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改變一生的169個小習慣 > 第三章 更加謙和待人的18個小習慣 >

第三章 更加謙和待人的18個小習慣

1.真誠待人,是做人的基本準則

    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基本原則就是真誠,對待每一個人都一樣,以真誠為基本準則。生活是一面鏡子,你付出什麼,才能獲得什麼。真誠對待每一個人,相應地,每一個人都會真誠地對待你。

    現今社會,很多人皆為功名利祿奔波勞累。在追逐利益的時候,有些人喜歡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但這都非君子所為。一個具有人格魅力的人,必定擁有寬廣的胸懷、熱情的人生態度和真誠對待每一個人的人生原則。真誠是魅力的亮光,真誠是良心的表現,這是為自己贏得真誠、贏得尊重的必要條件。曾有一位哲學家這樣說:“如果這個世界缺乏真誠,我們的臉上彷彿就蒙了一個面罩,無法看清楚每一個人的真面目。”是的,我們應該主動卸下面罩,以“真面目”示人。

    缺乏真誠的人是非常可怕的。缺乏真誠會讓知心朋友遠離自己,缺乏真誠會使自己失去信譽。我以前曾經看過一部電影,故事中的男女主角都缺乏真誠,不斷地相互猜忌,最終導致感情分裂。人生就像一個棋局,走錯一步就可能會輸掉整個棋局。所以,我們不能認為缺乏真誠只是一個小毛病、一個壞習慣。

    我以前看過一本囚犯訪問錄,全是囚犯犯罪心理的真實記錄,其中就專門提到很多罪犯往往是因為自己缺乏真誠,最終走向犯罪。其中有一個罪犯,犯罪之前曾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企業老闆,他與朋友合夥的生意非常興隆。有一次,他利用職務之便獨自吞了一筆數額非常大的資金。當他的朋友發現以後,曾坦誠地希望他能夠主動將資金退還,不追究任何責任,一切就當作沒有發生過一樣。他不但沒有按照這個方案解決問題,反而暗中陷害他的朋友,結果鋃鐺入獄。

    專家在分析這個案例的時候說:“最初他欺騙朋友,獨吞公司資產,是缺乏真誠待人的表現。朋友坦誠相待,希望他反省,而且不追究責任,朋友對他這麼真誠,然而他卻以相反的態度處理這件事情。最後,他由缺乏真誠演化成暗中陷害朋友,這已經是不正常的心態了。但是,其根源卻是因為缺乏真誠而引起的。”

    如果每個人多一點真誠,這個世界就會少一點誤會;如果每個人多一點真誠,這個世界就會少一點摩擦;如果每個人多一點真誠,這個世界就會多一點和諧;如果每個人多一點真誠,這個世界就會多一點關懷與愛心。

    我們應該時刻銘記:真誠是為人之本。

2.盡量滿足別人的要求

    在競爭激烈的商品社會,你來我往是最平常不過的事情了。當別人需要你的幫助時,應該盡量地滿足別人的需求。我時常想一些過去的事情,其中包括自己在最困難的時候,向朋友伸手求援之前的心理活動。現在想起來,往事還歷歷在目。我依然清晰地記得,有一次我因為急著用錢,沒辦法,想向朋友借錢。但我猶豫不決,經過了一番複雜的內心衝突:我害怕朋友嘲笑我,害怕給朋友添麻煩,害怕朋友不能幫我的忙而造成失落。幸好,最終我鼓起勇氣向朋友開口的時候,正巧朋友手頭比較寬裕,非常爽快地答應了我。至今,我都不能想像,假如當時朋友也恰巧缺錢,不知道自己的內心會產生什麼樣的想法。所以,我常常推心置腹地為別人考慮,當有人需要我幫助的時候,我都竭盡全力去相助。

    還有一次,我出差去一個從未去過的大城市,當時已經是傍晚時分,我卻不知道怎樣到達目的地。我試著詢問幾個路人,但他們都無法聽懂我的語言而愛莫能助。天色越來越晚了,我心急如焚,不知如何是好地東張西望時,突然看見一位白髮老人,我依然不氣餒地嘗試著問他,希望能夠從他那裡獲得自己想要的答案。這一次竟然收到令人非常滿意的效果。這位老人在年輕時曾到過我住的城市,依稀還記得當地的語言表達習慣,他不但為我指明了到達目的地的路線,而且還詳細地解釋下車以後的路線。我如釋重負,為這難得的機會而感到欣慰。

    通過這些切身體會,我認識到:我們應該積極、認真地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他們真的很不容易,即使是詢問時也需要極大的勇氣。

    俗話說:“滴水之恩,定當湧泉相報。”另外,也有“給別人方便就是給自己方便”之說。這些都從不同的角度說明了幫助別人給自己帶來的好處,對於此,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親身體會。曾經有一位商人,他的生意一度做得非常好。雖然如此,他不像有些富商那樣傲慢。有一次,與他有生意往來的幾個朋友來求他幫忙,請求在生意上做出一定讓步。雖然生意人都以賺錢為本,但是他卻不這樣想。他認為:賺錢固然重要,但生活中有更重要的東西。不能僅僅因為錢而丟棄朋友、友誼,甚至親情。於是,他大方地做出讓步,拯救了對方瀕臨倒閉的公司。後來,他自己的生意因為一次失誤而陷入絕境。在他最絕望的時候,曾經受過他的恩惠的朋友們都鼎立相助,使他最終走出了絕境。這使他不得不感慨地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是我愛心的回報。首先我要非常感謝幫助我的朋友,同時也肯定自己一貫的人生原則。我喜歡幫助他人的做法是毋庸置疑的。”

    我衷心地希望大家發揚樂於助人的優良作風,這不但是你富有涵養和魅力的表現,同時也在為自己的人生與事業做好準備。

    滿足他人的要求,同時也是滿足自己的要求。擁有這樣的人生理念和具體行為,就像如虎添翼般,能夠更好地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3.多為對方著想,才能贏得別人的信任

   所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表現的是人的本性,但並非是精妙的為人處事原則;真正成功的為人處事原則,是盡可能地為對方著想。我們可以想一想,如果每一個人都只顧自己,那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會惡劣得無法進行下去。“退一步海闊天空”,如果我們都能為對方著想,關係就會變得十分融洽。

