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大唐詩人往事:錦繡江山裡的飛揚與沉潛 > 高適·賭場豪俠客 >

高適·賭場豪俠客

關鍵詞:

邊塞詩人

警句: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1.

如果賭博是一種遊戲,那麼高適就是最理想的玩家;如果賭博是一門技藝,那麼高適就是其中頂尖的能工巧匠。但我相信對於賭博,高適既不認為它是遊戲,也不認為它是技藝——他是把它當藝術來看的。

他是賭場裡的藝術家,能夠在賭徒們的喧囂中超然物外,贏得一些旁人料想不到的東西。

贏得起也輸得起,這是一個好賭徒的最低標準。高適家貧,其實是輸不起的,但偏偏賭技甚佳,運氣甚好,倒也可以常年混跡於賭坊,錢財在輸贏之間來去匆匆,若認真算下來,其實誰也不曾贏過,只是高適的名聲漸漸被賭徒們揄揚開來,人們不僅誇他賭品過人,還說他俠骨丹心,更有卓越的才華和見識,絕非池中之物。

高適認真賭博,也認真讀書。他雖然出身於基層公務員家庭,但父親長期在窮鄉僻壤裡任職,以至於家境並不比一般市民更好。改換門庭的唯一希望就寄托在高適身上,而高適的唯一出路就是以知識改變命運,通過勤學苦讀一朝金榜題名。

高適的確都在勤學苦讀,只是從不願意參加科舉,似乎他對成功的所有熱情都在賭場裡消耗盡了,而他的全部人生理想似乎也不是中舉做官,而是做一名一諾千金、仗義輕生的當代豪俠。高適後來和李白玩得很好,這是不難想見的事情。

2.

唐代是科舉的天下,科舉是人脈的天下。任你如何才高八斗、學富五車,都要帶著自己的作品奔走於達官顯貴的門庭到處求告,看夠門房的眼色。即便是詩聖杜甫、文豪韓愈,在這種環境裡也不能免俗。

但高適不同。高適嚮往功名,但同樣在意臉面,既不願意低三下四地拜門求人,索性連科舉考試都不參加了。但他並不迂腐,懂得另闢蹊徑,在賭徒裡樹立聲名,一旦有了聲名,自然會有達官顯貴主動來接納自己。

一件商品若想獲得好價錢,一定要吊起來賣,高適深諳這個道理。

當然,懂得這個道理的人在唐朝已經太多,但大家走的都是終南捷徑,先到長安附近的終南山上當個隱士,擺出超然脫俗、不屑與世俗為伍的姿態,然後靜等朝廷的禮聘。

而正如現代的精明商家所懂得的,走無數人走過的路很難成功,全然的創新同樣很難成功,性價比最高的辦法是在無數人走過的路上做一點小小的創新。高適所做的,正是這樣的事情——終南山不是他的捷徑,長安城裡的大小賭坊才是。

3.

有了聲名,貴人就會自動找上門來,高適也就如願以償地考中有道科,授職封丘縣尉。

縣尉是個混吃等死的理想崗位,很適合那些既無政治理想亦不介意喪失尊嚴的庸碌之輩,有時要點頭哈腰地迎接長官,有時又要逞逞威風,吆喝衙役們鞭打各種刁民。這樣的日子當然不是高適能挨下來的,幸好他有機會到邊塞公幹,因此寫下了一些極出色的邊塞詩歌。

邊塞詩是高適詩歌的最大成就,邊塞生活卻只是高適仕途生涯中的一個小過場而已。大漠孤煙驚散,回過頭來依舊是「拜迎長官心欲碎,鞭撻黎庶令人悲」的苦悶日子。他終於幹不下去了,毅然辭去公職,再入長安,尋找新的機會。

然而那時讀書人唯一的機會就是做官,高適要尋找新的機會,無非是尋找新的官位罷了。那正是藩鎮幕府延攬人才的時候,名臣哥舒翰聽說了高適的才名,請他去做幕僚,但這樣的恩遇實在太委屈高適了。

4.

高適讀書,不重儒術,更偏愛蘇秦、張儀的縱橫之術,很以經世濟民的才幹自負。後來他進入中央政府,擔任諫議大夫,議論朝政的時候無所避忌,不給任何人留情面。我們似乎從他身上看到了一點李白和杜甫的影子,但高適是個真正有政治眼光的人,他的意見無論有多辛辣,但從來都是中肯務實的。也正是因為這個緣故,權貴們雖然畏忌他、憎惡他,一時間卻也拿他沒有辦法。

在我們把高適的人生看到這裡的時候,熟知官場規則的讀者一定可以毫不費力地推測出:高適一定會離開中央政府到地方任職,而且去的一定是最難治理的地方。是的,蜀中大亂的時候,高適去那邊做了刺史,後來一直做到西川節度使的高位。

對於一個詩人而言這簡直是不可思議的政治成就,所以《新唐書》本傳說高適原本不是詩人,五十歲方才寫詩,一寫詩就寫出一流高手的水準。這樣的記載雖然也會令人稱奇,卻總比真實狀況更加合理一點。

5.

高適曾經和李白、杜甫都有交遊,三人一同遊玩開封名勝,慷慨悲歌,臨風懷古,將酒氣、豪情與詩情發揮得淋漓盡致。今人會認為能陪詩仙、詩聖同游實在是高適莫大的榮幸,這當然只能是後人的眼光,在三位詩人的有生之年,李白、杜甫對高適的仕途際遇恐怕羨慕都來不及呢。

高適的詩歌很有幾分俠氣,最為傳世的那首《別董大》在今天讀來仍不免令人遐想:假如古龍筆下的阿飛會寫詩的話,這首詩分明應該是阿飛寫給李尋歡的: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寫這首詩的時候,高適尚且偃蹇酒肆,酒錢常賒,但性情竟一點沒有被世俗壓得卑下、猥瑣,而高適所送別的這位董大其實當不起詩中的這番豪言壯語。

唐人稱謂,慣例是依據同族當中的兄弟排行。所謂董大,即董氏同族兄弟中年紀最長的那位。唐人贈別詩常常如此稱呼,即便被贈之人姓王且排行第八——賈至有一首贈別詩,題目就叫《巴陵夜別王八員外》,王八員外並不以為忤,因為「王八」要晚到五代才成為罵人的話。

董大是當時一位頂尖的琴師,也就是前文介紹杜甫的一章裡,那位做了宰相房琯的門客並仗勢斂財的董廷蘭。董廷蘭是被詩人李頎推薦到房琯那裡的,李頎的性情很像高適,他的推薦信是一首詩,即《聽董大彈胡笳兼寄語弄房給事》,這首詩後來成為李頎的傳世名篇之一。

詩裡誇讚董廷蘭說「董夫子,通神明,深松竊聽來妖精」,然後恭維房琯是個不愛名利愛藝術的高人,「高才脫略名與利,日夕望君抱琴至」,這樣的高人怎麼會薄待一位琴藝通神明的樂師呢?

董廷蘭果然成為房琯門下的第一紅人,以至於不但連累了恩主,還間接使杜甫遭殃。李頎、高適、杜甫,三人都是唐代的第一流詩人,看來詩人之言可以感佩,卻還是不要輕信的好。

高適名字考高適,字達夫。「適」的意思是「往」「到」,名與字含義相應,表示「到而能達」。

名與字聯繫起來,會給人「一生順遂,無往而不至」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