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中國最美的語文 > 學習是為了什麼? >

學習是為了什麼?

蔡元培先生的《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是議論文單元的第一篇文章。上課之前,我問了學生一個問題:說起北大,你會想到什麼關鍵詞?有的說未名湖,有的說清華,有的說象牙塔,甚至還有說北京烤鴨的,熱鬧非凡。當然,不能苛求這幫十多歲的孩子跟我想的一樣,不過我還是告訴了他們我想到的關鍵詞:兼容並包、思想自由。

我讓大家先閱讀課文,找出蔡元培先生給學生提出的三點期望,大家很快找到了:抱定宗旨、砥礪德行和敬愛師友。我問這三點期望哪一點蔡先生著墨最多,學生回答第一點。我問學生:「你們讀了十年書了,爸爸媽媽、老師、親朋好友肯定都對你們說過學習的目的,你們認為學習的目的是什麼呢?」

學生紛紛回答:考大學、找工作、掙錢、當官。還有說娶老婆的,惹得同學們一陣笑。有一個同學不知是認真還是開玩笑地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頓時滿堂哄笑。

我讓大家再次細讀課文,找出蔡元培認為的抱定學習宗旨是什麼,他們用原文回答:「為求學而來。入法科者,不為做官;入商科者,非為致富。」

我問:蔡元培批駁的學習目的是什麼?學生回答:陞官發財。我繼續問:我們的學習宗旨是什麼?學生暗笑:找工作、有飯吃。

我笑了:「蔡元培時期的學生的學習目的,還可以說是為實現自身價值,而我們現在的學習目的,幾乎就是為了溫飽,你們覺得哪個目標更遠大?哪個目標更可憐?」

學生也笑了:「蔡元培時期學生的目標更遠大,我們的更可憐。」

我說:「要是蔡元培先生生活在現在,看到我們的學習目的不過是為了找個工作,掙點工資,有口飯吃,不淪為蟻族,不知道他有多痛心啊!」

學生也苦笑。我繼續追問:「那麼蔡元培認為學生是為求學而來,要研究學問。你們認為這樣的宗旨可能實現嗎?」

學生紛紛回答不可能,大多數學生說學習就是為了某種目的。

我問:「那麼學習到底是手段還是目的?」

絕大多數學生認為是手段,極少數認為是目的,我問他們原因,他們回答說不好。

我讓他們一起讀課文裡蔡元培對當時以學習為手段的學生的描述:

宗旨既乖,趨向自異。平時則放蕩冶遊,考試則熟讀講義,不問學問之有無,惟爭分數之多寡;試驗既終,書籍束之高閣,毫不過問,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責,文憑到手,幾可借此活動於社會……

「這樣的情景,你們熟悉嗎?」

學生在下面暗笑。有學生說:「我們大多數都是這樣的啊。」

我笑了,其實中學裡所謂的優等生很多也是這樣的。

「其實,這樣還算好的。我們學校高三學生畢業前有一個『傳統』……」

「撕書!」

這是每個一中學生都知道的。每到臨近高考的時候,高三的學生紛紛把自己的課本、作業、練習冊撕碎,從樓上扔下來,紛紛揚揚如大雪飄落,堪稱一中一景。學校雖不贊成,但是念及學生長期以來承受壓力太大,無非借此發洩一下,因此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是的,」我說,「學校對同學們這種行為也表示了最大限度的理解和容忍。但是我也在想,要多大的仇恨才會讓學生在高考之前就把書籍資料全部撕碎從樓上紛紛揚揚地灑下?如果可能,我覺得他們恨不得放一把火把這些書本全部燒掉,連學校一起燒了。」

有學生在笑著點頭。

「當學習成為換取某種利益的工具的時候,這種現象是難免的。那麼,學習有可能成為目的嗎?」

學生沒有回答,有的在沉思。

我在黑板上寫下幾個字:

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務。

「現在北京大學的校訓是我們剛才說的『兼容並包,思想自由』,這是蔡元培先生提出的。不過北大的前身燕京大學的校訓則是上面這句話,這是燕京大學的創辦者、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先生提出來的。這句話出自《聖經》。

「人類有著與生俱來的對自然對未知的好奇心,而學習則是培養和呵護這種好奇心的。探索未知、學習知識本是一件快樂而幸福的事情,也是對我們生命的成全與提升。但是,在現代教育體制下,國家藉著壟斷生存資料的優勢,將教育作為一種交換手段,變相強制全社會成員接受教育,客觀上說,這對整個社會的進步是有極大好處的,但是也使很多人因此而迷失了方向,包括教師、家長,更包括學生。但我還是相信,只有真正以求知為目的的學習,才是最純粹的學習,也是最徹底的學習,更重要的是,這才是可持續發展的學習。

「也許有同學會問:找不到工作怎麼辦?我的答案有兩個:第一,純粹以學習為目的,當然還是要以滿足基本生活需要為前提,畢竟『倉廩實而知禮節』;第二,如果你真的找到了學習目的,能夠拋棄功利完全憑著自己對真理的追求而學習,那麼,你怎麼可能不優秀呢?還記得我們看過的電影《三個傻瓜》裡面的一句話嗎:『追求卓越,成功就會在不經意中趕上你。』」

幾天後,文苑找到我:

「夏老師,父母和我都決定了,我要去學畫畫,報考央美。」

我看著她,笑著說:

「好,學成了之後給我畫幅好的,我掛在客廳裡,等你出名了我就賣了換錢。」

「不行!」文苑頓時眉毛倒豎,幾乎是咬牙切齒地嚷道,「不許賣!你得好好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