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委婉說話的藝術:不得罪人的語言技巧 > 第二章 探求心理,委婉說服:聰明人的說話策略 >

第二章 探求心理,委婉說服:聰明人的說話策略

《孫子兵法》中講道:「攻城為下,攻心為上。」說服也是同樣的道理,在與人溝通中不能逞口舌之利,重要的是心理的較量。善於說服他人的人,都非常瞭解對方的心理。因此,只要學會運用心理策略,把話說到對方的心窩裡,就能真正打動對方,說服人心。

01 善用商量的語氣提出你的想法

任何人都不喜歡別人用命令的口氣和自己說話,所以在和別人交流時,盡量不要使用命令口吻,而是用商量或者請求,這樣不但對方容易接受,自己也會心情愉快。

有時,你雖然站在發號施令的位置上,但是要想讓別人心悅誠服地接受你的命令,最好不要採用命令的語氣。

一個盛夏的中午,在一個建築工地上,一群工人正在陰涼處休息。

監工走過來,呵斥道:「你們明知道工期很緊,吃完飯了還在這裡磨洋工,還不快去幹活!」工人們平時就很害怕這個監工,雖然不情願,但還是起身去工作了。可是,當監工一走開,工人們就又停下來休息了。其實,那個監工若能和顏悅色地對工人們說:「工友們,現在工期很緊,要辛苦大家了,希望大家能夠犧牲一點兒休息時間,盡量趕一趕工期,早點收工,那樣大家就能早點回去洗澡、休息了。大家看怎麼樣?」這樣一說,就算天氣再炎熱,相信工人們也會站起來開工的。

要求別人辦事時,如果採用商量的口氣,就能給人一種受尊重的感覺,消除對方的牴觸情緒。這樣就不容易遭到對方的拒絕,最後成功地打動、說服對方。比如,你有急事要趕路,面對前方擋住你去路的人,如果這樣說:「我有急事,您能不能讓一下,讓我先過去?」這樣,對方一般都會很知趣地為你讓開道路。相反,如果你這樣說:「哎,前面的人快讓一下,我有急事!」這種情況下,對方就有可能這樣回答你:「你有急事?我還有急事呢!路又不是你家的,我憑什麼要讓啊?」這樣的話,不僅你的事情沒有辦成,雙方還有可能會為此而發生一場爭執,那樣豈不是要耽誤了大事。

再比如,你要你的秘書幫你寫一封信,當你把所要寫的大概意思對她講清楚之後,你應該再這樣問一下:「你看這樣寫是不是妥當呢?」當秘書把信寫完了並拿給你看時,你發現信的有些地方寫得不是很妥當,需要修改。這時,你應當這樣說:「這些地方如果這樣寫,你看如何呢?」雖然你是站在發號施令的位置,可是如果你能懂得沒有人喜歡聽別人的命令的話,就應該多採用商量的語氣去指揮別人做事呦!這樣,結果一定會比使用命令的語氣要好得多。

事實上,類似這樣的事情,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少見,只不過一直沒有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而已。總而言之,要求別人辦事情時,要盡量採用商量的口氣,那樣事情成功的可能性才會比較大。

02 欲進先退,對方更容易聽進你的話

在說服別人時,如果採取退讓的態度,會讓對方產生被尊重的感覺,進而贏得他的好感,這樣他就更容易聽進你的話。

相信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有這樣的感覺:當你用力去撞一件東西時,如果直接衝過去,往往撞不開它。如果你先後退幾步,然後再衝過去撞,就會感覺比之前的力量要大很多。這講的就是「欲進先退」的道理。這樣的道理也同樣適用於說服,正所謂「將欲進之,必先退之」。

所謂「欲進先退」,就是表面上的行為和本意是相反的,可實際上是用「退」來取得優勢,最終說服別人接受自己意見的一種策略。退讓的態度能夠顯示出你對對方的尊重,從而贏得對方的好感,使其在心理上得到滿足。這個時候,你再亮出自己的觀點來說服他就容易得多了。

楚莊王非常喜愛一匹馬,讓它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最後,這匹馬由於太過肥胖而死了。楚莊王非常傷心,決定為這匹馬舉辦一場隆重的喪事,並且還準備用大夫的禮儀來安葬這匹馬。百官聽說後,都跑來紛紛勸阻。楚莊王大怒,下令說誰再勸阻誰就要被處死。

宮裡有一個叫優孟的人,他聽到這件事,也想勸阻楚莊王。於是,他就飛似的走進宮殿裡,號啕大哭起來。楚莊王覺得很奇怪,就問他說:「你有什麼事哭得這麼傷心?」

優孟回答:「聽說大王的愛馬過世了,所以我才這麼悲傷。不過,像楚國這樣的大國,僅僅用大夫的待遇來辦喪事,這未免太草率了!不足以顯示大王對它的寵愛。」

楚莊王聽了很高興,就問:「那依你之見,應該怎麼葬呢?」優孟答道:「我認為應用上等白玉雕琢的棺材,用精美的梓木來做外槨,然後通知天下諸侯,使之遣使弔祭,並以王侯之禮安葬。此外,還應建造一座祠廟,放上牌位,追封它為萬戶侯。這樣一來,天下諸侯都知道大王是一個輕人而重馬的人了。」楚莊王聽了,才恍然大悟,說:「寡人的過錯,竟然已經到了這種地步!」

