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此生喜讀納蘭文:我是人間惆悵客 > 詩名物騶虞辨 >

詩名物騶虞辨

身為大儒,則毋務為新奇之論。如《詩》騶虞之為仁獸1,其說舊矣。獨賈誼《新書》本《韓詩章句》2,謂騶為文王之囿3名,虞乃司獸之官,後儒竟無有從之者。歐陽文忠學博才鴻,常力詆先儒穿鑿附會之非,其立論不詖4,固粹然大儒也,乃獨於《新書》有取焉,謂毛、鄭未出之前,說者不聞以騶虞為獸,漢人侈稱祥瑞,亦無有以為言,不知其何物也,於是直斷以無此義。噫,誤矣。按《山海經》云:「林氏國有珍獸,大若虎,五彩畢具,名曰騶牙。」即《詩》所謂騶虞也。《太公六韜》《淮南鴻烈》皆雲5散宜生曾得騶虞以獻紂6,相如《封禪書》曰:「囿騶虞之珍禽,徼麋鹿之怪獸。」又一見於《瑞應圖》,一見於《王會圖》,皆是物也。張平子《東京賦》則曰:「圄林氏之騶虞。」何平叔《景福殿賦》則曰:「騶虞承獸,素質仁形。」晉安帝時,新野有騶虞見,又羅願《爾雅翼》以為似馬7,一物也。然則確證甚多,安得謂無是物乎?其他縱不可信,而太公在毛、鄭之前,淮南、相如、《山海經》與毛同時,比鄭為先,尚亦不足信乎?乃知毛、鄭之說不為無據,而歐公此論特未之詳考耳。吁,是詩詞旨與序義相合,較更明白,似無待辨。而吾獨惜文忠大儒,乃有此誤也,或亦其好新奇之過與?

【箋注】

1騶虞: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仁獸,虎身獅頭,白毛黑紋,尾巴很長。據說生性仁慈,連青草也不忍心踐踏,不是自然死亡的生物不吃。《詩·召南·騶虞》:「彼茁者葭,壹發五豝,于嗟乎騶虞。」毛傳:「騶虞,義獸也。白虎,黑文,不食生物,有至信之德則應之。」

2《新書》:亦稱《賈子》,西漢賈誼的政論著作,共十卷,包括《過秦論》等五十八篇。《韓詩章句》,指漢初燕人韓嬰所傳授的《詩經》。

3騶:古代掌管鳥獸的官吏。《野客叢書·歐公論騶虞》:「歐陽文忠公《詩義》引賈誼《新書》,謂騶虞非獸,以證毛、鄭之失。『騶乃文王之囿,而虞者,囿之司獸者也。』」

4詖(bi):偏頗;不正。《說文·言部》:「詖,古文以為頗字。」

5《太公六韜》:又稱《六韜》《太公兵法》,古代道家兵書。《淮南鴻烈》:又稱《淮南子》《劉安子》。西漢淮南王劉安及其門客等著。

6散宜生:西周初大臣。與閎夭、太顛等共同輔佐周文王。文王被紂王囚禁,他們以有莘氏女、驪戎文馬等獻紂王,使文王獲釋。《尚書大傳·西伯戡耆》:「太公之羑里,見文王。散宜生遂之犬戎氏取美馬,駮身、朱鬣、雞目;之西海之濱取白狐、青翰;之於陵取怪獸,尾倍其身,名曰騶虞。」

7《爾雅翼》:訓詁書。宋代羅願撰,三十二卷。王伯厚以為騶吾、騶牙、騶虞。王伯厚:南宋學者王應麟,字伯厚。對經史百家、天文地理等都有研究,長於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