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大宋詞人往事:淺斟低唱裡的風雅與憂傷 > 劉過·天下奇男子 >

劉過·天下奇男子

關鍵詞:

豪俠

警句:

二十年重過南樓。

1.

宋代不但真的有過小龍女,也真的有過一個名過字改之的人,只是姓劉。若有畫家依據文字來畫像,劉過與吳城小龍女的形象、氣質一定像極了《神雕俠侶》裡的楊過和小龍女。

劉過一生偃蹇,功名無路,卻始終不失慷慨豪俠之氣,在南宋那個萎靡不振的士大夫世界裡,他是少數幾個真正令人感到有十足男子氣概的人。所以時人推舉他是「天下奇男子」,所以他即便在落拓中也總能得到女人的青睞,當然,以世俗的眼光來看,這未必就是好事。

劉過一度行經富沙,好友吳仲平在心儀歌女吳盼兒的家裡熱情招待了他。酒宴豐盛,歌聲妙曼,為了答謝友人的盛情,填一首詞讚美女主人總是合乎禮數的。當時誰都不曾想到,就是這一首詞,很快便引發了一場血光之災:

雲一窩,玉一梭。

澹澹衫兒薄薄羅。

輕顰雙黛螺。

秋風多,雨相和。

簾外芭蕉三兩窠。

夜長人奈何。

詞的開篇自是描繪吳盼兒的美:「雲一窩」形容她鬢髮如雲,「玉一梭」形容她頭上的玉簪,她穿著一襲淡雅的羅衫,只是眉頭不知為何微微鎖著。秋風秋雨的天氣,雨水打在簾外的芭蕉葉上淅淅瀝瀝令人心碎,人將在怎樣的心緒裡挨過這漫漫長夜呢?

劉過填詞,不由得便寫出了心中的惆悵,而在此情此景之下,別人會否產生一點自覺不自覺的誤讀呢,尤其是在知曉詞牌叫作《長相思》的時候。於是,只這一面、一詞之緣,吳盼兒便不可自拔地戀上了劉過,而平白招致無妄之災的吳仲平幾乎妒恨得發狂。

在吳仲平的心裡,劉過實在是觸犯了「朋友妻,不可欺」這一條男人世界裡最嚴肅的道德準繩,如司馬相如琴挑文君一般以淫靡小詞成功迷惑了好友的情人,這真是不共戴天的仇恨啊。

於是,吳仲平做了一件任何熱血青年在同樣情形下都想做卻往往不敢去做的事情:揮刀衝向好友,以命相搏。當時的場面一定相當混亂,又或許是吳盼兒甘願為意中人奮不顧身,總之事情的結果是:劉過躲過一劫,吳盼兒卻被舊情人刺傷。

愛情糾葛演變為刑事案件,劉過與吳仲平不得不面對一場司法審判。

2.

負責審理此案的地方長官名叫吳琚,這個名字對於書法愛好者來說絕不陌生。吳琚是南宋第一流的書法名家,其傳世作品在今天已經賣出天價。像吳琚這樣一個極富藝術氣質的人來審理這樣一場風月案,眼光自然與平常官吏不同。劉過被無罪開釋,原因只在於他為自己所寫的一份極雅致的辯詞:「韓擒虎在門,顧麗華而難戀;陶朱公有意,與西子以偕來。」

辯詞用到兩則掌故:韓擒虎是隋朝開國元勳,平滅南陳,生擒陳後主及其最寵愛的美女張麗華;范蠡幫助越王勾踐滅亡吳國,功成身退,改名陶朱公攜西施泛舟五湖。劉過的意思是:自己有韓擒虎、陶朱公一般的英雄志向,並非耽於女色之人,但事已至此,也甘願和吳盼兒一道揚帆遠去。

案子雖然了結,劉過與吳盼兒卻最終無法走在一起。我們已無從知曉吳盼兒後來的命運如何,只曉得這一段遭際在劉過的心底刻了一道血痕。後來劉過舊地重遊,寫有「春風重到憑闌處,腸斷妝樓不忍登」的詩句,這道傷口顯然久久不曾癒合。

3.

但是,這還不是劉過一生中最有傳奇色彩的愛情故事,宋人筆記裡濃墨重彩地記有他的一段奇遇。

劉過甚愛一位妾室,無奈男人總要追求功名,必須為了趕考而辭家遠行。臨歧送別,劉過眷戀而不忍行,後來在旅途中填有一闋《天仙子》,每天在旅舍投宿夜飲的時候便令隨直小僕歌詠一番:

宿酒醺醺猶自醉,回顧頭來三十里。

馬兒只管去如飛,騎一會,行一會。

送斷殺人山共水。

是則青衫深可喜,不道恩情拼得未。

雪迷前路小橋橫,住底是,去底是。

思量我了思量你。

詞句儘是口語,不加半點辭藻和典故的修飾。行到建昌,游麻姑山,薄暮獨酌,屢屢歌詠此詞,在思念中不覺落淚。情節行進至此,我們會以為這是一個一往情深的癡情故事,然而重要的逆轉就發生在這一夜裡。

