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大唐詩人往事:錦繡江山裡的飛揚與沉潛 > 戎昱·在政治正確的路線之外 >

戎昱·在政治正確的路線之外

關鍵詞:

和親

警句:

漢家青史上,計拙是和親。

1.

邊疆接連告急,唐憲宗召開高層會議,要商量一個解決辦法出來。

老成持重的大臣們集思廣益,一致認為和親才是上策。

唐憲宗不置可否,忽然顧左右而言他:「最近聽說了一個詩人,姓名很少見,一時忘記他到底叫什麼。」

宰相答道:「是不是冷朝陽,或者包子虛?」

憲宗搖頭道:「朕記得那人的《詠史》詩:『漢家青史上,計拙是和親。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婦人。豈能將玉貌,便擬靜胡塵。地下千年骨,誰為輔佐臣。』」吟詠一番之後,憲宗笑道:「魏絳何等懦弱無能!寫這首詩的人倘若健在,該把武陵桃花源賞給他,這才配得上他的好詩。」

憲宗當然不是在談文學,而是在給邊疆政策定調子。《詠史》詩的大意,是說漢人歷史上的所有國策裡,最糟糕的就是和親政策;國家安危只能仰仗英明的君主,哪能寄托在女人的身上呢;歷史上竟然有那麼多將相大臣贊成和親,真不配作為國家股肱啊!

至於憲宗提到的魏絳,是春秋時期的晉國大臣,是全部中國歷史上最早提出和親政策的人。憲宗如此褒獎《詠史》詩的作者,如此貶低魏絳,那些提議和親的大臣就該從此住口了。天下人也從此知道了這首《詠史》,知道了它的作者戎昱——原本不甚出名的一位詩人。

2.

戎昱是李白、杜甫的同時代人,遭際也同樣坎坷,不過心態卻豁達許多。

戎昱年輕時也去長安考過科舉,落榜之後既沒有再接再厲,也沒有自怨自艾,索性不再在科場裡浪費青春了,從此縱情周遊天下名城。

戎昱家裡並不寬裕,他的周遊比今天的窮游好不了很多。好在他天生一副好風度,兼之談吐可人,哪怕他已經窮到發窘,你也會猜測他一定是個不拘小節的貴族。

戎昱就是這樣一個人,雖然是個貨真價實的窮人,卻沒有一丁點的窮酸相。所以戎昱處處都受人喜愛,在崇尚交遊的大唐帝國,他真的可以暢行無阻。

3.

行路多自然見識廣,何況戎昱也是安史之亂的親歷者。

將安史之亂的社會動盪如實地寫進詩裡,這方面的確以杜甫的藝術成就最高,但若單說詩歌的思想深度,戎昱其實還要超過杜甫一些。

後人推崇杜甫而淡忘戎昱,一方面是因為藝術造詣之別,另一方面卻是因為杜甫的現實主義詩歌無論多麼揭露現實,都還在「政治正確」的這條康莊大道上,而戎昱的詩往往就不那麼「政治正確」了。

戎昱的詩,觸及了唐政府最不願面對的問題:安史叛軍雖然禍害百姓,官軍也一樣禍害百姓;為了平定安史之亂,唐政府請來了能征善戰的胡人,而他們比安史叛軍和官軍更能禍害百姓。戎昱目睹了戰亂的一切,寫下《苦哉行》五首,一點也沒有為大唐王朝遮羞的意思,完全缺乏「大局意識」:

彼鼠侵我廚,縱狸授粱肉。

鼠雖為君卻,狸食自須足。

冀雪大國恥,翻是大國辱。

膻腥逼綺羅,磚瓦雜珠玉。

登樓非騁望,目笑是心哭。

何意天樂中,至今奏胡曲。

這是《苦哉行》的第一首,是說老鼠在我家廚房為患,我拿鮮肉請狸貓來幫我滅鼠,狸貓雖然消滅了老鼠,卻不比鼠患更讓我省心。

請胡人來打安史叛軍,就和請狸貓滅鼠是一樣的境況。至今胡人在中原飛揚跋扈,我們對這樣的勝利是真心笑不起來。

第二首將視角收窄,寫一名大家閨秀的遭遇:

官軍收洛陽,家住洛陽裡。

夫婿與兄弟,目前見傷死。

吞聲不許哭,還遣衣羅綺。

上馬隨匈奴,數秋黃塵裡。

生為名家女,死作塞垣鬼。

鄉國無還期,天津哭流水。

這首詩是寫官軍和胡人一起收復了洛陽,洛陽的一位大家閨秀還沒來得及歡慶勝利,就被胡人擄走,再也沒可能回到故土了。丈夫和兄弟早已在戰亂中或死或傷,沒有人可以挽救自己的不幸,自己卻被迫艷裝打扮、強作歡顏,侍奉那些胡人,眼淚只能偷偷地流。

登樓望天衢,目極淚盈睫。

強笑無笑容,須妝舊花靨。

昔年買奴僕,奴僕來碎葉。

豈意未死間,自為匈奴妾。

一生忽至此,萬事痛苦業。

得出塞垣飛,不如彼蜂蝶。

這是第三首,接續上一首的詩意,描寫那名女子撫今追昔,當初太平時節家裡買過西域的奴僕,卻哪裡想到自己如今要被擄到西域為胡人做婢做妾了。第四首和第五首繼續以這名女子的口吻敘說:

妾家清河邊,七葉承貂蟬。

身為最小女,偏得渾家憐。

親戚不相識,幽閨十五年。

有時最遠出,只到中門前。

前年狂胡來,懼死翻生全。

今秋官軍至,豈意遭戈鋋。

匈奴為先鋒,長鼻黃發拳。

彎弓獵生人,百步牛羊膻。

脫身落虎口,不及歸黃泉。

苦哉難重陳,暗哭蒼蒼天。

可汗奉親詔,今月歸燕山。

忽如亂刀劍,攪妾心腸間。

出戶望北荒,迢迢玉門關。

生人為死別,有去無時還。

漢月割妾心,胡風凋妾顏。

去去斷絕魂,叫天天不聞。

詩中這名女子自述一生經歷:自幼如何被家人百般寵愛,又如何過著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深閨生活,一點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已經天翻地覆了。前年叛軍到了這裡,自以為在劫難逃,誰知道卻意外地保全了性命;今年官軍來了,本以為終於等來了太平,誰知道自己卻落入了虎口。胡人是官軍的前鋒,以獵殺中原百姓來取樂。胡人終於要返回西域了,而自己也要隨著他們一同西去,曾經的千金之軀將在腥膻遍地的異鄉被人作踐。

對於大唐王朝而言,這樣的詩真是打人打到臉的。

4.

戎昱後來做過幕僚,也做過地方官,在政壇上始終都是無足輕重的角色。他對時局的過於不留情面的針砭與思考總要等時間沖淡傷口之後才能被人們重視起來。唐憲宗給了戎昱遲來的榮譽,對於戎昱這樣的人而言,這種得自意外的殊榮已經算是十足的幸運了。

戎昱的詩,反而是一些寫景狀物的篇章最為流傳,比如那首《早梅》: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

應緣近水花先發,疑是經春雪未銷。

這首詩很有小清新格調,最後兩句直到今天依然為人們所熟悉,只是許多人未必叫得出詩歌作者的名字。人人需要正能量,那些沉重的、直面現實的、令人深思且有傷虛榮心的作品從來都不會流傳得太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