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好好說話:新鮮有趣的話術精進技巧 > 通過自我溝通把弱點當成鎧甲 >

通過自我溝通把弱點當成鎧甲

所謂「自我溝通」,就是自己與自己對話的過程,常被用來明確、建立或者強化自己的想法與觀念。在卡通或漫畫中,我們常看到這樣的場景:主人公猶豫不決的時候,肩膀上會站著一個小天使和小惡魔,勸他該做或不該做什麼事;而在《哈姆雷特》中,那句著名的台詞——「to be or not to be」,也是最典型的自我溝通場景。

自我溝通看起來只是喃喃自語,其實需要很強的自我接納、自我發現以及與自我達成和解的技巧。善於自我溝通的人,總是自信、幽默、受人歡迎的。

用自嘲與自謙進行自我保護

〈誤區〉

掩蓋弱點而非正視它

很多人都在努力讓自己變得完美——工作中兢兢業業;生活中謹小慎微;遭遇不同意見時,只是因為害怕被證明自己是錯的,寧願把話往肚子裡咽,也不願當面講清楚;遇到不明白的事情,寧願熬夜上網查資料,也不願當面多問一句,以免讓人知道自己的無知。明知道這樣做太累,還是沒有勇氣釋放真實的自己。

所以,我們該如何面對真實的、有弱點的自己,並與這個不完美的自己相處,是自我溝通中的重要問題。

很多人面對弱點的第一反應是掩蓋,不讓他人察覺,覺得唯有展現出自己完美、優秀的一面才能更好地應對敵人的攻擊、贏取隊友的信任。

其實,如此掩蓋自身的弱點有兩大風險:

第一,暴露弱點後的心理成本會變得特別高。比如,下功夫維持形象,卻被別人戳到軟肋,就很容易原地爆炸。

第二,會讓別人越來越好奇我們真實的弱點。因為越是遮遮掩掩的東西,大家就越會挖空心思去揣測。

所以,學會與自己溝通,首先要學會如何與自己的弱點相處。

〈小訣竅〉

主動暴露弱點會讓你戰無不勝

通過自嘲讓敵人無攻擊之門

用自嘲的方法說出自己的弱點,會讓敵人再也無法用嘲弄我們弱點的方式來攻擊我們。在奇幻小說《冰與火之歌》中,小惡魔有一句名言:「把你的弱點當作你的鎧甲。」也就是說,一旦我們接納了自己的弱點,就沒有人可以再以此來傷害我們了。說件真事兒:

邱晨有個朋友,在20世紀90年代的時候就是一名著名的IT(信息技術)行業從業者,但是,20年過去了,他的頭銜依舊是「著名IT行業從業者」。他辦過網站,開過公司,做過手機應用軟件,都不算成功。現在他已經40多歲了。當他依然不甘寂寞地活躍在創業圈時,流言蜚語也朝他襲來。有人說他騙投資人的錢,把自己捧紅,卻把公司辦砸了;有人說他的能力言過其實,配不上他在圈內的名聲;還有人給他貼了個標籤——「連續創業失敗者」。

要換別人,早就意志消沉了,不過這位朋友擅長自嘲,也不害怕被貼標籤。有一次他獲邀參加一個創業者論壇,乾脆把自己的演講標題定成了《連續創業失敗者》。演講中,他沒有憤懣地反駁那些對他的嘲弄,而是說:「我想主辦方之所以邀請我,一定是因為像我這樣能夠巧妙地避開了一切成功的可能,也是一件挺難得的事情。所以,不像其他人都是來分享成功經驗的,我就是來跟大家分享如何可以避開失敗的陷阱。」

這樣一來,他不僅通過自嘲把弱點變成鎧甲,讓想要借此嘲笑他的人從此都失去了著力點,還通過分享,把弱點變成了賣點,一下子逆轉了敗局。這就是自嘲的力量。

通過自謙取得他人的信任

在私人空間裡適當暴露自己的弱點,可以很容易地與身邊的人建立信任。很多人都有一個誤區,就是以為自己一定要足夠優秀,才能和優秀的人做朋友。但其實人性比我們想像得要暗黑那麼一點點——我們可以先回想一下自己的經歷,我們雖然想和優秀的人交往,但我們是不是更願意與那些沒我們優秀的人來往呢?心理學家就指出,當我們「比下有餘」的時候更容易感到安全,更容易增強對自我價值的認同。

在職場,特別是吸納了很多名牌大學畢業生的公司,總會發現每年新來的員工都在鉚足勁兒地明爭暗鬥,有的吹噓自己的名校經歷,有的暗示自己的文學素養。但是在某公司,有這樣一個新人,從來不參與這種「自吹自擂」的活動,平時他最常跟同事和前輩說的就是:「我一個野雞大學的畢業生,在這裡就是來打雜的。」而且他聊天的時候也喜歡說自己的糗事兒,比如,「我今天真是倒了血霉了,一路小跑衝進地鐵站,卻眼瞅著地鐵門就在我面前關上。」

結果,所有同事都跟這位新人關係最好,有工作安排優先考慮他。在其他人眼裡,就算他沒做好,批評他時也沒有心理負擔,甚至有心裡話也願意跟他說,因為他看上去更能理解別人的不如意。就連公司老闆也跟他漸漸有了不錯的私交,說他「接地氣兒,有人味兒」。