在上面的故事中,優孟採用「欲進先退」的方法,首先消除了楚莊王的對抗情緒和排斥心理,進而達到說服楚莊王的目的。這種「欲進先退」的說服方法,在經濟談判中運用得比較多。雙方談判就像是一場戰鬥,能否靈活、嫻熟地運用「欲進先退」的戰術,直接關係到談判的成敗。

美國的一家航空公司想在紐約建立一座航空站,希望愛迪生電力公司能以低價供應電力,可是卻遭到了婉言拒絕。愛迪生電力公司推托說是公共服務委員會不批准,他們也愛莫能助,所以談判陷入僵局。航空公司知道愛迪生公司自認為客戶多,電力供不應求,所以對接納航空公司這一新客戶不太感興趣。事實上,公共服務委員會並不能完全左右電力公司的業務往來,說公共服務委員會不同意低價供應航空公司電力,其實只是一個借口。航空公司意識到,再談下去也不會有什麼好結果,於是索性不談了。與此同時,他們還放出風聲,稱自己將會建造一座發電廠,這樣更划算些。愛迪生電力公司聽到這個消息後,馬上改變態度,主動請求公共服務委員會出面,從中說情,表示願意給予這個新客戶優惠價格。結果,不但航空公司以優惠的價格和電力公司達成了協議,並且自此之後的大量用電新客戶也都享受到了同樣的優惠價。

在這次談判中,航空公司在談判沒有任何結果的情況下,選擇先「退」一步,隨即放出假消息,聲稱自己將要建發電廠,從而給電力公司施加壓力,迫使其改變態度,以低價供電。這樣,航空公司採取「先退一步,後進兩步」的方式,最終贏得了談判的勝利。

03 站在他人的立場建議,別人更容易採納

站在他人的立場上來分析他人的問題,能夠給他人一種為他著想的感覺,這種投其所好的技巧往往具有更強的說服力。

卡耐基有一段時間租用某家飯店的大禮堂來講課。有一天,他突然接到通知,說租金要增加三倍。卡耐基便去和這位經理交涉,他說:「我接到通知,有點兒震驚,不過這不怪你。如果我是你,我也會那樣做。因為你是飯店的經理,你的職責就是盡可能地使飯店獲利。」

緊接著,卡耐基為他算了一筆賬:「當然,將禮堂用於辦舞會、晚會也會獲得大利。但是,你攆走了我,也等於攆走了成千上萬個有文化的中層管理者,而他們光顧貴飯店,是你花多少錢也買不到的活廣告。那麼,哪樣更有利呢?」

就這麼幾句話,這位飯店的經理就被他說服了,決定不再漲價。

卡耐基的成功就在於這裡,當他說「如果我是你,我也會這樣做」時,他已經完全站在了那位經理的立場上看問題了。接著,他又站在經理的角度上算了一筆賬,從而抓住了經理的訴求——盈利。而最終的計算結果是,那位經理心甘情願地終止漲價,讓卡耐基繼續在禮堂裡講課。

可見,面對不易被說服的人,最好的辦法就是,使對方認為你與他是站在同一個立場上的。站在他人的立場上,幫助別人分析問題,就能給人一種為他著想的感覺。這種換位思考的說服方法,往往具有非常強的說服力。

一般來說,當你和要說服的對象較量時,雙方都會產生一種防範心理,特別是在危急關頭。這時候,要想成功說服對方,首先就要消除對方的防範心理。那麼,如何消除呢?從潛意識層面來說,防範心理的產生是一種自衛,也就是當人們把對方當成假想的敵人時產生的一種自衛心理。要想消除這種防範心理,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反覆給予暗示,向對方表明自己是朋友而不是敵人。這種暗示可以採用各種方法進行,比如噓寒問暖、給予關心和幫助,等等。

04 用玩笑的方式提出建議,別人容易聽進去

在生活中,如果把一些讓人不高興或忌諱的事情直接說出來,對方會很難接受。而如果採用開玩笑的方式委婉含蓄地講出來,則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般來說,有了好的建議應當從正面講出來,可是那些固執己見的人通常是不容易接受別人的正面勸導的。如果直接去和他爭辯,不但會弄得雙方臉紅脖子粗,不歡而散,而且無法達到說服對方的目的。

這種時候,如果採用玩笑的方式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把要表達的想法蘊藏其中,往往會在笑聲中被對方接受,從而得到想要的效果。

春秋時期的晏子,就是一位提建議的高手。他每次提出的建議都能得到國君的採納。其中的訣竅就是他提建議的方式。

比如,齊景公在位時,刑律繁多而嚴苛,許多人遭到被砍腳的處罰。面對這項苛政,晏子想進諫,可是又擔心和國君起正面衝突,收到相反的效果。

有一次,機會來了。齊景公問晏子說:「您住在市集附近,知道什麼東西貴,什麼東西便宜嗎?」

晏子說:「當然知道。假腳貴而鞋子便宜。」

「為什麼?」齊景公大惑不解地問。

晏子長吁一口氣,淒楚地說:「只是因為現在,由於犯了大小不等的錯而被斷腳的人比比皆是,鞋子對於他們來說,已經派不上用場了,不如假腳來得實用,所以鞋子就沒人買了,而假腳卻不夠賣!」

