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改變一生的169個小習慣 > 第四章 使你心境豁達的9個小習慣 >

第四章 使你心境豁達的9個小習慣

1.給別人足夠的面子

    我有一位姓王的朋友,為人直率,生活上樂於助人,工作上也努力敬業,但他在公司和生活中卻沒有好的人緣與口碑。我曾對這種情況做過深究,發現了最大的原因:他太直率,凡事都要發表自己的意見,喜歡鑽“牛角尖”,而且是不分任何場合。所以,常常見到很多同事因為他而顏面盡失,在很多場合裡下不了台。那些受害者也不會輕易放過他,於是聯合起來在很多場合裡“整”他,使他也時常感到難堪。這樣交換了立場,他自己也覺得以前的處理方式欠妥,於是苦悶地來找我。我對他說:“我以前在卡耐基成功學中看到這樣的警句:‘若要與人愉快相處,需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問題’,以及‘要給別人留足夠的面子’等等。你以前的做法就與這兩條完全對立,所以才有那樣的結果。如果你試著用這樣的方法去處理問題,我相信會收到很好的效果。”後來,他就按照我所說的方法去做,果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從那以後,他很注意考慮對方的情緒與面子,即使有需要反駁的地方,也會先考慮場合與口氣,每次都是找一個合適的場合,委婉地向對方提出來。這樣,以前的尷尬不但得到及時改觀,而且還贏得了很多朋友與尊重。

    人是感性動物,無論什麼時候都要顧及其情緒。所謂給別人面子,就是要考慮別人的尊嚴與人格。尊嚴與人格是人內心活動中最重要的,也是人最敏感的部分,人們往往會奮不顧身地保護它。所以,在人際交往中,給別人足夠的面子是非常重要的。這是贏得朋友、贏得友誼、贏得支持的關鍵。

    在一次學術交流會上,有一位年輕的學者提出了一個錯誤的觀點,但當時其他人沒有發覺,只有一位老教授發覺了。這位老教授看了看這位年輕學者,年輕學者的臉頓時就紅了一大片。老教授心裡想:他臉紅,就說明知道自己講錯了。這屬於偶然錯誤,而不是不可原諒的缺點。於是,他就沒有當場揭穿。交流會結束後,這位年輕學者主動向老教授道歉,說剛才犯了一個錯誤。老教授會心地微笑:“我知道,但這不是你主觀上的錯誤,而是你因為平時很少參加這種學術交流會,所以有點緊張,才導致剛才那個小錯誤。”這個年輕學者非常感謝老教授,而且他們經過交談,相見恨晚,這位年輕學者就拜老教授為師,進行學術研究。他們的交往維繫了很多年,師生共同努力,在學術領域做出了非常卓越的成績。我們分析一下:假如那位老教授不顧及年輕學者的面子,當場指出年輕學者的錯誤,場面勢必會很尷尬,而這位年輕學者的才學也有可能就此埋沒。而且,老教授也不可能遇到一位志同道合的忘年之交,老教授也覺得,這個年輕學者在學術研究上給他的幫助是很大的。

    由上面兩個例子,我們已經看到了在某些特殊場合給別人足夠面子的好處了。那麼,我們就應該引以為戒,用同樣的處事原則來嚴格要求自己。無論在商業、工作、學習,以及生活等等的各種場合裡,我們都應該寬宏大量、與人為善、坦誠相待,時刻為人設身處地的著想,充分考慮到對方的利益和面子,這樣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

2.多說“沒關係”,生活就是一池春水

    如果生活是一根緊繃著的弦,一句“沒關係”就能協調這根弦;如果生活是一潭死水,一句“沒關係”能夠“吹皺一池春水”。當別人對不起你的時候,主動說一句“沒關係”,然後雙方和顏悅色;當你對自己不滿意的時候,平心靜氣地說聲沒關係,自己給自己一個“台階”,人生會更加精彩。

