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蔣勳說唐詩 > 長安水邊多麗人 >

長安水邊多麗人

《麗人行》是杜甫很重要的詩歌作品。這首詩是歌行體,同李白的《長干行》一樣都來源於民謠系統。《麗人行》描繪的是女性在春天盛裝去出遊的景象。杜甫寫過很多仿樂府的歌行體詩,他已經離開了貴游文學,開始追求比較平鋪直敘的歌謠體。李白的詩裡面有很多形式上的創造,對貴族的華麗生活多有涉及,杜甫這方面的因素相對比較少。越到後期,杜甫越是返璞歸真,幾乎不賣弄文字。華麗的東西都拿掉,非常平實。杜甫是寫實文學的開創者,李白則是浪漫文學。

讀過中國美術史的朋友對《麗人行》應該非常熟,唐代畫家張萱畫的《虢國夫人游春圖》,講的是同一個故事。可能當時,畫家張萱與詩人杜甫都在農曆三月三日這一天,在長安的曲江邊,看到貴族婦人盛裝裝扮到水邊去游春。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用「新」去形容天氣,是因為沉悶的、寒冷的冬天過去了,天氣終於轉暖,長安城的曲江旁邊有很多美麗的女子。「態濃意遠淑且真」,「態濃」是化妝非常濃艷,唐朝女性塗的胭脂、貼的花黃,非常華麗,會在整個額頭上畫一隻鳳凰。「態濃」必須要「意遠」,也就是精神層面上要夠高遠,才能平衡,才能美。美常常是兩個相反事物之間的平衡。「態濃」、「意遠」、「淑且真」,然後「肌理細膩骨肉勻」。只有在唐代對女性的身體才會如此直接地描述,對於骨肉的均勻,用最直接的字。宋代以後很少看到這樣的語言能力,可以看到唐詩對於人的身體的觀察與描述多麼健康。現代詩都很少用「肌理」去寫女性的身體,無法像唐詩那樣坦然地去面對。

下面開始講衣服。「繡羅衣裳照暮春」,繡著非常美的紋樣的羅衣,到了春天已經有一點薄,被暮光照著。「蹙金孔雀銀麒麟」,這是講金子做的孔雀與銀子做的麒麟形狀的首飾。「頭上何所有?翠微葉垂鬢唇。」用翡翠鑲出來的荷葉,從額頭與鬢角上垂下來。「背後何所見?珠壓腰衱穩稱身。」「腰衱」是什麼?現在日本人和服後面的那個東西就是腰衱。因為是用珍珠繡出來的,走起路來會特別穩,背後好像有一個靠墊。

「就中雲幕椒房親,賜名大國虢與秦。」所有漂亮的女子當中,最重要的是皇后的親戚,皇后的親姐妹,就是虢國夫人跟秦國夫人,虢國夫人最受寵愛。皇宮裡面開始送菜出來,「紫駝之峰出翠釜」,用一個翡翠小鍋,裝了一個駝峰。「水精之盤行素鱗」,清蒸的魚放在水晶盤子裡。「犀箸饜飫久未下」,持犀牛角做的筷子,已經不想吃了,因為每天都在吃東西,多麼沒有意思。李白《行路難》裡面的「投箸」,是心茫然;這裡的「饜飫」是厭煩,對華麗的厭煩、對富貴的厭煩。「鸞刀縷切空紛綸」,貴婦人已經吃到厭了,皇宮中的御廚還在絞盡腦汁想做最好的菜來給這些夫人們吃。杜甫在做對比,貴族富貴到這麼好的菜都不想吃了,傭人在那邊忙著做讓他們可以吃的菜。杜甫的社會意識慢慢出來了。

「黃門飛鞚不動塵」,「黃門」是管馬的太監,為了讓夫人們吃的東西安全衛生,所有的食物都從皇宮中送來,為了送到的時候保持熱度和乾淨,特地選用訓練有素的太監,馬跑得很快,依然「不動塵」。「御廚絡繹送八珍」,一道一道菜送過來。旁邊有人在演奏音樂,「簫管哀吟感鬼神,賓從雜遝實要津」。「津」是什麼?就是曲江的渡口,他們要上船去玩,黨政軍要員全部到了。「後來鞍馬何逡巡?當軒下馬入錦茵」,來晚的人只好下車自己走上草地。

「楊花雪落覆白,青鳥飛去銜紅巾」。這兩句詩裡帶有隱喻,杜甫在講楊家的家族勢力已經太大了,覆蓋一切,隻手遮天。「炙手可熱勢絕倫」,這個家族炙手可熱,聲勢到了最高點。然後杜甫開始與他最關心的人講話,他最關心的人是誰?小老百姓。「慎莫近前丞相嗔」,你們不要隨便走到前面,小心丞相罵你。丞相是誰?楊國忠。杜甫描述華麗之後,最後還是落腳到對老百姓的同情,他覺得小老百姓最好小心一點,在這樣一個富貴權勢被壟斷的社會中,百姓是最卑微的角色。杜甫與李白的不同,就是這種社會意識的覺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