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詩經: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 > 常棣 >

常棣

【題解】

這是一首寫兄弟宴飲之樂的詩。周代是以家庭倫理關係為本位的社會,兄弟關係是其中重要的一方面。全詩八章,從各個方面論述了「凡今之人,莫如兄弟」的血濃於水的道理。在生死關頭,在危難時刻,在外侮面前,只有兄弟才會挺身而出,相互幫助,而朋友則多在和平安定時才表現出更多的友情。詩中所講的現象,在生活中也是常見的,因此能引起讀者共鳴。此詩用抒情和說理相間的手法,反覆講述兄弟要友愛的道理,並運用比興手法,加強詩的感染力。如首章以「常棣之華,鄂不韡韡」起興,以花萼、花蒂同根共榮,比喻兄弟利益相關。第三章「脊令在原,兄弟急難」,以鳥類的友愛比喻兄弟急難時要相互救助。加強了詩的感染力。關於詩的作者,《毛詩序》說:「《常棣》,燕兄弟也。閔管、蔡之失道,故作《常棣》焉。」《鄭箋》:「周公吊二叔之不鹹,而使兄弟之恩疏,召公為作此詩,而歌之以親之。」認為詩的作者是召公。方玉潤《詩經原始》說:「此詩,《左傳》富辰謂召穆公作,《國語》富辰又以為周文公詩。唯韋昭云:『周公作《常棣》之篇,以閔管、蔡而親兄弟。其後周室既衰,厲王無道,骨肉恩缺,親親禮廢,宴兄弟之樂絕。故召穆公思周德之不類,而合其宗族於成周,復作《常棣》之歌以親之。』是詩為周公作,穆公特重歌之耳。且詩云『喪亂既平』,則明是誅管、蔡後語,非周公境地則不合,斷斷不可移於他人兄弟上去。召穆公為周族歌之,尚可曰誦先芬以戒後哲,若他兄弟歌此,豈能切乎?」方氏認為此詩為周公所作,召公只是「重歌之」而已。

常棣之華[1], 鄂不韡韡[2]。 凡今之人, 莫如兄弟。

【譯文】

棠棣之花真鮮艷, 花萼花蒂緊相連。 你看如今世上人, 沒人能比兄弟親。

【註釋】

[1]常棣(di):木名,一作「棠棣」,又名郁李。

[2]鄂:通「萼」,即花萼。不(fū):花托。韡韡(wěi):鮮明的樣子。


死喪之威[3], 兄弟孔懷[4]。 原隰裒矣[5], 兄弟求矣。

【譯文】

生老病死最可怕, 只有兄弟最關心。 聚土成墳在荒原, 只有兄弟來相尋。

【註釋】

[3]威:通「畏」。

[4]孔:甚。懷:思念。

[5]原:高平之地。隰(xi):低濕之地。裒(pou):聚集。


脊令在原[6], 兄弟急難。 每有良朋[7], 況也永歎[8]。

【譯文】

鶺鴒飛落在高原, 兄弟急忙來救難。 雖然有些好朋友, 你遭難時只長歎。

【註釋】

[6]脊令:鳥名,即鶺鴒,亦名雝渠。《鄭箋》:「雝渠,水鳥。而今在原,失其常處,則飛則鳴求其類,天性也。猶兄弟之於急難。」原:平原。

[7]每:雖。

[8]況:增加之意。永:長。


兄弟鬩於牆[9], 外御其務[10]。 每有良朋, 烝也無戎[11]。

【譯文】

兄弟在家雖爭吵, 外侮面前定攜手。 雖然也有好朋友, 時間久了也難助。

【註釋】

[9]鬩(xi):爭鬥。牆:牆內,家庭之內。

[10]外:牆外。務:通「侮」。

[11]烝:久,長久。一說為發語詞。戎:幫助。


喪亂既平, 既安且寧。 雖有兄弟, 不如友生[12]。

【譯文】

喪亂之事既平定, 日子平安又寧靜。 這時雖有親兄弟, 朋友表現更熱情。

【註釋】

[12]友生:朋友。生,語助詞。


儐爾籩豆[13], 飲酒之飫[14]。 兄弟既具[15], 和樂且孺[16]。

【譯文】

杯子盤子擺上來, 又是飲酒又吃菜。 兄弟團聚在一起, 和和樂樂多親愛。

【註釋】

[13]儐(bin):陳列。籩(biān):竹製器具,用來盛水果、乾肉等。豆:木製盛肉器。

[14]飫(yu):酒足飯飽。

[15]具:通「俱」,到齊。

[16]孺:相親。


妻子好合, 如鼓瑟琴。 兄弟既翕[17], 和樂且湛[18]。

【譯文】

夫唱婦隨妻子好, 琴瑟合鳴同到老。 兄弟感情也融洽, 全家聚合樂陶陶。

【註釋】

[17]翕(xī):合,聚合。

[18]湛(dān):喜樂。


宜爾室家[19], 樂爾妻帑[20]。 是究是圖[21], 亶其然乎[22]?

【譯文】

家庭和樂多興旺, 妻子兒女喜洋洋。 精打細算多商量, 道理確實是這樣。

【註釋】

[19]宜:安。

[20]帑(nu):通「孥」,兒女。

[21]究:深思。圖:考慮。

[22]亶(dǎn):確實。然: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