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唐詩宋詞十五講 > 二 柳宗元與山水詩 >

二 柳宗元與山水詩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東(今山西永濟縣)。貞元九年(793)中進士。又中博學宏詞科,授集賢殿正字,調藍田尉,改監察御史。永貞年間,參加王叔文集團改革政治的活動,官禮部員外郎。改革失敗後,被貶為永州司馬,十年後調柳州刺史,死於柳州。柳宗元是傑出的思想家、古文家和詩人。他和韓愈一樣,也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詩歌數量比不上古文,但成就很高,不但具有深刻的思想意義,藝術特色也很鮮明。其中山水詩最為後人稱道,與韋應物並稱「韋柳」,被視為王孟山水詩的後繼。

作為有志改革現實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柳宗元對於人民的疾苦有很深的體察。這類題材的詩歌有著名的《田家》三首。其一指出農民辛苦一年,勞動所得全都輸入官家,最後落得一場空,世代如此,無法擺脫這種困境。其二說:

籬落隔煙火,農談四鄰夕。庭際秋蟲鳴,疏麻方寂歷。

蠶絲盡輸稅,機杼空倚壁。里胥夜經過,雞黍事筵席。

各言「官長峻」,文字多督責。東鄉後租期,車轂陷泥澤。

公門少推恕,鞭撲恣狼藉。努力慎經營,肌膚真可惜。

此詩著意選擇農民剛交完夏稅之後的農閒時節,從秋夜四鄰閒談的常見情景中,提煉出農民用雞黍招待里胥的一個場面,用敘事和對話的形式反映了農民在接踵而至的租稅催逼下不得喘息的痛苦生活,在濃厚的田園風味中揭示了各級封建官吏不恤人命搜刮農民的血腥罪惡。《掩役夫張進骸》詩為哀挽一名普通的役夫而作,提出了人的貴賤不取決於所從事的職業的光輝思想。所有這些,都是柳宗元在古文中主張民意決定歷史發展的可貴思想在詩歌中的反映。這類詩一般寫得平易樸素、含蘊深厚。

柳宗元大多數詩是反覆吟歎自己在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抒寫寂寞憤郁的貶謫之感和思鄉之情,以及重新振作、大展宏圖的希望。藝術上較有特色的主要有兩類:一是述懷感舊的長篇五排:這類詩主要在和故舊的酬答中追敘自己在永貞改革中的雄心和作為,遭貶之後流竄邊荒的失志和痛苦,對世俗的昏昧發出寂寞的吶喊:「希聲大樸,聾俗何由聰!」(《初秋夜坐贈吳武陵》)對朝廷棄士提出不平的抗議:「理世固輕士,棄捐湘之湄」(《零陵贈李卿元侍御簡吳武陵》)。不少作品長達幾十韻,大量用典,遣詞造句僻澀典奧,顯然受到韓孟一派限韻聯句詩好難爭險之風的影響。

另一類是即景即物興寄寓意之作:如《跂烏詞》、《籠鷹詞》、《放鷓鴣詞》等採用七言詠物歌行,或以一足之鳥自喻「踴聲失勢不得高」、「努力低飛逃後患」的處境;或以籠鷹昔日雄厲的氣概和今日羽翼脫落的困頓相比;或以失去自由的鷓鴣自況,表達破籠展翅的願望,這些詩和劉禹錫的很多詠物詩一樣,都以動物為喻,但側重於抒發棄置邊地、政治失意的感歎,不像劉禹錫那樣側重於對世態人情的尖刻諷刺。此外,日常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事一物也時時都能勾起詩人同樣的感觸。尤其是那些與友人生離死別時所作的詩,如贈劉禹錫的《衡陽與夢得分路贈別》、《重別夢得》、《三贈劉員外》、《哭連州凌員外司馬》等,往往凝聚著一腔孤憤,沉痛懇摯之情溢於言外。

