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大唐詩人往事:錦繡江山裡的飛揚與沉潛 > 白居易·果然白居易 >

白居易·果然白居易

關鍵詞:

中隱

警句: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1.

白居易十六歲那年到長安拜訪詩壇領袖顧況,被後者拿他的名字揶揄過「長安物價太高,居住不易」。顧況當時不曾想到,這個稚氣而有才華的少年後來真的過上了人如其名的日子,只不過不在長安,而在洛陽。

那時候的洛陽是一個安置閒人的所在。倘若你在政治鬥爭中失勢了,或者皇帝就是看你不順眼了,那就會在洛陽給你掛一個虛銜,投閒置散。換句話說,洛陽就是官員們的冷宮,朝廷給你這個職位,這份薪俸,不是買你做事,而是買你不做事。

政治冷宮裡的生活其實相當舒適,當然,酸甜苦辣總是因人而異。

正如今天看宮斗大戲,有人就會覺得何必非要爭寵呢,明明每天可以盡情享受錦衣玉食、使奴喚婢的日子,也不愁打麻將湊不齊人手。

只要懷了這樣的心態,冷宮簡直就是天堂。白居易就是這樣一個在政治冷宮裡過著天堂生活的人,悠然自得,不與世界相爭。他提出了一個嶄新的生活主張:中隱。

2.

古人對於隱士,歷來有大隱與小隱之別,所謂「大隱住朝市,小隱入丘樊」。

依照這個最傳統的標準,在古代名士當中,商山四皓便是小隱的代表,藏身到深山更深處,采野菜為生;東方朔則是大隱的代表,入朝為官,卻並不真正捲入權力鬥爭的漩渦。

兩種隱居途徑各有各的難處。小隱最難解決的是生計問題,就連陶淵明原本對隱居的構想都是「聊欲絃歌,以為三徑之資」(想先做地方官來儲備將來隱居的本錢),但他在做了八十多天縣令後終於不忍心向百姓搜刮錢財,以至於在真正隱居之後,日子過得相當拮据,總要仰賴親戚朋友的周濟。大隱最難解決的是仕與隱的界限問題,畢竟置身於名利場的中心,你不想捲入漩渦,漩渦卻不肯輕易放過你。

在白居易生活的時代,政治形勢風雲莫測,就算閉門家中坐,也難免禍從天上來。

大隱難做,小隱卻也不易。一個人過慣了錦衣玉食的日子,如何還能平淡地退回漁樵耕讀裡去呢?所以白居易甘願「中隱」,也就是避開權力中心,任閒官,領干俸,在市區或近郊構築園林,兼享城市生活的繁華便利與田園生活的悠閒適意。至於這樣做是否對得起納稅、服役的百姓,那倒是既次要也無可奈何的問題了。

這時候的白居易寫有一首《中隱》長詩,這首詩在詩藝上乏善可陳,在文學史上不甚有名,但是在思想史上必須據有一席之地:

大隱住朝市,小隱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囂喧。

不如作中隱,隱在留司官。似出復似處,非忙亦非閒。

不勞心與力,又免饑與寒。終歲無公事,隨月有俸錢。

君若好登臨,城南有秋山。君若愛遊蕩,城東有春園。

君若欲一醉,時出赴賓筵。洛中多君子,可以恣歡言。

君若欲高臥,但自深掩關。亦無車馬客,造次到門前。

人生處一世,其道難兩全。賤即苦凍餒,貴則多憂患。

惟此中隱士,致身吉且安。窮通與豐約,正在四者間。

詩義不必解釋,因為有白居易招牌式的大白話風格。傳說白居易每寫一首詩都要首先讀給不識字的老婆婆聽,如果老婆婆有聽不懂的地方,他就會認真修改。這個傳說雖然不甚可信,但它的確說中了白居易詩風中極盡通俗的特點。在《中隱》詩裡,白居易一點都不拿典故和修辭術來矯飾自己的「不良動機」,反正兢兢業業了一輩子,現在索性大張旗鼓地尸位素餐好了,免得在政治紅人眼前添堵。

當然,所有的消極都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無情現實的一再打壓下由火焰凝成的堅冰。

白居易也曾經滿懷政治理想,對投閒置散的貶謫有一肚子的委屈。

那時候他以詩歌作為傾瀉負能量的專有工具,所以我們今天才能讀到《琵琶行》這樣的佳作。

3.

