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大唐詩人往事:錦繡江山裡的飛揚與沉潛 > 蘇渙·強盜詩人 >

蘇渙·強盜詩人

關鍵詞:

強盜、叛逆

警句:

一女不得織,萬夫受其寒。

一夫不得意,四海行路難。

1.

詩人總有武俠夢,幻想自己「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瀟灑仗劍,「托身白刃裡,殺人紅塵中」,但真正帶著凶器出門殺人放火、打家劫舍的詩人實在不多,蘇渙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蘇渙原先是個憤青。一般意義上的憤青總愛嘴上發發牢騷,並不敢真的到社會上以行動發洩不滿。但蘇渙是憤青裡罕見的行動家,他練就了一身好武藝,在巴蜀一帶往來剽掠,搶劫客商們的金銀財寶。

蘇渙竟然還很有商標意識,特地打造了一種白色的弩箭作為自己的招牌式武器。被劫客商一見白弩,便知道來者就是大名鼎鼎的強盜蘇渙。客商們還給蘇渙取了一個很霸氣的名號:白跖。跖就是春秋時代第一有名的強盜,史稱盜跖。蘇渙既被比作盜跖,顯然已經成為當時盜賊界的頭面人物了。

2.

也不曉得究竟發生了怎樣的變故,大盜蘇渙忽然棄武從文,折節讀書了。

能者無所不能,蘇渙很快學業有成,甚至考中科舉,就連做官也做得風生水起,屢屢陞遷,一直做到侍御史的職位,也許做官和做賊的本領是相通的吧。

蘇渙的仕途已經比太多的詩人順利,但正如許多勵志讀物裡所鼓吹的:你唯一要戰勝的對手就是你自己。蘇渙的志向實在太高遠了些,所以雖屢獲陞遷,自己總覺得仕途失意,以至於發出李白、杜甫那樣的悲鳴。

蘇渙的詩,最有名的是《變律》十九首,通篇古風,毫不雕琢文采。

這十九首如今僅存三首,其中最著名的一首是:

養蠶為素絲,葉盡蠶不老。

傾筐對空林,此意向誰道。

一女不得織,萬夫受其寒。

一夫不得意,四海行路難。

禍亦不在大,福亦不在先。

世路險孟門,吾徒當勉旃。

這首詩的核心在於「預見」,即洞察事物發展的萌芽狀態。最警策的句子是中間四句:「一女不得織,萬夫受其寒。一夫不得意,四海行路難。」意思是說如果你看到天下有一個女人無法織布,那麼你不要輕易把這當成個案,因為很可能會有很多同樣的女人有同樣的遭遇,影響到成千上萬的男人缺少御寒的衣物;如果你看到天下有一個男人處處碰壁失意,那麼你不要輕易把這當成個案,因為很可能會有很多同樣的男人有同樣的遭遇,天下雖大,哪裡都沒有英雄用武之地。

這的確是很高明的見地,問題是對於蘇渙自己而言,「一夫不得意,四海行路難」完全可以解讀成另外一種意思:既然我一直得不到朝廷的重用,那我就讓天下人陪我一起倒霉!

3.

事實上蘇渙正是這麼做的,他在廣州、交州煽動刺史哥舒晃發動叛亂,給了安史之亂後喘息稍定的唐王朝一記重拳。杜甫曾經頌揚蘇渙「致君堯舜付公等,早據要路思捐軀」,這真是莫大的期許,可惜蘇渙既不覺得這是誇張,杜甫也一向缺乏識人之明。

俗話說「秀才造反,三年不成」,這話不適合用在蘇渙身上。蘇渙雖然又讀書,又寫詩,又做官,但只是個半路出家的秀才,骨子裡始終是個強盜。只是他終於犯下了詩人最愛犯的錯誤,即高估了自己的雄才大略。最後叛亂失敗,蘇渙被唐王朝明正典刑,身後還戴了一千多年亂臣賊子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