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詩經: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 > 小旻 >

小旻

【題解】

這是一首諷刺周幽王不能採納善謀的詩。《毛詩序》說:「《小旻》,大夫刺幽王也。」朱熹《詩集傳》說:「大夫以王惑於邪謀,不能斷以從善,而作此詩。」以此可見作者大約是一位具有政治遠見而無實權的官吏。他看到了幽王的昏庸,幽王實行的邪僻政策已把國家引到了滅亡的邊緣,因而作詩以示警。詩人對現實既痛心又恐懼,發自內心地唱出了「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千古名句。此詩主題鮮明,全詩都在批判「謀猶回遹」,即謀略邪僻。除了大段地說理議論,末章用了幾個形象而貼切的比喻,從暴虎、馮河僅危害一身,比喻政策邪僻將禍及國家;以臨深淵、履薄冰比喻自己對國家將亡的戰戰兢兢的恐懼。感情真摯,語言生動形象,是一首感人的好詩。

旻天疾威[1], 敷於下土[2]。 謀猶回遹[3], 何日斯沮[4]? 謀臧不從[5], 不臧覆用[6]。 我視謀猶, 亦孔之邛[7]。

【譯文】

上天肆虐逞威風, 人間撒遍災難種。 歪門邪道壞策略, 何日結束何時終? 好的謀略你不聽, 壞的主意反採用。 我看如今這政策, 存在很大的弊病。

【註釋】

[1]旻(min)天:皇天,上天。暗指周幽王。疾威:暴虐。

[2]敷:布。下土:指天下。

[3]謀猶:謀略。回遹(yu):邪僻。

[4]斯:語助詞。沮(jǔ):止。

[5]臧:善。

[6]覆:反。

[7]孔:很。邛(qiong):病。


潝潝訿訿[8], 亦孔之哀。 謀之其臧, 則具是違。 謀之不臧, 則具是依。 我視謀猶, 伊于胡厎[9]。

【譯文】

說好道壞論不休, 讓人悲哀讓人愁。 好的建議一提出, 無人採納反攔阻。 壞的主張提出來, 一一採納不更改。 我看如今這政策, 國家要成啥狀態。

【註釋】

[8]潝潝(xī):低聲附和的樣子。訿訿(zǐ):詆毀,誹謗。

[9]伊:語助詞。於:向。胡:何。厎(zhǐ):至。


我龜既厭[10], 不我告猶。 謀夫孔多[11], 是用不集[12]。 發言盈庭, 誰敢執其咎? 如匪行邁謀[13], 是用不得於道。

【譯文】

靈龜占卜已厭煩, 是吉是凶不顯現。 只因謀士人太多, 眾說紛紜沒法辦。 你說我講聲滿堂, 誰敢來把責任擔? 如同詢問行路人, 要得正道難又難。

【註釋】

[10]龜:龜甲,古人以它占卜吉凶。厭:厭煩。

[11]謀夫:出謀劃策的人。

[12]是用:因此。不集:不成,不就。

[13]匪:通「彼」。行邁:行路。


哀哉為猶[14], 匪先民是程[15], 匪大猶是經[16]。 維邇言是聽[17], 維邇言是爭。 如彼築室於道謀, 是用不潰於成[18]。

【譯文】

可歎當政劃策者, 不學古代眾聖賢, 不從正道路走偏。 只聽無識淺陋言, 還要為此爭長短。 好比建房問路人, 房子何時能蓋完。

【註釋】

[14]為:掌握,制定。猶:謀。

[15]匪:同「非」。先民:古人。程:傚法。

[16]大猶:大道,正道。經:行。

[17]邇言:膚淺無遠見的話。

[18]潰:通「遂」,達到。


國雖靡止[19], 或聖或否[20]。 民雖靡膴[21], 或哲或謀, 或肅或艾[22]。 如彼泉流, 無淪胥以敗[23]。

【譯文】

治國主張雖不同, 也有錯誤和聖明。 民眾雖然沒定則, 哲人謀士在其中, 還有幹才和能人。 棄才如同泉水流, 國家衰敗無止休。

【註釋】

[19]國:指治國的主張。靡止:不止。這裡指主張不一致。

[20]否(pǐ):壞,愚蠢。

[21]靡膴(hū):沒有法則。

[22]肅:恭敬。艾:同「乂」(yi),治理。

[23]無:語助詞。淪胥:相率。


不敢暴虎[24], 不敢馮河[25]。 人知其一, 莫知其他。 戰戰兢兢[26], 如臨深淵, 如履薄冰。

【譯文】

不敢空手打老虎, 不敢徒步把河渡。 人們只知這道理, 其他事情就糊塗。 戰戰兢兢為國憂, 如臨深淵快回頭, 如踏薄冰把腳收。

【註釋】

[24]暴虎:徒手打虎。

[25]馮(ping)河:徒步渡河。

[26]戰戰:恐懼的樣子。兢兢:小心謹慎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