柳宗元在流放永州、柳州的長期貶謫生活中寫下了大量的山水詩。「投跡山水地,放情詠離騷」(《游南亭夜還敘志七十韻》)。與屈原類似的政治遭遇和同樣的放逐環境,使柳詩的思想感情深受《楚辭》的影響。他的山水詩大多作於永州時期,在探幽尋勝中寄寓逐臣之歎。五古寫法則效仿謝靈運,每到一地,都力求精確描繪此處山水的特徵,同樣力圖以理化情,在山水中消解政治上的壘塊。語言風格也如謝詩一樣精深典奧,雖然這種風格與永州山水的幽深奇險是協調的,但仍有深澀之感。其中寫得比較成功的有《南澗中題》:

秋氣集南澗,獨遊亭午時。回風一蕭瑟,林影久參差。

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羈禽響幽谷,寒藻舞淪漪。

去國魂已遠,懷人淚空垂。孤生易為感,失路少所宜。

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誰為後來者,當與此心期。

詩以記游的形式寫出了詩人被貶後孤獨苦悶的自我形象,幽清蕭瑟的林中景色烘托出詩人在溪澗深處躑躅彷徨的身影,這一意境也正是詩人在政治上失路徘徊的索寞心境在自然中的外化。楚騷情調與大謝章法的結合,形成了孤冷幽靜的意境。柳詩雖在語言風格上明顯受謝靈運影響,但他憂思較深,篇意渾成,清勁紆徐,別有一種極其清峻孤高的格調,則非謝詩所能及。

柳宗元的山水詩繼承了王孟的精神旨趣和審美觀照方式,最為人傳誦的是他的《江雪》和《漁翁》。《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詩中展示的天地是如此純潔而寂靜,一塵不染,萬籟無聲。在水天一色、蒼茫一片的背景上,遠遠地只有一個漁翁在江心垂釣。整個大自然無聲無色,映照在詩人澄澈的詩心中,成為一片混沌無象的境界。由於在一個經過放大的絕對潔淨幽寂的環境裡突出了漁翁形體的孤獨,從而也就顯示了詩人超塵脫俗的清高氣質。《漁翁》:

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煙銷日出不見人,

欸乃一聲山水綠。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雲相逐。

當一片炊煙漸漸消散,一聲柔櫓從江面傳來時,漁翁已遠下中流,惟有巖上白雲無心地追隨著他的孤舟。漁翁依山傍水、行宿無常的生活,便與追隨無心的雲水同歸於自然了。空中傳神的人物描寫不僅給這秀麗的青山綠水增添了楚湘特有的神秘感,也給一個普通的漁父罩上了瀟灑忘機的隱士色彩。「欸乃一聲山水綠」寫煙消日出時山水頓時現出一片綠色,但在詩人看來,彷彿是一聲船櫓搖綠了山水。構思之神奇,或與岑參「角聲一動胡天曉」相通,而境界之空靈,又使之自成奇趣。

此外,柳宗元還有不少描寫嶺南風光的詩篇,構思奇特,富有濃郁的南國情調。使他那些借山水抒寫鄉愁的名作,也染上了瑰奇的嶺南風味。如《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

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驚風亂颭芙蓉水,

密雨斜侵薛荔牆。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迴腸。

共來百越文身地,猶自音書滯一鄉。

這首詩內容、章法和用韻都傚法孟浩然的《登萬歲樓》,但能自成名篇,原因在取景的典型和興寄的巧妙。茫茫海天、遙遙大荒中,芙蓉、薛荔在急風暴雨中經受打擊的情狀,與其說是登樓所見實景,還不如說是詩人意念中的大荒世界,令人自然想到詩人在政治的狂風暴雨衝擊下的處境,以及連接宇內的浩茫心事。《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海畔尖山似劍鋩,秋來處處割愁腸。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

將廣西之山奇削多峰的特點抽像成劍鋩森立的比喻,以形容思鄉之痛有如刀割的心情。想像之尖新奇異,又吸取了韓孟一派的長處。這兩首詩雖不是專寫山水,卻因突出並誇大了南方山水的特點,並融入深切的貶謫之感,而創造出奇特的境界。

柳宗元和劉禹錫一樣,都是以風騷和盛唐的傳統創作方法為本,所以前人向來以他和王、孟、韋、柳並提,多稱道其簡古淡泊的風格,這確是柳宗元最有特色的一面。但他也明顯地受到當時奇險詩派影響。他和劉禹錫雖然政治遭際相同,但由於性格的差異,在繼承傳統的同時又吸取了不同的時風,從而形成了各自的獨特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