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談話的力量 > 第六章 開始一段談話 >

第六章 開始一段談話

同陌生人攀談並非難事——如果你知道其中的方法的話。重要的是,抓住機會和對方進行交流…………我決定娶她。求愛只是形式而已,但是該用什麼話語來開始求愛的過程呢?「來塊口香糖嗎?」似乎太低級。「你好。」這樣的招呼對於我未來的新娘來說又太沒有創意了。「我愛你!我的心熱情似火!」則太露骨。「我想讓你做我孩子的母親。」聽起來有些為時過早。

無言。沒錯,我什麼都沒有說。過了一會兒,汽車到了她的站。她下車走了,我就再也沒有見到過她。

故事結束。

——艾倫(本書作者)

因為雙方都沒有開口,很多友誼就這樣失去了。

——亞里斯多德

同陌生人攀談並非難事——如果你知道其中的方法的話。以下是一些比較有效的簡單的策略:

首先,尋找那些可能願意向你敞開心扉交談的人。大多數人都喜歡有機會結識一些新的面孔。那些獨自一人、沒有事情忙的人,正是你的首選。

如果對方衝著你笑,不止一次地看著你,向你張開雙臂或者交叉雙腿,那表明對方對你比較感興趣。

對方如果是異性,他們還會以別的一些方式來吸引你的注意,比如梳頭髮、整理衣服、摩挲身上的某個部位或茶杯、椅子這樣的物品,或者故意讓你注意到他們在看你,讓目光在你身上作短暫的停留。

一旦選定了交談的對象,下一步就是笑一笑,目光交流,然後開口說話。(如果你在面對陌生人的時候非常容易緊張,那請翻到第十二章看一下關於消除緊張的內容。)

儘管很多人都努力尋找「完美的」開始,但研究表明你所說的話實際上並不重要。(不過,消極的開始不會鼓勵對方繼續交談下去,而且還會為這份新建立的關係增加低沉的基調。記得有一次在西弗吉尼亞威靈市一個夜總會,我對一個女人帶著自我介紹的口吻說:「嘿,真受不了這裡吵鬧的音樂。」她回答說:「那你就滾出去好了。」)你所說的話不一定要非常有智慧,或是滿含深意,通常的內容就行了。重要的是抓住機會和對方進行交流。如果對方感興趣,他會透露出一些自由信息,這樣就有助於你們找到共同的興趣,談一些更加個人的話題。

搭話的內容很簡單,基本上只有三種話題可以選擇:環境

對方

自己

而且也只有三種方式開始:

提問題

發表看法

陳述事實

剛開始你的主要目標僅僅是表示感興趣或者讓對方感興趣,因此最好的開始方式就是提問題。(限制式問題就行,只要不羅列太多。)發表自己的意見效果也不錯,而且肯定比僅僅陳述事實更好。如果你簡單地陳述事實:「公共汽車今天晚點了。」或者「蘋果每磅漲了5美分。」

你並沒有讓對方參與進來,因此他需要提問題或者發表看法來要求你的參與——但是他可能不會這樣做了。

談論環境

開始一段談話最好的方法通常是談論雙方所處的環境。這不像談論對方那樣容易引起他人的擔心,也比談論自己更容易讓對方參與進來。

要開始一段關於環境的談話,先看看四周,找出讓你感興趣或讓你疑惑不解的事物。要照顧到雙方的感情:找一個對方也比較感興趣的話題。如果你在一定的團體之中,這是非常容易的事情:比如在課堂、工作地點,或者是特別興趣小組,像單身父母協會、家庭教師協會、世

嘉俱樂部、民主黨或共和黨青年協會。

在提出問題或者作完陳述之後,仔細地傾聽對方的回答,尤其注意可以加以利用的自由信息。以下是一些主動攀談的例子。記住,這些不一定就比你想出來的好,但說些什麼總比什麼都不說要好:

教室:「你認識這位老師嗎?」「我昨天沒來,都講了些什麼?」「你覺得考試會考些什麼內容?」

桑拿浴室:「嘿,他們真在這裡燒煤!你知道這有什麼用處嗎?」

賽馬場:「你覺得誰會贏?為什麼呢?」

藝術博物館:「你認為藝術家想傳達什麼樣的意思?」(有一次,我在畢加索的一幅畫前逢人就問這個問題,問了1個小時。我非常投入,跟很多人聊得火熱。恰好有一個人返身來看第二遍,我又問了他同樣的問題。他的第二次回答是:「說實話,我想在剛過去的短短25分鐘之內,畢加索不可能又產生什麼新的想法。」)排隊看電影:「關於這部電影,你聽說過些什麼內容嗎?」「為什麼想來看這部電影呢?」

市場:「我發現你在買洋薊。我這人就是好奇心重……你準備怎樣烹調?」

對鄰居:「你的草坪好綠啊!有什麼訣竅嗎?」「你在忙著做什麼?」

自助洗衣店:「洗衣粉從哪裡放進去?」(有一次我這樣問一個女士,然後她興高采烈地講述她曾經把洗衣粉放多了,回來之後發現到處都是泡沫。這讓我們又談到很多人認為維生素是吃得越多越好,我們還談到了各自使用維生素的經歷。)「麻煩問一下,洗衣粉從哪裡放進去?」

談論對方

大多數人喜歡談論自己,他們會很高興地回答你的問題或者回應你的意見。在開口之前,觀察一下對方穿著什麼、在做什麼、在說什麼、在讀什麼,想一些你想進一步瞭解的內容。例如:

「你這件夾克很有趣。跟我說說,這個標識代表什麼?」

「你在這裡射箭是最棒的。你都參加過什麼訓練?」

 

「你在董事會上的發言精彩極了。能不能說一說,你為什麼覺得太陽能的開發速度不夠快?」

對警察:「我想入伍,我該怎樣做呢?」

「你看上去一副失落的樣子。我能幫上忙嗎?」

「啊,我們不是在安利公司的會議上見過嗎?我叫________。你是怎麼加入安利的?」

跑步的時候:「你穿什麼牌子的跑鞋?為什麼選了這個品牌?」

餐館:「不介意我和你坐一桌吧?」(作家亨利?米勒從來都不願意獨自就餐,所以經常使用這句話。想一想,如果他去了旁邊空著的桌子,他就會錯過認識成百上千人的機會。據我的經驗,20%的人會拒絕這個請求,他們通常會抱歉說在等朋友,或者有很多事情要做。)聚會:「你怎麼也參加這個聚會啦?」(澳大利亞一位研究人際交流的專家艾倫?皮斯(Allan Pease)曾經就這樣一句常用的客套話做過試驗,「我們好像在哪兒見過吧?」最令他難忘的一個回答是:「也許吧,我在動物園工作。」)一些心理學家傾向於直接表達你對對方感興趣的話語。比如,「嗨,你看上去很可愛,很想跟你認識一下。」或者「嗨,我在這兒碰見你好幾次了。我覺得我應該過來作一下自我介紹。」

這些專家認為這種直接的方式比其他微妙的方式更能給對方留下深刻印象。當今社會有這麼多人、這麼多刺激因素,給人留下印象是最關鍵的。

談論自己

儘管在孤獨的人中間比較常見,但是談論自己的做法往往是很難引起對方的談話興趣的。

戴爾?卡內基(Dale Carnegie)曾經注意到,陌生的人往往更喜歡談論他們自己,而不是你。

我同意這個觀點。但是又不得不對阿爾特?蘭格(Art Lange)博士這句絕頂風趣的開場白大加讚賞:「嗨,我叫阿爾特!你覺得我這個人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