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花千樹:宋詞是一朵情花 > 中產階級風流史張先 >

中產階級風流史張先

張先,字子野,北宋著名詞人,擅長慢詞。其詞多構思精巧,意境含蓄,能與柳永齊名。但也有人覺得張先「情有餘而才不足」。不過,這些評論對於張先來說,都是浮雲過眼,他最引人注目的並不是世俗的虛名,而是熱鬧火辣豐富紮實的情史。少年時的忘情衝動,老年時的大膽追求,點點滴滴,彙集成張先一生荒唐的情愛史。

張先少時戀愛,曾與一位小尼姑相好。庵中老尼嚴厲,將小尼姑關在池塘小島的閣樓上。張先為了去私會,常常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偷偷划船過去,小尼姑就悄悄放一個梯子下來,讓張先爬上去。後來東窗事發,二人最終分手。張先回憶往事,依然無限留戀,還作了首詞抒發情感:

傷高懷遠幾時窮?無物似情濃。離愁正引千絲亂,更東陌、飛絮濛濛。嘶騎漸遙,征塵不斷,何處認郎蹤!
雙鴛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橈通。梯橫畫閣黃昏後,又還是、斜月簾櫳。沉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

《一叢花令》

明明是張先懷念姑娘,他卻以女子登高望遠追尋情郎蹤跡的口吻來寫故事。黃昏後,橫梯於畫閣上,斜月依舊,簾櫳依舊,卻沒有了依舊相依相伴的情郎。沉思又恨,人還不如桃杏,無情之物尚且知道要嫁給春風。張先以女子口吻寫女子心態,既包含了對舊愛的同情和理解,也抒發了自己對往事的眷戀。尤其是最後三句,情思飽滿,綿綿遺憾揮筆流出,深得時人與後人的喜愛。

俗話說,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張先在發現美、描摹美、歌頌美方面,似乎有著天然的敏銳。他不但寫詞,還自創詞牌來描寫美以及美麗的姑娘。

雙蝶繡羅裙,東池宴,初相見。朱粉不深勻,閒花淡淡春。
細看諸處好,人人道,柳腰身。昨日亂山昏,來時衣上雲。

《醉垂鞭》

這個「醉垂鞭」的詞牌正是張先創製的。上片寫初相逢時,在宴會上遇到的姑娘,繡蝶的羅裙,淡淡的妝容,如花般嫻靜的美麗。下片寫再相遇時,細看姑娘真是美到極致,楊柳細腰,人人稱道。昨晚黃昏山上的雲彩,如今都變成姑娘的衣裳。她如神女下凡,週身繚繞著如雲的仙衣,其浪漫和飄逸真是活靈活現,彷彿亭亭玉立在眼前。只是不知張先後來與這位美女是否有更風流的故事。

當然,張先身上最寶貴的品質是不僅自己忙著追求美女,而且堅決支持並成全朋友們追求自己的愛情。據說宰相晏殊做京兆尹的時候,張先恰好在他手下做通判。晏殊非常欣賞張先的才華,所以常請他來府上做客。每每置酒招之必令一侍女陪伴,還讓她演唱張先的詞曲。日子久了,晏殊的大老婆發現這名侍女實在太得寵,所以惱羞成怒,將侍女攆走了。姑娘走後,晏殊心情不好,終日悶悶不樂。有一天,張先忽然來訪,還填了一首《碧牡丹·晏同叔出姬》——

步帳搖紅綺。曉月墮,沉煙砌。緩板香檀,唱徹伊家新制。怨入眉頭,斂黛峰橫翠。芭蕉寒,雨聲碎。
鏡華翳。閒照孤鸞戲。思量去時容易。鈿盒瑤釵,至今冷落輕棄。望極藍橋,但暮雲千里。幾重山,幾重水。

《碧牡丹·晏同叔出姬》

張先這首詞以侍女口吻寫別後憔悴心情,如今冷落輕棄的又豈止是鈿盒瑤釵,還有淒楚落寞的侍女。晏殊本是差人演唱張先這首詞的,唱到結尾「但暮雲千里。幾重山,幾重水」時,只見晏殊神色淒涼,神情悲切,感歎「人生行樂耳,何自苦如此」!隨即就命人贖回了侍女。可見,張先的風流已深入骨髓,硬是將自己的情詞唱出了晏殊的心聲。其精彩程度,非普通意義上的「情聖」可比。

