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一生只讀納蘭詩:一朵芙蓉著秋雨 > 王仲宣從軍1 >

王仲宣從軍1

中原嗟喪亂2,志士奮從軍3。所從智勇宰4,仗鉞渡漳濱5。龍旂飛壁壘6,豹尾肅勾陳7。戈鋌耀晴日8,甲冑炫屯雲9。孫吳萃猛將十,管樂聚謀臣⑪。予時備七校⑫,秉羽介犀鱗⑬。一麾服荊揚⑭,再舉靖巴黔⑮。東征西載怨⑯,澤洽威自振⑰。簞壺夾道路⑱,筐篚饋玄⑲。文皮裹干戚⑳,奏凱鄴城㉑。功名垂鐘鼎㉒,丹青圖麒麟㉓。

【箋注】

1王仲宣:王粲。東漢末年文學家。王粲,字仲宣,「建安七子」之一。年少時即為著名學者蔡邕所賞識。曾作《從軍詩五首》,收入《文選》。

2嗟(jiē):歎詞,表歎息,悲傷。喪亂:死亡禍亂,多形容時勢或政局動亂。此指東漢末年黃巾起義、董卓之亂以及群雄並起後彼此征討的混亂時局。

3志士:有遠大志向的人。此暗指後來投奔曹操,隨軍征討的王粲。

4宰:公卿之首,宰相,此指曹操。

5仗鉞:手持黃鉞,表示將帥的權威,引申為統帥軍隊。鉞(yue),古兵器。圓刃,青銅製。形似斧而較大。盛行於殷周時,多用於禮儀。漳濱:漳水邊,此指漳水流經的河北臨漳縣,古鄴城。公元204年,曹操率軍擊潰袁紹之子袁尚,將河北收入囊中。來年,曹操入駐鄴城為冀州牧。

6龍旂:指征伐的將帥之旗。壁壘:陣容,陣營。

7豹尾:古代將帥旌旗上的飾物。或懸以豹尾,或懸掛帶有豹紋的旗子。勾陳:一種用於防衛的儀仗。

8戈鋌:戈矛等常用武器。

9屯云:積聚的雲氣。亦指帝王登基的瑞兆。

十孫吳:孫武、吳起的並稱。萃:聚集,彙集。

⑪管樂:春秋時齊國名相管仲與戰國時燕國名將樂毅的並稱。晉袁宏《三國名臣序贊》:「孔明盤桓,俟時而動,遐想管樂,遠明風流。」

⑫七校:顏師古注引晉灼曰:「《百官表》中壘、屯騎、步兵、越騎、長水、胡騎、射聲、虎賁,凡八校尉。胡騎不常置,故此言七也。」清沈欽韓《漢書疏證》稱中壘校尉掌北軍壘門,不領兵,不在七校之列。後泛稱各軍將領。

⑬秉:執,持。羽:指旌旗。漢王粲《從軍行》之二:「將秉先登羽,豈敢聽金聲。」《後漢書·賈復傳》:「(復)於是被羽先登,所向皆靡,賊乃敗走。」李賢註:「被猶負也,析羽為旌旗,將軍所執。」

⑭一麾:猶一揮,有發令調遣意。荊揚:三國時期的荊州和揚州。

⑮靖:使安定,平定。巴黔:巴,古族名、國名,主要分佈在今渝東、鄂西一帶;黔,貴州的別稱。巴黔,泛指西南地區。

⑯東征西載怨:即東征西怨。《書·仲虺之誥》:「惟王不邇聲色,不殖貨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賞……東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本謂商湯向一方征伐,則另一方人民埋怨他不先來解救自己。後因以「東征西怨」謂帝王興仁義之師為民除害,深受百姓擁戴。

⑰洽(qia):浸潤。《書·大禹謨》:「好生之德,洽於民心。」孔穎達疏:「洽,謂沾漬優渥,洽於民心,言潤澤多也。」

⑱簞壺:即簞食壺漿,用簞裝著飯食,用壺盛著漿湯。為犒師擁軍之典故。《孟子·梁惠王下》:「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豈有他哉!避水火也。」夾道:道路的兩旁。

⑲筐篚(fěi):帝王恩賜。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聖人筐篚恩,實願邦國活。」玄:黑色和淺紅色的布帛,後世帝王用作延聘賢士的禮品。此處形容贈品之豐厚。

⑳文皮:有文彩的獸皮,此指干戚上的花紋。干戚:盾與斧,武舞所執的舞具。《禮記·樂記》:「比音而樂之,及干戚羽旄,謂之樂。」孔穎達疏:「干,盾也;戚,斧也。武舞所執之具。」

㉑奏凱:《周禮·春官·大司樂》:「王師大獻,則令奏愷(凱)樂。」鄭玄註:「大獻,獻捷於祖;愷樂,獻功之樂。」謂戰勝而奏慶功之樂。後以「奏凱」泛指勝利。鄴:建安十八年(213),曹操為魏王,定都於鄴。(yīn):古代城門外的甕城。

㉒鐘鼎:鍾和鼎,上面多銘刻記事表功的文字。

㉓麒麟:麒麟閣之簡稱,漢代閣名,在未央宮中。漢宣帝時曾圖霍光等十一功臣像於閣上,以表揚其功績。《漢書·蘇武傳》:「甘露三年,單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迺圖畫其人於麒麟閣。」顏師古注引張晏曰:「武帝獲麒麟時作此閣,圖畫其像於閣,遂以為名。」後多以畫像於「麒麟閣」表示臣子的卓越功勳和最高的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