所以,適當地把自己的弱點交到對方手上,可以拉近對方與我們的心理距離。而一個有弱點的形象,也更容易讓他人覺得這個人更真實、可掌握,反而容易投注更大的信任。

這就是自謙的力量。

〈使用注意〉

面對敵人的時候,應當用自嘲的方式提及對方已經知曉且可能會被攻擊的弱點,而不必將所有弱點和盤托出,給對方更大的攻擊空間。

爭取他人信任時,應該多暴露自己無關緊要的弱點。例如職場工作中,你可以大談自己畢業學校不好,但是直接涉及工作能力的弱點最好還是盡少展現並盡可能改正。

常用句型

● 我在這方面確實不太行,以後還請您多多指教。

讓對方覺得他在某方面比你強,會讓他感覺到更安全,反倒更容易與你親近。

掌握幽默的正確法門

〈誤區〉

將講笑話等同於幽默感

你身邊是否也有這樣的朋友,在與他們相處的過程中總是感覺很舒服、愉快,他們常常自嘲、自黑,開很有趣的玩笑,即便面對尷尬場景,也可以通過自身帶有的幽默屬性將尷尬化解於無形。

可當我們想要學習、模仿時,卻往往找不到門道,開的玩笑要麼不好笑,要麼招致別人反感;面對尷尬場景時,明明自嘲、自黑的招數統統用盡,卻使得場面更加尷尬。該怎麼掌握幽默這門技能,讓你與他人的相處變得更輕鬆、更有趣?這是需要我們思考的問題。

很多人覺得,幽默感不就是會講笑話嗎?我常備著幾個笑話,需要的時候講出來就好了啊!可是漸漸地你就會發現,有些笑話對這群人講效果很好,對另外的人講可能就起不到那麼好的作用了。而且,即便你憋足了勁兒講出來的笑話能夠得到大家的認可,平常的時候卻依然讓人感到無趣乏味,那你這笑話不就白講了嗎?

真正有幽默感的人從來不用刻意去講笑話,他們好像隨時隨地都可以根據當時的情景創造笑料,讓大家覺得有趣。總之,幽默感是一種營造氛圍的能力,把它當作簡單的「講笑話」,是一個很大的誤讀。

〈小訣竅〉

營造氛圍,避免誤傷

幽默感的體現,是在日常交流場景中對氛圍的營造,包括說話內容、說話語氣甚至是開玩笑自嘲的角度等多個方面。

內容上,錯位反差是關鍵

所有幽默的機理都是利用「反差」和「錯位」,刻意製造不協調,打破常規修辭學上語言或邏輯的規則,製造一個「期待突然撲空」的心理落差。

修辭學上製造錯位的手段有很多,如轉移、岔斷、反語、擬人等,這些名詞聽起來既拗口又難懂,所以為了方便理解,我們可以把它們粗糙地概括成:把各種可能的維度都反著說。這裡有一個很巧妙地用幽默化解尷尬的例子:

阿姆斯特朗登月時,其實還有一個小夥伴——奧德倫,但因為阿姆斯特朗先邁出登月艙,於是變成了登月第一人。他們回來的時候,想要挑事兒的記者問奧德倫:「阿姆斯特朗搶先出艙門,創造了歷史,你會不會嫉恨他呢?」

當時場面一下子就變得很尷尬,連在場的阿姆斯特朗臉上都有點掛不住,但奧德倫卻說:「可是回地球的時候,第一個出艙的可是我啊,我可是從外星球回來、踏上地球的第一人。」

明明輿論關注的是登月第一步,他反向說成是登月歸來第一步;明明是本該遺憾的,偏偏說成是值得驕傲的。這是一個將事件角度和自我評價都反著說的絕好例證。

語氣上,避免先笑破梗

要想製造幽默氛圍,只是內容上製造笑梗還不夠,還需要語氣上的配合。我們身邊是不是都有這種朋友,他想講個笑話,然後自己笑到講不下去,喘著氣把笑話講完,大家的反應往往是:「有這麼好笑嗎?」就算把大夥兒逗樂了,笑的也不是笑話本身,而是在笑那個上氣不接下氣的講笑話者。但如果我們一直一本正經,又很可能造成誤會,別人不知道我們是真高冷還是在開玩笑。

所以,講笑話者在包袱抖出來之前不能笑,之前笑,要麼容易給人造成太高期待,要麼容易自己笑得花枝亂顫最後破梗;在抖包袱的時候也不能笑,而是要配上相應的表情包,或正經,或高冷,或嘲諷,或驕傲;包袱抖完了,再一起真誠地笑。

角度上,避免誤傷很重要

有時候你自嘲也自嘲了、玩笑也開了,怎麼圍觀群眾就是笑不出來呢?除了笑梗的質量和演繹的方式有問題之外,問題可能出在:看似自嘲的同時還誤傷了旁人。

例如,收入不錯的公司中層因為要還房貸而自嘲說:「哎,每個月這麼點收入,一大半捐給了房子,到月底就要吃土了。」這時,旁邊收入比他低很多、還在租房住的實習生自然會覺得很不舒服,感覺被傷害到了。

所以,選擇合適的自嘲特點很重要,有比你老的人在場,就別拿年紀自嘲;有比你胖的人在場,就別拿體重自嘲;有比你還笨的人在場,就別選智商來自嘲。說話之道,也是為人之道。

〈使用注意〉

對於幽默感而言,技巧歸技巧,心態上還是要放輕鬆。無論自嘲還是開玩笑,別有過多的心理負擔。有時,「玩笑一定要很好笑」這種想法,反而會成為我們自嘲的負擔。我們要記住,幽默感——有,是錦上添花;沒有,也無傷大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