗澡時還可以玩水,所以多數寶寶喜歡洗澡。如果寶寶不喜歡洗澡,多半是因為他在洗澡時有過不愉快經驗。如:

1.水溫太熱 這是寶寶不喜歡洗澡的最普遍的原因。寶寶的皮膚對水溫的刺激反應比較強烈。如果媽媽覺得有點熱,寶寶就已經覺得燙了。被燙過以後,寶寶就會害怕洗澡。通常情況下,寶寶的洗澡水要比家長的洗澡水溫度低一點才是寶寶喜歡的水溫。夏天水溫以37℃~38℃,冬天為39℃~40℃較適宜。

2.水溫忽冷忽熱 家長對水溫的反應要比寶寶遲鈍得多,所以這個因素常被忽略。對家長來說,兩三度的溫差沒有什麼感覺,但對寶寶而言,卻是相當大的差異。即使是一兩度的水溫變化都有可能讓寶寶感到不舒服、不習慣。所以,在給寶寶洗澡時,最好用溫度計來測量水溫。

3.洗髮露和洗澡水流到眼睛裡 寶寶十分討厭洗髮露或者洗澡水流到眼睛裡,即使是嬰幼兒專用的洗髮露到了寶寶的眼睛裡,也會讓他感覺不舒服。所以,有的寶寶甚至討厭水濺到他臉上的感覺。這種不愉快的記憶,會使寶寶在相當長的時間裡都不喜歡洗澡。

小小乳牙保護好

人的一生要長兩次牙,一次是乳牙,一次是恆牙。一般1歲時出6~8顆牙,2歲時20顆乳牙基本上全部出齊。雖然在六七歲時,恆牙會將乳牙換掉,但是乳牙的好壞也常對恆牙產生一定的影響。

所以為了讓寶寶的牙齒健康漂亮,爸爸媽媽要學會護理寶寶的乳牙:

1.注意營養,飲食中要注意鈣質的攝入,以利於牙齒的生長,使牙齒健康。

2.控制甜食的攝入,切忌讓寶寶含著奶片或糖塊等入睡。

3.寶寶還小,刷牙是肯定不會的。家長可以用小棉簽蘸上鹽水,在寶寶的牙齒上來回塗抹,幫助寶寶清除牙齒上的細菌。最好每晚都如此「刷牙」,防止細菌夜間在口腔內繁殖。

4.糾正寶寶吮手指、啃玩具、咬嘴唇或堅硬物體的不良習慣,以免導致牙齒排列不整齊。

5.不要讓寶寶養成側臥的睡姿,否則會使寶寶的乳牙長得參差不齊。

為寶寶學走路創造條件

學會站和走是寶寶身心發展中的一個飛躍。動作的發展使寶寶的眼界逐漸開闊,更快地促進了心理發展。

所以,爸爸媽媽要給寶寶創造條件,讓他早日獨立行走。為此,爸爸媽媽可以給寶寶穿上布底鞋,衣著輕暖,再給寶寶準備一輛小推車,讓他在平坦但不光滑的地面上推著向前學步,探索周圍的世界。有時候,寶寶會把小椅子放倒,當做小推車向前推著走。這個新發現會讓寶寶如獲至寶,於是便興致勃勃地一刻不停地在屋裡推來推去。還可以給寶寶做一個大積木——一個結實的大紙盒,在上面貼上有趣的彩色圖畫,這樣寶寶既可以圍著爬、扶著站、推著走,又能學圖畫中的內容,一舉多得。

當然,最不能忽視的是安全,在寶寶學步的周圍應當沒有絆車絆腳的物件,桌椅的尖角應裝好安全護套,電、火、熱水應遠離寶寶,櫃子抽屜裡的危險品要拿走。如果寶寶不小心跌倒在地,不要驚慌地馬上扶抱,而是應當用親切的語言鼓勵寶寶自己爬起來繼續練習,這是對他最初的意志磨煉。

訓練寶寶排便

9~10個月的寶寶,有的還可能需要使用尿布。有時候(比如在7月到9月)寶寶可能會間隔1小時尿一次。這時候,如果媽媽像鬧鐘一樣每隔1小時給寶寶把一次便,那麼一天之中就會有幾次是失敗的。而等氣溫降下來之後,寶寶的小便次數又會增多,每隔1小時把一次也常常會來不及。於是,有些媽媽改為每30分鐘把一次,這會讓寶寶感到很厭煩,而且過於神經質地給寶寶把尿,反而會使他感到緊張,這樣一來往往會使他小便的時間間隔越來越短。