    多為對方著想,就要求我們擁有寬闊的胸懷,並大公無私地考慮各種問題。比如,一個商人在生意上不應該老是考慮自己能夠從中賺取多少,而應該設身處地,考慮對方是否有利可圖,這樣才有利於生意的正常操作。我見過一些商人,在生意上只顧考慮自己的利益,而使對方沒有一點利益可獲。其實,這樣的生意往往不能成功交易。因為,利益是每一個商人的根本,對方不可能做沒有利益的交易。

    為對方著想,才能贏得別人的信任;為對方著想,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為對方著想,才能贏得別人的真誠與友誼。一個常常只為自己的利益著想的人,幾乎是不可能贏得別人的尊重和友誼的,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也局限於利益方面。這種人是孤獨的,沒有真正的朋友和純潔的友誼。

    為對方著想,可以樹立良好的個人形象;為對方著想,可以培養令人景仰的個人魅力;為對方著想,可以為人生贏得良機。

    巴西曾經有一位總統深得民心,當民眾在接受採訪時說:“我們之所以極力認同這樣一位總統,就是因為他是一個時刻為老百姓著想的政府官員。我們老百姓日夜盼望的,也正是這樣的一位國家領袖。”而這位國家領袖是怎樣看待自己的呢?他這樣說:“他們說的一點沒錯,我的確是一個喜歡為別人著想的人。小時候,我時常為兄弟姐妹著想,什麼事情都讓著他們;同時也為父母著想,盡可能地不給他們添麻煩,為了減輕他們的負擔,我很小的時候就學會自食其力,利用假期賺學費;長大以後,我在政府部門工作,我常常為老百姓著想,通過減低稅收等方式減輕他們的負擔。他們說選我當總統是因為我時刻想著為老百姓謀利,我非常高興。”

    我敬佩巴西的那位總統,因為他時刻為他人著想,受到巴西人民的愛戴,同時也創造了輝煌的人生。這充分說明了為他人著想就是給自己提供走向成功的良機。所以,人不應該是自私的,這樣才能贏得大家的尊重,才能鑄造自己的品格,才能修煉自己的人生。

4.清者自清,坦然面對別人的攻擊

    有一句人生格言: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如果我們能夠領會這句話的精髓,就能夠在生活中坦然面對別人的無理攻擊與誹謗。

    我們幾乎都有過遭受攻擊的體會,只是表現的程度有所不同而已。比如:“你也不照照鏡子,那副長相還想去做公關。”“拿把尺量一下吧,離模特兒身材還差了好幾寸!”又比如人們對你的能力的誹謗,特別是那些事業有成的女性是最大的受害者。“怎麼升得那麼快?大概又是靠哪位上司提拔的吧,早就聽說他們有不正常關係。”

    面對此種令人生氣的人身攻擊時,我們應該怎樣處理呢?生氣不是辦法,爭辯也只能是越抹越黑,我覺得坦然面對倒是一種可取的方法。“清者自清”,“身正不怕影子斜”,我們只要端正自己的心態,旁若無人地按照自己的原則去處事就可以了。自己有能力做公關,總不會因為別人的攻擊而放棄吧?自己有本錢當模特兒,總不會因為別人的輕蔑而放棄吧?自己的成績明明是因為能力出色而獲得的,總不會因為別人的胡亂猜測而自動離職吧?

    在面對別人的有意攻擊時,我們應該保持清醒與鎮靜,不要讓別人的看法左右自己。美國佛羅里達州有一位年輕人,本來各方面都很優秀,就是太好強、太固執。有一天,鄰居說他沒有志氣,沒有能力,只能靠父母養活。這明顯是別人的攻擊,他本來可以置之不理。但他卻極不冷靜地動手打了鄰居,結果因故意傷人罪進了監獄。

    另外,有的人攻擊你,是因為羨慕你的成就。完全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最好不予理會,繼續按照自己的意願努力奮鬥,讓他永遠也無法擁有你的成就。

    當然,面對故意攻擊也可以適當地反擊,當然應該講究反擊的藝術性。比如,我認為用幽默的方式為最佳。這樣既可以達到反擊效果,同時還表現得自己非常有涵養。

    有這樣一則趣事:曾長期擔任倫敦威斯敏斯特中學校長的理查德·巴斯比(1606~1695年),有一個充滿智慧的大腦,可惜的是他個子太矮小。有一次,他走進一家咖啡館。人很多,也很擠。正當他往裡面擠時,忽然後面有人叫道:“喂,‘巨人’,可以把我帶到座位上去嗎?”原來說這話的是身材高大的男爵,此人以膚淺、放蕩出名。“呵,‘侏儒’,當然可以。”巴斯比應聲答道。那位男爵忙上前解釋說:“請原諒,我不是在取笑你的身材,我是指你的才智。”“我也不是指你的身材。”巴斯比回答說。

    還有一則幽默:有一天,德國大詩人歌德在公園裡散步,正巧在一條狹窄的小路上碰上了一位反對他的評論家,那位傲慢無禮的評論家對歌德說:“你知道嗎?我這個人是從來不讓路給傻瓜的。”機智敏捷的歌德回答說:“而我卻恰恰相反。”說完閃身讓路,讓評論家過去。

    總之,別人的攻擊實際上就是一個圈套,我們在面對的時候,千萬不能輕易就中了這個圈套;相反,坦然面對,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活出真我的風采。

5.不要讓別人知道你比他更聰明

    法國哲學家羅西法古說:“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現得比你的朋友聰明與優越;如果你想得到朋友,就讓你的朋友表現得比你更聰明與優越。”羅西法古畢竟是大哲學家,用簡單的一句話精確地道破了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原則,也掌握住了人們在面對別人的優勢與能力時的微妙心理變化,以及這種變化帶來的結果。

    為什麼這樣說呢?根據心理學家分析,當自己表現得比朋友更聰明和優越時,朋友就會感到自卑和壓抑;相反,如果我們能夠收斂與謙虛一點,讓朋友感覺到自己比較重要時,他就會對你和顏悅色,也不會對你羨慕和嫉妒了。

