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猶憶前塵立少時:俞平伯點評唐宋詞 > 晏殊(二首) >

晏殊(二首)

晏殊(991—1055),字同叔,臨川(今屬江西)人。七歲能屬文,以神童薦。真宗景德二年召試,賜同進士出身。仁宗慶歷間,官至集賢殿學士,同平章事兼樞密使,卒謚元獻。有《珠玉詞》。

浣溪沙[1]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夕陽西下幾時回[2]。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3],小園香徑獨徘徊。

[1]作者另有《示張寺丞王校勘》七律一首,「無可奈何」是詩中五六兩句,「小園」句(「香」作「幽」)是詩的第二句。既寫為詩,又寫為詞,前人認為「無可奈何」云云入詞很好,作為詩句未免軟弱。詳見張宗橚《詞林紀事》卷三。

[2]鄭谷《和知己秋日傷懷》:「流水歌聲共不回,去年天氣舊池台。」

[3]這一聯寫出「花落」「燕歸」,自己對這環境的感想。

蝶戀花

檻菊愁煙蘭泣露[1],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2]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3]。欲寄彩箋無尺素[4],山長水闊知何處。

[1]漢武帝《秋風辭》:「蘭有秀兮菊有芳。」這裡亦蘭菊並提,說花草凋零。江淹《別賦》:「見紅蘭之受露。」

[2]「諳」,瞭解,熟悉。

[3]這三句純用白描,氣象開展。王國維《人間詞話》以為有古詩(《詩.秦風.蒹葭》)之意。

[4]「彩箋」「尺素」,都是書簡,只有近代古代之別。這裡卻一分為二。蓋用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童烹鯉魚,中有尺素書。」意謂欲寄彩箋,卻不能如尺素之得附托鯉魚也。「無」,汲古閣《宋六十名家詞》本原缺,據《詞綜》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