所以,家長應該端正心態,每隔1小時或1.5小時看下尿布,如果還沒有尿濕就用便器接一下。這個時期,寶寶會隨著他的長大學會告訴家長要便便的。

所以家長可耐心、有規律地訓練。寶寶要做到大小便真正的自理要到2歲。這時寶寶才能識別需要排泄的感覺,並通過一些方式表達這種感覺。寶寶要能理解並配合在適當的地點排泄,這些都只有等寶寶生理發育成熟到一定程度才能做到的,家長們不必著急。

為寶寶創造最好的居住條件

寶寶房間的溫度以18℃~22℃為宜,濕度應保持在50%左右。如果是冬季,可以借助於空調、取暖器等設備來維持房間內的溫暖。為了保證房間內空氣的新鮮和濕度的適宜,一定要注意定時開窗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的濕度。

早期教育

生活中訓練聽和說

9~10個月的寶寶基本能夠聽懂幾十個詞,但卻只能說出一兩個詞。而滿週歲前的3個月是幫助寶寶學會聽說的最寶貴時間,要為寶寶提供豐富的語言環境,經常對寶寶說話,並且在與寶寶說話時要掌握以下要點:

1.要面對面和寶寶說話,語音要清晰,節奏不要太快,盡量說普通話。與家長一對一地交流可以激發寶寶說話的慾望,從而促使寶寶早些說話。

2.與寶寶談話的內容應該是那些寶寶能夠看得見的東西,以及寶寶感興趣的東西,這樣容易使他產生興趣,並且容易記住事物的名稱等。

3.說某種東西時,要用手指給寶寶看。當寶寶指著他想要的東西,要幫助和鼓勵寶寶,邊指邊把想要的東西的名稱說出來。

4.要試著理解寶寶的話。如果寶寶感覺到家長在認真聽他講話,並且能理解他的話,就能激發他講話的積極性。

5.讓寶寶保持愉快的情緒。寶寶心情愉快就願意咿咿牙牙學語,實踐證明,愉快的寶寶比不愉快的寶寶說話早一些。

6.要讚許寶寶。當寶寶說出某個詞時,要及時鼓勵寶寶或親親寶寶,表示讚揚,即使他說的還不清楚,也要加以鼓勵,這樣可以使他感到成功的快樂,從而願意說話。

繼續練習爬行

寶寶到了9~10個月,爬行的能力已經大大提高了。他總是喜歡到處爬,四處摸摸看看,這是鍛煉寶寶通過大腦指揮身體協調活動,促進大腦發育的極好運動。因此,爸爸媽媽可以利用這一點,設計一些有趣的爬行遊戲,增強寶寶爬行的能力和興趣。如:鑽「山洞」——家長弓起腰,讓寶寶從家長的肚皮底下爬過去;越「溝地」——用兩個枕頭做一道溝,讓寶寶從上面爬過去;突破「封鎖線」——把家長的身體作為障礙物,讓寶寶從家長的身上爬過去;「跟蹤追擊」——把一個小球在寶寶前面滾動,讓寶寶不停地爬行去追搶。

遊戲中訓練聽和說

為了訓練寶寶對語言的理解能力,爸爸媽媽可以設計一些簡單有趣的遊戲來幫助寶寶學習聽懂家長的話。

1.把東西給別人 這個遊戲很隨意,只需事先準備2~3個寶寶熟悉的玩具,如汽車、球、布娃娃等。媽媽可以抱著寶寶分別對他說「把汽車給爸爸,把球給爺爺,把娃娃給奶奶」。這個時候,家長要主動伸手配合寶寶遞過來的物品。如果寶寶不會做,媽媽可以將玩具遞到寶寶的手中,再叫寶寶把這個玩具給別人。多次訓練後,寶寶就能按指令完成動作,從而增強了寶寶語言的理解能力。

2.把玩具放在盒子裡 將盒子中的玩具倒在地上,然後和寶寶一起將玩具撿到盒子裡。在撿的時候,媽媽要說一個玩具,叫寶寶拿進去一個玩具。如果寶寶開始的時候不能聽懂媽媽的話,媽媽可以先做示範,慢慢地寶寶就能按家長說的話去做了。