二更時分,一名美姝手執拍板逕自來到詞人面前,說願唱一曲以佐酒。不待劉過回答,她便唱道:

別酒未斟心先醉,忍聽《陽關》辭故里。

揚鞭勒馬到皇都,三題盡,當際會。

穩跳龍門三級水。

天意令吾先送喜,不審君侯知得未。

蔡邕博識爨17桐聲,君背負,只此是。

酒滿金盃來勸你。

竟然也是一闋《天仙子》,甚至賡和劉過的原韻。劉過聽得「穩跳龍門三級水」的句子,想來是預示自己這一回功名得中吧,然而欣喜之餘,卻始終不曉得「蔡邕博識爨桐聲,君背負,只此是」究竟是什麼意思。典故並不生僻,無非是說東漢音樂大師蔡邕聽到有人以桐木柴禾生火做飯的聲音,那火聲甚奇特,他立即從灶台下將那段桐木搶救出來,後來製作成琴,聲音絕妙。而琴尾仍留有一截當初燒焦的痕跡,便名此琴為焦尾琴。

焦尾琴的典故為何用在這裡?「君背負」又該從何作解?算了吧,夜幕迷濛裡,索性不求甚解,疑真疑幻罷了。

兩人就這樣成了一夜的露水之歡,直到天明才問名姓。那美姝道:

「我本麻姑仙子之妹,因犯小過而謫居此山,久不得回玉京仙界。恰聞君新詞雅麗,勉強趁韻自媒,甘願從此陪伴君之左右。」

4.

劉過心裡該有怎樣一番激烈的天人交戰啊。情感終於戰勝了理智,兩人便這樣結伴而行了。只是一路上畢竟不可太過招搖,美姝只是乘一襲小轎與劉過相望於百步之間。及至進入京城,這才覓了一處偏僻的所在秘密同居起來。

幸而正事並沒有因此而耽擱,正如「穩跳龍門三級水」的吉祥預言,劉過順利中舉,授職荊門教授。

離京赴任之路自是一段心情無比舒暢的旅途,然而第二次逆轉就發生在這段路上。那是劉過順路游合車山的時候,有道士熊若水逕自找上門來,說了一番奇怪的話:「我擅長符菉,依我觀察,與您同行的那位娘子恐怕並非人類,不知道你們是在何處結識的?」

劉過大驚,如實告知了麻姑山發生的一切。那道士說道:「這就是了!今夜你們同床共枕的時候,我會在門外作法,您只要一聽到我的聲音,便要緊緊抱住同衾之人,切勿令之脫身。」

我們也許會期待劉過堅守他的愛情,但我們也必須體諒劉過,他畢竟不曾如我們一樣熟知許仙與白娘子的傳奇,更不曾讀過《聊齋誌異》裡那些有情有義的狐女的故事。當夜他完全依照道士的吩咐去做了,然後喚僕人秉燭入室,見到懷中緊緊抱著的再不是那個連日來與自己情投意合、同床共枕的美姝,卻是赫然一張古琴,這才頓悟昔日裡「蔡邕博識爨桐聲,君背負」的意思。

5.

劉過將那張古琴緊緊縛住,無論晝與夜,無論眠與食,無一刻不親自抱持在懷裡。待再至麻姑山的時候,辛苦打探這古琴的身世,終於有人告訴他說:「曾經有趙知軍攜帶一張古琴從這裡經過,雖然一路上珍愛倍加,卻不慎將琴身誤觸崖壁,以至於破損而無法修補。趙知軍將其鄭重埋在官廳西偏,你這張琴應該就是趙知軍的舊物吧。」

劉過依言尋到趙知軍葬琴之地,發掘之下只餘一把空匣。劉過便將貼身帶了一路的古琴置於匣內,請道眾焚香誦經,然後一邊哭著,一邊連琴帶匣投入了火焰,一場奇異而瑰美的戀愛就這樣在悲傷中了結。

當然,這故事也許全出於好事者的虛構,但人們之所以寧願將它編排在劉過身上,而不是辛棄疾或蘇軾什麼人的身上,是因為劉過確實有這樣的氣質,或者說有這樣的氣場,在倜儻不群中帶一點超然於現實世界之外的不可捉摸的神秘感。

6.

