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超越原生家庭(原書第4版) > 你和我一起對付她:三角關係中同盟的意義 >

你和我一起對付她:三角關係中同盟的意義

如上所述,在三角關係中,其中的兩方往往會結成同盟。這種同盟關係主要有兩種作用:一是減少自身的焦慮;二是聯合起來控制第三方。這樣的同盟可以給人提供額外的支持和力量,減少人們的焦慮和無力感。

同盟關係在家庭中是一個普遍現象。新生的嬰兒在自我意識產生之前就加入了家庭內部的三角關係,並且與某個家庭成員形成了同盟關係。隨著自我意識的發展,嬰兒也學會了利用這種同盟關係。

同盟關係可以幫助那些自認為很弱小的人與強者打交道。那些不太自信的人往往寄希望於別人的幫助。(例如,有些人希望借助於別人的幫助實現獨立自主。)與別人結成同盟關係可以幫助我們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並且擴大我們的影響範圍。

有一個例子可以說明:同盟關係可以幫助人們挽回不良的自我印象。現在,有很多35~45歲的中年男女感到自己經歷著所謂的「中年危機」。無論「中年危機」到底是怎麼回事,這種現象之所以會出現,常常是因為我們所期望的理想生活與真實的生活現狀之間存在著差異和衝突。中年人看到與自己年紀相仿的配偶時,就會聯想到自己的年齡也不小了。婚姻中存在的問題、失敗的人際關係、未能實現的職業夢想等,都讓我們倍感挫折。於是我們開始想像:如果能重新開始一段新的生活,找到一位新的年輕伴侶,也許就能重拾往日失落的夢想,或者至少讓自己剩下的生命變得更有意義。

因此,我們也許會和一位富有魅力的新伴侶組成同盟關係,從而讓自己感到恢復了青春活力。在大多數情況下,和這位新伴侶在一起時,我們會感覺自己比實際生活中更加吸引人、更機智、更聰明、更性感、更有活力等。而我們的配偶被排擠在了「圈外」,成了不受歡迎的人。

在這種三角關係內部的同盟中,處於「圈內」的人往往被認為是富有魅力的好人,而被排擠在「圈外」的一方被視為毫無吸引力的壞人。當我們和別人組成同盟時,往往喜歡扭曲事實真相。這就表明:我們加入同盟關係的真實目的是樹立良好的自我感覺,並希望從別人身上獲得「美好的東西」。

這樣一來,同盟關係就變得不那麼美好了,最終只能讓我們更加脆弱,或者感到自己被別人欺騙和利用了。(例如,有些人常說:「他想要的只是我的身體!」「她愛的只是我的錢!」等)

婚外情也是一種三角關係。夫妻關係中出軌的一方與情人組成了同盟,其配偶則被排斥在「圈外」。這樣的同盟關係同樣有害。

有些人及早認清了這一點,在對婚姻造成巨大破壞之前,及時抽身回到了原來的家庭關係之中,並且開始著手解決婚姻中存在的問題。他們的婚姻也許還是會破裂,但至少他們敢於面對婚姻中存在的問題,並且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完善自己。當這一切過去之後,他們會變得更堅強,也會更好地應對未來的新生活,無論其配偶是否還在身邊。

另外一些人則沒有認識到婚外情這種三角關係的危害,仍然以非黑即白的視角看待配偶和新情人,認為配偶完全比不上自己新找的情人。他們往往忽視了自己在這個過程中的角色和作用。

於是,他們和原配離婚了,並與新的伴侶生活在一起,結果卻發現根本不瞭解自己的新伴侶。在與新伴侶共同生活的過程中,他們又遇到了前一段婚姻關係中同樣出現過的問題。但即便在這個時候,還是有一些人沒有認識到自己身上存在的問題,反而把錯誤全都推到異性身上。(例如,有些人常說:「都怪男人」,或者「全怪女人」。)

當然,和別人結成同盟關係可以增強自身的力量。許多政黨都深諳此道。有些小男孩在學校被人欺負了,第二天叫哥哥跟他一起去學校,也是這個道理。有些妻子在家裡受丈夫壓制,就找個子女幫忙,一起跟丈夫吵架——這也是三角關係中的同盟。實際上,被當作家裡最強大的人並不是什麼好事,因為其他人也許會組成同盟對付你。