3.按吩咐取玩具 將三四個寶寶熟悉的玩具放在寶寶跟前,家長說「把皮球遞給媽媽」、「把小汽車遞給媽媽」等等,誘導寶寶找到玩具並遞給家長。如果寶寶不會做,可能是還不理解家長的話,可以把玩具放到他手上,再要他遞給家長。以後可以慢慢擴大為取用品、取食品等,使寶寶能夠更多地理解家長的語言。

訓練寶寶站的能力和平衡能力

此時的寶寶已經具備了站的能力和平衡能力,只要爸爸媽媽對寶寶稍加鍛煉,寶寶一定能夠成長得更加優秀。訓練寶寶站的能力和平衡能力可以用以下方法:

1.扶著坐下 寶寶能夠扶著站立時,可有意識地將一些寶寶喜歡的玩具放在他下面,鼓勵寶寶坐下去拿。這需要寶寶手與身體的穩定配合,開始寶寶可能是一下摔坐下去,要注意不要磕碰到寶寶,練習一段時間之後,寶寶就會坐下去取東西。

2.拉起蹲下 家長站在寶寶的對面,握住他的雙手,拉起寶寶站立,然後再放鬆寶寶,讓他蹲下,來回練習邊做邊說「站立,蹲下」。

3.扶站和邁步 讓寶寶扶著沙發或椅子站立起來,然後用小車或滾球,誘導寶寶邁步去夠取玩具。但是,這個環節要有人保護,否則可能會摔到寶寶。

4.跳一跳 讓寶寶手扶小床或欄杆站立,用鮮艷的玩具逗引他,並示範雙腳輕輕地跳。對寶寶說「跳一跳,跳一跳」。這種玩法能訓練寶寶站的能力和平衡能力,同時也需要照看好寶寶,不要使寶寶摔跤。

增強寶寶手眼協調的能力

教育學家說過:「兒童的智力在他們的手指尖上。」可見提升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對提高他們的智力有重要的意義。如何才能讓寶寶們的小手動起來呢?

1.投物進容器 當寶寶能夠有意識地將手中的玩具放下後,可訓練寶寶將手中的一些小物品投入到一個大容器中,比如把木塊放進小桶,把小球放進盒子。但要時刻警惕不要讓寶寶將小物件放進嘴裡。

2.食指摳洞 將一個紙盒子六面都挖一些不規則的小洞,然後用畫有圖案的紙將盒子的小洞遮住,叫寶寶用食指摳洞洞玩。

3.拾豆子 將一個盤子(稍大一點)裡裝上一些乾淨的蠶豆或花生仁,準備一個小碗。教寶寶用食指和拇指把蠶豆或花生仁一粒一粒地撿到碗裡去,也要注意不要讓寶寶吞食。

訓練寶寶的記憶力和邏輯能力

9~10個月的寶寶認知能力進一步增強,並有了明顯的記憶力和最初的思維能力,以下小遊戲可以進一步訓練寶寶的記憶力和思維能力。

1.放盒子 這個遊戲能鍛煉寶寶的觀察能力和瞭解事物之間的邏輯關係。方法是:給寶寶一大一小兩個空盒子,叫他將小盒子放進大盒子裡,同時讓寶寶瞭解大盒子裝不進小盒子裡。也可教寶寶將積木放入盒子內,或將乒乓球放入碗內。

2.開抽屜 這個遊戲能鍛煉寶寶的手臂運動,讓寶寶理解物品之間的關係,解決簡單問題。方法是:找一件寶寶喜歡的玩具放進抽屜裡。注意,這個過程要讓寶寶看見。抽屜不要全關閉,讓玩具露出一點,然後教寶寶拉開抽屜找到玩具。幾次之後,把玩具放進抽屜,把屜門關嚴實,訓練寶寶自己把玩具找出來。

3.拉繩取物 這個遊戲能使寶寶領悟事物之間的邏輯關係,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方法是:讓寶寶坐在桌旁的小椅子上,桌上放一件他夠不著的玩具,玩具繫上一根繩子。等寶寶想拿玩具又夠不著時,家長拉動繩子讓玩具動一下,然後把繩子交給寶寶教他學會用拉繩子的方法取玩具。遊戲需多次重複,並不斷變化繩子的顏色和放上不同的玩具。

4.認圖片 這個遊戲可鍛煉寶寶的觀察力和記憶力,領悟以圖代物的關係。方法是:先拿出寶寶認識的實物,如小汽車、球等,再拿出畫有該實物的圖片,將實物與圖片對比讓寶寶學習,寶寶很快就會理解圖片可以代表實物。等寶寶認識了這幾張圖片之後,家長可將這幾張圖片混在其他圖片中,讓他從中找出。一旦寶寶找對了,要給予寶寶鼓勵。

