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詩經: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 > 都人士 >

都人士

【題解】

這首詩是說西周東遷之後,舊日的一位貴族回到了西周,他風度翩翩,不改舊日儀容,言談舉止溫文爾雅。他的女兒嫻雅端莊,黑髮濃密上翹,十分可愛。西都的遺民都很仰慕他,因而勾起了詩人對舊日京都人物儀容的思念,寫下此詩。朱熹《詩集傳》說:「亂離之後,人不復見昔日都邑之盛、人物儀容之美,而作此詩以歎惜之也。」接近詩意。《毛詩序》說:「《都人士》,周人刺衣服無常也。古者長民,衣服不貳,從容有常,以齊其民,則民德歸壹。傷今不復見古人也。」是說諷刺當時人們穿衣沒有固定的樣式,不如古時明王執政時代。細讀此詩,恐無此意。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認為此詩首章是逸詩。理由是:毛氏五章,三家皆止四章;二、三、四、五章士女對文,第一章專言士,並不及女,其詞不類。後四章無一語照應前章,說明第一章為逸詩孤章。有一定道理。此詩確實有些費解。

彼都人士[1], 狐裘黃黃[2]。 其容不改[3], 出言有章[4]。 行歸於周, 萬民所望[5]。

【譯文】

當日西都的人士, 穿著狐裘毛色黃。 他的儀容沒改變, 講話出口就成章。 回到西周舊都城, 引得萬民仰首望。

【註釋】

[1]都人士:京都人士,大約指當時京城貴族。或以為「都人」即「美人」。

[2]黃黃:形容狐裘之毛色。

[3]容:儀容風度。

[4]章:言談有文采。

[5]望:仰望。


彼都人士, 臺笠緇撮[6]。 彼君子女, 綢直如發[7]。 我不見兮, 我心不說。

【譯文】

當日西都的人士, 頭戴草笠絲帶飄。 嫻雅端莊君子女, 稠密黑髮如絲絛。 不見往日的景象, 心中鬱悶又苦惱。

【註釋】

[6]臺笠:臺草編成的草帽。臺,通「薹」,莎草,可制蓑笠。緇撮:黑布製成的束髮小帽。

[7]綢直:頭髮稠密而直。


彼都人士, 充耳琇實[8]。 彼君子女, 謂之尹吉[9]。 我不見兮, 我心苑結[10]。

【譯文】

當日西都的人士, 填耳晶瑩真漂亮。 嫻雅端莊君子女, 人稱尹吉好姑娘。 不見往日的景象, 心中鬱鬱實難忘。

【註釋】

[8]充耳:又名瑱,塞耳。玉石製成的垂於冠兩旁的飾物。琇(xiu):美石。實:言琇之晶瑩可愛。

[9]尹吉:名叫尹吉的姑娘。或以為指尹姓與吉(姞)姓兩大貴族。《鄭箋》:「吉讀為姞,尹氏、姞氏,周室昏姻之舊姓也。」

[10]苑(yun)結:即「鬱結」。指心中憂悶、抑鬱。


彼都人士, 垂帶而厲[11]。 彼君子女, 卷髮如蠆[12]。 我不見兮, 言從之邁[13]。

【譯文】

當年西都的人士, 絲絛下垂身邊飄。 嫻雅端莊君子女, 卷髮猶如蠍尾翹。 不見往日的景象, 跟在他們身後瞧。

【註釋】

[11]垂帶:腰間所繫下垂之帶。厲:通「裂」,即繫腰的絲帶垂下來。

[12]卷(quan)發:捲曲的頭髮。蠆(chai):即蠍子,其尾部曲而上翹。此形容向上捲翹的髮式。

[13]言:語氣詞,有「於焉」之意。從之:因之。邁:舊訓「行」,此言願從之行。


匪伊垂之, 帶則有餘。 匪伊卷之, 發則有旟[14]。 我不見兮, 雲何盱矣[15]。

【譯文】

不是故意垂絲帶, 絲帶本來長有餘。 不是故意捲曲發, 頭髮稠密高聳起。 不見往日的景象, 心情怎能不憂鬱。

【註釋】

[14]旟:揚,上翹貌。

[15]盱:「吁」之借,憂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