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好好說話:新鮮有趣的話術精進技巧 > 突破慣性思維進行出價 >

突破慣性思維進行出價

所有談判,討論的都是條件,而什麼時候、由誰、用什麼樣的理由、以什麼方式、提出怎麼樣的條件,幾乎構成了所有談判的主要內容。下面,我們將介紹幾種常見而且有效的提條件的方式。

先發制人的定錨效應

〈誤區〉

開價應當後發制人

很多時候我們需要與他人展開一段合作,但由於合作雙方彼此之間不太熟悉,或者雙方雖然熟悉,卻正在涉足一個全新的合作領域,使得雙方打算開始的交易在價格上沒有定例或標準可循,需要雙方從頭商定。

在大家都不熟悉的情況下,大多數人會選擇「後發制人」的開價策略,在談判開價時盡量「打太極」,希望對方先開出價格,自己好隨機應變討價還價。舉個例子:

朋友小賈在家鄉小鎮開了一家花店,因為他插花的手藝全鎮一流,店舖裡的花籃和花束都賣得很好。前不久,有個老顧客登門,想請他為自己的婚禮外場花藝佈置提供全套設計服務。他和顧客很快商定了服務的大致內容,可是在談到酬勞的時候卻卡殼了——因為在那個小地方,從來沒人做過這種生意,誰也不知道收多少錢合適,於是雙方的談判頓時陷入僵局:

小賈:「這次外場佈置您打算花多少錢呢?」

客人:「我不知道啊,你覺得收多少錢合適?」

小賈:「要不您給一個預算吧,我再來增減一下佈置的項目。」

客人:「沒有什麼預算,關鍵是效果要好,要物有所值!」

……

這樣推來推去談了十幾個回合,兩人也沒談出個價格。

看得出,後發制人其實並不是所有談判的通行原則,當遇到案例中這種談及新業務、新項目,因為市場價格標準模糊而可能陷入議價拉鋸戰的情況時,一直抱持後開價的談判策略,反倒使談判走入僵局。

〈小訣竅〉

率先出價搶得先機

報價的過程是一個心理博弈的過程,果斷率先出價反而能在談判中佔盡優勢。具體來說,此時先出價至少可以彰顯三大優勢:

優勢1:先報價,會給對方以「賺到」的心理感受

就拿小賈來說,假如他心理預期的成交價格是2萬元,如果他先報價3萬元,顧客可能不會接受,但在隨後的議價過程中,顧客只要砍掉一點點價,就會產生「比最開始還賺了」的感受,談判的進程更容易推進。結果很可能會在比較高的價位,比如2.5萬元或2.8萬元成交。反之,倘若對方先開口報價,比如1萬元,那麼小賈每一次試圖加價都會讓顧客感覺受到損失,總會千方百計地阻止成交價格繼續上漲。

優勢2:報價配以合適的方式,能夠激活談判桌上的「定錨效應」

所謂「定錨效應」,就是人們在衡量和判斷時,總是傾向於給予最初獲得的信息更多的重視,這些最初的信息就像船錨定住船的位置一樣,會全程制約評估的進行。

某顧客在商場一家服裝店看到一件心儀的外套,要價5000元,那麼他就會下意識地接受這附近店面的此類衣服價格都「應該」是這個價位。繼續逛的時候發現旁邊的店面,類似外套標價6000元或4000元,這都不會讓顧客感到奇怪。但如果第一家店的價格是500元,那旁邊店面動輒數千元的價格就會讓他難以接受。

案例告訴我們,因為顧客的心理價位總是被首先看到的標價錨定,這也是在大商場裡,同價位的品牌總是傾向於放在同一個區域的原因之一。

優勢3:在果斷先報價的一方開口後,另一方想要砍價,就必須講出理由、給出承諾

再回到本節開始的例子:

小賈的顧客還價時可能會說:「這個價格確實有點高,你看,只要這次效果好,以後我就多介紹一些朋友到你這兒來買花、做佈置,這次就給我便宜點,也算給我婚禮幫了一個大忙,2.5萬元怎麼樣?」

此時小賈再大方成交,不僅能收穫幾乎相當於花店兩個月銷量的大生意,還賺取了顧客再介紹新業務的承諾。

〈使用注意〉

先報價確實有助於將正常談判鎖定在你想要的價格區間內進行,但如果報價與對方心理預期差距較大,同樣也容易嚇跑客戶。所以在報價前要充分評估對方的心理預期,也可以參照具有可比性的其他行業報價,在合理範圍內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報價方案。

年輕人要敢於給自己開高價

〈誤區〉

初出茅廬,不如先開低價

每個即將面臨就業的年輕人,在踏入職場之前都充滿了無限憧憬。有些年輕人懷揣著夢想,琢磨著自己去創業,如開個工作室、小餐廳、培訓公司等,給自己打工,圖個自在。但經常讓他們頭疼的一個問題就是:該給自己的產品或者服務開多高的價格呢?開低了,自己不甘心;開高了,又怕把客戶嚇跑。經濟學理論聽了很多,可還是不知道該怎麼定價。

我們先看一則案例:

小劉媽媽是專業學油畫出身。小劉小時候,媽媽帶著小劉到公園練畫。一張風景畫,得花一兩個星期。有一天,一位大叔路過他們身邊,看著小劉媽媽一副即將完成的作品,就問:「您這幅畫多少錢肯賣?」當時小劉就想:這幅畫怎麼著也得賣1000元吧。20多年前的1000元可不是個小數目,而且,小劉媽媽畢業之後就進了電視台工作,並不以賣畫為生。要是成交了,這就是媽媽賣的第一幅畫,能有這樣的成績已經相當不錯了。