    生活就是一組變奏曲,時刻離不開“沒關係”。

    比如,眼看著時間已經不多,公共汽車慢吞吞地行駛著,這樣下去今天上班非遲到不可。偏偏就在這時候,有人不小心踩了你一腳。本來就急躁與慌張的心情,就可能因為這“臨門一腳”而上升到極限。即使對方非常誠懇地說聲對不起,可能你的內心卻無法一下子平息下來。但是,只要你動一下腦筋,就會想到:爭吵又有什麼用處呢?車子會因為爭吵而開得快一點嗎?所以,凡是遇到這種情況,大方地說聲“沒關係”,皆大歡喜。換一種生活情緒,且不說別人已經跟你真誠地說了一聲“對不起”,就算因為對方缺乏涵養而沒有跟你說“對不起”,你也沒必要生氣。因為,生氣就會出現爭吵甚至相互打鬥,這樣的結果輕則是影響一天的心情,重則因打鬥而帶來傷害,造成的影響就不是一兩天的事了。如果自己能向自己說聲“沒關係”,所有的憤怒頓時就會煙消雲散。自己對自己說“沒關係”,這絕對不是阿Q式的自欺欺人,而是人生內涵的表現。

    當你辛勤付出的努力沒有得到回報時,當你精心研究得出的結論是錯誤時,千萬不要跟自己過意不去。不去責怪別人不珍惜你的辛勞成果,不去後悔自己做了這麼多而白費力氣,而應該主動積極地說聲“沒關係”。這一聲“沒關係”的作用不僅僅是使自己的內心得到暫時平息,這對豐富人生內涵、抵制情緒陷入萎靡、鉗制人生自信心減弱等等,都有著非常重要且積極的作用。我常常看到很多人,因為一點沒有及時的回報而傷懷,因為一點錯誤而將自己逼到一個“懸崖”,從此萎靡不振。我對他們說:“為何不試著說一聲‘沒關係’呢?”他們的回答總有點淡淡的哀歎:“明明事情就是這樣,說‘沒關係’就是欺騙自己。”我接著對他們說:“這不是欺騙自己,而是安慰自己,為自己‘鬆綁’。”看著他們惶惑的神情,我說:“一個善於說‘沒關係’的人,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困苦,都能為自己營造一個讓心靈休憩的港灣。”

    無論遇到什麼情況,無論事情多複雜、多令人煩惱,都大膽且勇敢地說一句“沒關係”,我們的人生就會因此而得到改變,我們心靈的天空就會變得晴朗。

3.吃虧,是一種游刃有餘的處事方法

    俗話說:“好漢不吃眼前虧。”這只是一部分人在情緒波動比較大的時候的“豪言壯語”,而並非為人處事的金玉良言。事實上,吃虧往往並非真的吃虧,而是一種游刃有餘的處事方式與原則。因為敢於吃虧,所以才有“識時務者為俊傑”的美談。在很多不得已而為之的場合下,吃虧實際上是獲得成功,或者利益的一種手段與方式。

    很多人為了一點小事就反目成仇,其實,如果某一方能夠主動作出退讓,“退一步海闊天空”,事情就會得到很好的解決。清朝時有一則舊事:兩個鄰居因為一道牆的歸屬問題而發生強烈爭執,差不多要打官司來解決了。其中有一家的親屬張廷玉在京城當大官,就想借助於他的力量贏得官司。不料,張廷玉沒有出面干涉,而是給家人寫了一封信,極力規勸家人放棄爭執。信中有幾句話是這樣的:“千里求書為道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誰見當年秦始皇。”家人見他的話說得非常有道理,於是就主動承讓。鄰居見他主動吃虧做出讓步,也覺得為一道牆而爭執實在是沒什麼意思,於是也不與他們爭執了,兩家人握手言歡。

    我們分析一下,如果不是張廷玉寫信叫家人主動“吃虧”做出讓步,兩家人必定會大打官司。甚至,私底下也有可能出現一些過激行為,造成一些意外事故。而在京城做官的張廷玉不但沒有利用職權為家人贏得那道牆的歸屬權,反而是願意吃虧,主動規勸家人放棄,所以才出現最後皆大歡喜的結局。

    相反,我所見到的兩位兄弟就不同了。兄弟兩人艱苦創業,經過多年的努力,生意做得非常好,可是兄弟關係卻在這時候反目成仇。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一個非常簡單的因素,兄弟倆在財產的分配上出現了一點分歧。開始的時候,他們還能夠平心靜氣地談判,但誰也不讓誰,後來連坐在一起談判的機會也沒有了。最後,兄弟倆不得不分道揚鑣。我想,兩兄弟幾十年都能夠和平共處,為什麼在功成名就的時候卻為財產而弄得水火不容呢?如果他們之中的任何一個人能夠做出適當的讓步,事情就會得到合理而完美的解決。其中一個人這樣說:“其實我們之間沒什麼大事,就是有一口氣嚥不下去,要是他能夠主動吃虧,我反而還不會爭執。”