5.看「畫書」 這個遊戲有利於培養寶寶讀書的興趣,提高認知能力。方法是:將寶寶喜歡的動物及玩具圖片放在文件夾的塑料袋中,製成一本寶寶喜歡看的圖畫書,並一頁一頁地翻給寶寶看。

6.學找玩具 這個遊戲可以培養寶寶簡單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方法是:拿一個花皮球,在寶寶面前滾來滾去,吸引他的注意,然後用紙將皮球包起來交給寶寶,當寶寶用手打開包時,要立即給予讚揚:「呀!寶寶真聰明,找到小球了。」

7.認識器官 這個遊戲可以提高寶寶的觀察能力和自省能力。方法是:媽媽抱著寶寶站在一面鏡子前,捏捏自己的鼻子說:「這是媽媽的鼻子。」再捏捏寶寶的鼻子說:「這是寶寶的鼻子。」反覆進行。

8.拾物入瓶 把鈣片倒在紙巾上,媽媽同寶寶一起把鈣片撿入瓶中。寶寶用食指和拇指能將鈣片逐片放入瓶中。媽媽和寶寶比賽,看誰撿得快。寶寶放一片媽媽數1,放兩片媽媽數2,看看寶寶能放進去幾片,並讓寶寶在心裡數。每次寶寶放進去的時候,媽媽都要用讚揚的語氣來數數。

培養寶寶的生活與交往能力

寶寶到9~10個月的時候,爸爸媽媽應該逐漸培養他的生活與交往能力了。但是寶寶畢竟還很小,他們的運動和協調能力尚未發育完全,家長也不必操之過急,所以可以在寶寶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讓他練習一些生活與交往能力的配合動作。

1.學習用小勺吃飯 寶寶看見家長用勺子餵他飯,他也開始對勺子感興趣,家長在此時可以因勢利導,教寶寶自己用小勺吃東西。開始時,可以手把手地教寶寶用小勺舀些飯菜送進嘴裡,然後逐漸鼓勵寶寶自己用勺吃一些東西,同時家長用另一隻勺子幫他吃飯,最好保證一天三頓飯都是這樣耐心地教他,這樣培養下去,一般到了1歲後,寶寶就可以自己吃飯了。如果完全依靠家長餵飯,有的寶寶甚至到了2歲,還需要家長喂,而不會自己動手。

2.交朋友 帶寶寶到戶外活動的時候,媽媽應有意跟別的媽媽抱著的寶寶相互接觸,看一看或摸一摸,或在別人面前表演一下寶寶的新技能或看看別的寶寶表演。也可讓寶寶和別的寶寶在鋪有墊子的地方自由爬著玩,也要鼓勵寶寶和大一點的寶寶一起玩。但是如果寶寶抓別人臉或搶別人玩具,媽媽要制止。

3.玩布娃娃、關心他人 給寶寶一個布娃娃和一塊毛巾,一個小碗和一把小勺,告訴寶寶說:「娃娃餓了,我們餵飯給他吃。」讓寶寶抱著布娃娃學習給它餵飯,使寶寶從小學會關心、照顧他人。

4.從鏡子裡看自己、爭搶玩具 寶寶從鏡子中看見自己時,會微笑起來,還會拍打及親吻鏡子中的自己,自我意識開始萌芽。當他與別的寶寶在一起,他不僅看著人家,還伸手去摸,到了9個月左右時他甚至搶人家的玩具。這便是培養寶寶與人溝通能力的最佳時期。

交往能力培養妙法

促進寶寶自我意識的萌芽,可讓寶寶多照鏡子,幫助他區分出自己和他人,並學習一些簡單的與人交往的動作,如揮手再見、搖頭表示「不」。

既然寶寶有了與人碰觸的願望,媽媽就應該盡量多給予與自己的身體相互接觸的機會,滿足寶寶心理上碰觸的需求。

當寶寶發出爸或媽的聲音時,爸爸媽媽要積極地答應,這樣可促使認識聲音與人的溝通作用。

媽媽要在寶寶做遊戲的時候,盡量讓寶寶多歡笑一些;講故事時多講笑話,並且要經常笑出聲來讚許寶寶,促進寶寶的幽默感發展。

開始培養最簡單的社交,比如讓寶寶多和別的小朋友或不熟悉的人在一起,並教他在分別時會與人揮手道別。同時,媽媽每次離開寶寶時,一定要親吻他,回來後要向他問好。

當寶寶對別人表現出「不禮貌」或「不友好」,媽媽要表示出不滿意的樣子,並教他怎樣去做,避免寶寶逐漸形成一些令人討厭的毛病。如果寶寶對人很禮貌、很友好,則應該點頭讚許他,拍手叫好,以強化這種表現,有助於寶寶形成良好的交往能力。

