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別再用勤奮掩飾你的懶惰 > 方法不對,讀書越多人越傻 >

方法不對,讀書越多人越傻

閱讀是一種美德,讀書能夠讓我們汲取前人智慧,變得更加優秀。「人傻就要多讀書」這話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很多人很喜歡讀書,家裡的書琳琅滿目。每次見面,他們都是手不釋卷,連吐出的氣都彷彿帶點書香味。但不管是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卻從未見他們有任何長進,書中的道理和智慧顯然沒帶給他們任何幫助。

這種「讀書」是有問題的。倘若我們只是把讀書當作消磨時間的手段,那麼自然可以不必對結果抱有期望。但如果想通過讀書來提高自己,書也讀了卻毫無長進,就要警惕、反省了。

因為再不改變,你很可能面臨更加嚴重的後果:讀書越多讓你變得越傻!

「讀書越多人越傻」的例子在生活中並不少見——相信大家都見過這樣一類人,他們在學校裡是「學霸」,是「天之驕子」,到了社會上工作不一定能做好,人際關係處理得一塌糊塗,偏偏還自視甚高。多年讀書、學習的經歷非但沒有讓這類人的智慧有所增長,反而愈發坐實了他們「老學究」「書獃子」之類的名號。

「書獃子」的產生並不意味著「讀書」對我們沒有幫助,主要的問題在於:他們讀書的方法很可能錯了!很多時候我們看不起「書獃子」,但其實大部分人在「讀書」這件事情上,或多或少犯過同樣的錯誤。

下面,給大家列舉六類最常見的錯誤的讀書方式,大家可以對照檢查:

六種錯誤的讀書方式

1.缺少規劃

讀書同樣需要詳細的規劃。

一般而言,我們主要讀三大類的書:第一類是和你的工作內容息息相關的專業類書籍;第二類是與你的興趣相關的書籍,如書法、繪畫、鋼琴、運動等;第三類是消遣娛樂類書籍,如小說、漫畫等。

這三大類書籍,我們應該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制定明確、清晰的讀書規劃。比如當下,你迫切需要提升工作技能,為此你就需要適當犧牲自己感興趣的書籍和娛樂類書籍的閱讀時間,提高專業類書籍的閱讀時間占比,甚至還可能在一段時間內只讀專業類書籍。假如你在工作上已經沒有太多問題了,那麼花在興趣、娛樂類書籍上的閱讀時間就可以適當增多。

對於這一點,我們很多人犯的錯誤在於:讀書太過隨性,別人推薦什麼就讀什麼,拿到什麼就讀什麼,且有時候缺乏自控力,在娛樂類書籍的閱讀上耗費過多時間。這樣做造成的後果就是:我們似乎看了很多書,但其實沒學到什麼東西。

2.為讀而讀

讀書並非越多越好。

片面地追求讀書的數量是很多新手容易陷入的誤區。網絡上充斥著很多諸如「如何一周讀一本書」「如何一年讀100本書」之類的文章。在這類文章的誤導下,不少人開始給自己安排閱讀任務,並且為了完成閱讀任務而煞費苦心。

不可否認,對於自控力比較弱的人來說,適當制定閱讀任務有助於他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但帶來的相應問題是:這使得很多人很快陷入一種「為讀而讀」的惡性循環。

一方面,「每週讀完一本書」或者「我最近讀了好多書」這種感覺能給人帶來很強的優越感,但同時也很容易讓人忘記閱讀的初衷是提升自己,從而將閱讀變成了一場攀比的遊戲。

另一方面,真正的有效閱讀應該是令人愉悅的,讓人滿足的,而死板的任務,明明狀態很差也逼著自己去讀書的做法,只會讓你倍感痛苦,甚至開始厭惡讀書。

事實上,讀書的目的從來不是單純地追求速度和數量。有的時候,把速度慢下來,把功利心拋開,你的收穫反而更大。

3.沒有思考

思考在讀書的過程中非常重要。

只讀書不思考是很多人的壞習慣。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讀書」這件事情很輕鬆,但「思考」會非常累。在學校時,我們身邊不乏一些同學,看似每天非常勤奮地學習,成績卻總是墊底。究其原因,固然有智力、底子方面的問題,但更重要的原因在於他們缺乏思考。

這種「努力讀書」,其實是用表面的勤奮來掩蓋本質上的懶惰。事實上,對於書中介紹的方法和道理,他們只知道死記硬背,而不會去思考其背後所蘊含的原理性、本質性的內容,這樣做最終的結果就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4.不知變通

盡信書,不如無書。

很多人把書裡教的方法、道理當成金科玉律,面對任何事情都以非常死板的方式去理解和處理,最後把自己變成「傻瓜」。

寫書的人或許是專家,但絕對不是聖人。更何況聖人也是會犯錯的。我們讀書是為了學習書裡的知識,為此我們更應該帶著批判性的思維去讀——

a.寫書的人也會犯錯,所以書裡的內容不一定都是正確的;

b.書中講的道理、知識、方法,都會有其特定的適用範圍,並非在所有情況下都適用,讀書的時候一定要多注意它們的適用條件;

c.我們所處的環境每天都在發生巨大的變化,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對於同樣的問題,實際生活中或許已經有比書裡介紹的方法更佳的解決方案。

帶著上面三種視角去讀書,我們才能更有收穫,才不會變成「讀死書」的頑固分子。

5.不做筆記

大師錢鍾書當年讀書必做讀書筆記。

不少人對自己的記憶力非常有自信,讀書從來不做筆記。

他們可能不知道,古今中外,凡是在「讀書」這件事情上幹得出色的,幾乎沒有不做讀書筆記的。

我們做讀書筆記,並非只是簡單地記錄摘抄,更是一個對書裡的內容進行深入理解和系統梳理的過程。通過這種方式,我們才能真正「讀懂」一本書。

正所謂「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記憶力再好,過一段時間也會變得模糊。這時候如果我們把書再讀一遍,既費時又費力,而回去看讀書筆記,就是「溫故知新」的最好方法。

6.不去實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早在800多年前,陸游便已經道出了讀書的真諦:唯有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我們才能真正理解書中的道理,才能夠使紙面上介紹的方法真正「為我所用」。

我們身邊不乏這樣的人:說起理論來滔滔不絕,顯得十分厲害,但一旦開始實際操作,做出來的結果卻和理論水平相差甚遠,讓人大失所望。

理論就是理論,實踐就是實踐,這兩者有共通點,也有很多不同之處。

實踐是理論的唯一來源,理論是實踐抽像化的總結。為了取得更廣泛的適用性,理論的構建總是會在現實情況之上經歷了很多簡化,這種方法拿來做研究是沒問題的,但並不意味著我們去實踐的時候也可以不考慮那些被簡化的因素。

理論介紹一種方法,在100種實踐環境中可能就要進行100次修正調整,而這些經驗你不去實踐是永遠都學不會的。

以上六種情況,便是很多人在讀書這件事情上犯過的錯誤。以這樣的態度去讀書,你不但得不到提高,反而會越讀越「傻」。

看到這裡,請大家自省,檢查自己過往的讀書習慣,看看有沒有類似的問題。如果有,馬上改正,你將會得到很大的提升,真正體會到閱讀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