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談話的力量 > 第五章 讓別人知道你 >

第五章 讓別人知道你

別人也想知道你的情況。你透露出的信息能讓他們大致估計出和你能有什麼樣的關係。自我透露能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讓別人走進你的生活。

自我透露

問開放式問題,表示稱讚,解釋說過的話,以及使用第十一章中將會提到的「軟行為」,都有助於讓對方喜歡你,鼓勵他們讓你進入他們的世界。但是,使用這些方法並不能讓他們認識你自己的世界。

別人也想知道你的情況:你的態度、興趣、價值觀、住址、工作、娛樂活動、來自何方去往何處以及今後能有多少交往的可能。你透露出的信息讓他們大致能夠估計出他們和你能有什麼樣的關係。

如果你發現自己的人際關係還沒有開始就已經結束了,那很可能是因為別人對你的瞭解不夠。讓陌生人對你表示關切是不現實的。人們只關心與自己關係密切的人。自我透露能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讓別人走進你的生活。

如果你沒能及時地讓別人瞭解你,他們最多會在一段時間內認為你有些神秘而對你感興趣。

但是不久之後,他們很可能就會因為你缺少交流而生氣,認為你對同他們交往不感興趣。

自我透露的過程

自我透露可以是互相敞開心扉的愉悅的過程。你一點一點地向對方透露自己的情況,希望對方在瞭解自己的同時,能夠有更大的興趣,而且以同樣的方式透露自己的情況。

自我透露具有典型的對稱的特點,即雙方通常是以同樣的進度敞開自己。除了咨詢服務外,很少有人願意單方面透露太多的信息。

你可以通過增強這種對稱性來促進人際關係中的自我透露。提問題,對對方的回答表示感興趣,再盡量把這些回答與自己的情況和經歷聯繫在一起。如果對方並不粗魯或者過於自私,

就會開始詢問你相關的內容。以下是一個這樣的例子:加裡:你好,你是新來這座教堂的嗎?

古恩:是的,這是我第二次來這裡。我剛搬到這個市區。

加裡:我也是新來的。你為什麼搬來休斯頓呢?

吉恩:因為我的公司從紐約搬到這裡,而我是總會計師。

加裡:好誇人羨慕,你能給一個公司做賬目。我是《新聞》雜誌的攝影師,有時候我連自己的財務都管不好呢。

吉恩:攝影師?你是怎樣開始從事這份工作的。

在自我透露的過程中,你還可以採用設定對方回答的方式來得到你想要的信息。比如,如果你想知道對方的名字,可以這樣說:「對了,我的名字是______,你的呢?」(如果想知道他的姓名,也要先告知自己的姓名。)同樣的辦法也適用於地址、電話號碼等信息,以及個人的意見和感受。通過自己首先公開一些信息,對方就能很明顯地感覺到彼此是在交流信息,而不是一對一的採訪,同時他也清楚地知道了你希望得到的回答。這種設定回答的做法讓對方很容易就能把自己的信息說出來。

隨著自我透露對稱地進行以及信任的建立,交流的內容也逐漸深入.在交談的過程中(實際上,是在建立一種關係的過程中),相互間的交流通常會變得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通常的交流都會經歷以下四個階段:套話、事實、意見和感受。

1.客套話。兩個人一見面,幾乎總是以客套話開場。這樣的客套話有時是為了認可對方的存在,有時則是為了表明願意進一步進行實質性交流的積極態度。

典型的開場客套話有:

