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談話的力量 > 第七章 發出可能被接受的邀請 >

第七章 發出可能被接受的邀請

大多數社會交往上很成功的人都積極地把別人拉入到自己的生活中。他們經常採用的最重要的兩種方式就是:主動與希望認識的人交談;向希望作進一步瞭解的人主動發出邀請……治療學家:如果讓你寫一本關於自己的書,你會給書定一個什麼書名?

病人:我不知道……你覺得……《什麼也沒發生》怎麼樣?

治療學家:是不是應該叫《發生了的一些事情》?

病人:嗯,我想《什麼也沒發生》就剛好……很多時候,我都感覺自己像一個銀行的保安……我看著周圍來往的人,但是卻置身於這個世界之外——這個世界和我沒有任何關係……我的存在對別人也毫無意義……

治療學家:你感覺自己像個生活的旁觀者。

病人:是的,只是個旁觀者……即便奇跡發生,我碰上一個人,但是也沒有什麼結果。

治療學家:你是說遭到別人的排斥?

病人:也不是。我們只是交談,之後就互相道別,僅此而已。

治療學家:你沒有邀請他們來拜訪你?

病人:沒有。我想他們要是真的喜歡我,應該會主動邀請我的。

大多數人都傾向於被動地做出反應。他們等著別人主動投來目光、送來微笑、主動打開話題以及發出邀請。因為他們遇到的大多數人也同樣在等待,所以常常是到頭來雙方都很失落。

與這些被動等待的人交談,常常會聽到他們消極地抱怨「事情總是沒有什麼結果」。其實確切一點,他們應該責備自己「從來沒有嘗試過」。

大多數在社會交往上很成功的人都積極地把別人拉入自己的生活中。他們經常採用的最重要的兩種方式就是:主動與希望認識的人交談;向希望作進一步瞭解的人主動發出邀請。第六

章講了一些主動交談的策略,而以下要介紹的是一些小的建議,它們能有效地增大別人接受你邀請的幾率:

雙重視角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興趣。如果你能在考慮自己興趣的同時,也照顧到對方的喜好,那麼你的邀請就更可能被接受,而對方也會感到很高興。也許你喜歡玩牌、摔跤及20世紀40年代的浪漫電影,但是這不能說明對方也一定有同樣的愛好。

要做到雙重視角其實很簡單:只要問問對方喜歡什麼活動,然後選擇一項你也喜歡的,邀請他參加。

如果你計劃活動的時候不考慮到雙方的想法,那你很可能會遭到拒絕。而且即便對方點頭同意,你也會後悔的。幾年前,我邀請鄰居馬裡奧去釣魚。我當時非常想帶他一塊去,所以對他說的小時候暈船的事沒放在心上,也沒注意到他希望去打網球的暗示。

釣到第一條魚後,馬裡奧開始臉色發白,覺得有些頭暈。嘔吐之後他稍微好受了一些,但是在這之前,他已經溜到船底,趴在那條亂蹦亂跳的魚旁邊,呻吟著對我說:「我說過了我暈船。」

這就是沒有採用雙重視角的後果。

態度直接

要是能在第一次會面結束之前得到對方的肯定答覆,那就再好不過了。告訴他你想到的活動,包括日期、時間、地點,或許你可以用雙重視角告訴他你覺得他會玩得開心,然後問他是否感興趣。

不要開口就問:「星期六晚上有什麼事情嗎?」很多人(包括我在內)在回答的時候都感到很尷尬:「沒有,什麼事情也沒有。」這樣說過之後,有些人會感到很憤慨,因為現在只有接受你的提議,或者提出另一項建議,或者乾脆說寧願什麼也不做也不願和你呆在一起。

小處著手

比起50美元,你更願意借給我50美分,不是嗎?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他人。要求的越少,得到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對一個剛認識的人來說,他更願意和你去喝一杯咖啡,而不是去吃

一頓七道菜的中國大餐。

「年輕人,過來吃個漢堡吧!」隔壁的鄰居吉姆就是這樣和我熟悉起來的。(順便提一下,吉姆已經84歲高齡了,在他眼中70歲以下的人都屬於年輕人。)我非常誠懇地接受了他的邀請,因為這對我來說是很小的事情;吉姆又笑得很開心,讓我覺得一定會很有意思。而且,我總是對漢堡情有獨鍾!在互相交談的過程中,我瞭解到吉姆也喜歡去海邊散步,於是第二個星期我就邀請他一同去了。

我去年認識的一位女士也是用從小處著手的方法和我熟悉起來的。她只是打電話過來說:「艾倫,幾個朋友星期天在我家聚會吃早午餐。我希望你能夠來。」儘管之前我並沒有對她感興趣,可我還是接受了她的邀請,因為這聽起來並不像是「約會」,它應該是很有趣的,而且也不會花很多時間和精力。

隨意一些

也許你沒有意識到,你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對方的回應。如果你的邀請聽上去像是生與死的重大事件,就不如一塊聚聚、高興高興這樣的邀請容易被人接受。

看看以下兩種邀請,你更願意接受哪一種:1. 對方目光朝下,一臉憂心忡忡,雙手抱於胸前,聲音低沉地對你說:「我知道你很忙,但是我……我希望我們能找個時間一起出去玩。也許有了這樣的機會,我們會成為很好的朋友。

你考慮一下,星期六上午能不能和我一起去體育館打壁球。」

2. 他直接看著你,坦誠地微笑著,用隨意的口吻對你說:「很高興認識你,我想星期六上午和你一起去體育館打壁球,你看好不好?」

我在聖地亞哥用這兩個例子對20個人做過測試,問他們更願意接受哪一個邀請。19人選擇了第二個,只有一個女生選擇第一個。(她是心理學的學生,說是正在寫一篇論文,所以很想弄明白第一個人的問題所在。)

如果遭到拒絕

如果對方拒絕了你的邀請,他也許不是在排斥你。也許他想與你相處,只不過不喜歡你提議的活動,或者已經有了約會。如果這樣的話,他通常會解釋清楚,你們可以重新安排。

如果對方拒絕了你的邀請,也不給任何解釋,你可以提議換個時間或者活動項目。如果對

方仍然拒絕,也沒有任何解釋,那就可以斷定他對你不感興趣。千萬不要向對方詢問原因,你不會得到真實的回答,而且只會把局面鬧得更僵。相反地,你應該禮貌地離開,並且對他說:「很遺憾你不能去。」或者「很高興認識你。」或者把電話號碼告訴他,讓他方便的時候給你打電話。

不過,你也可以選擇堅持你的邀請。彼得?戈德希密特(Peter Goldschmidt)是華盛頓區的一名律師,一次在《舊金山新聞》上看到一篇對我的採訪,於是打電話來說有些問題想和我探討一下。我當時抽不開身,接下來三次他在市區的時候我都沒有空,而且我的態度也很冷淡。

但是彼得仍然堅持給我打電話,於是去年2月我們終於在聖地亞哥見了面。我很高興,從那以後,我們就成了好朋友。

與此相似,演員查克?康納斯(Chuck Connors)在一次大學返校節遊行上看到了他未來的妻子,他打了六次電話後,她才最終答應赴約。魯絲?芭吉(Ruth Buzzi)未來的丈夫曾經給她打了30次電話後,他們才最終見面。

如果得到肯定的回答(很可能你會成功的)玩得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