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詩經: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 > 伐柯 >

伐柯

【題解】

對此詩有兩種不同的解釋:一說這是寫娶妻要通過媒人介紹,就如同做斧柄要用斧頭砍木一樣。「媒妁之言」是古代婚姻的主要形式,所以後代請人說媒稱「作伐」。另說是讚美周公的。《毛詩序》說:「《伐柯》,美周公也。周大夫刺朝廷之不知也。」《鄭箋》:「成王既得雷雨大風之變,欲迎周公,而朝廷群臣猶惑於管、蔡之言,不知周公之聖德,疑於王迎之禮,是以刺之。」仔細閱讀此詩,不知何句為美周公,何句為刺群臣。再讀《傳》、《鄭箋》和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此疑問得以解決。《鄭箋》曰:「伐柯之道,唯斧乃能之,此以類求其類也,以喻成王欲迎周公,當使賢者先往。……媒者,能通二姓之言,定人室家之道,以喻王欲迎周公,當先使曉王與周公之意者又先往。」王氏《集疏》曰:「案:周公能以禮義為國,今成王欲治天下,當迎周公歸也。宋蘇軾《詩傳》曰:『伐柯而不用斧,取妻而不用媒,豈可得哉?今成王欲治國,棄周公而不召,亦不可得也。』最合經意,今從之。」因此詩全用比喻,這種解釋也通。

伐柯如何[1]? 匪斧不克[2]。 取妻如何[3]? 匪媒不得。

【譯文】

要做斧柄怎麼辦? 沒有斧頭可不成。 要娶妻子怎麼辦? 沒有媒人可不行。

【註釋】

[1]伐:砍伐。柯:斧柄。

[2]匪:同「非」。克:能。

[3]取妻:即「娶妻」。


伐柯伐柯, 其則不遠[4]。 我覯之子[5], 籩豆有踐[6]。

【譯文】

做斧柄呀做斧柄, 規則離你並不遠。 我遇見的好姑娘, 食品擺列真美觀。

【註釋】

[4]則:法則,規則。《禮記·中庸》:「『伐柯伐柯,其則不遠。』執柯以伐柯,睨而視之,猶以為遠,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

[5]覯(gou):遇見。之子:指要娶的女子。一說指周公。

[6]籩(biān)豆:古代盛食品的器具。有踐:即「踐踐」,陳列整齊的樣子。一說設宴迎接周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