回答寶寶所有的反應,以建立雙向「對話」,這樣會大大地鼓勵寶寶「問話」的積極性。

為寶寶選擇恰當的玩具

玩具是寶寶親密的伴侶,是開發寶寶智力的有益工具,也是促進寶寶智力開發的啟蒙教師。

挑選玩具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1.選擇寶寶容易抓握的或能發出聲響的玩具,如小汽車、玩具電話、小木琴、小鼓、金屬鍋以及擠壓時能發出聲響的橡皮玩具和不易撕爛的布書等。

2.選擇塑料玩具、鏡子、圖片、小動物、能發出聲響的小搖鈴、撥浪鼓、八音盒、風鈴,以及各種具有不同手感不同質地的玩具,如毛絨娃娃、絲織品做的小玩具、床頭玩具、海灘玩的球等。

3.選擇造型比較簡單的、數量少、體積大的積木,這樣便於寶寶拼搭。

4.選擇寶寶容易動手的玩具,如成套的類似餐具的各種小物件之類的玩具,可以讓寶寶將這些小物件放入小筐、小盒子等小容器中,然後再把它們取出來。

5.選擇一些套環、套碗等套疊玩具,讓寶寶將其拆開,再套上去,不一定要求按大小順序,還可以讓寶寶練習將套環套在自己的手臂上,然後取下等動作。

重點介紹幾個玩具:

●布娃娃 具有媽媽般的溫柔,是寶寶心靈的慰藉,尤其是此階段的寶寶特別喜歡擁抱布娃娃、毛毯或大毛巾,這種柔軟的觸感是其他東西難以替代的。

●拉繩玩具 可誘導寶寶爬行或走路,拉過來拉過去很有趣,如嘎嘎鴨、拖拉小火車等都是寶寶喜歡的玩具。

●小喇叭 可以讓寶寶練習「吹」,口腔多做吹起的動作,可以增進寶寶說話的能力,「吹」的動作對寶寶說話發音很有幫助,但日常卻很少有練習的機會,所以小喇叭既可以讓寶寶玩得開心,又可以促進語言發育。

●撥浪鼓 這樣有聲響的玩具對這個月的寶寶來說非常受歡迎,但是小鼓都有手柄,而長牙期間的寶寶什麼都愛往嘴裡放,所以,家長要注意避免寶寶將手柄放進嘴裡。

此時的寶寶已能坐起來伸手取物或在地上爬行。練習爬行對寶寶視野開闊與大腦發育都很有幫助。媽媽應選擇簡單、有趣、耐用的玩具,如皮球等動態玩具或電動玩具等,讓寶寶感興趣地爬著追趕玩具,可鍛煉寶寶的爬行能力,又能促進智力發育,也可給他耐抓咬的橡膠玩具,如牙膠等。

培養寶寶的注意力

寶寶到了9~10個月,可以開始培養注意力了。為此,爸爸媽媽要做到以下幾點:

1.給寶寶創設一個安靜的環境 當寶寶做事時不要有過多的人圍觀寶寶或在他身邊聊天。在適當的時候,比如寶寶遊戲時、睡覺前等,可以為寶寶播放柔和的古典音樂,讓寶寶心神閒適、恬靜。

2.從視覺上引導 在寶寶的視力所及範圍內,物品不要過於雜亂,周圍佈置2~3個玩具、1~2幅圖畫即可,以免寶寶不知道看哪一個。引導寶寶觀察的物體,不能被陽光直射,也不能處於較暗的光線下,否則,寶寶的眼睛會感覺不適,從而會分散寶寶的注意力。另外,綠色觀葉植物,有助於寶寶「養眼」,要多看。

3.生活習慣 足夠的睡眠、有規律的飲食起居及遊玩時間,能讓寶寶有專注學習的好情緒。如果寶寶精神不振,就很難吸引他的注意力。

4.語言與動作 為了吸引寶寶的注意,與寶寶交流的時候,吐字要清晰、語速要慢,語氣更要溫柔,以免引起他的厭倦而放棄注意。為訓練寶寶而在寶寶眼前晃動的物體要比較大,色彩要較明亮、單一、容易區分,而且晃動時慢,並在他的視線中停留片刻,在他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物之前,不要拿走物體。