    亨莉小姐現在是紐約人事局最有人緣的介紹顧問,但是,她也曾經是一位令同事們羨慕、嫉妒,甚至討厭的人。原因是,她剛到公司的時候,最喜歡吹噓自己以前在工作方面的成績,以及自己的每一個成功的地方。同事們對她的自我吹噓非常討厭,儘管她所說的都是千真萬確的事實。為此,亨莉小姐很是煩惱了一段時間。

    最後,亨莉小姐甚至無法在公司裡繼續工作了。所以,她不得不向成功學大師拿破侖·希爾請教。拿破侖·希爾在聽了她的講述之後,認真地說:“惟一的解決方法,就是隱藏自己的聰明,以及所有優越的地方。”拿破侖·希爾繼而說道:“他們之所以不喜歡你,僅僅是因為你比他們更聰明,或者說你常常將自己的聰明向他們展示。在他們的眼中,你的行為就是故意炫耀,他們的心裡難以接受。”亨莉小姐頓時恍然大悟。她回去後就嚴格按照拿破侖·希爾的話要求自己,在公司幾乎不談自己的聰明,以及那些曾經的成功;相反,她非常認真地傾聽公司其他人口若懸河的談論。很快,公司同事們就改變了對她的態度,慢慢地,她成了公司最有人緣的人。

    不要讓別人知道你比他更聰明,除了得到朋友以外,還有諸多好處,比如減少競爭對手,避免與人不必要的爭鬥。我曾經見過一位年輕人,非常有能力,但就是喜歡“賣弄”,時常在眾人面前表現自己的能力。有一次,公司準備培養一批管理人員。其實,原定的人選中也沒有這個年輕人,但是公司裡的一個主管候選人卻誤認為這個年輕人就是競爭對手,於是想盡辦法讓他無法在公司繼續工作下去。後來,在對方的“陷害”下,他不得不辭職。僅僅是因為他喜歡表現自己的聰明,導致丟失了工作。

    所謂“樹大招風”,或者“人怕出名豬怕肥”,都是說如果你過分地顯露,就會招致別人的誤會、嫉妒,甚至陷害。所以,我認為常常將自己的聰明與能力表現出來,是一種不太明智的做法,這將會帶給自己很多不必要的麻煩。為了使人生一帆風順地步向成功,不要讓別人知道你比他更聰明。

6.建造豐富而良好的“關係網”

    一提到“關係網”,很多人都認為含有貶義,更有甚者乾脆嗤之以鼻,認為利用關係網是缺乏道德的表現。其實,這樣的認識是極度片面的。“關係網”本身是沒有錯的,如果在實際運用中出現了一些違反道德的事情,這只是人自身的問題。在近代西方成功學中,已經誕生了一個新名詞,叫做“友誼網”。而在中國古代,也存在這種利用關係推薦人才的方式,在唐朝時期還非常盛行。如王維、白居易等大詩人都是得到當時的名人的推薦而“浮出水面”的。

    只要我們沒有利用關係網徇私舞弊,完全可以合理地推薦賢才,或者尋覓自己合適的位置。比如,古代的王維、白居易等詩人本身就才華橫溢,利用關係推薦只是讓世人認識自己的一種方式而已,除此以外,沒有任何企圖。

    所謂關係網,說明它具有網狀結構的特點,縱橫交錯的關係可以為我們帶來更多的成功機會,同時,這也是單憑個人永遠也無法達到的效果。假如你是一個善於交友的人,你的成功機會將是其他人無法比擬的。而且,我們不能認為通過推薦就是“走後門”,只要我們自己是“真金”還怕“火煉”嗎?

    比如,某公司新來了一個主管,他需要一個秘書。很多人躍躍欲試,面試者也是絡繹不絕,最終張先生被選中了。原因是,公司選拔秘書的杜先生和張先生畢業於同一個學校,並且是同一屆的。杜先生對自己的同學非常瞭解,論能力絕對是出類拔萃。所以,他就大膽地將張先生直接推薦給主管。主管通過交談,覺得非常滿意,公司再經過嚴格、複雜的考察,也認為張先生非常適合這個職位。張先生欣喜若狂,當時他正在為前程而茫然,想不到憑借關係牽線搭橋,能夠順利找到這麼好的工作。而他本人的心願,也是當主管的秘書。

    我們分析一下,如果張先生不是因為杜先生的推薦,他要成功地找到這份工作絕對不是像這樣容易,因為當時前來面試的人多得嚇人。而杜先生利用自己的私人關係,推薦張先生也沒什麼不妥當,因為張先生的能力得到了主管本人,以及公司管理層的認可。

    關係網的作用,是讓有能力的人有更多的機會去獲得成功,追求人生。特別是在這個更加開放的時代,關係網的作用愈加重要。在茫茫的人海中,如果你建造了良好的關係網,擁有眾多的朋友,你的心裡會覺得前方的道路更加踏實、平坦。在人才濟濟的社會上,如果有一個知心朋友給你推薦一下,你的才華就多了一個閃光的機會。

    所以,很多成功學者都極力主張建造豐富的關係網,這是改變人生的一種非常切實可行的行為。

7.讚美別人,是獲取好感的最佳途徑

    每個人都是有一點點虛榮心的。其實,虛榮心不是卑鄙的行為,而是大多數人的共性。所以,生活中我們要懂得如何讚美別人。這是獲得別人好感的最佳途徑之一。學會讚美別人不但會贏得很多朋友,同時也會為人生贏得許多發展的機會。

    讚美對激發一個人的潛能是相當重要的。怎樣去讚美人呢?戴爾·卡耐基曾經這樣說:“一個人身上的優點與才能,必須去尋找,你才能認識到。一旦你發現別人身上具備的優點和才能時,你就會對他們另眼相看。從而,對方的工作就會更加出色與賣力。”戴爾·卡耐基的話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一個成功者必須擁有一個“讚美者”,或者稱作“發現者”,這就好比“千里馬”必須依賴“伯樂”一樣。

