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詩經: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 > 長髮 >

長髮

【題解】

《毛詩序》:「《長髮》,大禘也。」《鄭箋》:「大禘,郊祭天也。《禮記》曰:『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是謂也。」這是說,大禘,就是國君祭天,以自己的祖先陪享的一種儀式。此詩大約就是商代舉行這種祭禮時所奏的頌歌。詩中主要歌頌了商王朝的創建者湯的業績,但因商族歷史悠久,始祖契(xie)是堯舜時的司徒,為著名賢臣,商族追封他為「玄王」。據傳說湯是契的第十三代孫。契有孫子叫相土,也對商族的興盛作出過貢獻,所以詩中也稱頌了他們的功績。全詩共七章,第一章寫商族的起源,寫契母有娀氏女吞燕卵而生契的神話。第二章寫契和相土的功業。第三章寫湯的出生和品德。第四、五兩章敘述湯征服周圍各族,置於湯的統治之下。第六章寫湯征服夏族的過程。第七章歌頌湯及其輔佐伊尹的功績。詩的內容非常豐富,可說是一篇商人的開國史詩。

濬哲維商[1], 長髮其祥[2]。 洪水芒芒, 禹敷下土方[3]。 外大國是疆[4], 幅隕既長[5]。 有娀方將[6], 帝立子生商[7]。

【譯文】

大哲睿智是我商, 長久興旺永吉祥。 洪水茫茫歲月長, 大禹治理定四方。 遠方大國成邊疆, 幅員從此寬又廣。 有娀氏女正少壯, 上帝立子創殷商。

【註釋】

[1]濬(rui)哲:明智。濬,為「睿」的假借。

[2]長:久。發:興發。祥:福祥。

[3]敷:布,治。下土:天下的土地。方:四方。

[4]外大國:指商國之外大國,古稱「諸夏」。《毛傳》曰:「諸夏為外。」陳奐《詩毛氏傳疏》:「禹有天下曰夏,故畿內為夏,畿外為諸夏也。」疆:疆界,此處作動詞。

[5]幅隕:即「幅員」,疆域。

[6]有娀(sōng):國名。《殷本紀正義》:「《記》云:桀敗於有娀之墟。有娀當在蒲州。」這裡指契母有娀氏之女。方:正。將:大。

[7]帝:上帝。立子生商:立其子而有商。有娀氏生契,堯封契於商,之後湯稱王,以商為國號。


玄王桓撥[8], 受小國是達[9], 受大國是達。 率履不越[10], 遂視既發[11]。 相土烈烈[12], 海外有截[13]。

【譯文】

始祖玄王真英明, 小國歸附令能行, 大國歸附也聽令。 遵循禮俗不越軌, 遍地巡視以理政。 先祖相土功顯赫, 海外諸侯都聽命。

【註釋】

[8]玄王:殷商後代對始祖契的尊稱。桓撥:英明。撥,《韓詩》作發。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桓撥二字平列,訓桓為武,訓發為明,言玄王有英明之姿。」

[9]受:接受。達:通達,順利。

[10]率履:循禮。不越:不超越禮的規定,不越軌。

[11]遂:乃,於是。視:省視,視察。既:猶「而」。發:通「撥」,治也。

[12]相土:契的孫子。《史記·殷本紀》:「契卒,子昭明立。昭明卒,子相土立。」烈烈:威武貌。

[13]海外:指四海之外。截:治理,指治理海外之地。一說有截同截截,整齊貌。《鄭箋》:「四海之外率服,截而整齊。」


帝命不違, 至於湯齊[14]。 湯降不遲[15], 聖敬日躋[16]。 昭假遲遲[17], 上帝是祗[18], 帝命式於九圍[19]。

【譯文】

祖先從不違天命, 傳到成湯王業成。 湯王降生正當時, 明智謹慎與日增。 召請神靈來保佑, 對待上帝恭謹誠, 上帝命他作典型。

【註釋】

[14]齊:同,一致。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詩總括相土以下諸君,謂商先君之不違天命,至湯皆齊一。」

