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花千樹:宋詞是一朵情花 > 紅杏自是多情郎,尚書也很忙宋祁 >

紅杏自是多情郎,尚書也很忙宋祁

《宋史》記載,北宋天聖二年(1024),宋祁與哥哥宋庠同中進士,禮部擬定宋祁第一,宋庠第三。但當時的仁宗剛剛即位,掌握實權的是劉太后(章獻皇后),她認為長幼有序,弟弟不應該排在哥哥前面,於是將宋庠定為第一名,宋祁定為第十名,並稱「二宋」,以大小區分,宋祁因此被暱稱為「小宋」。

宋祁雖然在科舉上被暗箱操作,但他後來憑借自己的文學才能,硬是在名氣上反超哥哥,成為了宋代著名的文學家和史學家,並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當然,這其中十分令人艷羨的還有他的愛情奇遇。

據《花庵詞選》介紹,某天宋祁宴罷回府,路過繁台街,適逢皇家車隊路過,宋祁趕緊讓路到一旁。不料,忽然聽到有人在車裡輕柔地叫了聲:「小宋。」宋祁一驚,抬頭看時,見車簾掀動,有位妙齡少女正微笑著望向自己。小宋心下一動,不覺看得呆了。等車隊浩蕩而過,他想起剛才那一抹甜笑,頓覺悵然若失。回到家後,小宋想起這次艷遇,提筆寫了首詞:

畫轂雕鞍狹路逢,一聲腸斷繡簾中。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金作屋,玉為籠,車如流水馬如龍。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幾萬重。

《鷓鴣天》

這首詞上片寫意外相逢,講自己與彩車相遇,聽到了那一聲如水的呼喚。下片寫別後相思,在車水馬龍的街頭,自己心裡雖有無數的漣漪,卻再難與佳人相見。這首作品的語言多化自前人詩詞,「身無綵鳳雙飛翼」和「劉郎已恨蓬山遠」皆出自李商隱的《無題》,而「車如流水馬如龍」也來自李煜。但小宋的高明就在於,能夠將前人寫的詩詞無聲地化入自己的作品,不但毫無違和感,而且為這些詞句賦予了全新的意義。所以,這首《鷓鴣天》一經問世就因廣泛的接受度而被迅速擴散,很快就傳到了宋仁宗的耳朵裡。

宋仁宗知道此事後,就在宮中展開了偵查工作。他派人將宮女們集中到一處,然後詢問是誰那天在街上碰到宋祁,叫了一聲「小宋」。這個時候,有位宮女站出來請罪說,有一次我跟隨陛下去侍奉御宴,聽到宣召翰林學士,大家都說是小宋來了。那天在街上車子裡偶然看到他,未及多想便脫口而出叫了他一聲「小宋」。仁宗聽後心裡有了主意。改日再召宋祁時便問起此事,宋祁惶恐窘迫得有些無地自容。仁宗笑說:「蓬山其實也不是很遠。」於是召來宮女直接許配給宋祁,成就了一段佳話。

不過,真正讓宋祁在詞史上留名的卻不是這首《鷓鴣天》,而是另外一首《玉樓春·春景》。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玉樓春·春景》

這首傳唱千古的名篇,上片講「游春景」,下片講「戀春光」。上片說風光好,蕩波游春,綠柳如煙,春天的清晨裹挾著縷縷輕寒,紅杏在枝頭開得春意盎然。王國維先生評論「紅杏枝頭春意鬧」這句,認為「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說的正是春天登上枝頭時帶給人的喜悅與美好。下片裡,詞人感慨「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實在不該因貪戀身外之財而捨棄內心的快樂。在夕陽西下的時候,與朋友舉杯對飲,希望這一襟晚照能留下來多陪我們一會兒。

全詞語言活潑卻不浮泛,意境華美卻不傷感,其留戀春天、珍惜時光、善待人生的追求栩栩如生地閃現在字裡行間,令人讀之忘俗。其中的「紅杏枝頭春意鬧」「且向花間留晚照」等句更成為後人耳熟能詳的佳句,宋祁更因此被譽為「紅杏尚書」,聲名遠揚。

「紅杏尚書」這個名字十分契合宋祁的身份氣質。一方面是浪漫多姿的個人生活,另一方面也描述了端正嚴謹的官階。兩種生活互為補充,交相輝映。

當作為浪漫詞人出現時,宋祁不僅寫春色滿園,寫驚喜邂逅,也寫美人春睡,芳心幾許。

繡幕茫茫羅帳卷。春睡騰騰,困入嬌波慢。隱隱枕痕留玉臉,膩雲斜溜釵頭燕。
遠夢無端歡又散。淚落胭脂,界破蜂黃淺。整了翠鬟勻了面,芳心一寸情何限。

《蝶戀花·情景》

小詞勾勒出一位春睡倦倦,遲遲醒來,枕痕還留在臉上,頭釵都在睡夢中滾落了的美人形象。回憶起夢裡的歡樂,更襯托出現實的孤寂和失落。想著不禁落下淚來,將臉上的胭脂都沖掉了。理好頭髮和妝容,卻難收寸寸芳心絲絲情。雖然只是一首普通的春閨詞,但作者描摹之細緻,將少婦的心路刻畫得活靈活現,一波三折,可見功力之深厚。

