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猶憶前塵立少時:俞平伯點評唐宋詞 > 敦煌曲子詞(八首) >

敦煌曲子詞(八首)

菩薩蠻[1]

枕前發盡千般願,要休且待青山爛。水面上秤錘浮,直待黃河徹底枯。白日參辰現[2],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見日頭[3]。

[1]這篇疊用許多人世斷不可能的事作為比喻,和漢樂府《上邪》相似。但那詩山盟海誓是直說;這裡反說,雖發盡千般願,畢竟負了心,卻是不曾說破。

[2]「參、辰」,兩星名。參(所今切),參宿在西方;辰,心宿在東方。天體上距離約一百八十度。出沒不相值,亦叫「參、商」。辰為商(殷商)星,見《左傳》昭公元年。參、辰本不能並見,況在白晝。

[3]縱然具備上邊所說各項條件,盟誓可以罷休,卻仍不能休,還要等待三更時看見日頭。一意分作兩層,加重之辭。

浣溪沙

五里竿頭[1]風欲平。長風[2]舉棹覺船行。柔艫不施停卻棹,是船行。滿眼風波多閃灼,看山恰似走來迎。子細看山山不動,是船行[3]。

[1]「竿頭」或校作「灘頭」。「五里」疑為「五兩」之誤。五兩,雞毛制,占風具。郭璞《江賦》:「覘五兩之動靜。」如不改字,解釋為船行五里,風忽小了,亦通。

[2]「長風」似與上文「風欲平」矛盾,故或校作「張帆」。但張帆即無須舉棹,這裡恐是倒句。追敘風未平、未轉順風時的狀況。逆風划船,走得很慢,所以說「覺船行」。「舉棹」正和「停卻棹」對,反起下文不搖船,順風掛帆,船走快了,所以說「是船行」。兩語相承,用「覺」「是」兩字分點,似復非復。

[3]梁元帝《早發龍巢》:「不疑行舫動,唯看遠樹來。」

望江南

天上月,遙望似一團銀。夜久更闌風漸緊,為奴吹散月邊雲,照見負心人。

鵲踏枝[1]

叵耐[2]靈鵲[3]多語[4],送喜何曾有憑據。幾度飛來活捉取,鎖上金籠休共語[5]。比擬[6]好心來送喜,誰知鎖我在金籠裡。欲他征夫早歸來,騰身卻放我向青雲裡。

[1]《鵲踏枝》為《蝶戀花》之異名。這和後來的《蝶戀花》,句法亦頗不同,故仍其原題。

[2]「叵」是「可」的反文,不可也;讀為「不可」的合音。「叵耐」,不可耐。猶俗語說「叵測」,不可測。

[3]《淮南子.氾論訓》高註:「乾鵠,鵲也,人將有來客,憂喜之征則鳴。」《開元天寶遺事》:「時人之家聞鵲聲皆以為喜兆,故謂靈鵲報喜。」近代也還有這種迷信的說法。參看下宋歐陽修《玉樓春》注[5]。

[4]原作「滿語」,「滿」字疑是「」之形誤,欺瞞。或校作「謾」。「」與「滿」較近。

[5]不要和他說話,即不要聽他的話。

[6]「比擬」,準備。

別仙子[1]

此時模樣,算來是秋天月。無一事,堪惆悵,須圓闕[2]。穿窗牖,人寂靜,滿面蟾光如雪。照淚痕何似,兩眉雙結。曉樓鍾動,執纖手,看看[3]別。移銀燭,偎身泣,聲哽噎。家私事,頻付囑,上馬臨行說。長思憶,莫負少年時節[4]。

[1]全篇從男子方面,追憶離別,描寫對方。開首借月比人,即以月的圓缺來說明人事的變遷;以後用月影穿窗照見美人,實寫臨別情景,直貫篇終。

[2]人本和月一樣的圓滿,所以說無一事堪惆悵,只是月有圓缺,人有離合,未免可惜,即是可惆悵。圓闕並列,卻重在「闕」。「須圓闕」,須有圓缺,定有圓缺的意思,惟口氣較軟。須猶應也,必也,見張相《詩詞曲語辭彙釋》卷一。

[3]「看看」,轉眼,估量時間之辭,見《詩詞曲語辭彙釋》卷六。

[4]這是總結上文的種種的叮嚀囑咐,語在虛實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