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詩經: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 > 文王有聲 >

文王有聲

【題解】

這是歌頌文王伐崇後遷都於豐、武王滅紂後遷都於鎬兩件大事的詩。《毛詩序》說:「《文王有聲》,繼伐也。武王能廣文王之聲,卒其伐功也。」這是說武王繼承文王之志,接著討伐殷紂,平定天下。朱熹《詩集傳》說:「此詩言文王遷豐、武王遷鎬之事。」方玉潤《詩經原始》說:「此詩專以遷都定鼎為言。」概括得很準確。遷都是周王朝的大事,它關係著國運興衰。《詩經》中的史詩,多首都記載了遷都的事,如《生民》記後稷居邰,《公劉》講公劉遷豳,《綿》述太王遷岐。幾次遷都,都使周朝王業更加光大,成就了周代的光輝歷史。此詩在表現手法上也有特點,即詩的各章的最後一句皆以單句讚辭結尾,可能這是配樂吟唱時,眾口合唱之句,可以想見,氣氛一定相當熱烈。另外,首尾各二章末句直呼「文王」、「武王」來讚歎,三、四兩章稱文王為「王后」,五、六兩章稱武王為「皇王」,不僅寫出了文、武二王的文武並美,稱呼的變化也顯現出作者的修辭工夫。

文王有聲[1], 遹駿有聲[2]。 遹求厥寧[3], 遹觀厥成。 文王烝哉[4]!

【譯文】

文王擁有好名望, 巨大聲譽揚四方。 求得天下得安寧, 終觀大業已成功。 啊!文王偉大又英明!

【註釋】

[1]聲:好名聲。

[2]遹(yu):同「聿」、「曰」,發語詞。駿:大。

[3]厥:其。寧:安寧。指邦國安寧。

[4]烝:美。這裡是稱讚之辭。


文王受命[5], 有此武功[6]。 既伐於崇[7], 作邑於豐[8]。 文王烝哉!

【譯文】

文王接受天指命, 成就輝煌的武功。 舉兵討伐崇侯虎, 建立新都就在豐。 啊!文王偉大又英明!

【註釋】

[5]受命:受天命。一說受紂命為西伯。

[6]武功:指伐四國及崇之功。

[7]崇:殷紂所封的諸侯國,殷末,其國君為崇侯虎。《周本紀》:「明年伐邘,明年伐崇侯虎而作豐邑。」

[8]豐:在今陝西西安豐水西。文王所都。


築城伊淢[9], 作豐伊匹[10]。 匪棘其欲[11], 遹追來孝[12]。 王后烝哉[13]!

【譯文】

依照舊河築城牆, 豐邑規模也相當。 並非滿足己慾望, 傚法祖先興周邦。 啊!人人讚美周文王!

【註釋】

[9]伊:為。淢(xu):借為「洫」,即城溝,護城河。

[10]匹:相配,相稱。《鄭箋》:「方十里曰成。淢,其溝也,廣深各八尺。文王受命而猶不自足,築豐邑之城,大小適與成偶,大於諸侯,小於天子。」

[11]匪:非。棘:急。欲:慾望。《鄭箋》:「此非以急成從己之欲。」

[12]遹:發語詞。追來孝:朱熹《詩集傳》:「特追先人之志,而來致其孝耳。」

[13]王后:君王,指文王。


王公伊濯[14], 維豐之垣[15]。 四方攸同[16], 王后維翰[17]。 王后烝哉!

【譯文】

文王功業真輝煌, 好似巍峨豐邑牆。 四方諸侯同歸向, 支撐天下是棟樑。 啊!人人讚美周文王!

【註釋】

[14]王公:王功,即王事。指文王的事業。濯:顯著。

[15]垣:牆。指豐邑城垣。

[16]攸同:所同。此指四方同歸於豐。

[17]翰:通「幹」,言主幹。


豐水東注[18], 維禹之績[19]。 四方攸同, 皇王維辟[20]。 皇王烝哉!

【譯文】

豐水悠悠流向東, 大禹留下巨偉功。 四方諸侯同歸向, 武王是我好榜樣。 啊!光明武王美名揚!

【註釋】

[18]豐水:源出於陝西秦嶺,東北流,經豐邑之東與渭水合,注入黃河。

[19]禹之績:禹之功績。《鄭箋》:「昔堯時洪水,而豐水亦氾濫為害。禹治之,使入渭東注於河,禹之功也。」

[20]皇王:大王。皇,大。指武王。辟:法則。


鎬京辟廱[21], 自西自東, 自南自北, 無思不服[22]。 皇王烝哉!

【譯文】

離宮建成在鎬京, 天下各地西到東, 從南到北都來聚, 沒人對周不服從。 啊!光明武王留美名!

【註釋】

[21]鎬京:西周都城,在陝西西安西,豐水東岸。武王滅商後,自豐遷都於此。辟廱:離宮。

[22]無思不服:指四方之人沒有不歸服者。嗯,語助詞。


考卜維王[23], 宅是鎬京[24]。 維龜正之[25], 武王成之[26]。 武王烝哉!

【譯文】

武王占卜問吉凶, 能否定都在鎬京。 遷都之策龜兆定, 建都工程武王成。 啊!武王偉大又英明!

【註釋】

[23]考卜:指用龜甲卜卦。

[24]宅:居。

[25]正:定。或以為「正」為「貞」之借,指卜問。

[26]成:完成。指完成遷都之事。


豐水有芑[27], 武王豈不仕[28]? 詒厥孫謀[29], 以燕翼子[30]。 武王烝哉!

【譯文】

豐水岸邊芑草旺, 武王豈能在閒逛? 留下安民好謀略, 保護子孫把國享。 啊!偉大英明周武王!

【註釋】

[27]芑:草名,水芹菜。

[28]仕:事。

[29]詒:貽,遺留。厥孫:即「其孫」,指子孫。言遺其子孫以善謀。

[30]以燕翼子:此句是以燕覆翼其子,喻武王之遺謀後嗣。朱熹《詩集傳》:「言豐水之旁生物繁茂,武王豈不欲有事於此哉?但以欲遺孫謀以安翼子,故不得而不遷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