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邏輯思維能力與素養 > 四、華山保安參與行兇了嗎?負判斷及其準確表達 >

四、華山保安參與行兇了嗎?負判斷及其準確表達

典型案例

2012年10月2日,值十一旅遊黃金周,陝西著名景區華山發生了萬名遊客滯留事件。來自內蒙古的遊客董立文夫婦及親友5人上山前買了5張40元的往返擺渡車票。買票前,售票員告訴他們,下來時擺渡車可以將他們送下山。但他們下山時沒發現一輛擺渡車,無奈之下只好和其他遊客徒步下山。當天晚上10點半左右,他們在下山後到售票口要求退票時,遭多名男子圍毆,董立文夫婦身上共中11刀。董立文親眼看見,有四五個穿保安服、戴保安帽的人夾雜在行兇者中。

後來,在警方調查時,董立文及妻子堅稱,華山景區的保安參與了毆打。

對此,華山景區管委會主任回應:他們的員工打不還手,罵不還口。行兇者與華山保安無關。

受害方和華山景區雙方各執一詞,爭論的焦點就是「華山保安是否參與了行兇」。

邏輯辨析

對於這起華山遊客被捅事件,受害人認為華山保安參與了行兇。也就是說,受害人認為「有的華山保安參與了行兇」。而華山景區方面聲稱:因為他們的員工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所以行兇者與華山保安無關。從而對受害人所認為的「華山保安參與了行兇」進行否認。也就是說,華山景區方面認為「並非有華山保安參與了行兇」。雙方的觀點存在著明顯的對立和衝突。至於華山保安事實上是否參與行兇,我們暫且不論,交由華山公安部門去判斷。在這個案例中,「並非有華山保安參與了行兇」是一個負判斷。華山景區方面利用負判斷對「有的華山保安參與了行兇」這一指責做出回應。

知識鏈接

下面這些判斷都是負判斷:

並非所有的自然數都能被2整除。

並非如果一張藍色石蕊試紙放進任何溶液中,它都會變紅。

並非只有上大學,才能成才。

並非姚明現在還在NBA打球並且姚明已經當了父親。

並非所有的酒駕行為都不是犯罪行為。

負判斷是否定某個判斷的判斷。被否定的那個判斷稱為負判斷的支判斷。通常,負判斷由支判斷加上否定聯結詞「並非」構成。有時,負判斷也有其他表達方式,比如「說所有的金子都閃光是假的」。負判斷的結構可以表示為「並非p」,其中「p」表示任意判斷。聯結詞「並非」可用符號「┐」表示。這樣,負判斷的結構式可寫作:┐p。

當p為真時,「┐p」為假,當p為假時,「┐p」為真。負判斷的真假情況可直觀地反映在真值表中(見表2—7):

比如,因為「所有天鵝都是白色的」為假,所以「並非所有天鵝都是白色的」為真;因為「只有有作案時間和地點,才有作案的可能性」為真,所以「並非只有有作案時間和地點,才有作案的可能性」為假。值得注意,任意一個判斷與其負判斷之間在真值關係上具有矛盾關係。

因為對於一個任意種類的判斷,在其前面加上「並非」就構成一個負判斷,所以,在假言判斷、聯言判斷、選言判斷、負判斷、性質判斷等前面加上「並非」,同樣也構成負判斷。比如,「並非如果一個數是整數,那麼它就能被2整除」,這是一個充分條件假言判斷的負判斷,它等價於「存在著是整數但不能被2整除的數」;「並非莫言是北京人並且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這是一個聯言判斷的負判斷,它等價於「或者莫言不是北京人,或者莫言沒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並非北京或上海的房價調控措施出現鬆動」,這是一個相容選言判斷的負判斷,它等價於「北京的房價調控措施沒出現鬆動,並且上海的房價調控措施也沒出現鬆動」;「並非2+2=4,這是假的」,這是一個負判斷的負判斷,它等價於「2+2=4」;「並非所有動物都是卵生的」,這是一個全稱肯定判斷的負判斷,它等價於「有的動物不是卵生的」;「並非所有的國家都沒有出現禽流感」,這是一個全稱否定判斷的負判斷,它等價於「有的國家出現了禽流感」。

擴展延伸

恰當理解和正確運用負判斷,對於澄清事實、解決問題、推動科學進步至關重要。看下面的例子:

求證「一個三角形至少有一個角大於或等於60度」。(註:參見賀壯:《走向思維新大陸——立體思維訓練》,126頁,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5。)

對於這道題,如果從正面直接去證明,難度很大。但是,我們可以證明原判斷的負判斷,即「並非一個三角形至少有一個角大於或等於60度」不成立,從而間接證明原判斷成立。我們這裡使用的是反證法。其中有一個環節,就是假設原判斷的負判斷,並證明這個負判斷不成立。

易知,如果並非一個三角形至少有一個角大於或等於60度,則一個三角形的三個角都小於60度。由此可得:三角形的三個角之和小於180度,而這與三角形的三個角的和等於180度的定理是相違背的。所以,假設錯誤,所證判斷成立。

誤解和誤用負判斷,就會導致錯誤。例如:

2011年5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以下簡稱《刑法修正案(八)》)正式實施,其中規定:「在道路上駕駛機動車追逐競駛,情節惡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駕駛機動車的,處拘役,並處罰金。」公安部指出:各地警方對醉酒駕車一律刑事立案。最高人民檢察院指出:醉駕案件只要事實清楚、證據充分一律起訴。但是,在新規執行一段時間後,有某法院人士指出:「不應僅從文意理解《刑法修正案(八)》的規定,認為只要達到醉酒標準駕駛機動車的,就一律構成刑事犯罪。」之後,「是否所有的醉酒駕車行為都構成刑事犯罪」成為社會的一個熱議話題。

有些人主張「並非所有的醉酒駕車行為都構成刑事犯罪」,這一判斷是「所有的醉酒駕車行為都構成刑事犯罪」的負判斷。那麼,根據法律條文的規定,「並非所有的醉酒駕車行為都構成刑事犯罪」這一觀點成立嗎?根據對《刑法修正案(八)》條文規定的理解,我們可知,「凡是醉酒駕駛機動車的都構成刑事犯罪」是一個真判斷,所以「並非所有的醉酒駕車行為都構成刑事犯罪」是一個假判斷。「並非所有的醉酒駕車行為都構成刑事犯罪」這一觀點不成立。對負判斷的正確理解和運用非常重要,尤其對於一個法官,正確理解和執行法律規定更是至關重要。

勤思多練

1.指出下列判斷的負判斷。

(1)所有的試卷都還沒有解密。

(2)只有溫度達到攝氏100度,水才會沸騰。

(3)有些程序員是近視眼。

(4)所有的筆記本電腦都有光驅。

(5)張三不喜歡唱歌。

(6)造成這場礦難的原因既不是天災,也不是人禍。

(7)有些演員沒受過嚴格的專業訓練。

(8)只要學習好,就是智商高。

(9)並非天道酬勤。

2.指出下列負判斷的等值判斷。

(1)並非陳華既是軍人也是醫生。

(2)並非所有的智慧樹都開花。

(3)並非只要某人進入過犯罪現場,那麼某人就是罪犯。

(4)並非有的恐龍還在地球上生存。

(5)並非只有擁有北京戶口,才能在北京讀小學。

(6)並非明天或者颳風或者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