「哦……」齊景公半天說不出話來,臉上露出悔愧的神色,自言自語地說:「我太殘忍了,對老百姓太狠心了。」第二天,他就向全國發出了減輕刑罰的命令。

聰明的人會在適當的時候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晏子就是利用玩笑的方式點醒了齊景公,既達到了勸諫的目的,又不失幽默。而如果他直接向齊景公建議減刑,可能達不到目的,還會引起齊景公的不悅,到頭來事與願違,還將累及自身。

相傳,五代十國時期,南唐的稅收很重,全國上下怨聲載道,可是都不敢直言。當時,都城金陵連續幾年大旱,百姓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度日艱難。有一次,南唐皇帝李煜視察國情時,見到國都久旱無雨,便問道:「為什麼外地都下了雨,而偏偏京城不下呢?」這時群臣裡走出一個人,叫申潮高,彎身施禮後答道:「雨不敢下到京城裡來,因為它也怕被徵稅。」李煜聽後沉思半晌,明白稅收得太重了。不久之後,許多苛捐雜稅便被取消了。

在生活中,人們常說這樣一句話:「有事請直說吧!」可是不見得所有的「直說」都能夠被接受,有時候直說是要分場合和時間的。

有一位老人向所居住的小區管理員反映,說樓上的小伙子活潑好動,就連晚上也不閒著,他在樓下睡不好覺,如果直接去找小伙子吧,又怕他不高興。

為此,小區管理員就在一次和小伙子閒聊時講了一個笑話:有一個老頭總失眠,每天晚上都很難入睡,而樓上住了一個經常上晚班的小伙子。小伙子每天下班回家,雙腳一甩,鞋子「登登」兩下,重重地落在地板上,每次都把很不容易入睡的老頭驚醒。老頭提了意見,當晚小伙子下班回來,習慣性地甩出了一隻鞋。剛甩出第一隻鞋後,他突然想起了樓下老頭的話,於是便脫下了第二隻鞋,輕輕地放在地板上。第二天一早,老頭埋怨小伙子道:「你一次將兩隻鞋甩下,我還能重新入睡;你留下一隻沒甩,害得我等你甩第二隻鞋等了一晚上啊!」

管理員的笑話才說完,小伙子就明白了他的意思,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管理員採用這種方式巧妙地暗示小伙子,取得的效果遠比他把小伙子叫到身邊直接告訴他「晚上回來的時候動作輕一點兒,不要打擾到別人休息」要好得多。

總之,在生活中,面對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情,需要採取不同的說話方式。有時候,直來直去的話很難讓人接受,尤其是說一些不高興或是別人忌諱的事。如果你能換一個角度,用玩笑的方式委婉、含蓄地把建議提出來,聽者就會很受用。這樣,你的觀點就很容易被接受,從而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加和諧。

05 動之以情,說服別人就會很簡單

有一句話說得好,「通情才能達理」。我們要想說服一個人,首先要打動對方的心。

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說服是通過演講使聽眾動感情而產生效果的,因為我們是在痛苦和歡迎、愛和恨的波動中做出不同的決定的。」

其實,說服的過程就是一個情感互融的過程。人是有感情的高級動物,人心是肉長的,真正鐵石心腸的人是非常少見的。在和別人進行交談並勸說對方接受自己的觀點,或者是在尋求幫助時,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往往更有說服力,更能加大成功的砝碼。

當林肯還在當律師時,有一天,一位老態龍鍾的婦女找到他,向他哭訴了自己不久前被欺侮的事情。原來,這位老婦人是獨立戰爭時期一位烈士的遺孀,每個月僅靠領取撫恤金來勉強維持生活。但是不久前,當她像往常那樣去領取撫恤金時,出納員竟要她支付一筆手續費後才能領錢。可這筆手續費太多了,差不多是撫恤金的一半,等於是變相勒索。林肯聽完老婦人的哭訴後,感到怒不可遏。他一邊安慰老婦人,一邊答應幫她打贏這場沒有證據的官司。

當法庭開庭後,被告矢口否認,原來,那個黑心而狡猾的出納員是口頭上進行勒索,並沒有留下憑據。情況進展對林肯這方十分不利。

輪到林肯發言了,庭內上百雙眼睛緊盯著他,看他有什麼辦法可以扭轉局面。林肯首先以真摯的感情述說了獨立戰爭前美國人民所受的深重苦難,把聽眾引入到了對美國獨立戰爭的回憶。然後,他用飽含淚水的神情,述說愛國志士們是如何忍饑挨餓地在冰天雪地裡戰鬥,直到為自由而灑盡最後一滴血的。講到這裡,他的情緒突然間激動起來,言語就像夾槍帶劍一般,鋒芒直接指向那個企圖勒索烈士遺孀的出納員。他說:「如今,所有的事實都已經成為陳跡。1776年的英雄們,早已長眠於地下,可是他們那衰老而又可憐的遺孀,還生活在我們的身邊。現在,其中的一位受到了極不公正的待遇,並且就站在我們的面前,要求我們替她申訴。這位老太太從前也是一位美麗的少女,也曾擁有過幸福而快樂的家庭生活。可是,她已經犧牲了一切,變得貧窮無依,不得不向享受著革命先烈們爭取來的自由的我們請求援助與保護。請問,我們能夠視若無睹嗎?」

