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此生喜讀納蘭文:我是人間惆悵客 > 龍學孫公春秋經解序 >

龍學孫公春秋經解序

宋熙寧以前1,荊舒未用2,《春秋》猶立於學官。以是經名者,有兩孫先生,一為泰山孫明復,一為甓社孫莘老3。兩人俱有著書傳世。明復以師道與胡安定並稱4,石介輩至尊之如孔子5。然石林葉氏謂其書不盡達於經例,又不深禮學,故其言多自牴忤,有甚害於經者。莘老則早從安定游,有聲經社中。患諸儒解經之鑿,蠹蝕遺經6,乃攄其所得而為之解。謂《谷梁》最饒精義,故多從之。而參以《左氏》《公羊》及漢唐諸家之說。義有未安,則補以所聞於安定者。晁公武稱其論議精嚴7,良然也。王介甫惎其不能勝之也,因舉聖人筆削之經8,而廢之且為斷爛朝報9。其始不過忮刻十,而終於無忌憚若此。龜山乃言當時三傳異同無所是正⑪,於他經為難知,故不列於學官,非廢而不用。殆曲護之而為是言歟⑫?是書宋南渡已不常見,故海陵周之麟有學士大夫罕知之歎。至紹熙癸丑⑬,陽羨邵輯始得之而刊於甓社;其後慶元乙卯檇李張禎、嘉定丙子新安汪綱皆增為序跋⑭。三君皆官於其地,爭與表章先賢經術,可謂知所先務矣。先生別有《春秋經社》六卷,晁氏言其亦本啖、趙,凡四十門,惜乎不可復得而並行於世也。

【箋注】

1熙寧:宋神宗年號(1068—1077)。

2荊舒:指王安石。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人。熙寧二年(1069)為參知政事,次年拜相,後封舒國公,改封荊國公,故稱荊舒。

3甓社:甓社湖,在江蘇高郵縣西北。湖東西長七十里,南北寬五十里。因孫莘老,即孫覺為高郵人,故稱甓社孫莘老。

4胡安定:北宋初學者,教育家胡瑗,世居陝西路的安定堡,學者稱安定先生。和孫復、石介提倡「以仁義禮樂為學」,並稱「宋初三先生」。

5石介:北宋初學者,文學家,字守道,孫復弟子。因曾隱居徂徠,世稱徂徠先生。

6蠹(du)蝕:侵蝕;逐漸侵害,使之變壞。

7晁公武:南宋目錄學家、藏書家,字子止,澶州清豐(今山東巨野)人。

8筆削:特指《春秋》。隋無名氏《李元暨妻鄧氏墓誌》:「素王筆削,黃石兵書,莫不懸窮顯晦,暗鑒勝負。」

9斷爛朝報:王安石對《春秋》經的貶稱。以《春秋》多殘缺,而解經者每遇疑難之處,即指為闕文,故雲。斷爛,殘缺不全。朝報,政府的公告。《宋史·王安石傳》:「先儒傳注,一切廢不用。黜《春秋》之書,不使列於學官,至戲目為斷爛朝報。」

十忮(zhi)刻:褊狹刻薄。

⑪龜山:北宋學者楊時,字中立,南劍州將樂(今屬福建)人。晚年隱居龜山,學者稱龜山先生。

⑫曲護:曲意袒護。

⑬紹熙:宋光宗年號(1190—1194)。紹熙癸丑為1193年。

⑭慶元:宋寧宗年號(1195—1200)。慶元乙卯為1195年。嘉定:宋寧宗年號(1208—1224)。嘉定丙子為12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