當然,宋祁不僅只懂風花雪月的人生,他能高中進士甚至曾被禮部內定為第一,說明他在治國的方針策略上還是很有才能的。

寶元二年(1039),宋祁曾上書皇帝,提出著名的「三冗三費」。「天下有定官無限員,一冗也;天下廂軍不任戰而耗衣食,二冗也;僧道日益多而無定數,三冗也。三冗不去,不可為國。」簡而言之,就是冗官、冗兵、冗僧。在「三費」中又提出道場齋醮、祠廟營建過多,邊關官員機構臃腫;主張裁減官員,節儉經費。北宋太宗真宗神宗哲宗等各朝,多在宮中設醮,史不絕書。所以,「三冗」問題也算得上是宋朝的積習了。但不知是否與宋祁直指要害有關,仁宗時期政治清明,這些情況多有好轉。

宋祁不但能積極提出自己的政治議案,還能妥善發揮自己的文史天賦。他與歐陽修同修《唐書》,史稱《新唐書》,前後長達十餘年,《新唐書》大部分內容都為宋祁所做。期間,仁宗本想提拔宋祁做三司使(北宋最高財政長官),但因為他哥哥宋庠出任宰相,所以有人提出宋祁不適宜做三司使,於是皇帝加封宋祁為龍圖閣學士,改知州。《新唐書》修成後,宋祁進為工部尚書,第二年又被提拔為拜翰林學士承旨,相當於皇帝的高級私人秘書。就這樣,宋祁完成了自己仕途上光輝燦爛的經歷。

宋祁從步入仕途到官至尚書,都是在仁宗時期完成的。這一時期,北宋經濟繁榮,政治穩定,社會清明,是歷史上著名的「仁宗盛治」,而宋代也在此時進入鼎盛時期。宋仁宗性情寬厚,在劉太后的教育下,不事奢華,懂得克制自己,所以四方平穩,文武忠良。而宋祁,作為仁宗的能臣愛將,也是一個克勤克儉懂分寸守禮數之人。他不但經常教誨家人要恭儉,甚至連自己身後事如何料理也交代得頗為細緻。

「三日殮,三月葬,慎無為流俗陰陽拘忌也。棺用雜木,漆其四會,三塗即止,使數十年足以臘吾骸、朽衣巾而已。」宋祁認為葬禮及棺木要一切從簡,能盛放自己的殘骸朽衣就可以了。

「吾學不名家,文章僅及中人,不足垂後。為吏在良,二千石下可著數人,故無功於國,無惠於人,不可以請謚有司,不可受賵贈,又不宜求巨公作志及碑。」即便文史功底紮實,能修唐史,但宋祁依然謙遜地認為自己所學甚淺,不足以垂名後世。雖然他提出了著名的「三冗三費」方略,且身居要職,但還是認為自己對國家沒什麼功勞,對社會來說也沒什麼政策能惠及人民,所以不需要謚號,而且告誡子孫不要請名人為自己撰寫墓誌銘及碑文。

「塚上樹五株柏,墳高三尺,石翁仲獸不得用,蓋自摽置者非千載永安計爾。不得作道佛二家齋醮。」宋祁怕後代將墳墓修得太豪華龐大,連墳高幾尺塚上植樹幾棵都有明確規定,而且要求不得做佛道法事。

「吾生平語言無過人者,慎無妄編綴作集。」在《治戒》的最後,宋祁還是反覆叮囑家人,說自己平生語言無過人之處,千萬不要編綴成集。

以宋祁的文史水平、官位品階,如果想大張旗鼓地宣傳自己,估計很容易做到,至少花邊八卦會更加多姿多彩。但他從沒以此炒作,除了繁台街那次電光火石般的偶遇,他一生低調、樸實,就這樣簡單平常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少年不管,流光如箭。因循不覺韶光換。至如今,始惜月滿、花滿、酒滿。
扁舟欲解垂楊岸,尚同歡宴,日斜歌闋將分散。倚蘭橈,望水遠、天遠、人遠。

《浪淘沙》

少年時,歲月如梭光陰似電,但少年的生活變化小,所以並不覺得年華流轉。到如今當人真的變老,才開始珍惜月滿,花滿,酒滿。月滿似花好月圓,花滿如才子佳人,酒滿乃高朋滿座。扁舟欲解,夕陽低垂,歡宴分散。倚船遠望,水遠,天遠,人遠……這遙遠而憂傷的旅行,充滿了離別的悲涼。匆匆人世,來來往往,花開了要謝,人聚了又散,心靈的小舟兀自漂泊在生命的大海中。浮生長恨歡愉少,也許唯有孤獨和別離,才是人生的常態吧。

嘉祐六年(1061),宋祁過世,年六十四。其子遵守《治戒》的訓導,不請謚號。後來張方平認為宋祁按禮法應得謚,於是為宋祁請旨,得謚號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