│示例│

埃裡克是一家之主。在家庭中,埃裡克往往在一對一的關係中佔據壓倒性優勢,並且十分專橫。妻子和兩個女兒把他視為「暴君」和「獨裁者」。但是當她們組成同盟時,埃裡克卻很難得逞,還常常因此感到十分沮喪。為了瓦解妻女之間的同盟,他時常用禮物收買對方的某個人(埃裡克掌握著家裡的財政大權,這是他唯一的真實權利),但這種買來的「同盟關係」很難長久。

在某些家庭內部,還存在著一些隱秘的同盟關係。正是因為這種隱秘的關係從來不會被人公開承認,所以它們很難對付,無法被人挑戰,而且會對家庭造成極大破壞。

│示例│

在某個家庭中,父親佔據絕對統治地位,母親則比較軟弱。父母和兒子在一起時,母親一般都會順從父親的意見。從表面上看,父母之間似乎形成了統一戰線,共同對付兒子。這樣一來,父親以為母親總是站在自己一邊。但是當父親不在時,母親就會向兒子傾訴自己的真情實感,允許兒子做一些父親禁止的事,還瞞著不告訴父親。他們感到這種隱蔽的做法打敗了父親的權威,並為之竊喜。但隨著兒子逐漸長大,他開始做出一些母親也不贊成的行為,並且像母子倆合夥兒欺騙父親那樣對母親撒謊。母親迫切需要兒子的支持來對抗父親,所以就對兒子的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當母親護著兒子時,父親就會連兒子帶母親一起毆打。最後,父母離婚了,母親希望兒子從此以後能夠安分守己,不再胡鬧。兒子卻變得越來越任意妄為,並在15歲時犯了重罪。母親從未有效地制約過兒子的行為,主要是因為她一直認為自己在家庭中的力量不足——如果不和兒子組成同盟,就會感到虛弱無力。

家庭中常見的另外一種同盟關係是父母和「好孩子」聯合起來,一起對付家裡的「壞孩子」。在這種關係中,家裡的「壞孩子」總是處於「圈外」的位置。而家裡的「好孩子」往往和父母結成同盟,因為他總是表面上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或者看起來遵循著父母的價值觀念,所以常常被認為是幾乎「完美」的。(這種現象在同盟關係中很常見。)與之相反,家裡的「壞孩子」被視為幾乎沒有任何優點。後來,已經長大的「好孩子」接受心理治療時,常常會告訴醫生:他的所作所為幾乎跟「壞孩子」一樣,只不過沒有被父母抓住罷了,而父母似乎認為這些「好孩子」根本不會犯錯誤。這就是所謂的「替罪羊現象」(也是家裡的一個子女被當作所有家庭問題的根源)。

這種「替罪羊現象」在各種群體中都很普遍。它是人們應對自身焦慮時採用的常見手段,甚至在一些動物群體中也可以看到。有實驗發現:無論何時,只要三隻或者三隻以上的老鼠被關在同一個籠子裡,總有一隻老鼠會被當作「替罪羊」。作為「替罪羊」的老鼠行為怪異,其他老鼠則表現得很正常。其他老鼠會攻擊或者疏遠這只「替罪羊」。如果原來作為「替罪羊」的那隻老鼠被移走,那麼剩下老鼠還會選出另外一隻「替罪羊」。當實驗人員把所有當過「替罪羊」的老鼠關在一起時,除了其中一隻以外,其他所有老鼠都會表現得很正常。(唯一那只表現異常的老鼠是這個群體裡的「替罪羊」。)

在家庭內部的「替罪羊現象」中,大多數家庭成員內心都認為:「我們大家都很好,就是那個人有問題。要是我們不能把他改正過來,就要把他排斥出去。」當人們對自我意識感到焦慮時,因為關係過於親密而產生焦慮時,他們就會訴諸「替罪羊現象」。如果全家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一個看起來「不太正常」的人身上,其他家庭成員就可以忽略自身的不足和缺陷了。

這種「替罪羊現象」十分普遍。實際上,當一個家庭中出現「問題子女」時,全家的注意力都會集中在這個子女身上,而這往往意味著家裡可能隱藏著被人忽視的深層次問題。通常情況下,這個問題往往是父母之間的關係問題,還有他們對彼此關係的焦慮。當然,如前所述,父母自身的焦慮來自他們各自原生家庭中的生活經歷。父母雙方有些情感或人際關係問題在原生家庭中未能得到很好的解決,這就導致他們在以後的婚姻生活中產生了焦慮。

「替罪羊現象」往往十分微妙和隱蔽。有可能全家人,甚至被當作「替罪羊」的人,都沒有察覺到這個現象。從表面上看來,被當作「替罪羊」的人引起了家庭內部的問題。他可能喜歡搗亂,也許會生病,或者性格比較冷漠。而其他家庭成員只不過在「幫助」他罷了。

