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猶憶前塵立少時:俞平伯點評唐宋詞 > 張先(二首) >

張先(二首)

張先(990—1078),字子野,烏程(今屬浙江)人。天聖八年進士,歷官都官郎中。晚年退居鄉間,卒年八十九。有《安陸集》,長調頗多。

木蘭花

乙卯吳興寒食[1]

龍頭舴艋[2]吳兒競,筍柱鞦韆[3]游女並。芳洲拾翠[4]暮忘歸,秀野踏青[5]來不定。行雲[6]去後遙山暝,已放[7]笙歌池院靜。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楊花過無影[8]。

[1]《木蘭花》即《玉樓春》。「乙卯」,宋神宗熙寧八年(1075),作者八十六歲。「吳興」,今浙江湖州市。「寒食」,見上卷薛昭蘊《浣溪沙》之二注[1]。

[2]指競賽的龍船。「舴艋」,小船,從「蚱蜢」取義。

[3]「筍柱」,鞦韆架的形狀。「鞦韆」今通作鞦韆。鞦韆乃後起的字。

[4]「水中可居者曰洲」,見《爾雅.釋水》。亦可泛稱水邊。「拾翠」見上卷李珣《南鄉子》之四注[2]。拾翠鳥的羽毛,以點綴首飾。這裡不過借來比喻女子游春。杜甫《秋興》八首之八:「佳人拾翠春相問。」

[5]陰曆二三月出遊郊外,以寒食清明為盛,名「踏青」。

[6]行雲指天上的雲彩,亦借指美人,是雙關語。用宋玉《高唐賦》,見上卷馮延巳《蝶戀花》之四注[2]。

[7]古代歌舞雜戲,呼喚他們來時,叫「勾隊」;遣他們去時,叫「放隊」,略如現在放假放學的「放」。

[8]上片繁華境界,下片幽靜。由人去而夜靜,由雲散而月明,逐步寫來。「無數楊花」一句,說飛絮漫天,卻不遮明月,說「無影」更無聲,極靜中有動態。

青門引

乍暖還輕冷,風雨晚來方定。庭軒寂寞近清明,殘花中酒[1],又是去年病[2]。樓頭畫角風吹醒,入夜重門靜。那[3]堪更被明月,隔牆送過鞦韆影[4]。

[1]「中酒」,見《史記.樊噲傳》,亦見《漢書》,酒酣也,意即醉了。《漢書》顏師古註:「飲酒之中也,不醉不醒故謂之中。中音竹仲反。」其說稍異。杜牧《睦州四韻》:「殘春杜陵客,中酒落花前」,與此詞意近。

[2]「病」字承上「中酒」來,言酒病。

[3]「那」為「奈何」之合音,讀平聲,亦讀上聲。

[4]言鞦韆影,人影可知。蓋值寒食佳節,明月中有人在打鞦韆。一說鞦韆架的影兒被明月送過牆來,是懷人寂寞境界,亦通。但此處以動態結靜境,有人影似較好。薛能《寒食日題》:「夜半無燈還有睡,鞦韆懸在月明中。」這鞦韆也空著,卻與「隔牆送影」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