    林則徐有一句名言:“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確如此,與人相處的時候,應該有一定的包容心,應該主動吃虧。吃虧不是說你就輸了,或者是某方面懼怕,而是你面對事情的寬廣的胸懷,這是你高尚的人格的表現。事實上,在很多僵持不下的情況下,主動吃虧的人總是能夠贏得更多的尊重,而事情本身也因此而得到圓滿解決。所以,我們應該學會敢於吃虧、主動吃虧。

4.豁達是人生的真諦

    增廣賢文云:“饒人不是癡漢,癡漢不會饒人。”之所以饒人,是因為胸懷寬廣、心境豁達,而並非“癡漢”。

    短短一生總有太多變化,有的人在幾十年裡悲悲慼戚、鬱鬱寡歡,而有的人則是痛痛快快、瀟瀟灑灑。造成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態度的根本,是心境的豁達與否。我認為,豁達才是人生的真諦。

    豁達是超脫,豁達是寬容,豁達是開朗,豁達是自信。這是一種人生態度,這是一種人生境界;豁達可以自我解脫,豁達可以開放心境,豁達可以包容他人,豁達可以增強自信心。

    豁達可以使我們的胸懷更加寬廣,而寬廣的胸懷恰恰又是影響我們人生原則的關鍵因素。無論你取得了多大的成就,如果胸懷狹窄,依然覺得不滿足,內心就會遭受痛苦。曾經有一位哲人這樣說:“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則只有人的胸懷了。”這說明,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擁有寬闊的胸懷,豁達的心境。這是快樂之本,這是尊重之源。古今中外,因為豁達的心境而贏得尊重與敬仰的人數不勝數。

    唐朝時,有一位吏部尚書,胸懷寬廣、心境豁達,滿朝文武有口皆碑。他有一匹皇帝賜予的好馬和非常珍貴的馬鞍。有一次,他的部屬沒有經過允許就擅自騎著這匹馬出去玩。湊巧的是在遊玩過程中,那位部屬摔壞了馬鞍,嚇得魂不附體,不得不連夜逃跑。後來,這位吏部尚書知道事情的原委後,立即派人把這個部屬召回來。當時,所有人都以為他要嚴厲懲罰這個部下,沒想到他卻笑著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何況只是一個馬鞍而已。皇上所賞賜的是對我能力的認可,而並非馬鞍本身,你只是不小心摔壞了馬鞍,用不著像犯了什麼滔天大罪似的逃跑。”這位吏部尚書一番輕鬆而富有哲理的話,讓在場所有的人都更加敬佩他。

    還有一件事,也是有關唐朝這位吏部尚書的。他在一次戰爭中獲得了很多稀世珍寶,回來後就拿出來與大家欣賞。其中有一個部屬在拿一個非常漂亮的瑪瑙盤的時候,不慎摔了一跤,瑪瑙盤因此而“粉身碎骨”。該部屬立即下跪,叩頭賠罪,當時在場等待欣賞瑪瑙盤的人,都以為他會懲罰這個粗心的下屬。沒想到他卻笑著說:“你不是故意的,我沒有看出你哪裡做錯了。”大家看著他一臉輕鬆,並沒有發怒的意思,才算放心了。

    我們試想,皇帝賜的馬鞍一定值得珍惜,稀世的瑪瑙盤一定價值連城,他十分地心疼。但是,部屬也是無意中摔壞了,沒必要責怪,何況,東西已經摔壞了,就算殺了頭又怎樣?促使這位吏部尚書做出令人欽佩的決定的,就是豁達的心境,正如他自己心裡所想: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就當這是命裡注定該失去的東西吧!