林肯的發言到此戛然而止。現場的聽眾早已深深感動了,有的人為老婦人流下了同情之淚;有的人想要撲過去痛打被告;有的人還當場解囊相助。最後,在聽眾的一致要求之下,法庭通過了保護烈士遺孀不受勒索的判決。

林肯沒有糾結於勒索這一案情,而是牢牢地抓住了老婦人是烈士遺孀的這個關鍵身份,以真摯的情感及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引發了人們對遺孀的同情和憐憫,最終說服了聽眾,說服了法庭,也為老婦人贏得了應該享有的待遇。倘若林肯不能觸發聽眾們心底的情感,那麼這個案子恐怕就會是另外一種結局了。

06 強調普遍性,助你輕鬆說服對方

任何人或多或少都有一種「希望和別人一樣」的同步心理。在勸說對方時,我們可以抓住這種心理,促使他們盲目做出與他人一樣的舉動。

美國的心理學家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先僱用一些人,告訴他們實驗的內容,然後叫他們在紐約的大馬路上集合,故意朝著一幢大廈往上看,以觀察過路人的反應。

結果發現,抬頭看大廈的實際人數越多,路人的反應也越大。如果有三個實驗者同時抬頭看大廈,大約就有六成的過路人也會抬頭往上看;如果有五個以上的實驗者那樣做,大約就會有八成的行人駐足而立,形成一大群人觀望的景觀。

從這個實驗可以看出,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種「希望與別人採取同樣行動」或「希望與別人相同」的潛在心理,我們稱之為「同步心理」或「從眾心理」。「大家都這樣」等字眼的頻繁使用,正是這種心理的體現。所以,你想要說服他人時,可以巧妙地利用這種心理,從而達到說服的目的。

王先生和妻子結婚三年了,有了一些積蓄。妻子想買一套更大的房子,而王先生擔心還貸壓力,一直不願買房。於是,妻子試圖說服丈夫。

妻子:「聽說隔壁李先生買了新房,是一座小型花園別墅,樓上樓下,好像有200平方米呢。真好啊!樓上的小馬和小劉也都買新房子了。唉,真是讓人羨慕。什麼時候我們也能和他們一樣呢?」

王先生:「是嗎?小馬和小劉也買房子了?真是年輕有為啊!唉,看來我們也得加快腳步才行,不能在這裡待上一輩子!可是貸款購房的利息高得驚人啊。」

妻子:「小馬比你還小好幾歲呢。為什麼人家行,我們就不行呢?現在貸款購房的人多了去了,況且我們家也還負擔得起。試試嘛!不如這個星期我們去看看。現在正是促銷那種花園別墅的時候。買不買再說,看看也不錯!」

於是,星期天一到,夫婦倆就帶著孩子去看房了。

妻子:「這地方真好啊!環境好,又安靜,孩子上學也近,而且房價也是我們負擔得起的。一切都那麼讓人滿意,不如我們乾脆買下來吧!」

王先生:「嗯,是啊!確實不錯。我們應該負擔得起。就這麼決定吧!」

這句話正中妻子的下懷。其實,她已經察覺到丈夫的決心一直在動搖,於是就先舉出鄰居李先生的例子,繼而運用「樓上小馬和小劉都買房子了」「大家都不惜貸款購房」等一連串話語,來激發丈夫的同步心理,一步步推著他做出了決定。

人們在受到這類刺激後,通常很容易就會變得沒主見,掉入盲目「從眾」的陷阱。事實上,這也是大多數推銷員或店員經常使用的策略,他們搬出「大家都在用」或「知名的人也都用」等推銷語言,促使客戶下定決心購買產品。

一個走家串戶的推銷員,看到一個家庭主婦正在使用單缸洗衣機洗衣服,便走上前說:「勞駕,我打聽一下這些人的住址,您認識嗎?」緊接著,他說出一大串住在附近的房主的名字。洗衣者說:「都認識呀,有事情嗎?」推銷員說:「他們都買了我廠的新型雙缸洗衣機,我去徵求意見。」洗衣者說:「聽說了,他們都很高興,我也想買一台雙缸的,你那兒還有嗎?」這就是利用了人們的從眾心理。顧客往往認為一個人的判斷可能是錯誤的,但大多數人的判斷就不可能有錯誤,眾人都買的東西肯定好。

所以,當百貨公司或超級市場舉行特價拍賣時,可以看到很多家庭主婦一擁而上,爭先搶購拍賣品。其實,這些家庭主婦並非真的需要這些東西,這些拍賣品的價格也不見得很便宜,但她們很多人就是抱著「別人那樣做,所以我也要那樣做」的心理去搶購。因此,在想要說服他人時,你不妨也來試試這個方法。