唐憲宗元和十年發生了一件轟動朝野的大新聞,宰相武元衡在上朝途中被一夥訓練有素的刺客當街刺殺。究竟是誰派的刺客,每個人其實都心裡有數:武元衡是反對藩鎮割據的一面旗幟,那些心懷異志的藩鎮節度使早晚都會向他下手,這些節度使裡邊最陰險、最歹毒、最有可能使出行刺伎倆的就只有淄青節度使李師道了。

如果你能夠想像有掌握地方軍權的軍事強人派人到首都暗殺國家總理在今天會引起多大的轟動,就能夠想像李師道刺殺武元衡在唐朝會引起多大的轟動。但政治形勢太微妙了,以至於對這樣一件本應人神共憤的事情,很多人竟然不敢發表意見。

那時候的白居易還是有滿腔熱血的,激憤上書,要求朝廷立即偵緝兇手。

他竟然是滿朝文武中第一個表態的人,而對這種事情的表態並不在他的職權範疇裡。

高層決定以大局為重,不去追究武元衡被刺之事,而是給白居易捏造了一個很齷齪的罪名,說白居易的母親明明是在賞花的時候不慎墜井而死,白居易卻毫無避忌地寫有《賞花》和《新井》之詩,言辭浮華,品行不端,應予貶斥。白居易就是這樣被貶為江州司馬的,那時候他受到的打擊還太少,也看不懂朝廷「在下一盤很大的棋」,所以常常為自己這一次所遭受的不公憤憤不平。

4.

鬱積的負能量必須要找到宣洩的渠道,幸而白居易在江邊送客時聽到了琵琶聲,遇到了琵琶女。《琵琶行》的序言交代了事情的全部經過:

元和十年,余左遷九江郡司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聞舟中夜彈琵琶者。

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問其人,本長安倡女,嘗學琵琶於穆、曹二善才,年長色衰,委身為賈人婦。遂命酒,使快彈數曲,曲罷憫然。自敘少小時歡樂事,今漂淪憔悴,轉徙於江湖間。余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

我們很難將琵琶女的生平故事看作一曲理想主義者的輓歌,但是一經白居易的詩筆提煉,《琵琶行》卻真的很像一首為普天下理想主義者而唱的輓歌,它在哀悼著倡女命運的時候,也哀悼了普天下所有理想主義者的共同命運。「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所有理想主義者的命運都是共通的,不僅跨越空間,同樣跨越時間: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撚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流泉冰下灘。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漸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悄無言,惟見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

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閒度。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

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

我聞琵琶已歎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

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

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

淒淒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往昔如夢幻般絢爛,現實如醒覺般殘忍。這樣的詩不是所有人都有共鳴,對於那些從不曾做過夢的人而言,「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分明要算一個不錯的歸宿,如果流淚,簡直矯情。

5.

白居易的中隱又何嘗不是一種「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呢,只是天生的理想主義者並不會真的輕言放棄,理想的激情如同密閉容器裡的水,在這裡被壓制,便要在那裡尋找出口,縱然永遠尋不到出口,也不會在現實的陽光下被蒸發殆盡。

於是白居易沉迷在修仙的世界裡。

傳說他研製了一種飛雲履,只要點燃香燭,稍一跺腳,腳下就會瀰漫出雲霧,而雲霧漸漸升騰,載著它的主人騰雲駕霧而去。

也許這樣的人只應有這樣的宿命。只有升上天空,才不會再被絆倒。

白居易名字考白居易,字樂天。「居易」出自《禮記·中庸》「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幸」,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君子是本著原則行事的,有一貫的操守,會選擇安穩妥當的生存方式,做好自己的本分,至於窮通貧富則聽天由命;小人是奔著明確的功利目的行事的,寧可冒險來貪圖僥倖的成功。「樂天」出自《易經·系辭》「樂天知命故不憂」,意思是說,君子懂得天命,很清楚哪些事情是可以通過努力來達到的,哪些事情不是人力可以左右的,所以生活態度非常通達。

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簡也是一代詩文大家,他的名字也可以一併來看。白行簡,字知退。「行簡」出自《論語·雍也》「居敬而行簡」,這是對執政者的一種理想要求,意思是說,心態要嚴肅認真,做事要抓大體而忌煩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