但更精彩的還是張先自己的愛情。八十歲的時候,張先竟然娶了一個十八歲的美少女為妾。耄耋之年,他能做出此等聳人聽聞的壯舉,立刻吸引了朋友圈的大量關注。以蘇軾為首的親友團得知消息後,迅速前去圍觀拜訪。張先非常高興,於是出口成章:

我年八十卿二八,卿是紅顏我白髮。
與卿顛倒本同庚,中間只隔一花甲。

蘇軾聽後,拍手叫好,當即和詩一首:

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
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蘇軾這首詩很有調侃意味,明顯對張先的「老牛吃嫩草」羨慕嫉妒恨。但這詩寫得又極好,用梨花比喻白髮蒼蒼的老者,海棠比喻妙齡少女的紅顏,無論是表面的描述還是暗指的深意,以花喻人的嬌羞姿態,都可謂栩栩如生,楚楚動人。其名句「一樹梨花壓海棠」也由此備受推崇。張先自然知道蘇軾揶揄自己,但他為人豁達,不羞不惱,還哈哈大笑。

可能正是因為張先這樣的好心態,所以才能不斷刷新自己的愛情記錄。八十五歲時,張先再次高齡納妾,震驚整個北宋文壇。蘇大學士再次瞠目結舌!等消化了這個消息後,蘇軾再次提筆贈詩給張先:「詩人老去鶯鶯在,公子歸來燕燕忙。」言外之意,老張你都這歲數了,別瞎折騰了,等你老死之後,留下小媳婦照樣找年貌相當的公子哥兒。但老張心態極好,還跟蘇軾和詩,說我就是找個做伴的。都說「人到無求品自高」,但能豁達樂觀到張先這個境界,恐怕也算世所罕見了。

張先不但創造了很多浪漫情事,還留下了很多傳世佳篇,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那首《天仙子》:

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後期空記省。
沙上並禽池上暝,雲破月來花弄影。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

《天仙子》

張先說起來的確是個很懂生活的人,他追逐愛情,尋求歡樂,而且還很懂養生,生活得怡然自得,頗讓人羨慕。那天他在家聽歌吃酒,結果吃飽喝足犯食困,不一會兒就睡著了。午睡醒了,覺得那股惆悵還縈繞在胸,其實就是覺醒了酒還沒醒,但文人矯情,硬說是「傷春」。春去春回,四季更迭。青春年華,迢迢往事,忽然在這個午睡的傍晚撲面而來,記憶變得很清晰。

下片轉到天色漸晚,暮氣罩大地。晚風陣陣,吹開雲層露出朦朧月色,吹進園內,吹亂鮮花朵朵。此時,天上地下,月色斑駁,花影婆娑,萬物瞬間有了躍動的靈性。而這句「雲破月來花弄影」也從此名垂千古。張先被這春色夜色月色花色弄亂了心緒,於是轉身從院中離開,回到屋子裡,雖然拉上了重重簾幕,還是感覺窗外的風更大了。但世界卻在他的心裡靜下來,明天該是落花滿院了吧。其悠悠情思,可謂綿綿不絕。

張先原來有一首詞廣受好評,叫做《行香子》:

舞雪歌雲。閒淡妝勻。藍溪水、深染輕裙。酒香醺臉,粉色生春。更巧談話,美情性,好精神。
江空無畔,凌波何處,月橋邊、青柳朱門。斷鍾殘角,又送黃昏。奈心中事,眼中淚,意中人。

《行香子》

這首詞因「心中事,眼中淚,意中人」一句備受推崇,所以張先有段時間被人稱為「張三中」。因為他還有幾首帶「影」字的詞,如「嬌柔懶起,簾幕卷花影」(《歸朝歡》)、「柔柳搖搖,墜輕絮無影」(《剪牡丹》),還有平生最得意的「雲破月來花弄影」(《天仙子》),所以他經常對人說叫我「三中」還不如叫我「三影」,於是大家索性又叫他「張三影」。

張三影一生官運不算通達,官位不高,只是做到了郎中。但善始善終,堅持做到了退休,仕途也還算順當。他衣食無憂、吟風弄月,留下了大把豐滿香艷的風流趣事,和些許傳之後世的名篇佳句,也算小有所成。清代詞學理論家陳廷焯評價張先,說他:「含蓄不似溫、韋,發越亦不似豪蘇膩柳。規模雖隘,氣格卻近古。」認為他是從小令向慢詞過渡中極其重要的一個人,「獨開妙境,詞壇中不可無此一家。」

文學史上的地位固然重要,但縱觀其一生,估計唯有寫純情詞,留艷情史,才是張先畢生的追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