07 巧妙運用數據,增加說服力

數字是一種很有說服力的語言,越是明確的數字資料,越能令人信服,在與他人交流時,若能巧妙地運用數據,則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和別人進行溝通時,要想說服對方,如果能巧妙地運用數據,那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數字是最簡單明瞭的,它能給人一種真實、具體的感覺,讓對方在腦海中產生清晰的圖像,尤其是在使用對比性數字時,其效果要比單純地羅列數字更加明顯。

1922年,來自紐約的一位名叫貝拉·伯朱格的女國會議員進行了一次演講,她呼籲在政治生活中給女性以平等的地位。

她說:「幾個星期之前,我在國會聆聽總統對全國發表講話。當時總統說這裡雲集了美國政府的全體成員和內閣成員。我環顧四周,在我周圍落座的七百多名政府要員中,只有12人是女性,在435名眾議員中只有11人是女性,內閣人員中沒有女性,最高法院中也沒有女性。」

她列舉的這些對比性鮮明的數據,充分說明了她的觀點,很好地揭示了美國政治生活中男女的不平等地位。在如此確鑿的數字面前,任何人都不得不承認,在這個國家的政治生活中確實存在著嚴重的性別歧視問題。

這就是數字的力量。它意味著鐵一般的事實,比任何苦口婆心的勸說都更具說服力。

下面是兩個重點高中的招生簡章,看看哪個更具有說服力?

第一個學校:本校是省立重點中學,師資力量雄厚,校風嚴謹、務實,校園環境幽雅,是你理想的選擇。今年計劃招生600人,要求……

第二個學校:今年本校高中畢業班考上重點大學的有418人(其中升入清華大學49人、北京大學85人),考上專科學校的有336人,升學率達到93%……本校師資力量雄厚,資深教師286人,其中155人獲得全國優秀教師稱號;本校擁有全國最先進的教學實驗室和多媒體教學設備……進入本校就等於一隻腳邁進了清華、北大。你做好準備了嗎?

看完上面兩個招生簡單,相信大家都會認為第二個學校更具有說服力。當我們看到第一個簡章時,並不會注意「重點」「務實」之類的詞語,或許只會簡單地瀏覽一下具體要求。從介紹的情況看,無法激起我們想要進入該校的強烈意願。而第二個簡章呢,我們一看到,就會想像到自己也許3年後也能成為考入清華大學49人中的一員,就算不那麼順利的話,至少也會成為考入北京大學85人中的一員吧。所以,很明顯,應用具體數字的第二個招生簡章更具有說服力。這就是數字的說服力量。

總之,數字也是一種有說服力的語言。越是明確的數字資料,越能令人信服,給人一種真實的感覺。因此,當你想要說服別人時,在適當的情況下,不妨也採用這個辦法。

08 迂迴出擊,才能不碰釘子

在說服別人時,為了不碰釘子,避免和對方正面交鋒,必要的時候,我們可以使用迂迴的說話策略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戰國策》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

魏王準備派兵攻打趙都邯鄲。謀臣季梁聽到這件事後,趕忙從旅途中返回,前去謁見魏王。他對魏王說:「今天我回來的時候,在大路上遇見一個人,正趕著馬車往北面走。他告訴我說,他想到楚國去。我提醒他說:『您既然要到楚國去,就應該往南走才行呀,為什麼要往北走呢?』他說:『我的馬是日行千里的好馬。』我說:『馬雖然不錯,但是這也不是去楚國的路啊!』他說:『我帶的路費多。』我說:『路費即使再多,但這也不是去楚國的方向啊。』他又說:『我的車伕趕車技術高超!』我最後說:『這幾樣越好,反而會使您離楚國越遠!』如今,大王您身為霸者之一,剛剛獲得天下的欽佩,卻想仗著國富兵強去攻打趙國,您的目的是想擴大領土,遠播威名。可是趙國並非弱小,如果進攻不利,反而會削弱魏國,那麼距離大王的事業無疑是越來越遠了。這不就和那個想去楚國,卻偏偏要往北走的人一樣了嗎?」

魏王聽完故事後,頓時醒悟,立即打消了攻打趙國的念頭。

試想一下,如果季梁不採用迂迴的方式,直接勸諫魏王不要攻打趙國,恐怕魏王很難接受。

因此,當別人拒絕你的要求時,不妨也採用這種「迂迴」的方法,繞開當時的話題,與對方巧妙周旋,然後再見機行事,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

有一次,某足球評論員想要採訪荷蘭球星古力特。可是剛一交談,對方就拒絕了他的要求,談話頓時陷入了僵局,該怎麼辦呢?請看看這位評論員是如何讓談話繼續進行下去的。

古力特:「對不起,我不接受記者的採訪。」

評論員:「您誤會了,我不是想採訪您。」

古力特:「那麼,你要做什麼?」

評論員:「我只是想向您祝福,您看我手中這摞信,都是喜歡您的球迷們寫給您的。這些信表達了一個意思,就是向您祝福。」

古力特:「中國球迷們真讓我感動。」

評論員:「那麼,我能不能代表中國球迷問您幾個問題?」

古力特:「當然可以了。」

評論員聰明地採用「迂迴」的策略,繞開了對方不願意觸及的話題。先以自己的誠懇態度爭取到了和對方說話的機會,然後表達祝福,遞交信件,繞了一個大圈子,最後又回到了起點,順利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09 移植意見,讓對方覺得那是他自己的主意

