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此生喜讀納蘭文:我是人間惆悵客 > >

石鼓記1

予每過成均2,徘徊石鼓間,輒竦然起敬曰:此三代法物之僅存者。遠方儒生,或未多見,身在輦轂3,時時摩挲其下,豈非至幸?惜其至唐始顯,而遂致疑議之紛紛也。《元和志》云:「石鼓在鳳翔府天興縣南二十里,其數盈十,蓋紀周宣王田於岐陽之事,而字用大篆,則史籀之所為作也。」自貞觀中蘇勉始志其事4,而虞永興、褚河南、歐陽率更、李嗣真、張懷瓘、韋蘇州、韓昌黎諸公5,並稱其古妙,無異議者。迨歐陽文忠則疑自周宣至宋垂二千年6,理難獨存。夫岣嶁之字7,岳麓之碑,年代更遠,尚在人間,此不足疑,一也。

【箋注】

1石鼓:東周初秦國刻石。形略像鼓,共有十個,上刻籀文四言詩。於唐代初年發現於陝西鳳翔,先後安置在鳳翔孔廟和學府。宋徽宗將其遷到汴京國學,金兵以石鼓為奇物,運至燕京。元大德間,虞集移置國子監。康熙曾陳列於國子監文廟戟門左右。石鼓所刻四言詩,內容多反映秦國國君征旅漁獵之事。此記當作於納蘭在國子監讀書期間。

2成均:古之大學,後泛指官設的最高學府。這裡指國子監。

3輦轂:皇帝的車輿,代指京城。

4貞觀:唐太宗李世民的年號,共23年(627—649)。

5虞永興:唐初書法家、文學家虞世南,官至秘書監,封永興縣子,人稱虞永興。書學王羲之七代孫智永,繼承了二王的書法傳統,外柔內剛,筆致圓潤遒麗。褚河南:唐大臣、書法家褚遂良,封爵河南郡公,人稱褚河南。書法繼承二王、歐陽詢、虞世南以後,別開生面。晚年正書豐艷流暢,變化多姿。歐陽率更:唐書法家歐陽詢,官至太子率更令。工書法,學二王,勁險刻厲,於平正中見險絕,自成面目,人稱「歐體」,對後世影響很大。李嗣真:唐代書畫家。張懷瓘:唐代書法家、書學理論家。韋蘇州:唐詩人韋應物,因曾任蘇州刺史,故稱「韋蘇州」。韓昌黎:唐代文學家、哲學家韓愈,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

6歐陽文忠:北宋文學家、史學家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謚文忠。

7岣嶁:衡山七十二峰之一,在湖南省衡陽市北。為衡山主峰,故衡山又名岣嶁山。相傳禹曾在此得金簡玉書。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湘水》:「芙蓉峰……《山經》謂之岣嶁,為南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