此外,被當作「替罪羊」的家庭成員往往都不是完全無辜的,這就讓事情變得更加複雜了。大多數情況下,被當作「替罪羊」的人常常無意識地充當了其他人想讓其擔任的角色,甚至故意做一些讓全家不高興的事情。充當「替罪羊」的子女往往對父母之間的分歧最敏感,也最害怕父母分開。正是因為害怕父母婚姻破裂之後自身安全得不到保障,所以充當「替罪羊」的子女會故意為父母提供一個關注的焦點,讓他們不再關注雙方關係,希望他們繼續生活在一起。這樣一來,父母就可以忽略他們之間的差異和分歧,反而關注「替罪羊」子女身上的異常現象。

問題

1.在你原生家庭的兄弟姐妹中,誰參與家裡的三角關係最多?誰承擔著「問題子女」的角色?

2.你認為「問題子女」的存在對家庭有何影響(不僅僅是負面影響)?例如,如果沒有「問題子女」,你父母的關係將會怎樣?他們會不會關注其他人的問題,以避免直面他們二人之間的關係?

3.在你父母的原生家庭中,誰有可能扮演著「問題子女」的角色?

4.在一個家庭中,充當「替罪羊」、吸引家庭成員注意的人可以有各種類型。在你自己的家庭中,是否存在下列「替罪羊」的類型:______自作聰明的人;______小丑;______瘋狂天才;______游手好閒者;______傻瓜;______社會棄兒;______聖人;______罪人;選美皇后。

5.在你幼年時,有沒有被人貼上什麼「標籤」?有哪些正面的「標籤」和哪些負面的「標籤」?

6.這些「標籤」對你自我身份的發展和家庭參與程度有何影響?

一些家庭中存在著由(外)祖父(母)、父(母)、(外)孫子(女)組成的三角關係。如果(外)祖父(母)對父(母)的影響力有限,他們就會跟(外)孫子(女)組成同盟關係,以加強自己在父(母)面前的地位。在這種情況下,(外)祖父(母)和(外)孫子(女)會把彼此當作平等、友好的朋友來相處。如果(外)祖父(母)在父(母)面前的權威比較強大,他們和(外)孫子(女)結成同盟的動機就不存在了,所以他們之間的關係一般不會特別親密。

在某些大家庭中,還有一種由母親的兄弟、兒子、父親組成的三角關係。當父親的權威比較強大,而母親很難抵禦時,這種三角關係就有可能出現。母親的兄弟也許會介入其中,給這個家庭的兒子提供一些關愛和溫暖,並且共同對付強大的父親。

「分化」過程要求人們從家庭三角關係中解脫出來,從各種同盟中脫離出來,不再加入家庭成員之間的鬥爭,不再支持相互敵對的任何一方。我們不能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增強自身的力量,或尋求別人的支持,而與別人結成同盟關係。我們必須取得獨立自主的地位,根據自己的需要和感受,以個體的身份跟別人打交道。

如果你以「忠誠度」作為行動決策的基礎,那麼就會處於三角關係之中。如果你跟某人的關係親近一些,就感到自己對另外一個人「不忠」和「背叛」,那麼你處於三角關係之中。

│示例│

坎迪斯想要邀請叔叔嬸嬸參加自己的婚禮,而叔叔嬸嬸已經和家裡斷絕關係很久了。祖父母對她說:如果坎迪斯堅持邀請叔叔嬸嬸來的話,他們就不參加婚禮了。再三權衡之後,坎迪斯表示非常想要祖父母參加自己的婚禮,但同時也想邀請叔叔和嬸嬸。祖父母一開始責怪坎迪斯不顧多年的養育之恩而「背叛」了他們。後來他們後悔了,也來參加了婚禮。令人吃驚的是,雙方都不再提起此事,從此以後繼續友好相處。

擺脫三角關係的努力並不一定總能圓滿成功。但是無論坎迪斯的親戚們做出什麼選擇,她始終堅持自己的原則,並最終從不健康的同盟關係中解脫出來了。

問題

1.家庭成員之間常常有一種類似「債權人」和「債務人」之間的關係。在你的原生家庭中,你有沒有感到虧欠過家裡的什麼人?或者家裡的某個成員虧欠你?

2.你家裡的其他成員如何?你父母在他們各自的原生家庭中又怎樣?

3.這些相互平衡的忠誠關係對整個家庭有何影響?它們又是怎樣影響家庭關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