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超越原生家庭(原書第4版) > 表面現象是迷惑人的 >

表面現象是迷惑人的

有一個常常令人迷惑的現象與「親密」和「疏遠」的對立有關:大多數外表看起來很獨立的人往往只是假裝獨立罷了。他們對親密關係感到恐懼,於是利用距離和疏遠來壓制這種恐懼。他們也許迫切需要親密感,但同時對親密關係感到恐懼,最後只能選擇用疏遠來代替親密。

有時表面上看起來並不需要親密感的人會選擇一個強調要「常常在一起」的人作為自己的伴侶。之所以選擇這樣一個伴侶,是因為這個伴侶代表了他自己內心關於「親密」與「疏遠」關係的另外一面。事實上,他們二人往往有同樣的「親疏舒適度」,但他們關係發展的過程注定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因為他們處理「親密」與「疏遠」需求的方式不同。他們會因為「親密」與「疏遠」的程度不斷發生爭執,就像有些情侶會因為取暖器的溫度發生爭吵。一方剛剛把溫度調上去,另外一方就走過來,又把溫度調了下來。雙方都會因對方的行為而感到不滿,但又共同把溫度控制在一個恆定的範圍之內,既不會那麼高,也不會那麼低。

這種現象的矛盾之處在於:即使那些公開宣稱要和伴侶親密無間的人,也往往難以處理好真正的親密關係。真正的「親密」意味著與不同於我們的人建立一種公開的、相互包容的關係。那些總是需要親密感的人、時時想要和伴侶在一起的人,有時候很難接受跟他們不一樣的人。他們總是難以進行自我獨立思考,總是說「我們認為如何」「我們感覺如何」,而不是「我認為如何」,或「我感覺如何」。他們總是堅持說:「在我們想到自己之前,總是首先想到對方。」他們總是聲稱自己絕不自私自利,還為他人做出了奉獻和犧牲。他們有著「愛」與「同情」的價值觀,但是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免不了對別人頤指氣使,總喜歡對別人指手畫腳。他們認為自己有責任讓別人感到幸福和快樂。但是如果別人不高興,他們就會問:「我到底做錯了什麼?」當他們自己感到不快樂時,還會責怪別人。

喜歡利用距離感來保持人際關係平衡的人總是抱怨身邊那些熱切的追求者對自己還不夠支持、不夠關心、不夠體貼,但是「疏遠者」往往以沉默作為回應。他們甚至會選擇直接退出和離開。他們會說「我不知道」,以避免與別人發生接觸。

但是請記住:雖然「追逐者」和「疏遠者」看起來具有很大的差異,但是他們對於親密關係的基本需求是相同的。

請試著做一下這個練習,看看「親密」與「疏遠」的現象是如何影響你與他人關係的。

親密與疏遠

首先請確認一下,在人際交往中,你常常扮演「疏遠者」還是「追逐者」的角色。然後選擇一個與你同處於一段重要關係之中,角色卻截然相反的人。在一周的時間內,你要試著扮演對方的角色,也就是說,你要做得跟平常完全相反。你還要努力把對方的角色演得比對方好。如果對方在這段關係中是「疏遠者」,那麼你要比他顯得更加「疏遠」。在這個過程中,請注意對方和你自己都有什麼反應,發生了什麼變化。

如果你和父親、母親,或者家庭中其他某個成員的親疏角色模式總是一成不變的話,不妨試一試這個實驗。如果原來固定的親疏關係模式被打破了,你們雙方會發生一些什麼變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