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天坑鷹獵 > 第六章 金王馬殿臣(中)1 >

第六章 金王馬殿臣(中)1

  前文書說的是馬殿臣頭一次闖關東,吃了苦歷了險,也掙了一口袋銀子,不過半個大子兒也沒留住,到頭來仍是兩手空空,走投無路只好去當兵吃糧,在朝鮮打完仗隨大軍退回關內,部隊一哄而散,又變回了一窮二白的光棍兒漢。按說從軍征戰出生入死是替朝廷賣命,有苦勞更有功勞,回來應當有份糧餉,可那時候大清國正在危亡之秋,國力衰敗,八旗子弟都吃不飽,哪裡還顧得上他們?滿清朝廷一向是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後,用得上你供你吃穿用度,不用你就讓你哪兒涼快哪兒待著去。況且自古以來養兵最費銀子,人吃馬喂、兵器糧草,幾萬張嘴天天得吃,軍餉算起來沒小數兒,戰敗之後割地賠款,使的銀子海了去了,哪有多餘的錢糧養兵?不論國家如何衰敗,王公貴胄照樣吃喝玩樂,什麼都不耽誤。這麼說吧,寧願遣散軍隊,軍餉不發了,也得省下錢來給慈禧太后蓋園子,種上四時不敗之花、八節長春之草,為了造園子多少錢都捨得花,如若老佛爺一高興,金口玉言說一個「好」字,加官進爵不在話下,可比上陣打仗實惠多了。正所謂天子一意孤行,臣子百順百從,置國家危亡於不顧,當年就是這麼個時局。

  回過頭來咱再說馬殿臣,部隊入了關就地遣散。朝廷開恩,一人發給一份安家費。名為「安家費」,仨瓜倆棗可不夠安家,回山東老家這一路之上曉行夜宿,吃飯要飯錢、住店要店錢,勉勉強強夠個路費,到了老家還是得挨餓。那位說了,不對,上戰場打仗不都得按月給一份餉銀嗎?馬殿臣當了好幾年兵,軍中管吃管住沒什麼花銷,多多少少不得攢下幾個錢?這倒不假,餉銀加起來也是不少,無奈有一節——當兵的存不住錢。上陣殺敵不是做買賣,槍林彈雨,出生入死,腦袋別在褲腰帶上,說不定什麼時候命就沒了,真可以說有今天沒明天。因此當兵打仗的不存錢,掙一個恨不得花兩個,只怕人死了錢沒花完,那可太冤了,必須吃喝嫖賭及時行樂,什麼煙館、妓院、寶局子,沒有不敢進的地方。馬殿臣雖然不好這一套,但身在行伍之中,也難免「螃蟹過河——隨大溜兒」,而且他為人義氣,更不把錢財放在心上,別人找他借幾個錢,從來沒有二話,所以半個大子兒也沒存下。

  單說馬殿臣懷揣安家費奔山東老家,有道是「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日難」,兵荒馬亂的不說,人在路上一舉一動都得花錢,要說不花錢的也有,清風明月、高山流水,途中的風光不要錢,奈何飽得了眼睛填不了肚子,風光再好不當飯吃。咱說書講古過得快,馬殿臣在路非止一日,這一天進了山東地界,說是老家,可是抬頭沒親戚、低頭沒朋友,飯轍還得自己找。他從軍這幾年別的沒落下,落下一身好武藝,身子板那叫一個鞭實,前八塊、後鬼臉、雙肩抱攏扇子面的身材。然而趕上兵荒馬亂的年月,打把式賣藝掙不來錢,誰有閒心看這個,有這份閒心也沒這份閒錢。別說打把式賣藝的,落草當響馬賊的也沒生意可做,連年的災荒戰亂,有錢的早舉家遷走了,你搶誰去?

  馬殿臣到處轉悠,越走越覺苦悶,心說:人這一輩子七災八難,怎麼什麼倒霉事兒都讓我趕上了?挖棒槌換的銀子讓土匪搶去了,當兵吃糧部隊又被朝廷遣散了,不得已回到山東老家,但是哪兒來的家啊!一無親二無故,頭頂上連塊瓦片也沒有。七尺多高一把扳不倒的漢子,站著比別人高,躺著比別人長,身大力不虧愣是吃不上飯。怎麼想怎麼彆扭,茫然四顧不知何去何從。

  馬殿臣心中胡思亂想,不知不覺走到一條大河邊上,瞧見這地方挺熱鬧。原來是一個渡口,有做擺渡生意的。渡船隻是簡易的木筏子,十幾根大木頭樁子用繩子綁住,撐船的把式手握一根長桿,在河上往來渡人。這個買賣沒人管,誰有力氣誰幹,老百姓稱之為「野渡」,又方便又省事,也花不了幾個錢。馬殿臣瞧了半晌,發現河上來來往往的人可真不少,心想:這買賣不錯,木頭筏子、撐船桿子不用本錢,無非起早貪黑賣力氣。渡河的一人一個大子兒,錢不多架不住人多啊!一天下來百八十個大子兒不在話下,這就夠吃夠喝了。不過馬殿臣不想跟別人搶生意,雖說自己一貧如洗,飯都吃不上了,耍胳膊根子欺負人的勾當可幹不來,在河上干擺渡的也不容易,不能從窮人嘴裡搶飯吃。走來走去行至一個大河灣子,從此處過河不用繞遠,卻沒有渡船,因為河道突然下行,有如滾湯一般緊急,暗流漩渦密佈,無人敢在這裡行船。馬殿臣心說:成了,我就來這兒了!他是藝高人膽大,不懼水流湍急,尋思扎一個大筏子。別說人了,連車帶馬都能渡過去,別處的擺渡要一個大子兒,我這兒可以要倆,一天跑上幾趟,足夠吃喝,別人掙不了這份錢,我馬殿臣卻能掙。他在河上渡人,無非掙口飯吃,卻引出一段「半夜打墳」的奇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