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納蘭詞典評 > 二十三〔憶王孫〕 >

二十三〔憶王孫〕

西風一夜翦芭蕉。滿眼芳菲總寂寥。強把心情付濁醪。讀《離騷》。洗盡秋江日夜潮。

這首詞的情緒是:鬱悶。

「西風一夜剪芭蕉,滿眼芳菲總寂寥」,昨天晚上刮了一夜西風,今天起來一看,蕉都凋殘了,滿眼的花兒草兒也都打蔫了。我也打了蔫了,心情很差,那怎麼排解壞情緒呢?乾脆,去喝酒好了,「強把心情付濁醪」。濁醪(lao),就是濁酒。

光喝酒也不是個辦法,一邊喝酒一邊看書吧。看什麼書呢?看《離騷》,用《離騷》來「洗盡秋江日夜潮」。

最後一句乍看上去很是費解,問題之一:江潮怎麼「洗」呢?洗衣服、洗菜、洗澡,都是可以洗的,洗水可該怎麼個洗法?問題之二:就算水也可以被洗,可難道能拿《離騷》來洗嗎?用《離騷》去洗江潮,這不會比用肉包子去打狗更有效果吧?

答案很簡單:所謂「秋江日夜潮」,即是心潮澎湃之「心潮」。

這首小令別看短小,所有意象都不是憑空而來的,諸家注本往往忽略平凡無奇的前兩句而不加解釋,其實,對這首詞來講,《離騷》是一個主題,全部句子都在圍繞著這個《離騷》。明白了這個主旨,我們重新再看一下:

「西風一夜剪芭蕉,滿眼芳菲總寂寥」,這也許是寫實,也許不是,這個景象正是《離騷》的一個主要意象:「眾芳蕪穢,美人遲暮。」接下來「強把心情付濁醪」,容若去借酒澆愁了,這也和《離騷》有關嗎?當然有關,只要聯繫下一句的「讀《離騷》」,就知道這裡的關係何在了。

古人喝酒、讀書,有兩個很著名的典故,一是「《漢書》下酒」,和《漢書》有關,這裡不講,另一個就是「痛飲酒,熟讀《離騷》」。一般只要一說喝酒,如果接下來要說讀書的話,讀的這個書往往不是《漢書》就是《離騷》,這已經是文人傳統中固定的文化符號了。「痛飲酒,熟讀《離騷》」出自《世說新語》。有人解釋什麼才叫「名士」,說:「其實名士也沒啥,不一定要有什麼了不起的本事,只要平常沒事的時候痛飲酒、熟讀《離騷》,就可以被稱為名士了。」這話也許帶幾分調侃的味道,也許獨顯清高,但無論如何,我們從中可以看到飲酒、《離騷》與魏晉風度之間的一種普遍聯繫。其中含義是:以狂放的態度來澆心頭塊壘,而《離騷》本身的意象則是:高才之人鬱鬱而不得志。而「澆心頭塊壘」的這個「澆」字也就是容若詞中的「洗」,或者是「消」。金代詞壇大家蔡松年有一首《大江東去》,開篇便是「《離騷》痛飲,笑人生佳處,能消何物」,正可以和容若「讀《離騷》,洗盡秋江日夜潮」一句並觀。

諸家注本多說這首小令表達出容若有著高遠的政治抱負,在政治上不甘寂寞。這也許屬實,但就文本來看,也許是過度闡釋了。這首詞在字面上可以說是一篇《離騷》微縮版,所表達的意思是:眾芳蕪穢,美人遲暮,借酒澆愁,心潮翻滾。至於「愁」究竟是什麼,翻滾的「心潮」究竟是什麼,究竟是政治抱負,還是詞學抱負,還是天性不得舒展的苦悶?或者僅僅是受了一時一事的委屈?這一切,如魚飲水,冷暖自知,我們如果都能猜得那麼準確,容若的詞集也就不會叫作《飲水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