    曾有一個非常有才能的年輕人。因為剛開始工作,對工作技術不夠嫻熟,人生歷煉也很淺薄,在工作上一遇到難題就心灰意冷。有一天,他又為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而煩惱。恰巧,他的老闆走了過來,於是他開始慌張,手忙腳亂,額頭也冒出了冷汗。但出乎意料之外的,他的老闆不但沒有批評他,反而微笑著說:“這個問題本來就不簡單,在所有人當中,我只認為你在這方面有一定的潛能,所以才安排給你。不要緊張,出現困難是預料之中的事情,你要鎮靜下來仔細找尋解決方法,我相信你一定能夠成功地解決這個問題的。”年輕人在老闆的鼓勵下,經過努力終於將問題成功解決了。

    後來,他的老闆也不得不佩服“讚美”這種激發人的潛能的方式。而這個年輕人從此進入了人生的一個新的階段,他對自身能力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並努力開拓人生和事業,最終成為一名優秀的工程師。他為了感謝老闆的鼓勵,終身免費為老闆做技術顧問。同時,他們也成了忘年之交。

    這位老闆的行為讓人欽佩,他的讚美不但讓一個年輕人的潛能得到合理發揮,而且也為自己贏得了一個人生知己和助手。

    讚美固然是好事,但讚美也要講究方法和藝術,不能無中生有、矯揉造作,更不能阿諛奉承。這些不良的行為只會適得其反、弄巧成拙。台灣企業家們在一次聚會上專門談到“拍馬屁”,他們紛紛表示對這種行為感到厭惡,並認為讚美應該切合實際。而且,實際生活中也有很多因為“拍馬屁”而遭到非議,甚至影響到自己的事業和人生的事例。

    恰如其分的讚美是一種藝術,將為人生增添絢麗的光彩。

8.讓別人認可你的能力

    一個人的能力能不能得到表現,一個人的價值能不能得到認可,最為關鍵的地方在於自己能不能被別人承認,能不能被社會認可。讓別人認可你的能力和價值,這將有利於改變你的人生。但要被別人承認,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表現自身的價值,而並非是通過其他手段去迎合別人,去討好別人。

    有一位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在求職路上屢次遭受到失敗與挫折,因為幾乎所有的公司都說他沒有實際工作經驗。他為此而惱怒,甚至灰心失望。他去問他的老師,老師說:“這是一個競爭非常激烈的社會,能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佔有一定的位置,關鍵是你的能力能不能被別人認可。有很多人,一輩子被埋沒,就是因為他的能力沒有機會展現出來。”這位大學生聽了老師的教誨之後,滿懷信心地開始了自己的人生之旅。在一次人才交流會上,他面對公司主管時這樣說:“因為我沒有實際工作經驗,所以我不要求你們為我提供任何薪酬,等我在實際工作崗位上做出成績、自身能力得到你們的認可之後,你們再為我計算酬勞。”當時,公司主管被他的誠意打動,同意了試用他。工作後,他比其他任何人都刻苦努力,在短短的幾個月內,做出了令人不可思議的成績。同事們嘖嘖稱讚,公司主管也對他刮目相看。主管對這位能力出色的大學生非常滿意,不但將前幾個月的薪酬全部補發,而且還專門開了一個表揚會。這個年輕人從此一帆風順,全心全意投入事業,獲得了豐碩的成績。並且,擔任公司主管職務,全方位地發揮了自己的能力。

    知識經濟時代是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在同一工作領域和職務上,有無數個人在等待,個人光彩被淹沒是“家常便飯”,要想發揮個人的創造力,就要努力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承認。曾經有一位足球教練,其足球理念與領導能力都非常不錯,但就是沒有球隊願意請他執教,原因是他的執教能力沒有得到承認。執教能力之所以沒有得到承認,是因為他一直沒有當主教練的機會。但他並不氣餒,在助理教練的職位上兢兢業業地工作。後來,與他合作過多年的一位主教練主動向一個俱樂部推薦他。那位主教練說:“通過這麼多年的合作,我覺得他確實是一位非常有水準的教練,而且非常勤奮。”這位主教練還很坦白地說:“我的很多足球理念都是來自於他。”這個俱樂部毫不考慮地接受了他,他也淋漓盡致地表現了自己的能力,將球隊的成績帶到了歷史高峰期。從此,他名滿足球界,成了一位非常優秀的主教練,並受到海內外許多大俱樂部的邀請。

    只要你的能力能夠被別人承認,你的人生就會迎來光輝的一頁。

9.學會應用微笑的魅力

    外在形象與氣質是我們的名片,而面部表情能夠很好地將我們介紹給別人。一位社會禮儀學的學者這樣對我說:“親切而溫和的表情,比一套高貴、華麗的衣服更加能夠顯示出個人魅力。人與人的交往需要微笑,橫眉豎眼只能讓人對你敬而遠之。”

    微笑是寬容,微笑是接納,微笑是心靈的溝通。在熙熙攘攘的社會裡,繁忙的人們雖然近在咫尺,心靈之間卻有一道無法跨越的鴻溝,而面帶微笑卻是縮短距離的靈丹妙藥。

    曾經有一位年輕有為的日本企業家,是無數渴望成功之人的偶像。在這位成功的企業家身上幾乎集中了所有的優點:明確的人生目標、堅強的鬥志、敢於面對挫折的勇氣、超越自己的毅力,以及誠懇的做人態度。凡是見過他的人,都對他積極的生活態度有口皆碑,但美中不足的是他從來不會微笑,冷若冰霜始終無法讓人接近他。我曾經訪問過他的員工,他們對這位企業家的風範大加讚賞,也深深被其個人能力折服。但是,他們在工作上卻不喜歡支持他。其中一位女員工還心有餘悸地說:“有一次我因為工作上的事情找他,他是一個敬業的企業家,對我提出的問題也給予了近乎完美的解答,但是他嚴峻的神色讓我從此以後不敢再去問任何問題。”我問:“你們見他微笑過嗎?”他們的回答是:“工作中幾乎沒有,偶爾會在生活中看到他的微笑,但也不是燦爛的笑容。”

