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大唐詩人往事:錦繡江山裡的飛揚與沉潛 > 劉希夷·著作權的代價 >

劉希夷·著作權的代價

關鍵詞:

不合時宜

警句: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1.

劉希夷堪稱生活多面手:儀表堂堂,多才多藝,可以談笑風生,可以豪飲不醉,彈得一首好琵琶,寫得一手好詩。更要緊的是,他在二十五歲那年就考中了進士科,家庭背景又好,有個大名鼎鼎的舅舅宋之問。

負責任地講,劉希夷是所有懷春少女的夢中情人,是所有歌宴酒會裡最受歡迎的客人,是所有同齡人羨慕嫉妒恨的青年俊彥,是所有長輩想要收為女婿的第一人選。但是,劉希夷這輩子都不曾風光起來,原因只有一點:他是個不合時宜的人。

唐代極重詩歌,無論仕途、交遊、愛情,優秀的詩才往往不僅是錦上添花的閒事,而且是雪中送炭的必需品。劉希夷的確寫得一手好詩,但不幸的是,他的詩歌風格過於古雅,大大有悖於流行風尚。

倘若採取跳脫出來的眼光,那麼古雅也好,流行也罷,各有所長,並不能從體裁與風格上簡單斷定孰優孰劣,但現實生活並不採用這樣的邏輯。在長裙流行的時候你偏偏愛穿T恤和牛仔褲,在網絡語言流行的時候你偏偏愛寫書面語,在笑貧不笑娼的時候你偏偏不肯食嗟來之食,一個人力量再強,又怎麼拗得過時代大勢呢?正如律體詩我自己也可以寫得不錯,但只是閒來無事時自娛自樂罷了,倘若我想要因此獲得社會的認可,就必然落到劉希夷的下場。我比劉希夷市儈一些,所以這種事是從來不肯做的。

劉希夷堅守古雅詩風,瞧不上那些光鮮靚麗的流行腔調,時代自然也瞧不上他,使這樣一位青年俊彥只能在落落寡歡裡優遊卒歲。

求仁得仁,詩人也不應對此有任何抱怨。

2.

藝術水平的高低與作品的流行與否並沒有直接的關係,一個時代的主流審美趣味才決定著一位詩人是當紅還是寂寥。好在劉希夷性格開朗、不拘小節,對自己被主流詩壇的邊緣化並不介懷,照舊飲美酒,彈琵琶。

正因為劉希夷在詩壇的邊緣地位,所以他寫出來的佳句幾乎被舅舅宋之問竊奪了去。劉希夷雖然保住了自己的著作權,卻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這樣的交易,不知道有幾個人會覺得划算?

《代白頭吟》,又名《代悲白頭翁》,是劉希夷最為傳世的作品。

這首詩的創作過程有點靈異:當劉希夷寫出「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之後,感歎這兩句是不祥的讖語,匆匆將之刪掉,但當他隨後又吟出「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的時候,發覺仍是不祥的句子,於是感慨道:「死生有命,難道這些虛言就可以定人生死嗎?」便將這兩聯一起保留了下來。

劉希夷的舅舅宋之問也是一個有名的詩人,對「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兩句詩愛不釋手。宋之問知道劉希夷還不曾把這兩句詩告訴別人,便大言不慚地請他割愛。大約是因為深諳舅舅的人品,劉希夷竟然答應了下來,但宋之問還沒有得意多久,卻發現這個貌似溫順的外甥竟然「厚顏無恥」地照原樣公佈了新作!無人知曉其中的原委,也許是劉希夷醉酒忘事所致吧。怒不可遏之下,宋之問派家丁用土囊壓死了這個出爾反爾、險些讓自己難堪的外甥。劉希夷死時還不到而立之年,果然應了詩讖。

有人懷疑過這則故事的真實性,畢竟宋之問臭名昭著,以至於人們很樂於將無主的醜聞編派到他的頭上。無論此事是真是假,出於人們對宋之問品行的瞭解,只要有人說這件事是他做的,大家就不會再懷疑什麼。而劉希夷,這位過早隕命的詩才,也終於因為這則悲傷的故事得到了人們的同情和關注——當然,關注才是最重要的——人們發現這首古雅風格的詩歌竟然也很精彩,魅力不減於時下的流行篇章。

劉希夷泉下有知,或許也會因此欣慰一二吧。

3.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一樣的樹葉,當然也沒有兩朵完全一樣的花。

假如我自己是一朵花,我一定會發覺每一朵花都有獨特的相貌,我會用不同的名字來稱呼它們,絕對不會搞混;但是,在我看來,人類為什麼長得都差不多呢?是的,在一朵花看來,實在是「年年歲歲人相似,歲歲年年花不同」啊。

劉希夷之所以會覺得「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其實只是人類天生的認知結構所致。越是陌生的東西,我們分辨起來就越是困難。年紀稍大的讀者都會有這樣的記憶:二三十年前,在國內能見到的西方人簡直稱得上鳳毛麟角,那時候人們常有這樣的感覺:

外國人長得都差不多。而隨著我們接觸到的西方人越來越多,看過的西方電影越來越多,我們才漸漸能夠分辨出這個人和那個人了。

當然,如此以心理學的角度解釋詩歌,多少有點焚琴煮鶴的感覺。

在詩人眼裡,花朵是自然界的縮影,自然界永恆不變,反襯出人生的短促、青春的易逝。我們常常以為中國哲學的核心就是天人合一,然而在詩人的眼裡,天與人往往是二元對立的:歲月改變不了天地萬物,卻忙不迭給人的額頭增添皺紋,所以詩人們常有「物是人非」的唏噓。

劉希夷這首詩,也是「物是人非」這個大主題當中的一員罷了。

倘若真的以天人合一的眼光來看,人類也無非是自然界裡的一分子,隨著四季的更迭而生老病死,生命的長度與豐富性哪裡是一朵花能夠相比的呢?之所以感歎「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無非是把自己看得太重了而已,這才是一種最為本質的自戀。

而這樣的自戀,我們每個人都有。

劉希夷名字考劉希夷,字庭芝(也作廷芝)。「希夷」出自《老子》「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是一種玄而又玄的微妙境界,這樣的名字正是受唐代盛行道教風氣影響所致。「庭芝」出自《世說新語·言語》。謝安有一次問子侄們說:「子侄們又何須過問政事,人們為什麼都想將子侄培養成優秀人才呢?」大家都不說話,只有謝玄答道:「這就好比芝蘭玉樹,人們都希望它們能生長在自家庭院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