    在今天這個競爭激烈的商業時代,豁達的心境顯得格外重要。這是容納別人,善與他人相處的根本。一個心境豁達的人,他一生擁有很多朋友,並且能得到這些朋友的尊重和幫助。這對改變人生,是必不可少的。

5.坦然面對別人的誤解

    誤解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只要你稍微留意一下,就會有充分的體會與感受。有一次,我看見一位同事在工作上出了問題,於是就主動想幫助他。也許是因為他當時心情不佳,或者是本身性格就是這樣。他很不禮貌地對我說:“你憑什麼教訓我?你行你來做算了。”我對他的反唇相譏感到無所適從,認真地說:“我不是教訓你,只是想告訴你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法而已。”不料,他卻紅著臉說:“不是教訓是什麼?”他明顯誤解了我的意思,但我沒有與他爭吵。我覺得,既然對方不理解,那就沒必要再解釋,解釋只會更大程度地影響情緒。

    如果我對別人的誤解加以辯駁的話,可能就會與他發生激烈的爭吵,甚至大打出手也有可能。這樣對雙方心情的影響很大,而且對解決問題沒有絲毫的好處,還增添新的麻煩。所以,我遇到這種情況,通常是讓對方自己反省。能夠反省出其中的誤解當然是好事,如果誤解不能化解,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至少,不會引來新的問題。

    如果對誤解辯駁,還會招致非議,認為你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別人頭上,這在人格與品德上是一個損失。現實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不情願別人將自己不願意接受的觀點強加在自己身上,所以,辯駁誤解會失去很多朋友。對於成功的人生,好人緣是相當重要的。

    如果你對別人的誤解在意,會使心情變得糟糕,很大程度上影響到自己的工作效率、工作熱情,這對成功的人生是不利的。面對別人的誤解,甚至惡意攻擊,最好的辦法是坦然接受,置之不理。

    在美國歷史上,很多有傑出成就的總統,都曾遭受過別人的辱罵。他們在面對這些誤解時,幾乎都是坦然面對,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比如,托馬斯·傑弗遜雖然寫出《獨立宣言》,但他也因此遭受到這樣的辱罵:“如果這樣的人能夠當總統,我們就會看見我們的妻子和女兒,成為合法賣淫的犧牲者;我們會大受羞辱,受到嚴重的損傷;我們的自尊和德行都會消失殆盡,使人神共憤。”就連被稱為美國的國父的華盛頓也不能逃脫這樣的辱罵,他被稱為“偽君子”、“只比謀殺好一點”。羅斯福總統就曾經對別人的誤解感到惶惑,他不得不請教父母。父母告訴他:“不要管別人怎樣說,只要你知道自己是正確的就對了。不能讓別人的誤解打擾自己的理解。”

    既然誤解不能逃避,我們就乾脆欣然接受、坦然面對。我們應該記住,不能讓別人的誤解對我們造成任何不良影響。

6.不應該輕易責怪任何人

    對一個人的過失進行正確的批評,是很必要的。但是,批評應該講究策略與方法。一位文藝評論家甚至說:“批評也是一種藝術。”我個人非常贊同這位評論家的話,批評的確是一種藝術。至少,我認為不要輕易地責怪別人。責怪是批評的一種方式,但這種方式是最拙劣的。接受批評的人,在心理上是很難接受責怪的。所以,批評的效果非常不好。而且,還很容易導致對方的抵抗,進而出現相互爭吵、打鬥,影響相互之間的關係。這樣,就會因為批評而導致不良的後果。

    我有一個做中學老師的朋友,我經常與他一起探討一些關於教育的話題。在談到怎樣批評孩子的一些錯誤與毛病時,我這位朋友認為最重要的就是:“千萬別隨便責怪孩子。”我問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觸?”他說:“因為孩子處於特殊的年齡階段,心理上比較叛逆,只能從正面教育。如果你要刻意責怪他,反而會使他與你‘對著來’。我有一個學生就是這樣,本來成績還算可以,就是因為貪玩而經常遭到父母的責怪,有時候甚至辱罵。前不久,這個學生與父母吵起來了,原因就是對父母的責怪嚴重不滿,最後竟然離家出走,急壞了學校和家長,幸好最後還是主動回來了。”可以看出,責怪的負面效果有多麼嚴重。

    我見過一位企業總裁,他在批評人的時候從來不用苛刻的語言,更不責怪他人。不僅如此,他的批評還非常具有藝術效果。有一次,他的秘書在一項文件的處理中出現了錯誤,他沒有責怪,而是採取了另外一種非常溫和的方式處理,他說:“你的處理也不算不對,但不是最好的處理方式。”然後,他又把正確的處理方法對秘書說了一遍。開始,秘書的臉刷地紅了,接著就是如釋重負,她自己可能也沒想到,老闆竟然沒有責怪自己。