在說服別人時,如果我們能把對陣的雙方納入同一個戰壕裡,置於同一條戰船上,這樣得出來的結果,就不再是某一方勸說另一方面服軟而來的,而是雙方共同「謀」出來的。

沒有人願意被強迫或者被命令去做某件事情,即使他認為那是自己應該去做的,或者是自己必須這麼做。相對於別人的意願,人們通常更關心的是自己的意願和需要。

因此,如果你打算把自己的意願塞進別人的耳朵裡,不妨先考慮一下應該怎樣去做,如何才能讓對方心甘情願地接受呢?

羅斯福總統在這方面可謂是「高手」,能運用自如。當他還在紐約州當州長的時候,他就跟州內的那些政界要人相處得特別融洽。大家都知道,這其實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究竟使用了什麼妙方呢?其實很簡單,那就是當他想要別人同意某一件事情、某一項決定的時候,他總是想方設法讓對方覺得那是對方自己的主意——誰會不同意自己的主意呢?

羅斯福曾經成功地推行了一些這些政要本來不喜歡並且也不會讓其通過的方案。他是怎麼做到的呢?我們不得不佩服羅斯福的領導才能。比如,當一個重要的職位空缺的時候,羅斯福會請那些政界要員來推薦合適的人選。一開始,他們推薦的是一個不受歡迎、需要被照顧的人選,但是羅斯福告訴他們,這樣的人選公眾肯定不會喜歡。接著,他們推薦了一個沒有多大本事可也沒有多大缺點的人。羅斯福同樣告訴他們,這樣的人公眾也不會喜歡。然後,他們推薦了相對來說比前兩次要好的人選,但還是不理想——實際上,他根本不符合羅斯福的要求。

羅斯福並沒有說出來,而是對那些政界要人表示感謝,因為推薦人選確實是一件比較麻煩的事情。他請他們再次慎重考慮,以求達到一個完美的結果。他們也覺得,這樣的人選確實不理想,於是就推薦了第四個人。這個人也是羅斯福理想的人選。最後,羅斯福任命了這個人,並把功勞算在了那些政界要人的頭上,就這樣取得了皆大歡喜的結果。這時候,羅斯福趁機說:「各位先生,剛才我做了讓你們高興的事情。而現在,我想該是你們讓我高興的時候了吧?」接著,他就提出了自己的方案,而那些反對者們也表示支持這個方案。

即使在做了總統以後,羅斯福也一直在使用這個方法。無論什麼事情,他都盡可能多地去徵詢別人的意見,並對他們的建議表示理解和尊重。當羅斯福需要別人同意自己的意見時,也往往想辦法讓對方覺得那是對方自己的主意,而羅斯福只是聽從了他的建議而已。

如果你想要別人贊同你的觀點,就必須想法讓對方覺得那是他自己的主意,而不是你的命令或者強迫,這樣他才會欣然接受。

讓別人以為那是他自己的主意,可以算是一種逆向思維。當你不能輕易地說服別人的時候,何不讓他自己去說服他自己呢?影響一個人最好的辦法,就是在不經意間把一種意見移植到他的腦海中,從而變成他自己的意見。為此,你只需適當地給他幾點提示,讓他主動思考下去,他就會得出跟你一樣的結論。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你這麼做的意圖不要過於明顯,否則會讓他產生牴觸情緒。

10 循循善誘要比苦口婆心更有效

苦口婆心的勸說,任何人聽多了都會有些膩煩。而如果採用循循善誘的方式,就會讓對方不再產生排斥心理,從而贏得情感上的支持,那樣對方接受起來就會容易得多。

當你的親人、朋友屢屢犯錯的時候,你是否曾經苦口婆心地勸過對方?如果對方置之不理,甚至出言頂撞,你是否有被氣得頭暈的感覺?如果有的話,那你就一定要改變一下自己的說話方式。其實,苦口婆心的勸導並不是一個好辦法。因為當它到達一定程度時,往往有種哀求的感覺,你越是這樣勸導,對方就越是理直氣壯,越是頑固執著,所以必須採取另外一種方式。

其實,對方之所以如此頑固,是因為他根本就沒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所以,勸導的方法應從這一點上著手。通常是採用一種誘導的方式,讓對方先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然後他自然就願意改正了。任何人對他人的勸導都有一種天然的排斥,所以勸導是很難走進對方的內心世界的。在這種情況下,任何苦苦哀求都是沒有用的,只有採用循循善誘的方式,才能讓對方逐漸接受我們的觀點。

俄國偉大的十月革命剛剛勝利的時候,象徵沙皇反動統治的皇宮被革命軍隊攻佔了。當時,俄國的農民們打著火把叫嚷著,強烈要求將這座像征著封建皇權的建築燒掉,而將這座舉世聞名的皇宮付之一炬,只是為了發洩他們心中對沙皇的仇恨。一些有知識的革命者紛紛前來勸說,可是全都無濟於事。