    微笑是文明的表現,也是涵養的表現,是人與人交流的潤滑劑;微笑意味著胸懷寬廣,微笑意味著慈祥與關愛;微笑顯示出一種力量,它吸引別人的注意,同時也決定一個人是否具有魅力。就好比上面提到的那位日本成功企業家一樣,他儀表堂堂、事業有成、雄心勃勃、富有朝氣,但是給人的印象卻始終不盡人意。他到底缺乏什麼呢?要怎樣做才能彌補呢?很簡單,時常保持微笑就能夠錦上添花。

    一位成功的社交家說:“無論你有多高超的交際藝術,如果缺乏了微笑就像一朵即將枯萎的玫瑰花,黯然失色。”英國有一位教授在對交際比較成功的人士的調查中發現,幾乎所有的人都懂得微笑,而且是將微笑納入日常學習專案,通過學習提高微笑的魅力。

    生活是一面鏡子,你對它報以微笑,它也會對你還以微笑。我們笑得更動人,生活就會更美好。

10.時常來點幽默

    在忙碌的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難免有不和協的時候,如果不能正確處理這些不和協的因素,那麼,就會出現令人不快的局面。不過,如果我們能夠適當使用幽默,是可以成功化解這種尷尬局面的。我聽一位朋友的太太說,有一天百貨公司在拍賣,因為搶購貨品的人很多,百貨公司也很難照顧周全。有一位女士抱怨百貨公司的服務員缺乏禮貌,說:“要想在你們這裡找禮貌,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服務員被突如其來的話語驚醒了,沉默許久後才說:“太忙了,還沒來得及準備‘禮貌’,可不可以看看你帶的樣品,我好照著去做?”這位女士聽後不覺嫣然一笑。這樣,本來可能出現的衝突就此消失了。

    在生活中出現了衝突與困境時,除了合理使用幽默以外,幾乎再找不到更合適的方法解決了。對於此,我曾經有深刻的體會。有一次,我們十幾個老同學聚會,氣氛非常熱鬧,酒桌上說了很多意氣風發的話。正在興致高昂的時候,不知為什麼兩個久未相見的老朋友竟然吵了起來,而且氣氛越來越凝重。大家都是朋友,好不容易相聚一次,都希望高高興興的,所以極力想平息事端,但誰也不知道怎樣開口。我問:“剛才上的一道菜是什麼?”我見大家茫然,便補充說道:“是雞,而且還是一隻公雞。”那兩個發生爭吵的朋友也停下來問:“哇,厲害啊,一隻被煮熟的雞你也能夠辨別出性別。”我故作神秘地說:“當然,否則你們怎麼會吵起來呢?只有公雞才會那麼大的火氣。”他們兩個相視一笑,大家也跟著大笑起來。我見狀立即舉起杯子說:“老朋友好久才見一面,乾了這杯,祝我們的友誼更上一層樓。”爭執在酒杯的碰撞聲中得到圓滿解決。

    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很多,用幽默去解決的方式同樣很多。我們應該充分地發揮幽默的力量,為自己排憂解難,給人生帶來積極的影響。為了更加充分地展現幽默無窮的魅力,我將用下面這個例子來結束本節內容。

    班奇利是著名的幽默作家,他曾經在一篇文章中談到自己花了十五年時間才發現自己不具有寫作的才能。這篇文章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其中有一位同樣具有幽默才能的讀者來信說:“偉大的班奇利先生,你現在要改行還來得及。”班奇利並沒有因為讀者這封具有挑戰戲弄的來信而生氣,而是以幽默的方式給讀者回了一封信:“親愛的,已經來不及了,因為我太出名了,我改行到任何行業裡他們都知道我就是著名的幽默作家班奇利。”後來,班奇利的這封回信被刊登在報紙上,給人們帶來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笑聲。面對讀者這樣的來信,班奇利用令人愉悅、迂迴的方式給讀者回信,既維護了讀者的自尊心,同時還保護了自己的聲譽,處理得真可謂兩全其美。

11.忠實可靠的朋友是人生的財富

    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可以看出,朋友對人的一生是非常重要的。社會是一張複雜的網,其中的連接點就是朋友。《聖經》說:“忠實的朋友是人生的良藥。”的確如此,朋友對一個人的事業、生活各方面有著決定性的作用。所謂“近墨者黑,近朱者赤”也是這個道理。記得有一位社會名人曾經這樣說:“如果一個人缺少了朋友,就好比飯菜裡缺少了調味料。”

    人生因為朋友而絢麗,個人單薄的力量因為朋友而強大,孤獨的人生因為朋友而多姿多彩,枯燥的生活因為朋友而樂趣無窮。亞里斯多德曾經說:“只有野獸才是喜歡孤獨的。”人是不可能拒絕朋友而獨自閉門生活。

    有一位阿拉伯商人,非常熱情,喜歡交天下朋友。因為他認為朋友在人生中有重要意義。起初,人們對他的觀點並不以為然,特別是一些商人,他們認為利益高於一切。有一年,國家發生自然災害,生意一落千丈,同行業中很多人都無法正常開展生意,惟獨這個商人卻依然能夠正常經營。後來,人們紛紛前來討教經驗,他的回答令在場的所有人都出乎意料。他的回答是:“我之所以能夠經受自然災害的侵襲而維持正常的經營軌道,主要因為朋友的幫助。”他詳細地解釋道:“我最喜歡的就是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們在精神上和物質上都給予我很多關懷。這次我能夠度過經濟危機,全靠朋友們的資助,否則生意上也一樣會遇到困難。他們幫我籌集生意需求的資金,利用他們的人際關係幫我打通各方關係。我的成功,離不開他們的幫助。”

    是的!朋友是人生的財富,良好的人際關係是人生的無形資產,它能夠幫助我們克服各種艱難的困境,戰勝挫折,迎來人生的曙光。友情是一曲抒情的音樂,當你失意的時候,它能夠消解你心中的不快,讓一切煩惱煙消雲散。

    曾經有一位父親,在兒子剛離開學校參加工作時,他的諄諄教誨是廣交忠實可靠的朋友。這位父親對兒子說:“父母不能照顧你一生,而朋友卻永遠與你相伴。當你有困難時,朋友可以幫你渡過;當你有煩惱時,朋友可以幫你消除。但,這一切的前提是當你快樂時,也要與朋友一起分享。”這位兒子謹遵父親的教誨,並以此作為人生的原則。後來,他成為一個非常成功的企業家,並擁有了很多朋友。他也不否認,朋友在他的事業,以及整個人生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因此我們應該記住,朋友是人生不可缺少的財富,是獲得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這是千真萬確的道理。