    總之,批評不是責怪,責怪只能讓對方產生厭倦,而達不到批評的效果。隨便責怪人是缺乏涵養的表現,是缺乏人格魅力的象徵。一個深受他人尊敬的人,是從來不輕易責怪別人的。

    責怪別人,只能使別人討厭你、疏遠你,而適當的批評則容易讓人虛心接受,並對你深深地表示感謝與敬佩。所以,我認為我們不應該輕易責怪任何人。

7.勇敢面對別人的懷疑

    懷疑在實際生活中無處不在,我們幾乎都知道其中的酸甜苦辣。比如,我在職場上一帆風順的時候,很多同事都用懷疑的眼光看我。甚至,我還曾經聽見背後有人這樣說我:“他呀,我也沒看出有高人一籌的能力,這麼快就升職,鬼知道他用的什麼手段?”聽到這話的時候,我很不好受,覺得自己辛苦努力得到的成績竟然被人們惡意地懷疑。頓時覺得自信心受到傷害,根本沒有心情再去公司上班。後來轉念一想,隨便讓他們懷疑吧,反正我又不是通過其他見不得人的手段獲得現在的成績的。於是,我鼓起勇氣,繼續堅強面對別人的懷疑。上班的時候,我依然積極地傾注熱情,而面對背後說我壞話的人,也依舊和顏悅色,與以前一樣。

    我當時就想,只要擺正自己的心態,就讓別人去懷疑吧。

    有一個政府官員,一生善良、樂善好施,在他即將退休的時候,拿出自己大量的財產接濟貧窮老百姓。因為這件事情,平時在工作中對他有成見的人便誣陷他,說他有貪污的嫌疑,現在是主動將贓款拿出來,並美其名曰為幫助老百姓脫貧致富。當時,這一消息的確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大家一時對這個問題比較感興趣,而且也相信他是一個貪宮。其理由是怎麼可能會有這麼好的官員。這個官員的家人都替他著急,紛紛勸他出面澄清。但他卻覺得無所謂,一如既往地堅持自己的行為。後來,通過各方面調查,終於還了這位官員清廉的名聲。這時,大家才發覺他的行為是多麼偉大。

    懷疑是一個人的本能,不管多麼崇高的人都具有,只是表現得強烈與否罷了。所以,我們不能認為別人懷疑你的能力、行為,就是卑鄙,或者是有意針對你。而我們在面對懷疑的時候,也應該充分發揮“自我本色”———只要我問心無愧,我就擁有面對懷疑的勇氣。

8.容忍別人的缺點,將贏得別人的尊重

    正所謂“人無完人”,我們每一個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缺點。在面對自己的優點與缺點時,要揚長避短,充分發揮自我優勢。但是,怎樣面對別人的缺點呢?寬容與理解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你總是對別人的缺點苛刻,會引起別人的反感,甚至“以惡為仇,以厭為敵”。一個能夠容忍別人缺點的人,必定是胸懷寬廣,受人尊敬,而且也是擁有輝煌人生與成就的人。

    著名科學家法拉第,不但以其科學成就名揚四海,而且在生活中也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導師。他的助手在評價法拉第時,認為他聰明絕頂,科學業績碩果纍纍,並且對於別人的缺點始終能夠容忍與理解。同時,還給予大量的教誨。法拉第的助手德塞先生,起初只懂得一些基礎知識,一個偶然的機會結識法拉第先生,並做了他的助手。德塞先生因為知識面不廣,以及其他一些怪癖,經常犯一些小錯誤。他自己都說:“每一次我做錯事後,總以為法拉第先生要對我發火,但每次他都耐心地教誨,說爭取下一次不再犯同樣的錯誤。”德塞自從做了法拉第的助手以後,就沒有再更換工作。儘管這位助手經常會犯一些小錯誤,但法拉第也沒有提出更換助手,而是對德塞大加讚賞,他說:“這個年輕人真的不錯,當初他的能力不怎麼樣,經過長時間的學習與鍛煉,現在已經是博學多才了。我想,我再也找不到這樣的人才了。”接著,法拉第先生又說:“我也有缺點,我是與德塞共勉。”