5.適當重複 不要頻繁更換寶寶聽的音樂和看的物體,重複容易增強寶寶的注意力。

6.注重興趣 只有寶寶感興趣的東西,才能吸引他的注意,這是永遠都無法改變的事實。

訓練寶寶穿衣、盥洗

給寶寶穿衣、盥洗是日常最平常的照顧,但是,如果能夠講究方法,可以培養寶寶愛清潔、講衛生的好習慣。所以,爸爸媽媽在給寶寶穿衣、盥洗時要注意,動作要輕柔,態度要和藹,並且要多用語言鼓勵寶寶,使寶寶能夠愉快地配合。

另外,家長還要結合穿衣盥洗的實際內容與寶寶講話,發展其對語言的理解能力。比如,穿上衣時,叫寶寶「伸手」,穿鞋時說「伸腳」,洗手時說「伸出小手」,洗臉時說「閉上眼睛」等。

培養寶寶的獨立能力

寶寶10個月是轉折點,這時的寶寶已經有了自己的思維,周圍的一切都是那麼新奇。當寶寶試圖拿起電池嘗嘗味道的時候,家長就會全力阻止,而這時寶寶就會皺起小眉頭,嘴裡嘰裡呱啦地發出不滿的聲音。這個就是寶寶的潛在獨立性。要真正培養寶寶的獨立性,就要允許他不斷地去探索周圍的世界,適應不同的氛圍。所以,家庭內部的安全性對於寶寶的自立嘗試是非常關鍵的,要注意把家裡所有危險品都束之高閣,代之以安全有趣的玩具,這樣既可以給寶寶更大的自主權,家長也會更加安心。除此,以下內容也是培養寶寶獨立性的好方法:

●教寶寶自己洗澡 開始的時候可以幫助寶寶擦洗身體,然後漸漸地讓寶寶自己使用這些動作完成整個洗澡的過程,但是千萬不要把寶寶一個人留在浴室或是浴盆中。

●鼓勵寶寶短時間獨立玩耍 確定寶寶在安全的環境中一個人玩安全的玩具,家長要時時地查看寶寶的情緒,如果寶寶顯得很不開心就不必勉強,如果寶寶和家長開心地玩,那麼也不要打擾他。

●鼓勵寶寶獨立吃飯 這個月的寶寶仍然需要家長餵飯,這很正常,但是正餐以外的食品卻可以鼓勵寶寶自己動手吃。因為寶寶現在已經有足夠的能力自己動手吃飯了,並且家長可以用語言和形體來告訴寶寶,家長對於他可以自己吃飯有多麼的高興。

●讓寶寶學習用餐具喂自己吃小塊食物 將食物切成小塊,放到盤中,給寶寶演示如何使用勺子,然後讓寶寶自己嘗試使用。

●鼓勵寶寶採用站姿 儘管寶寶每一次站立都是顫顫巍巍的,但是家長對於寶寶每一次的站立都要給予極大的關注和鼓勵,讓寶寶感受到他能夠自己做事,爸爸媽媽是多麼的高興和自豪。

適合9~10個月寶寶的親子遊戲

1.學指揮 選擇一首節奏明快的樂曲,讓寶寶坐在家長腿上,背靠家長。然後,家長握住寶寶的前臂說「指揮」,並和著音樂的節奏打拍子,隨著音樂的強弱,變化手臂動作幅度的大小,樂曲停止,動作停止。反覆多次後,當他聽到音樂時,家長說「指揮」,他就會有節奏地揮動手臂。

2.一起玩水 準備一盆溫水,把一些塑料小碗、小瓶、海綿塊、小石頭、塑料小動物等放在盆裡,把著寶寶的小手,一起將這些物品劃過來,劃過去。用各種大小、形狀各異的勺、瓶、壺、桶等器具讓孩子舀水、盛水,在玩水的過程中,寶寶會自然瞭解到各種盛水器皿的大小。春天和秋天,可以在洗澡前捲起寶寶的袖子玩一會兒,夏天則可以在涼快的地方玩個夠。

3.一起玩沙 準備一個小桶、一把小鏟和一個小模子,和寶寶一起把有一定溫度的沙子裝進小桶再倒出來,或者用潮濕的沙子堆「小山」;或者用模子做個沙「饅頭」;或者用手指在沙子上畫畫。但要注意不要讓沙子進到寶寶的眼睛或耳朵裡,也要注意別讓寶寶吃了沙子。