12.請記住別人的名字

    雖然名字只是一個人的代號,但是,在實際生活中離開了這個代號是不行的。比如,當我們與某人有了第一次謀面以後,如果你不能記住別人的名字,下一次見面就無法與別人展開交流,找不到交流的契機。

    記住別人的名字,表示你對別人非常尊重;記住別人的名字,也表示你是一個有涵養的人,並且能夠表現個人魅力。比如,你和某人第一次見面談得非常投機。但是你卻沒有記住對方的名字。等第二次見面的時候無法稱呼,只能稱呼“喂”或者“嘿”。這樣的稱呼將會使你們上一次建立的友誼崩潰,對方會覺得你連名字都不能記住,他在你心中的位置也不是很重要。    

法國有一位非常著名的作家,有一次他與一位已經有過一次成功合作的出版商見面。見面後,這位著名的作家非常誠懇地與出版商討論書籍出版的事情,事情差不多都討論妥當了。最後這位大腹便便的出版商再次要求作家給他一張名片,因為他忘記了作家的名字和聯繫方式。這位作家頓時臉色大變,立即取消了與這位出版商的合作。作家認為:“我們既然有過一次成功的合作,通過那次合作,你至少應該記住我的名字和聯繫方式。而你卻連這一點都不能做到,只能說明你只看重利益,而不懂得尊重人。而我則相反,在考慮利益的同時,我還有人格和尊嚴上的考慮。我不願意將自己的作品交給一位不尊重我的人出版。”

    這位出版商就因為這件非常小的失誤,錯過了一次與著名作家合作的機會。

    我們要記住對方的名字,並不是為了去討好別人;而別人要求你記住他的名字,也不是出於虛榮心。這是一個人對尊嚴和人格得到保證的最根本的要求。記住別人的名字,這也是一個人應該講究的最基礎的禮貌常識。也是一個人有知識、有涵養的基本表現。

    名字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的,而稱呼也是實際生活、工作,以及各種社交場合中不可缺少的禮儀內容之一,同時這還是正式交往得以進行和展開的必要內容。記住別人的名字,也就是為自己的人生迎得未來。這是贏得口碑,以及良好人際關係的開始。

13.要贏得別人的好感與支持

    越是競爭激烈的社會,我們越是應該贏得別人的好感和支持。一個孤立的人,在激烈的競爭中是很難經得起風吹雨打的,“一隻筷子輕輕被折斷,十雙筷子牢牢抱成團;一個巴掌拍不響,萬人鼓掌聲震天”,這充分說明了個人力量的單薄,眾人力量的強大。所以,我們應該努力去贏得更多人的好感與支持。

    好感與支持,在人生中是相輔相成的。獲得了別人的好感,就更容易獲得別人的支持;同樣,你獲得了支持,就容易對別人產生好感。這樣彼此交錯,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和友誼,對人生是非常有意義的。

    要贏得別人的好感和支持,應該從豐富自我開始。如個人良好的形象、豐富的知識、誠懇待人的態度、寬廣的胸懷、良好的語言表達方式、懂得尊重別人,以及贏得別人尊重的個人魅力。

    良好的個人形象是贏得好感的首要條件,謙虛而不自卑、自信而不驕傲、倔強而不狂妄才能贏得別人的好感。豐富的知識、敏銳的觀念會贏得別人的尊重;胸懷寬廣、待人真誠會贏得朋友的信任。除此以外,良好的語言表達方式、對別人的尊重都是贏得好感的重要條件。

    贏得好感是贏得支持的基礎,在激烈的競爭中要贏得多方面的支持,就應該盡可能地贏得別人的好感。

    亞洲首富李嘉誠先生在談及自己的成功之道時說:“這是一個開放的社會,一個性格孤僻、獨來獨往的人是不可能獲得成功的。我之所以能夠擁有今天的成績,可以說離不開朋友的支持。沒有朋友的支持,我的經營理念得不到理解和貫徹,在我陷入低谷的時候,也是全靠朋友們的關懷與支持。否則,就沒有我今天的事業與成績。”李嘉誠先生還說,要贏得別人的支持,最重要的是贏得別人的好感,這是獲得支持的基礎。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李嘉誠先生的成功之道是我們最值得借鑒的良方。更何況,21世紀是一個更開放、更講究合作的時代,只有通過相互合作、相互支持才能夠獲得更大的成功。

    在知識經濟時代,不懂得如何贏得別人的好感和支持的人,將會一事無成。

14.學會與人保持適當的距離

    每個人都離不開與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怎樣保持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呢?這是一種交際藝術。有人認為只要不是陌生人,都可以保持一種比較熟稔的關係;而有些人則認為,人與人之間還是疏遠一點比較妥當。無論是親密還是疏遠,都不是最佳的交往方法。比較中庸的方法是保持適當的距離:既不過分親密,更不能過分疏遠。“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這時就需要一個度的把握。

    太過親密的人際關係,很容易使人感覺你這人很隨便,與誰都是這樣。或者,認為你這人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凡事都要與人商量,讓別人替你參考。更有甚者,認為你是“應聲蟲”,喜歡跟著別人的後面打轉,沒有獨立的人格和尊嚴。

    太過疏遠的人際關係,很容易讓人誤以為你太傲慢,不容易與人相處,喜歡離群索居。如果碰見不理解的人,可能誤會你瞧不起人,不喜歡與他們相處,甚至是討厭他們。這在處理人際關係上是一個絕對的禁忌。

    可以看出,上面兩者都不妥當。我曾就此問題特地請教過社交禮儀專家,以及一些學者、教授,他們的回答有異曲同工之妙,都強調不能親密也不能疏遠,掌握一個適當的度。至於怎樣衡量所謂的度,他們都表示無法量化,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比如不同性別、性格、地位,以及與自己的關係等等。