在不知如何定價的時候,很多年輕人都會陷入和小劉一樣的誤區:既然不確定什麼價格合適,不然就定個低一點的吧。

這樣做的弊端是很明顯的:

第一,會降低自己的產品或服務在客戶心目中的價值。

第二,就算因為價格較低,銷售的速度會快一些,但定低價給自己帶來的心理暗示卻是消極的;產品的檔次和出售的平台完全不同,也容易給自己帶來低人一等的感覺,成為阻礙年輕人奮鬥的心魔。

第三,低價或許會讓自己所定的價格很可能配不上自己提供的服務或產品,最後虧的還是自己。

〈小訣竅〉

讓高價為你開路

讓我們繼續講完上面那個故事。

小劉正這麼想著,小劉媽媽卻已經輕描淡寫地說:「3000元。」小劉當時差點沒翻湖裡去。這位大叔一聽,騎上自行車就走了。小劉就問媽媽:「您又不是畢加索,一幅畫幹嗎賣這麼貴?」小劉媽媽說:「作畫要有功力,賣畫要有魄力。如果真遇到投緣的買家,寧可送畫給對方,也不能賤賣了。」

後來,這幅畫還真賣了3000元。

所以,年輕人,特別是打算或者剛剛創業的年輕人,開始時應該勇於給自己開高價。這樣做,至少有三個好處。

好處1:滿足客戶多元需求

很多人都以為,客戶買東西最看重的是價格。其實真不一定,很多客戶最看重的往往是產品的檔次和品牌。但怎麼判斷檔次和品牌呢?客戶只能通過蛛絲馬跡來推測,而價格就是最好的風向標。一般人都覺得,價格擺在這兒,檔次就在這兒,一定就有它的不凡之處。這正是高價策略的心理學基礎。

與此同時,人總是有虛榮心和社交需求,有些東西是需要向別人展示的。比如,掛在客廳裡的字畫、擺在辦公桌上的工藝品、給老婆買的結婚紀念日禮物等,問起價格時,50元和5000元的感覺肯定是不一樣的。雖然說重在心意,但是很多心意需要用價格來體現。所以,千萬別怕高價把客戶嚇跑了,因為高價可能正是他所需要的。

好處2:幫助年輕人建立職業自信

自信,對於開始闖蕩社會的年輕人來說至關重要。有職業自信,更容易獲得事業上的發展,而自信心有時是需要外在的東西來支撐的。

敢給自己開高價,就表示我們有底氣、有信心自己的勞動就是值這麼多錢的。特別是當我們開了高價、東西又真能賣出去,而且獲得更高的回報時,就會形成一個自我強化的反饋環。於自己,更穩固了職業自信;於事業,有了更充足的發展資金和品牌效應。可謂一舉兩得。

好處3:立於不虧之地

很多年輕人會擔心:開高價,是不是反而會很容易被別人砍價啊?可是我們要明白,既然是做生意,就一定會碰到討價還價的人,甚至是講價高手。而且,很多愛砍價的人,不管我們開多低的價,他還是會覺得不夠低,問題不是我們的價格開得高,而是對方這種佔便宜的心態。我們開價再低,碰上這種人,他都是要砍的。

所以,我們不妨一開始就定高價,對自己的產品或服務形成自我保護,表明價值,不願讓步,這樣傳遞出去的信號就是:「我的產品不愁賣,你不買自然有人買,別回頭後悔想買都沒了,吃虧的還是你。」利用這樣的心態,對方讓步的可能性也很大。就算退一萬步,真的被對方砍了價,那高價格給自己留下的被砍價空間也會多一些,少賺一點至少不會賠本。這是我們所說的「立於不虧之地」。

〈使用注意〉

在這裡需要特別提醒大家的是,這則技巧有它的適用範圍:

第一,最好是年輕人自己創業做老闆,而不是給成熟的企業打工。成熟的企業已經有了自己穩定的營銷體系,開高價的策略不一定跟它相容。

第二,我們所銷售的產品或者服務,最好在市場上沒有完全相同的競爭者,而且沒有客觀的指標來定價,比如文創藝術作品、設計類、高端服務類等,這樣客戶沒有辦法做橫向對比,會給我們留下彈性定價的空間。

第三,雖說是開高價,但也不能太離譜,如一條毛巾賣20萬元。不排除我們真的能做到,所以還是要和自己的實力相匹配。

而且,這個定價的度自己得把握好,也不要指望一蹴而就。萬一一開始定價過高,別覺得不好意思,根據市場反應進行調整就是了。所以,寧可定高了,也別定低了。

常用句型

● 您好,我這邊的價格是……

在開高價的時候,要表現得果斷、堅定,因此簡潔地說「價格是多少」就可以了。換個角度想,這也是對客戶的尊重——誰會希望自己下定決心購買的產品或服務的提供者,是個自己都對開出來的價格沒有信心的人呢?

● 抱歉,可能跟您的期望有差別,但它確實是這樣的,因為……(或「請您相信這個價格是我……的決定。」)

很多漫天要價的年輕人之所以讓人反感,其實多半不是源於價格,而是因為不恰當的態度。高價不等於高傲,也不等於輕佻。所以,有人對價格表示質疑的時候,你需要的是不卑不亢的解釋,讓他相信你是經過了考慮,認真開出的這個價格。這樣就算最後價格談不攏,也不至於讓對方心生不快。

● 這樣啊,那能請您跟我說說您的想法嗎?

最後,身為經驗不足的年輕人,開出的高價確實可能會有不妥之處。因此,當遇到客戶有理有據的質疑,不妨認真詢問他們的真實想法:一則可以通過進一步的溝通獲取更多信息,有利於之後的判斷;二則也可以從中學習,方便之後進行策略上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