「你好。」

「最近好嗎?」

「你好,很高興見到你。」

因為這些客套話本不是要作信息交流,簡單的「你好」或者「我也很高興見到你」就可以作答了。

如果你和對方恰好走向同一個方向,而你又不願意談論一些實質內容,你可以在回答的時

候用長一些的句子,或者提及一些無關緊要的客套話題。比如「你覺得今天天氣怎麼樣?」

「店裡生意怎麼樣?」

「孩子們好嗎?」

「你參加的舞蹈培訓班進展怎樣?」

「昨晚的比賽,你有什麼看法?」

2.事實。寒暄之後,人們通常會交換一些事實性信息。對於新認識的人來說,就是指關於你個人的基本情況;而對於熟人來說,則是指最近的狀況。

「我是費耶特維爾的一名木工.」

「我每星期天都去滑旱冰.」

「我姑媽來城裡.我正帶著她四處看看.」

「美孚石油公司決定派我到俄玄俄州接受兩周高級培訓.」

剛開始的彼此交換事實信息,有點像工作面試。每個人都試圖發現兩個人之間是否有足夠的共同之處,是否值得發展這份友誼。這種初期談話中隱含的目的有時候會非常明顯地顯現出來,就像上週一位新鄰居來拜訪我,和我聊起天來:鄰居:艾倫,你喜歡棒球嗎?我們好幾個人幾乎每週都去天使體育場打球我:不,我確實不喜歡棒球.你平常跑步嗎?

鄰居:不,但是我練習舉重。

我:我也希望有時間能練一練,但是恐怕它跟瑜珈不配套。你練瑜珈嗎?

鄰居:不,我不練。

過了一會兒,我們都笑笑,客套地說了旬「改天見」。既然沒有發現什麼共同之處,我們也就都沒有再見面的想法了。

3.意見。

 

「我喜歡住在小城鎮裡,周圍的人我都認識」

「如果你真的想賺錢的話.就應該投資銀礦。」

「我總是希望多跟一個人交往,再確定和他的關係」

意見比客套話或事實更能夠讓別人瞭解你。真正想瞭解你的人會進一步瞭解你對政治、金錢和愛情的看法,而不僅僅滿足於知道你在佛羅里達長大,是一個圖書管理員.如果你以公開一些的態度表達你的意見,別人就可能借此展開有趣的談話。另一方面,如果你把自己的意見像事實一樣陳述,像威爾.羅傑斯(Will Rogers)所說的那樣,你就不會「給順利的對話留下什麼疑問」。每個人對真實的看法是不盡相同的,研究這些不同既有趣,又能增長很多見識。

4.感受。感受與事實和意見不同,因為感受不是僅僅描述發生的事情.表達對此事情的看法,而是要傳達你在感情上對此事的反應。因此,你對感情的表達通常被認為是對你這個人的最深刻的洞察。以下例子有助於區分這三者的不同:A 事實:女性在找工作時受到歧視.意見:女性應當在找工作時受到與男性相同的待遇.感受:我感到很憤慨、氣惱,他們雇了傑克.羅伯茨,卻不雇我。

B 事實:我每天至少問五個開放式問題.意見:問開放式問題會得到很好的回報.感受:自從開始使用開放式問題以來,人們對我的態度簡直讓我驚訝不已.透露自己的事實和意見是很重要的,但是如果你不願說出自己的感受.別人很可能會認為你冷酷、淺薄、不喜歡和他們接近。而且,如果你把感情堆積在心裡,很可能會發展成多種生理和心理上的疾病。

每個人都體驗過失去朋友的痛苦、勝利的喜悅、解決困難問題時的筋疲力盡、和暖夏日的舒適以及在人群中被孤立的失落。每個人都希望在生活中找到愛、快樂以及被別人所接受。當你向別人表達這樣的感受時,你希望他們能體驗你的感受,同時也讓你分享他們的感受。而且,通過這樣的自我透露,你就不會盲目地希望別人在乎你的感受,哪怕你從沒有向他們講述過。

 

怎樣讓別人對你的自我透露感興趣要讓別人感興趣,僅僅列出事實是不夠的,還要告訴他們這些事實與你的聯繫。年近50的麥克斯是洛杉磯市中心一家銀行的職員。他在一次上課前向我抱怨說,別人似乎對他說的關於自己的事情毫無興趣。我建議我們模擬一個簡單的場景,看看問題出在哪裡。