    美國心理學家道格拉斯博士,針對親密與疏遠的程度做了一項調查,得出這樣的結論:女性之間,喜歡保持相對親密的關係;男性之間,關係一般都比較疏遠;異性之間,如雙方都有愛慕之意,關係則相對親密,否則一般都比較疏遠;性格孤僻的人,喜歡與人保持比較疏遠的關係,相反,性格外向的人則喜歡與人保持親密的關係;地位較高的人,喜歡與人保持疏遠的關係,地位較低的人則喜歡與人保持較親密的關係。

    就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這個問題,我曾經與商界一位著名人士探討過。他向我介紹自己與朋友相處的方法。他這樣對我說道:“對於關係比較好的朋友,已經不存在親密與疏遠,無論哪種情況雙方都能理解和原諒;對於女性,如果沒有工作上的事情,基本上沒有私人會晤,因為私人會晤容易使關係曖昧不清;我個人性格開朗,所以與性格外向的人很談得來,與他們的關係甚為親密。”另外,這位成功人士還向我介紹了他對人際關係的具體處理方法:“如果對方喜歡與你保持親密關係,可以頻繁通過電話交往,也可以增加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如果對方不喜歡與你保持親密關係,就應該減少面對面交流機會,但少不了適當的電話等其他通訊交流,否則容易使關係中斷。”

    每一個人的性格都不一樣,人生觀念與原則也不盡相同,在不同領域裡接觸的人也是形形色色,怎樣去維繫與處理人際關係?到底是親密還是疏遠?這應該視具體情況而做出決定。無論怎樣,我都將告訴你們,能不能處理好人際關係,這是人生是否一帆風順、是否能夠獲得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揚起理想的風帆,讓良好的人際關係在成功的路上助你一臂之力。

15.請別人幫忙時要適當適量

    世間之人,幾乎沒有一個是完美的。即使你是一個技能出色、高專業水準、綜合能力超強的人,但也並非就能夠良好地掌握生活、工作中每一個領域裡的知識。當我們遇到困難時,向別人請教是在所難免的事情。我主張,遇到困難時要多請朋友幫忙。但是,萬事都得講究度量,適可而止,超出某個界限,就會適得其反。

    請求別人幫忙特別講究藝術,其中主要是時機適當、提出的要求也要得當,如果你提出過分而對方達不到的要求,令雙方都覺得不太好。

    請教別人的時機比較重要,有很多時候,別人是有能力、也願意為你提供一定的幫助,但是,往往因為你提出要求的時機不當而導致別人不願意幫你。其中,應該充分注意場合、對方的心情等因素。比如,我有一個朋友跟我講起他吃閉門羹的事情。當時,他需要找一位官員朋友幫忙,他們平時關係非常好,而且事情本身對官員朋友來說是件小事情。但,他卻被對方拒絕了。究其原因,那時官員朋友正跟公司某同事的關係緊張,弄得他心情異常糟糕。所以,他拒絕了好朋友在他失意的時候提出的請求。我問這位朋友:“為何不改天再去拜訪?”他非常後悔地回答:“我以為大家是非常要好的朋友,而且事情不大,只需要他吩咐下屬去處理就可以了,至少他不會當即拒絕。想不到他當場拒絕,可能是他當時的心情的確糟糕透頂了。”我說:“一個人自己的心情難以平靜,哪還有心情去處理別人的事務。”

    由這個案例,我們可以看出,在找別人幫忙的時候,要充分把握時機。

    另外,度量也非常重要。絕不能因“芝麻大”的小事也去麻煩別人幫忙,即使與對方非常熟悉,或者關係特別好。凡是需要別人幫助的事情,一定是自己想盡辦法也無法突破的事情。如果小事也去找別人幫忙,會讓人覺得你這個人能力不行,明擺著就是把事情推給別人。再者,不能找同一個人幫你解決所有的麻煩,否則會讓人覺得你非常討厭。

    科學家愛因斯坦就曾經對他的助手大發脾氣,原因就是他的助手凡事都要喋喋不休地來問他。有一次,他的助手問他一個非常簡單的常識問題,愛因斯坦顯得極不耐煩,對助手說:“我又不是你的小學老師,不懂的常識就去查找資料,直到弄懂為止。”事後,有人針對這個問題問起愛因斯坦,他解釋道:“他是我的助手,凡事都要來問我,他就是失職。我可以為他解決一些他不懂而確實又非常深奧的問題,但是絕對不能做他的小學老師,基礎常識也要一點一點地教他。”的確如此,幫忙並非是盡義務,所以我們在請求別人幫忙的時候,切勿將所有事情都推給別人。

    在請別人幫忙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時機與適量,這對改變人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16.努力提高溝通能力

    我的朋友跟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男一女兩個人同樣性格孤僻、缺乏溝通能力。除了工作與生活必需之外,他們平時幾乎不與別人溝通與交流。當網絡盛行時,他們同時迷上了網絡,面對冰冷的螢幕與在網上認識的朋友交流。後來,這兩個人竟然在網上相識並談起戀愛來了。過了很長一段時間,他們約定見面,可是見面後才發現他們倆在同一個公司上班,而且中間只隔著一張辦公桌。

    這個故事說明,現在有很多人缺乏溝通與交際能力。在網絡盛行的年代,大家都把交流寄托在網絡上,而很少面對面地與別人交流。

    一個要成就事業、譜寫光彩人生的人,絕對不可能性格孤僻,杜絕與人溝通和交流。相反,這一切都必須依賴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溝通、相互交流,相互幫助。今天這個社會本來具有前所未有的開放性,這就要求人與人之間更需要促進溝通、交流、合作,否則就不能取長補短,結合大家的力量去完成工作,抒寫人生。

    我記得一位人事部主管在訓練員工時說:“無論你的個人能力有多麼出色,我認為在我這個公司都不可能做出特別優異的成績,你們知道是為什麼嗎?”眾多員工都驚異地看著他,他沉著地說:“這是一個合作的時代,團隊意識才是最重要的,任何一項工作都必須結合大家的力量。所以,我對你們的訓練,主要集中在交流意識、合作意識、團隊意識等能力上,至於個人專業能力,那是你們在學校裡都已經掌握了的,而且也是基礎。”