列寧得知這個消息後,立刻趕到現場。面對著那些義憤填膺的農民,列寧很懇切地說:「農民兄弟們,皇宮是可以燒的。但是在點燃它之前,我有幾句話要說,你們看可不可以呢?」

農民們一聽這話,便知道列寧並不反對他們燒,於是回答道:「完全可以。」

列寧問:「請問這座房子原來住的是誰?」

「是沙皇,俄國原來的統治者。」農民們大聲地回答。

列寧又問:「那它又是誰修建起來的呢?」

農民們堅定地說:「是我們人民群眾。」

「那麼,既然是我們人民修建的,現在就讓我們的人民代表住,你們說,可不可以呀?」

農民們點點頭。

列寧再問:「那現在還燒嗎?」

「不燒了!」農民們齊聲答道。

就這樣,這座偉大的建築物終於被保住了。

遷怒於物,往往是情感樸直、思維簡單化的一種表現。這時候的關鍵就在於如何疏導。面對激憤的群眾,列寧幾句循循善誘的問話,就幫助群眾理清了思路,最終保住了這座舉世聞名的建築。他採取的步驟是,首先是理解並贊同群眾的觀點,這樣可以爭取到引導群眾的時間和機會。然後正本清源,讓農民們懂得皇宮雖然原來是沙皇居住的,可它卻是人民群眾修建的。現如今從沙皇手中奪回來了,理應歸還人民群眾,應該讓人民代表去住。這個道理是能說服人的,所以農民們點頭同意了。最後一問,是強化誘導結果,讓農民們明確表態「皇宮不燒了」,從而完全達到了說服的目的。

其實,循循善誘就是一種言語上的佈局,也就是說我們在勸服對方的時候,要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來安排自己的談話內容與談話方式,而且要讓自己的每一句話都充滿誘惑力,從而引導對方按照我們的邏輯思維去思考問題,並最終認同我們的觀點。

實際上,循循善誘之所以比苦口婆心更有效,就是因為它從一開始就能夠打破被說服者的排斥心理,這樣就贏得了情感上的支持。再加上循循善誘本身所具有的說服力,它能從明辨是非的基本觀點出發,讓對方恢復理性思考,最終改變其固有的觀點。苦口婆心的勸說則容易使被說服者產生反感,甚至發怒,從而使得對方根本聽不進你的勸說。

總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認知和對事物的判斷,要想改變別人的觀點是十分困難的。如果主動挑起與對方的爭辯,其結果往往會適得其反,根本達不到勸說的目的。這個時候,循循善誘將會起到特別重要的作用,它能夠幫助我們把觀點逐步滲透到對方的思維中去,並最終使其改變原來的想法。

11 創造說「是」的氛圍,不讓對方有說「不」的機會

在勸說他人時,如果一開始就能讓對方說「是」,那就等於成功了一半。如果讓對方連續說更多的「是」,那這件事的成功就有99%的把握。

俗話說,「好的開始等於成功的一半」。這句話用到說服的工作中也是成立的。

人的思維都是有慣性的,當你朝著某一個方向思考問題時,你就會希望能一直考慮下去,這就是一些人一旦沉醉於某些想法之後難以自拔的原因。因此,當你在說服一個人的時候,就可以利用這種慣性,從一開始就引導對方說出更多的「是」。這樣,你提出的建議或意見就比較容易獲得對方的認可。

因此,在我們說服別人的時候,首先要把對方看成會接受你的意見或建議的人,比如,「我知道你能把這件事情做得很好,只是不願意去做而已」「你一定會對這個問題感興趣的」等。事實證明,如果從積極主動的角度去啟發、鼓勵對方,就會幫助對方提高自信心,從而愉悅地接受你的意見。

史密斯是美國一家電器公司的銷售主管。有一次,他到一家不久之前新發展的客戶那裡去,想把一批新型電動機推銷出去。可是,當他剛走進這家公司時,總工程師就劈頭蓋臉地把他訓了一頓:「史密斯,難道你還指望我們再多買你幾台電動機嗎?」

史密斯被這句話給弄糊塗了。經過一番瞭解之後才知道,原來這家公司通過使用,認為從史密斯那裡購買的電動機發熱超過了正常標準。史密斯心裡明白,如果與總工程師強行爭辯到底,是沒有任何好處的。所以,他決定用一種新的說服方法來說服對方,也就是創造說「是」的氛圍,不讓對方有說「不」的機會。