愛情只是劉過一生中的小小插曲,時人傳誦他的詞作,多著意於那些慷慨悲歌式的作品。其中最引人共鳴的是一首《唐多令》,因詞中有「二十年重過南樓」一句,南宋填詞名家周密徑改詞牌為《南樓令》。

《唐多令》原是個生僻的詞牌,在劉過之後,用這個詞牌的人便多了起來。

然而今天讀這首詞,卻不易理解它在宋代引起轟動的緣由了:

蘆葉滿汀洲,寒沙帶淺流。

二十年重過南樓。

柳下系舟猶未穩,能幾日、又中秋。

黃鶴斷磯頭,故人今在不18。

舊江山渾是新愁。

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游。

據詞前小序,劉過與友人會聚於武昌黃鵠山上之安遠樓(又名南樓),一位黃姓歌女向劉過乞詞,劉過即席寫的這首《唐多令》,充滿無限撫今追昔的傷懷。

二十年前,南樓剛剛落成不久,劉過辭家赴考,途中登臨,與友人痛飲狂歌,度過一段極瀟灑的歲月,而今年華如逝水,詞人依舊功名無著,只落得壯氣蒿萊,而時局已是韓侂胄的天下,一場輕率的北伐即將開始。每一位有識之士都能預見國運將在數年中迅速凋敗,卻任誰也只有眼睜睜看著這一悲劇結局如山雨欲來。南樓花滿樓,風亦滿樓,重遊者的心情再不似二十年前豪壯。書劍老於風塵,英雄比美人更易遲暮。

7.

不難想見,同時代的大詞人中最能欣賞劉過這等人物的,非辛棄疾莫屬。實情確乎如此,辛棄疾帥越之時,派人宴請這位聞名已久的湖海豪士,無奈劉過因雜務耽擱下來,沒法立即動身,便倣傚辛棄疾的詞風填了一闋《沁園春》,請使者帶走。這首詞填得堪稱前無古人,卻又將辛棄疾的腔調模仿得惟妙惟肖。辛棄疾越發想見劉過,再派使者攜重金往聘,簡直硬生生將劉過架了回來。

這一首《沁園春》,是劉過向辛棄疾致歉,並解釋自己為何被耽擱了下來:不為旁的,只是白居易、林和靖、蘇東坡這三位古人強邀自己遲留宴飲罷了:

鬥酒彘肩,風雨渡江,豈不快哉。

被香山居士,約林和靖,與坡仙老,駕勒吾回。

坡謂西湖,正如西子,濃抹淡妝臨鏡台。

二公者,皆掉頭不顧,只管銜杯。

白雲天竺去來。圖畫裡、崢嶸樓觀開。

愛東西雙澗,縱橫水繞,兩峰南北,高下雲堆。

逋曰不然,暗香浮動,爭似孤山先探梅。

須晴去,訪稼軒未晚,且此徘徊。

開篇便說自己若能赴辛棄疾之邀,與辛府豪傑同飲,當是何等快事,不料自己正在準備車馬的時候,白居易、林和靖、蘇東坡卻勸我多在杭州逗留些時日——這三位古人選得俱妙,白蘇二人皆做過杭州長官,林則是後半生盡在西湖孤山不出的隱士。三人挽留的理由出自各自的成名詩句,對話間亦各有活靈活現的神情、態度。最妙的是,這種縱橫捭闔的破格寫法原是辛棄疾的招牌。

劉過這樣的做法其實暗合於今日心理學的技巧:若你想在初次會面中迅速贏得陌生人的好感,最簡便的辦法莫過於在對方無所察覺間暗暗模仿他的語言和動作特點,他若講話遲緩,你也不妨講遲緩些;

他若語速快,你也不妨語速快些。劉過的做法更高明些,使辛棄疾不但找到了被恭維的快感,還會生出幾分惺惺相惜。

於是兩人的會面成為一場極為愉快的英雄之會,雖然身份和輩分有別,但禮教豈是為他們這樣的人傑而設的呢?離別之際,辛棄疾以千緡之資厚贈劉過,囑他以此作為購置田產的費用。但劉過哪裡會有求田問捨的小市民趣味呢,轉眼之間便將這份厚禮「呼兒將出換美酒」了。

8.

為了劉過,辛棄疾甚至不惜濫用了一次公權力。

那是辛棄疾帥淮之時,劉過因聽說母親病發,不得不打點起單薄的行囊,向好友辭行。臨行前夕,辛棄疾與劉過微服登倡樓妓院,準備最後一次痛飲狂歌,恰逢一名吏員正在那裡飲酒作樂。這等人物作威作福慣了,更習慣只看衣裳不看人,竟然命令左右將頂頭上司及其貴客逐出樓外。辛棄疾和劉過大笑而歸,不覺得惱怒,只覺得滑稽。

但辛棄疾又豈是好相與的?當夜回府之後,立即以公務為由宣召那名吏員,而當然是宣召不來的,這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定個罪名了。

當那名吏員得知自己將被籍沒家產、流放邊疆的時候,才明白那場夜宴的代價實在過於高昂了些。

這個可憐人多方請托,但數十人連番公關的人海攻勢只以碰壁收場。幸而他終於想通了問題的關鍵,於是拿出五千緡巨資為劉過的母親賀壽。辛棄疾這才鬆了口,拿出討價還價的姿態,要他加到十萬緡才行。吏員哪敢有半點遲疑,當下籌集了足足十萬緡,而辛棄疾這時也已為劉過備好了舟船,叮囑劉過道:「你可以立即啟程了,只是可不要再像平日一般揮金如土啊!」

當然,這勸告終未奏效。劉過若是會打算盤,便也不是劉過了。

世事無兩全,一個格局恢宏的人,注定不會精打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