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納蘭詞典評 > 九〔採桑子〕 >

九〔採桑子〕

非關癖愛輕模樣,冷處偏佳。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

謝娘別後誰能惜,飄泊天涯。寒月悲笳。萬里西風瀚海沙。

這首《採桑子》原有小題:「塞上詠雪花」,是容若在陪同康熙皇帝出巡塞外的路途當中寫成的。與他的京華詞作、江南詞作不同,容若的塞外作品自有一番風情,正是一方水土造就了一類詞風。

從標題來看,「塞上詠雪花」,按照傳統的分類,這是一篇「詠物」的令詞,但容若的獨特之處在於:他打亂了傳統詠物詩詞的一個內部分野,造出了一種「錯位」的手法—傳統詠物的詩詞裡,詠雪早有名篇,譬如祖詠《終南望余雪》: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再如韓愈的《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詠花的名篇也有很多,比如薛濤的《牡丹》:

去春零落暮春時,淚濕紅箋怨別離。

常恐便同巫峽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傳情每向馨香得,不語還應彼此知。

只欲欄邊安枕席,夜深閒共說相思。

這些詠物名篇之中一般又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祖詠《終南望余雪》那樣的寫生圖,但見物態而不見我心,一類是薛濤《牡丹》那樣的比興式的借題發揮體,由物而及我,明言是物而實言是我。從這層意義上說,容若的這首詠雪小令即屬於後者。但我們會驚奇地發現:前人有詠雪、有詠花,容若詠的卻是「雪花」—他完全拋開了詠雪的成規,把雪花當作跟牡丹、菊花一樣的「花兒」來歌詠,以詠花的傳統來詠雪,給讀者的審美觀感造成了一種新奇的錯位,這正是容若才調高絕而天馬行空、自由揮灑而獨出機杼的一例。

「非關癖愛輕模樣」,這一句化自孫道絢的詠雪詞「悠悠颺颺,做盡輕模樣」。「輕模樣」這個詞,略顯輕浮、輕薄之氣,似是在說:這種輕浮的模樣不是一個君子所應該喜歡的。是呀,雪花無根,輕輕薄薄,一個勁兒地亂飄而沒有一點點穩重的樣子,哪像牡丹的穩重,哪像梅花的孤高,簡直就是一種再輕浮不過的花兒了!看,如果是以詠雪的角度來詠雪,自然不會出現這種問題,而一旦把雪花也當作是群芳之一種,以花兒的標準來評判它、衡量它,就會發現它竟然如此的不合格!這就是錯位手法在憑空地製造矛盾,製造出一種前所未有的矛盾,再以一種新奇的手法來解決這個矛盾。

「非關癖愛輕模樣,冷處偏佳。」容若像是在用一種自我辯解的口氣:我也知道雪花是一種輕浮的花兒,而我也並不是一個特別喜歡這種輕浮之美的人,我之所以喜歡雪花,只是因為它在群芳盡絕的寒冷地帶裡如此驚人地顯示了它那與眾不同的美。它的美是孤獨的,只屬於「冷處」,在其他地方全然不見,而相反地,在它自己的寒冷世界裡也一樣看不見其他的花兒。

那麼,它為什麼是這樣的孤獨、這樣的與群芳難以和諧共處呢?不為別的,只因為它「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這一句是全詞當中的點睛之筆,表面上在解答上一句留下來的關於雪花的疑問,實則卻是容若的自況:雪花的根芽不是來自泥土,而是來自天外,它和我一樣,不屬於這個絢爛富貴的金粉世界,它雖然美麗,但絕不會與牡丹、芍葯為伍。這裡,便呈現出全詞當中的第二次錯位:如果雪花沒有生在寒冷孤絕的天外,而是生在人見人羨的牡丹和芍葯們的富貴世界裡,這對它而言算得上是一種幸福嗎?而我,一個本屬於山水林泉的詩人詞客,生長在富貴之家、奔波於儀鑾之側,這種人見人羨的生活對我而言算得上是一種幸福嗎?這便是本性與環境的錯位,就如同林妹妹嫁給了薛蟠,就如同妙玉被方丈指派去給寺廟裡「請」佛像的遊人們開光收費。

這種天性與環境的錯位便造成了這樣一種感受:生活是一場早已注定的悲劇,是以一己之力極難擺脫的悲劇,而生活又不得不在這場錯位的悲劇中繼續下去。這便是一種淒涼到骨的無奈,明知生活在別處,腳力卻走不到那裡,就算你僅僅是講給人聽,也沒人信你。

「謝娘別後誰能惜」,「謝娘」前文已經講過,一般是對才女的代稱,但這裡的謝娘卻實有所指,就是前文介紹過的那位晉代才女謝道韞。當初,謝道韞比擬雪花,以一句「柳絮因風起」得享聲名,可謂是雪花的紅顏知己,而如今,謝才女早已紅粉成灰,你這生長於孤獨、生長於天外的雪花還能夠尋找到第二位知己嗎?

讀到這裡,我們才明白容若這「謝娘」一詞看似實指,其實一語雙關,它並沒有捨棄這個美麗詞彙裡「對才女的代稱」的意象。這個謝娘到底是誰呢?一定就是容若的髮妻盧氏。他們在一起僅僅生活了三年,三年的知心和快樂換來了一生的悼亡與思念。

「謝娘別後誰能惜,飄泊天涯」,在謝道韞之後,沒有人再對雪花報以真切的憐惜了,雪花孤零零地在天涯漂泊,和人間雖有交集卻不相融合;在盧氏之後,又有哪位紅粉、哪雙紅袖,對容若報以同樣的相知呢?只任容若孤零零地在富貴的人間漂泊不息,和熙熙攘攘的人群有交集卻不融合。他雖然生活在他的社會裡,但對於他的社會,他僅僅是一個冷冰冰的旁觀者。錦衣玉食的生活是那麼牢靠,但對容若而言,這卻不是穩定,而是漂泊,不是家鄉,而是天涯。

「寒月悲笳。萬里西風瀚海沙」,和雪花做伴的,有寒月,有悲笳,有張狂的西風,有大漠的流沙。這一切蒼涼的符號密集地堆積出了一個蒼涼的意境,之後,戛然而止。

戛然而止的背後到底是些什麼呢?雪花可在思念著千年之前的那位謝娘,容若可在思念著三生三世之前的那另一位謝娘?雪花可曾在北方的極寒之地找到自己的天堂?容若可曾在注定的那個金粉世家裡衝到自己的漁村蟹捨?

在那片真正的北方的極寒之地,多年之後,阿赫瑪托娃也寫過一首詠雪的名篇,她悠揚的哀歌瀰漫在飛舞的雪花之中,在某一段已經被雪花遮蓋而看不清方向的道路上,「在某個不可考的遠古的世紀,我和你曾在這路上並肩而行」。你,既是你,也是我;既是相知於我的你,也是天性中的那個我。我雖然刻骨地絕望於在今生今世裡與今生今世的疏離,卻不妨幻想在某一個不可考的遠古的世紀,我,和我天性中那個真正的我,在一條真正屬於自己的道路上,並肩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