[15]降:降生。

[16]聖敬:指明智恭敬之德行。躋:上升,提高。

[17]昭假(ge):虔誠祈禱。遲遲:久久不息之意。

[18]祗(zhī):敬畏。

[19]式:法式,楷模。九圍:九州。


受小球大球[20], 為下國綴旒[21], 何天之休[22]。 不競不絿[23], 不剛不柔, 敷政優優[24], 百祿是遒[25]。

【譯文】

接受上天大小法, 作為諸侯的典範, 受天之賜美名傳。 不用競爭不急求, 不必剛硬不必柔, 政令施行很寬優, 福祿聚集如山丘。

【註釋】

[20]受:通「授」,授予。球:圓玉。此言湯授予諸侯瑞玉以作信物。

[21]下國:指諸侯。綴旒(liu):《毛傳》:「綴,表。旒,章也。」即一種標誌。言湯授予諸侯大球小球,為諸侯的表章。

[22]何:「荷」的本字,承受。休:美福。

[23]絿(qiu):《毛傳》:「絿,急也。」一說,求也。

[24]敷政:施政。優優:寬和貌。

[25]遒:聚集。


受小共大共[26], 為下國駿庬[27], 何天之龍[28]。 敷奏其勇[29], 不震不動, 不戁不竦[30], 百祿是總。

【譯文】

接受上天大小法, 各國諸侯受庇蒙, 蒙天恩賜我榮寵。 施展神威奏戰功, 從不震驚不搖動, 不膽怯也不慌恐, 無窮福祿都聚攏。

【註釋】

[26]共:《毛傳》:「共,法。」指圖法。

[27]駿庬:《魯詩》作「駿蒙」,《齊詩》作「恂蒙」,庇蔭。馬瑞辰以為當從《齊詩》作「恂蒙」,「為下國恂蒙,猶雲為下國庇覆耳」。

[28]龍:通「寵」,榮寵。

[29]敷奏:施展。陳奐以為此句當在「不戁不竦」句下。據上章句式,陳說是。

[30]戁(nǎn)、竦:恐懼。


武王載旆[31], 有虔秉鉞[32]。 如火烈烈, 則莫我敢曷[33]。 苞有三櫱[34], 莫遂莫達[35]。 九有有截[36], 韋顧既伐[37], 昆吾夏桀[38]。

【譯文】

湯王發兵伐夏桀, 手持大斧勇如虎。 軍威好像烈火燒, 沒人敢於去攔阻。 一棵樹根三個杈, 不能讓他再長大。 九州從此成一統, 韋國顧國既討伐, 昆吾夏桀皆拿下。

【註釋】

[31]武王:指成湯。載旆:開始起兵出發。載,始。旆,當從《魯詩》、《韓詩》為「發」,謂起師伐桀。

[32]有虔:即「虔虔」,此形容將士強武如虎之貌。《說文》:「虔,虎行貌。」鉞(yue):古兵器名。大斧。

[33]曷:通「遏」,阻擋。

[34]苞:樹之根本。櫱(nie):樹木被砍後復生出的新枝條,此喻韋、顧、昆吾,皆桀之黨。

[35]遂:生。達:長。

[36]九有:九域,九州。截:整齊。

[37]韋:豕韋,古國名,彭姓。顧:古國名,己姓。皆為商湯所滅。

[38]昆吾:古國名,己姓。為商湯所滅。《郡國志》說:「河東安邑縣有昆吾亭,湯伐桀戰處。」夏桀:夏代最後一位君主。


昔在中葉[39], 有震且業[40]。 允也天子[41], 降予卿士[42]。 實維阿衡[43], 實左右商王[44]。

【譯文】

在昔成湯的中葉, 國家強大事業興。 湯為天子誠又信, 上天賜予賢明卿。 賢明卿士是阿衡, 輔助湯王立偉功。

【註釋】

[39]中葉:中世,指成湯時。

[40]震:當讀為「振」,言振興。業:強大。《爾雅·釋詁》:「業,大也。」

[41]允:確實。

[42]卿士:執政大臣。這裡指伊尹。

[43]阿衡:即伊尹。名摯,伊尹為官名。幫助湯滅了夏桀。

[44]左右:即輔助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