4.找到進口和出口 用一個方形的小盒子,上方正中開一個圓口,在下方一個角上再開一個出口。將小球從上方的圓口投入,搖動盒子使寶寶聽到球在裡面滾動的聲音,寶寶伸手來拿時,將盒子傾斜,使球從角的開口處滾出來。寶寶拿起盒子聽不到聲音,也找不到小球。媽媽再把球投入,看看寶寶能否讓球從角的開口處滾出。這個遊戲培養寶寶的觀察力。

5.照料娃娃 給寶寶一條可當被子的手絹和小碗、小勺,告訴他「娃娃困了,要睡覺」看看寶寶能否為娃娃蓋被讓它睡下。再給他小碗小勺說「娃娃該起床吃飯了」,讓寶寶用小勺喂娃娃吃飯。照料娃娃學會關心別人無論對男孩女孩都是有益的遊戲。

合理應對寶寶的倔強脾氣

家長可能不經意間發現寶寶在這個月裡脾氣大了不少。當他拿著打火機玩的時候,如果想從他手中拿走,他會緊緊攥著不放手如果硬是從他的手中奪走,他就會「哇」的大哭起來。原本老實聽話的寶寶現在竟然如此的抵抗。其實,這是隨著寶寶的逐漸長大有自己的主見的緣故。不過有的寶寶這種自我主見較強,有的寶寶則自我主見較弱,這在某種程度上是寶寶天生的性格。

自我主見較強的寶寶的確讓媽媽撓頭。因為很多時候寶寶會對媽媽想要做的事情持反抗態度,而且生活中常常會發生衝突,尤其是在早晨起床時或者困了的時候,更加難以管束。當然,對於這種脾氣倔強的寶寶,家長還是要採取一些對策,盡量不要與寶寶發生衝突。

當他拿著打火機玩的時候,如果直接從他手裡拿走,一定會遭到寶寶的哭鬧和反抗這時,家長可以給寶寶一個別的玩具,或者一點小點心,在他注意力轉移之後,他就會自己放下打火機或者家長就可以容易地從他手中拿走打火機了。

盡量不要與寶寶發生衝突,因為有了衝突後,寶寶通常是不會懂得讓步的,他會有大哭大鬧、大喊大叫、發出怪聲等一系列反應,所以多數都是爸爸媽媽妥協。如果總是這樣,寶寶就會遇到什麼事都用這種方法對付爸爸媽媽。

異常情況

夏季長痱子

身上長痱子是寶寶最常見的異常情況之一。痱子也叫汗疹、熱疹,就是寶寶過熱的時候皮膚上會起很多小包的現象。

寶寶之所以更容易長痱子,是因為他們的毛孔比成年人的要小很多,寶寶要通過出汗來降低自身的體溫,如果出汗過多,導致毛孔堵塞,汗液無法排出,就會長出痱子。寶寶長痱子的常見部位是皮膚褶皺處以及身體與衣服緊密接觸的部位,如胸部、腹部、脖子、胯部以及屁股。如果寶寶戴帽子,頭皮或額頭上也可能長出痱子。一旦寶寶身上長了痱子,家長一定要精心呵護。

對於痱子關鍵還是在預防,比如在夏季要給寶寶穿寬鬆、輕質的衣服,讓他感到涼爽舒適。在面料上要選擇天然纖維的服裝,如棉質,比合成纖維材料的衣服吸汗,減少痱子;給寶寶輕輕抹一層玉米澱粉做的爽身粉,可以預防寶寶皮膚褶皺裡出痱子,但不要用滑石粉做的爽身粉,因為滑石粉末對寶寶的呼吸系統有一定損害;天氣炎熱時,讓寶寶待在屋子裡或給他找個涼快、陰涼、有微風的地方休息或玩耍;保證寶寶飲水充足,可以幫助排出體內毒素。

寶寶長了痱子,家長也不要過於著急,下面幾招可以幫助寶寶減輕長痱子的痛苦,讓寶寶感覺舒服很多。

寶寶不愛吃菜

這個時期的寶寶多數已經能夠吃一些炒菜或燉菜了,但有很多寶寶不愛吃菜,這樣的寶寶可難壞了爸爸媽媽。讓寶寶愛上吃菜也是有很多小技巧的。

比如:媽媽可以改變蔬菜形式,把菜剁成末,包到餃子或是餛飩裡面;還可以改變烹調方式,避免全部煮、拌這種單一做菜方式;爸爸媽媽在寶寶面前要顯得非常愛吃菜,給寶寶做個好榜樣,這樣寶寶才會學著逐漸愛吃菜;如果寶寶實在不愛吃菜,也可以選擇含有相似營養的水果來代替,以補充寶寶可能缺乏的營養物質。