    德塞對法拉第稱他為人才非常高興,更加努力學習,在他一生中,也有一些不小的發明。而法拉第在省視自己的成績時,說:“我成功的一半,離不開我的助手德塞先生。”

    我們想一想,如果法拉第先生不能容忍德塞經常犯錯誤這一缺點,德塞不可能永遠做他的助手,更不可能在科學探索上也取得成績。相反的,因為德塞本人的好學,這對法拉第本人的研究工作也有不小的推動。所以,法拉第在總結成績時才那樣感慨地說了那些話。

    我們都有缺點,我們可以推心置腹地想一想,假如自己的缺點不能被別人容忍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對自己的影響有多大。這樣,我們就能找到容忍別人的缺點的理由。曾經有一位非常出色的外交家感慨地說:“以前,社交圈比較狹窄,只知道別人有很多缺點。現在,隨著社交圈的擴大,接觸了形形色色的人後,才有知心朋友告訴我,其實我自己也有類似的缺點。我希望別人能夠容忍我的缺點,所以我也常常容忍別人的缺點。”

    容忍別人的缺點是尊重別人,同時,你也將贏得別人的尊重。相反的,只會招致別人的厭惡。一個不能容忍別人缺點的人,不可能擁有真正的朋友,而他的人生也難以成功。要改變人生,就要贏得朋友的支持。所以,在面對別人的缺點時,要盡量多一份容忍與理解。

9.也要寬容自己

    我欣賞一個人用“一百分”來要求自己,這樣可以使我們更有創造力,更好地打造自己的美好人生。但“一百分”只能是一種激勵手段,而不能成了束縛自己的繩索。比如,有的人明明做得很好,但他依然覺得自己能力不夠,沒有將事情做得更好;有的學生,明明這次考試已經是九十九分了,還偏偏為了沒有達到一百分而傷懷。我們可以理解其為追求完美,但我們應該明白,這世界本來沒有任何一樣東西是完美的。你要刻意去追求,就是跟自己過不去。這樣,你會感覺到生活很累。

    所以,我們應該多給自己一點寬容,讓自己在寬容裡成長。當我們能力不足時,告訴自己:“不要緊,再努力就可以了。”當我們犯了不該犯的錯誤時,告訴自己:“人生難免不犯錯,通過努力改正就對了。”就如英國戲劇作家莎士比亞所說的那樣:“聰明的人永遠不會坐在那裡為自己的損失而悲傷,卻會很高興地去找出辦法來彌補自己的創傷。”我們不能對自己太苛責,那樣會使自己陷入頹廢的境地,以至於不可自拔。多給自己一點寬容,會增強你的自信心,當你失敗時,你就會對自己說:“失敗是人人都會有的,沒有失敗怎麼能成功呢?”

    記得有一位日本商人,精明能幹,在人生中取得了令人羨慕的成就。但是,正如俗話說“老虎也有打盹兒的時候”,因為一次決策失誤而丟失了一筆非常好的業務。這在業界引起了非常大的轟動,都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失誤,更有甚者說他應該退休了。但他自己卻是截然不同的態度,他對自己說:“我一生還從來沒有過什麼過失,不就是這一回嗎?比起那些一生都經常犯錯的人,我應該是好多了。這沒什麼,只是簡單的一次經營失誤,是可以補救的。而且,這也是學習的機會,我相信自己以後不會再犯類似的錯誤了。”他之所以能夠以如此輕鬆的心態去處理這件事情,就是因為學會了對自己寬容。假設他不寬容自己,而是像外界那樣苛刻自己,可能他就真的一蹶不振而“退休”了。

    多給自己一些寬容,就不會因為錯誤而感到自卑,也不會因此而缺乏自信心,影響到對人生與事業的追求。我想對那些因為一點小失誤就對自己缺乏信任,從而萎靡不振的人說:“假如你們能多給自己一點寬容,情況就會得到改觀。”人是感性動物,在追求美好願望的同時也有犯錯誤的可能。犯錯誤本身沒有錯,不原諒自己,不改錯誤才是真正的錯誤。

    不寬容自己是跟自己過不去,這是在抹殺自己的創造力,人生會因此而黯然失色。所以,我們應該明白,“一百分”是激勵手段,而不是束縛自己的繩索。當自己不能得“一百分”時,應該多給自己一點寬容。同時,這也是為了爭取以後能夠得到“一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