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邏輯思維能力與素養 > 三、不是大師,就是巫師嗎?虛假的二難境地 >

三、不是大師,就是巫師嗎?虛假的二難境地

典型案例

據報道,有主持人針對一位學者提出了如下問題:「有網友稱你為『國學巫師』,也有網友稱你為『國學大師』。你認為哪個名稱更適合你?」

邏輯辨析

主持人的問題中有兩個選項,要求回答的人從中選擇其一。對於回答者而言,這是一個為難的選擇。因為自稱「國學大師」似乎有失「國學」或者「大師」的風範,也不會有學者自我認同為「巫師」。既然這兩個選項都不是回答者願意接受的,如果必須選擇其中的一項,對於選擇者而言就是一個二難境地。

當然,被提問的學者其實並不必須要從上述選項中選擇其一。他完全可以回答說:自己既不是國學大師,也不是國學巫師。他可以選擇做一名傳統文化的研究者。

知識鏈接

二難推理是演繹推理的一種,其中包括構成式和破壞式。從邏輯的角度看,二難推理是由兩個假言判斷和一個選言判斷共同作為前提從而推出結論的一種推理。二難推理的構成式是指前提中的選言判斷斷定了假言判斷中的前件至少有一個會成立,結論斷定前提中假言判斷的後件至少有一個會成立。二難推理的破壞式是指:前提中的選言判斷斷定假言判斷的後件中至少有一個不成立,從而在結論中斷定前提中假言判斷的前件至少有一個不成立。

「二難」的名稱其實不是就推理的邏輯特徵而言的,如上所述,二難推理是正確的推理。二難推理構成式的結論所斷定的內容往往不是人們所追求的,甚至是人們拒絕的;而二難推理破壞式的結論所否定的內容往往是人們所嚮往的。二難推理的結論或者是要人們接受他們本來希望逃避的,或者是要人們割捨他們孜孜以求的東西,所以,從接受心理的角度而言,這是二難的選擇。「二難推理」也因此得名。

以推理的眼光來看,二難推理是正確的。但是,以論證的眼光來看,利用二難推理來進行的論證未必是好的論證。因為好的論證至少有兩個不可或缺的條件:前提(論據)為真;從前提可以邏輯正確地推出結論(論題)。如果前提之一的選言判斷所羅列的選項沒有窮盡所有的可能性,而只羅列出了兩個極端的選擇,這樣的論據(前提)的真實性就是可疑的或虛假的,因而不符合好的論證的第一個要件。這樣的「二難境地」就是虛假的二難境地。這樣的論證就是謬誤。

擴展延伸

我們所熟知的一個二難選擇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語出《孟子·告子》。但是,如果沒有「不可兼得」的明確限制的話,就並不存在必須割捨「魚」或「熊掌」的艱難選擇,因為存在著一種選擇,既要魚也要熊掌。在沒有明確限制的條件下就認為這是二難選擇,就是「虛假的二難境地」的謬誤。

孟子曰:「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勤思多練

請指出下列對話中包含怎樣的二難境地,並指出它們是真實的二難境地還是虛假的二難境地。

(1)媽媽:「親愛的,醫生說你必須少吃至少20%。你太胖了。此外,明年夏天我們要去歐洲旅遊,我們不能帶著你多餘的贅肉一起去。」

兒子:「得了吧,媽媽!醫生想叫我做什麼?把自己活活餓死?」

(2)2000年秋天,一份調查研究顯示,在美國,由發電廠引發的大氣污染每年會引起三萬多名美國人死亡。第一能源公司的發言人拉爾夫·迪尼古拉這樣回應這一報告:「站在一旁對存在的問題大放厥詞是一回事,而以一種在環境方面負責任的方式生產可靠而廉價的電力則是另外一回事。儘管有些人願意在他們的後院中種糧食、踩腳踏車給醫療診斷設備提供動力,但並不代表其他人也願意這樣做。」

(3)記者:「你認為自己是實力派還是偶像派?」

陳坤:「你覺得是什麼派都行,比如少年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