我問他:「上次度假你做了些什麼?」

他回答說:「我和妻子開車去了維加斯,住在聯盟廣場,花了一整天的時間去賭錢。我們輸了大概50美元,玩得很高興。」

我說儘管他陳述的是事實,但是就自我透露來說,他做得並不好。他談到了事情的場景,卻沒有提到場景中的自己,那才是個人交流得以進行的所在!麥克斯又試了一次,這回是用筆寫的:

我和格雷斯開車去維加斯,想要體驗一下豪賭的感覺。最初我是在投幣機上玩,心想輸上兩三美元就撤。幾分鐘之後,我一拉操縱桿,中了大獎!鈴聲響過,綠燈閃爍,周圍的人都衝著我微笑。我異常興奮,拍著雙手,衝著妻子叫喊。我贏了!儘管只有7 5美元,但是我太高興了,感覺就像是贏了l00萬一樣!被這種勝利的喜悅刺激著,我接著花了5個小時和32美元,又贏了第二次。

年紀更大一點的休斯頓的馬蒂,也因為同樣的問題而苦惱。她起初這樣描述她的工作:「我是幾家小公司的會計,我為他們做好所有的賬目.讓他們正確地繳稅.」

加入自己的感受之後,她又重新作了一番描述:我是幾家小公司的會計。有時候當我有些心不在焉時,我就開始想到這些數字代表的是成千上萬的美元,於是我就會緊張起來,生怕會犯什麼錯誤。每當有這種感覺時,我總會重新檢查一遍,確保萬無一失。

有時候我拿到的賬本簡直一團糟——到處都是數字。儘管牢騷滿腹.我還是喜歡這種挑戰,一點一點地整理出來,並且讓最終的結果相互吻合。

 

自我透露常見的問題

給人錯誤的印象

如果你誇大優點、隱瞞缺點,或者根據對方的需要來表述你的觀點,你可能會覺得自己在社交活動中成功的幾率會更大。但實際上,這只會給你帶來更多的麻煩。

這樣做會有以下兩種後果

1 對方會感到厭煩,因為他對你描繪的「完美」的形象不感興趣(也許你會覺得不如照實說話效果好些).

2 對方會被你的假象所吸引。如果真是這樣,你就無法真正體驗到給予你自己被人接受的溫暖的感覺。接受這些的是你虛構出來的人,而不是你。而且,你會一直提心吊膽,不敢大意,因為生怕自己的把戲被揭穿。結果,最好的選擇就是解釋清楚你的謊言。請看以下沙琳和扎克的經歷:

沙琳:認識東尼不久,我們就談到了孩子。他說他很喜歡小孩.希望自己能有一群孩子。

我表示同意,僅僅因為我覺得這是他愛聽的話.但事實上我根本無法忍受20年照顧小孩的折磨。

我可不是什麼母親型的女人。

我們的關係非常親密,之後不久,他就向我求婚.讓我做孩子的母親當時我只好婉言拒絕。

他痛哭著跑開了。我對整件事情感覺很不好受.一直到現在也是這樣。現在我偶爾也會遇見他.但是他不願意和我說話.

扎克:我主動提出和喬治打一場網球.慌稱自己是一名律師——因為如果說我是糖果機器的銷售員.那會很沒面子的。我們交換了電話號碼。接下來的幾個星期經常聚在一起打打網球。

他甚至說要介紹他辦公室的一住出色的秘書給我認識。一天,喬治從監獄打來電話,說他需要一位律師,他想讓我幫忙。我還能怎麼辦呢?我沒有辦法,只能告訴他實情。之後就再沒有他的消息了。

在社交場合遇到新面孔時,我覺得誠實和準確才是明智的選擇.如果對方喜歡和更富有的人、更保守的人、更喜歡郵票或者老爺車的人交朋友.那也沒有關係。我不合他們的要求,也不是我自己的過錯。

想想一些人們非常崇拜並願意抓住任何機會與之說話的名人:奧普拉·溫弗莉、傑伊·連諾、拉什·林博、喬治·維爾、唐納德·特朗普、比爾·梅爾、坎代斯·伯根(Candice Bergen)、傑拉爾多·瑞維拉(Geraldo Rivera)、大衛·萊特曼(David Letterman),他們名列「美國最受

歡迎的人物「之列。但是其中也沒有人能夠做到100%地受到支持。如果連這些人都無法做到,你又怎麼可能期望人人都喜歡你呢?不可能。就我看來,最好是誠實地展示出自己,讓願意和體交往的人來與你做朋友.