睡不安穩

睡眠對寶寶十分重要,如果不能保證寶寶良好的充足的睡眠常會使寶寶的生長發育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一般來說,10個月左右的寶寶,白天要睡2~3次,累計時間大約為2~6小時;晚上一般可睡10~12小時。一天總的睡眠時間共計14~15小時。

寶寶的睡眠除了要有時間保證外,睡眠的質量也要好。比如有的寶寶雖然入睡很快,但是晚上卻總是翻身,睡不安穩,這樣對寶寶的睡眠也是有影響的。當出現這種情況時,爸爸媽媽應先檢查一下寶寶睡覺的床是否有不妥的地方,例如:被子、褥子是否太厚,穿的衣服是否太多不舒服,周圍的環境是否太嘈雜,臥室的燈光是否太亮等。這些不良因素予以排除,寶寶就能睡得安穩了。

入睡後出汗

小寶寶的生長發育很快,因此其新陳代謝也十分旺盛,產生的熱量也比較多,而且寶寶的皮膚內含水分較多,微血管分佈多,因而睡著後容易出汗。另外,在嬰兒時期,寶寶的中樞神經系統發育不夠健全,調節能力尚弱,在剛剛入睡或者即將睡醒時,交感神經會出現一性的興奮狀態,這就會導致寶寶出汗。也就是說,小寶寶睡著後出汗是正常的,爸爸媽媽不必過於擔心。

但是,爸爸媽媽也不可就此大意,如果寶寶除了出汗外還伴有其他一些異常表現,如煩躁不安、睡後驚跳、睡眠不安等,或者有明顯的消瘦、低熱、咳嗽等症狀時,應及早到醫院就醫。

用腳尖走路

進入第10個月,不少寶寶開始學習走路了。但是這個時候爸爸媽媽也可能發現一個問題,就是寶寶在搖搖晃晃邁步時,常常用腳尖走路。於是,父母擔心寶寶的骨骼發育是否有異常。實際上,這種現象很平常。大多數寶寶在最初學走路的時候都是這樣的,等寶寶慢慢長大,就會好了。但是,如果寶寶總是用腳尖走路,對寶寶的腳步發育也可能或多或少會有些影響。所以,爸爸媽媽也可以採用方法幫助寶寶進行矯正。

如寶寶的鞋一定要大小合適,軟硬適度,或者可以乾脆讓寶寶光著腳丫練習走路,但這樣,往往會因地上涼,床上軟而無法進行走路練習。那麼媽媽可以用毛線給寶寶織一雙毛線鞋,鞋底用幾層布縫在一起,或者可以用家長的棉質的鞋墊剪小之後作為寶寶的鞋底,但不宜過軟。如果寶寶連續用腳尖走路,就要帶寶寶到醫院檢查。

寶寶流鼻血

流鼻血通常出現在白天,也有在夜晚睡覺時出現。症狀比較輕的,可能僅是鼻涕中帶點血絲;嚴重的,出血量大,甚至可能引起頭暈、乏力,比較極端的會出現昏厥。經常出血會導致貧血。

家長應該採取以下方法護理寶寶:

1.保持鎮定 盡量安撫寶寶,讓他不要過分哭鬧。

2.身體微微前傾 抱著寶寶,使他的頭部保持正常直立或稍微向前傾的姿勢,不要向後仰,讓已經流出的血液順利地排出,避免鼻血留在鼻腔內干擾呼吸。

3.壓迫法止血 如果寶寶出血不多,用拇指和食指緊緊壓住寶寶兩側鼻翼,壓向鼻中隔部,大約5~10分鐘左右。

4.填充法止血 如果出血較多,或者用上面的方法沒有起到止血的效果,可以用乾淨的脫脂棉,也可以用乾淨、柔軟的餐巾紙,塞在寶寶的鼻腔裡;同時,在鼻樑或頸部兩側大血管處放上冷水浸濕的毛巾做冷敷。需要注意的是,為了避免起不到止血的效果,塞在寶寶鼻腔裡的棉花或者紙不要太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