    可以看出,溝通能力已經成為很多公司選拔人才的一個重要標準之一。

    我可以確定溝通能力對於一個人的發展、個人事業的影響是很突出的。

    我有一個大學同學,性格非常弧僻,平時基本上不與別人交流。雖然與我住同一個寢室,也很少有話說。我曾經規勸他積極培養開朗的性格、努力提高自己的溝通能力,這樣才能適應這個開放的社會。

    當時,他不以為然,認為沒有必要將精力浪費在這些“雜事”上。後來,當他開始工作時,就有了親身體會,跑到我這兒來後悔,對當初沒有聽我的話而追悔莫及。因為他在公司不善於溝通和交流,工作上根本不考慮其他同事的意見,多次造成工作失誤,給公司帶來很多不必要的影響。所以,公司毫不客氣地給他下了“逐客令”。後來他也換了幾個不錯的公司,但也因為同樣的原因而失敗。他感慨地說:“這個社會,溝通能力真是太重要了,我真後悔當初沒有聽你的話。”

    只要我們仔細觀察,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都需要溝通和交流,也就是說,如果缺乏溝通能力,完全有可能四處碰壁。所以,溝通能力對人生是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的,我們應該努力提高溝通能力。

17.處理問題應該因人而異

    我們可以肯定世界上的人因為性格、性別、環境影響、所受教育程度等主、客觀因素的限制,造成對問題的認識、理解上存在著很大的差別。比如,對一些人很敏感的東西,另一些人卻沒有感覺;有的人認為無所謂的事情,有的人卻認為非常重要。這就是說,同一種處事方法,並非適合每一個人。所以,這就要求我們處理事情的時候,一定要根據個人情況而定,切忌對任何事情都採用同一種方法,那樣有可能招致適得其反的結果。

    我有一位朋友是企業老闆,他在培養人才方面有獨特的方法。我曾問及其中的秘訣,他這樣對我說:“我公司有兩個同樣有水準的人才,但他們到我公司來的時候都對專業技能不是很熟悉,幾乎是我一手將他們兩個栽培出來。但是,對他們兩個人的培養方法卻是迥然不同。”我問:“能否說得具體一點。”“因人而異。”我的朋友真誠地回答道,“世界上沒有絕對相同的人,所以在處理問題的時候一定要因人而異。比如我所說的那兩個員工,兩個都同樣的聰明、好學,但是其中一個比較好強,自尊心也比較強;另外一個則心胸寬廣,容易直接接受批評。所以我在指正他們的錯誤並灌輸觀念的時候,總是採取不同的方法。對第一個,我常常採取迂迴、間接,比較含蓄的方法,這容易使他接受;而對第二個,我就可以開門見山地指點,該怎麼說就怎麼說,而他本人也覺得無所謂。如果我將兩種方法對調,第一個人會覺得我瞧不起他,而第二個人會覺得我這人真囉嗦,婆婆媽媽的。”

    我佩服我這位朋友考慮得如此周詳。如果在處理問題的時候不充分考慮人與人之間的區別,完全可能弄得一塌糊塗,無所適從。所以,我是非常認同這位朋友的處理方式,而他本人也表示這是自己能夠取得如此成就的關鍵因素之一。

    處理問題時要弄清楚事情本身以外,還應該弄清楚事情涉及到的人物。換言之,不僅要因事而異,還要因人而異。

    針對不同的問題採用不同的方法,游刃有餘地處理各種實際問題,這是鑄就輝煌人生的基本保障。要想改變人生,這是不可忽略的做法之一。

18.積極化解與別人的衝突

    偉大的哲學家尼采曾經這樣說:“這是一個充滿衝突的世界,不但人與人之間有衝突,就是個人的內心也時刻充滿著衝突。”只要人們之間進行交往,就不可避免地產生許多衝突。這是由人的天性所決定的。但在這個開放的時代裡,拒絕交往是不可能的事情。也就是說,衝突時刻充斥在生活裡,那麼,是否能夠積極化解與別人的衝突則成了一種非常有意義的行為。同時,這也是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

    產生衝突的因素林林總總,非常繁多,具體可以概括為:個人觀點不同而產生衝突;興趣與愛好不同而產生衝突;因為不可協調而產生衝突等等。那麼,一個人要想成就一番大事業,怎樣才能避免與他人產生衝突,在遇到衝突又怎樣積極地化解呢?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博士說:“要做到盡量不與他人產生衝突,以及化解已經產生的衝突,應該做到以下幾點:胸懷寬廣、大公無私、寬容理解、不苛刻要求、弄清楚事情的是非、有‘冤家宜解不宜結’的觀念等等。”

    稻本是日本一家大型企業的主管,而且就任此職已經很多年了,是公司的“三朝元老”之一。他在公司的人緣非常好,有口皆碑。曾有人問過他的下屬,大家對這位主管非常敬佩。他們說:“我們很尊敬稻本先生,雖然是我們的主管,但他卻從來沒有‘官架子’,永遠都是那樣和藹可親、平易近人。他很會處理工作上的事務,即使是工作上有一些不可協調的情況,或者一點小衝突,他都能夠冷靜處理。在沒有弄清楚事實真相之前,他從來不憑自己的主觀意見擅自處理。記得有一次,有個下屬犯了一個低級錯誤,他不但沒有氣急敗壞,反而是耐心地教導下屬以後應該怎麼做;還有一次,他因為錯誤處理了一件事情,導致一位員工受到冤枉,他理清事實原委以後,主動向那位員工道歉,積極化解了與他的衝突。”

    生活中,我們都應該向日本的稻本先生學習,首先要避免與他人發生無謂的衝突,即使產生了衝突以後,也應該積極化解。這樣的處事方式和態度,能夠幫助人們獲得成功。我們應該相信,稻本先生能夠在公司長久擔任主管職務,能夠贏得所有人的讚許,這與他這種處理事情的良好方法與態度是分不開的。

    衝突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這是我們步向成功的絆腳石。但是,只要有交往,就會有衝突產生,所以我們應該想辦法迴避,想辦法解決。我想,只要我們能夠按照稻本先生那樣嚴格要求自己,生活中是很難得遇到衝突的,即使有了衝突也能夠輕鬆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