不被人相信

自我透露能夠幫助你建立良好、親密的友誼,但是只有在對方相信你的情況下才有效果。

要做到這一點,有如下幾種辦法

內容具體:在介紹自己的時候,加上具體的名字、日期和地名。比如:「我1994年在歐洲工作。」就不如第二句容易讓對方相信——「1994年夏天,我在瑞典的瑪爾摩教英語。」

不要用「疲憊」、「高興」、「不安」這樣太寬泛的詞來描述自己,試著用文字繪製出具體的圖像,以此來表達你的感受。比如,「我雙手發抖,膝蓋互相碰撞著。我張開嘴想喊叫,卻喊不出聲來。」就比簡單的一句「我好害怕」更可信得多(也有趣得多)。

展示反面:如果能讓自己的形象更加完整豐滿.那會比全部是優點的形象更加可信。如果在訴說自己工作或網球上驕人的業績時,加上一些遇到過的問題,那麼別人就會更加容易相信你所說的內容.

觀點不明確

很多人常常把自己真實的觀點掩飾起來。比如,一位學生在課後曾對我說「你日復一日地工作,感覺非常糟糕,於是你不禁感到疑惑:『既然最終一無所得,為什麼還要累死累活地去做呢?』所以不久以後,你發現自己沒有真正在努力工作,然後你就被解雇了!」

很難對他的話作出回答。他似乎是在淡論自己,可是他使用的——你,這個人稱又讓我覺得他好像在談論我。如果他採用第一人稱「我」的話.效果就會好很多。「我日復一日地工作,感覺非常糟糕,於是我不禁感到疑惑:『既然最終一無所得,為什麼還要累死累活地去做呢?』所以不久以後,我發現自己沒有真正在努力工作.然後我就被解雇了.」

另一個類似的問題在女性中比較常見,即用問句來表達意見或感情.如果你把自己的意見和感情用這樣的問題來表達:「你不覺得已經很晚了嗎?」,以及「那不是太貴了嗎?」別人很可能會回答:「不晚,我們的晚會還沒開始呢.」以及「我們還承受得起。」如果希望得到別人認真的對待,就應當直接陳述你的觀點.用第一人稱的方式,比如「我累了,想回去了。」

以及「我覺得我們負擔不起。」

 

害怕對方生厭而退縮

對於喜歡輕鬆娛樂的人,一集喜劇《桑菲爾德》(seinfeld)或一段傑伊·連諾的脫口秀表演就足夠了;對於喜歡懸念故事的人,阿加莎·克裡斯蒂rAgatha Christie)的小說正好;而對於鍾愛感人故事的人,可以讀詹姆斯·赫裡歐(James Herriot)的《一切美麗光明的事物》(AllThings Bright and Beautiful)。

但是人們要的不止這些,你能夠給予他們的東西遠比吉瑞桑菲爾德、傑伊·連諾、阿加莎·克裡斯蒂或者詹姆斯·赫裡歐所能給予的要珍貴得多。

你能給他們人際交往的才能。

幾乎所有的現代人都受到缺乏人際交往這一問題的困擾。大多數人親密的朋友很少.很多人甚至沒有什麼親近的朋友。許多人覺得他們只不過是在被很多人推移著前進:老師或老闆、同學或同事、加油站服務員或超市的售貨員——甚至包括住在一起的家人。

因此.如果你能夠以坦誠的態度,與對方建立一對一的個人關係,真正接觸到對方的內心,那麼你很可能會受到對方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