史密斯把情況徹底瞭解清楚後,先故意詢問總工程師:「好吧,尊敬的先生,您的意見我是認同的。假如那些電動機發熱過高,別說再買,就算是已經買了的也要退貨,對嗎?」

總工程師的反應果然如史密斯所料,答道:「是的!」

「當然,電動機是會發熱的,只是你不希望它的熱度超過規定的標準,是不是這樣?」

「是的。」總工程師又一次肯定地回答。

史密斯接著問道:「按照標準,電動機的溫度可以比室溫高出72華氏度,是嗎?」

「是的,」總工程師又說,「可是你們的產品卻比這個要高出很多,那溫度高得簡直叫人沒有辦法伸手去摸。你說,這難道不是事實嗎?」

掌握了足夠的事實,史密斯並沒有爭辯,問道:「你們車間的溫度是多少?」

總工程師稍微考慮了一下,說:「大約是75華氏度。」

聽完總工程師的回答,史密斯拍拍對方的肩膀說:「車間溫度是75華氏度,再加上應有的72華氏度,一共是147華氏度。如果把你的手放進147華氏度的熱水裡,手是不是會被燙傷呢?」

總工程師雖然不情願,可是也不得不點頭稱是。

史密斯接著說:「那麼,以後你就不要再用手去摸電動機了。請您放心,這種情況是完全正常的。」

談判結束了,史密斯順利地說服了對方,消除了對方對其產品的偏見,並且又談成了一筆生意。

史密斯最初所提的問題,都是被說服者所贊同的,他用一系列機智而巧妙的發問,獲得對方一系列「是」的回應。在整個說服過程中,史密斯從一開始就讓對方說「是」,從而使整個談話都趨向於肯定的一面。這樣做有助於對方放鬆情緒,使整個過程保持和諧的氣氛。相反,如果說「不」,就容易造成雙方的對立情緒,使對方產生一種抗拒的心理。所以,在說服一個人的時候,從一開始就要盡量不讓他反對,這一點對於最終能否說服成功是至關重要的。

12 剝繭抽絲,誘導對方自我否定

我們在勸說他人之前,應當在心裡做好一個完整的計劃。然後利用剝繭抽絲的方式,層層深入,誘使對方進入你布好的「陷阱」之中,進行自我否定。

我們每個人在說話做事之前,心裡都應該有一個完整的計劃。每一步要怎樣誘導,怎樣發問,在談話之前都應當經過深思熟慮。這種環環緊扣、步步深入的談話策略,可以誘導對方否定自己的不當觀點。

某飯店服務員王小姐拾到一部顧客遺失在店內的手機,想悄悄據為己有,被領班李大姐發現了,讓她上交。

可是,王小姐卻說:「手機是我拾的,又不是偷的,更不是搶的,不上交也不犯法。」

李大姐說:「小王,你知道什麼叫不勞而獲嗎?」

王小姐生氣地說:「不知道!」

李大姐說:「不勞而獲就是指不經過勞動而佔有勞動果實。」

「您怎麼也學會咬文嚼字了?」王小姐有些不耐煩了。

李大姐耐心地問道:「你說,搶東西是不是不勞而獲?」

「是的。」

「那偷東西是不是不勞而獲呢?」

「當然也是。」

「那拾到別人的東西據為己有,是不是也是不勞而獲呢?」

「這……當然……」王小姐說不出話來了。

李大姐順勢說道:「拾到別人的東西據為己有與偷、搶得來的東西,在不勞而獲這一點上是一樣的。除了不觸犯國家法律外,我們還應當具有一定的社會公德。再說店裡也有工作守則,拾到顧客遺失的物品一定要交還。你可千萬別犯糊塗啊!」

經過李大姐的勸說,王小姐終於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就把手機交了出來。

要想把大道理講好,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學會剝繭抽絲,逐步引導,層層深入,讓對方在心理上慢慢接受你所說的話。從理論上來講,這種說服方法符合心理學的基本規律;從實踐結果來看,只要運用得恰當巧妙,就肯定能收到理想的說服效果。

戰國時期,公輸盤替楚國製造雲梯,準備用來進攻宋國。墨子聽到這個消息後,就趕忙從齊國動身,走了十天十夜,到楚國的郢都去見公輸盤,勸他不要為楚國建造雲梯去攻打宋國。

見面後,公輸盤問道:「先生有何指教?」

墨子故意說道:「現在北方有人想侮辱我,我想借您的力量去殺了他。事成之後,我送您一千兩黃金作為酬謝。」

公輸盤很不高興,斷然拒絕道:「我是講仁義的,不能隨便殺人。」

墨子見公輸盤口稱「仁義」,正中下懷。他立刻借題發揮,慷慨激昂地說:「請允許我向您進言。我在北方聽說您造了雲梯,想要去攻打宋國。可是宋國有什麼罪呢?楚國本來就是地廣人稀,卻拚命在戰爭中葬送自己本來就數量不多的人民,去爭奪更多的土地,這不能算作聰明;宋國並沒有罪,可是您卻要去攻打它,不能算是仁愛;懂得了這個道理,可是卻不去身體力行,以理抗爭,不能算是忠臣;抗爭了卻沒有達到目的,不能算是堅強;殺一個人認為是不義,卻要去殺更多的人,不能算是會類推事理。」

公輸盤被墨子說得啞口無言,只好承認自己為楚國造雲梯去攻打宋國是錯誤的。

在這個小故事中,墨子先借由請求公輸盤助他殺人的一番話來做誘餌,誘使公輸盤親口說出「我是仁義的,不能隨便殺人」的觀點,然後步步緊逼,連連責難,使公輸盤欲辯無詞,只好承認自己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