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中國最美的語文 > 推敲的故事 >

推敲的故事

很長一段時間,我給天天講詩詞故事採用的都是背景加釋義的方法。這種方式固然好,但是內容還是相對單薄,多講幾次,天天有些厭倦了。怎麼能像真正講故事一樣給孩子講詩詞,讓孩子從故事情節的角度來更好地理解詩詞呢?我想到了詩話和詞話。

詩話是中國古代評論詩歌、詩人、詩派,記錄詩人議論、事跡的著作。寫作詩話之風,始於宋代歐陽修的《六一詩話》。不過相當一部分詩話主要側重於詩歌評論,對父母給孩子講詩詞作用有限。因此我選擇的主要是有作者介紹以及故事情節的詩話,比如元代辛文房著的《唐才子傳》,以及元代孟棨(qǐ)著的《本事詩》。詞話與詩話一樣,大部分側重於對詞的藝術特點的評介,而我主要使用的是當年讀高中時郵購的一本《詞林紀事》,再加上多年喜愛古詩詞的累積,把這些材料結合起來給孩子講。

這幾部書也許很多父母會覺得很陌生,其實我們知道的很多詩人的故事都是從這幾本書裡摘錄出來的,比如陳子昂摔琴揚名、駱賓王點撥宋之問、錢起遇「鬼」得詩、徐德言破鏡重圓、顧況賞識白居易、賀知章金龜換酒等等。現在的很多成人詩歌讀本也收入了這些故事,如韓欣的《唐詩地圖》、孫濤的《同一首詩》以及拙著《在唐詩裡孤獨漫步》,這些書將詩話中文言文的故事翻譯成了現代文,很容易閱讀,實在是父母陪著孩子讀古典詩歌很好的參考資料。

還有一些詩話,記錄了古代詩人們的交往,這些故事將原來在孩子們頭腦裡互相孤立的詩人們串起來,不僅讓孩子瞭解了詩歌,更瞭解了詩人們的交往,無形中還增加了歷史文化知識,可謂一舉多得。顧況賞識白居易的故事就是如此,類似的故事還很多,比如我給天天講的賈島推敲的故事。

天天六歲時,一天晚上,又到了講詩詞故事的時間了。天天躺在床上,我靠在他枕邊:「爸爸今天給天天講賈島推敲的故事好嗎?」

「哦,賈島,我知道,他寫了《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天天背誦得很輕鬆,這首詩是以前給他講過的。

「背得真好!」我表揚了天天,開始給他講故事:

「賈島是個詩人,以前曾經當過和尚,他十分喜歡寫詩,而且寫詩很認真,有時候,他思考一句詩,甚至一個字都要思考很久。有一天,他騎著小毛驢走在街上,一邊走,一邊想他新寫的一首詩,名字叫《題李凝幽居》:

題李凝幽居

賈 島

閒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

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可是啊,他想這兩句詩:『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就是說晚上了,小鳥在池塘邊的樹上都睡覺了,月光下,和尚也推開了門要回去了。可是過了一會,他又覺得好像用『敲』字更好。於是賈島就騎在驢上一直想啊想啊,還用手做出推和敲的姿勢。

「天天覺得用『推』好還是用『敲』好呢?」

我故意把球踢給了天天。

天天思考了一會說:

「我覺得用敲好!因為門太大太重了,和尚推起來太費勁,所以應該敲門,讓別人來開門。」

我剛開始還為天天與古人暗合而欣喜,聽了他的解釋之後又哭笑不得:看來小孩子的思維與大人的確不一樣啊!我繼續講下去:

「這時候啊,突然衝上來兩個士兵,一下子把賈島從驢背上拉下來,押到一個人面前。原來啊,賈島想詩想得太入神了,都不知道自己在哪裡了,結果衝進了一個大官的儀仗隊裡,這個大官叫韓愈。而韓愈也是一個詩人,他看見兵丁把賈島押過來,就問:你為什麼闖進我的儀仗隊啊?賈島說:貧僧想兩句詩,想得入神了,沒有想到衝進您的儀仗隊了。韓愈就問:是哪兩句詩啊?賈島把兩句詩告訴了他。韓愈想了半天說:我覺得還是用『敲』好。因為夜很靜,發出幾聲敲門的聲音,夜晚就顯得更安靜了啊。」

「為什麼呢?」

六歲的天天還不明白「鳥鳴山更幽」的道理。我給天天解釋:

「你想啊,敲門聲輕輕的,咚咚咚,夜很安靜,聲音又很好聽,於是這夜晚不是更美了嗎?」

天天基本上算明白了,不過他還是關心故事的結尾:後來怎麼了?

「後來啊,韓愈不但沒有怪罪賈島,還和他成了朋友,和他一起作詩,賈島終於成了著名的詩人。」

故事講完了,天天本來該睡覺了,可是他還不滿足:

「你剛才說的那個韓愈,他也是詩人嗎?他寫了什麼詩呢?」

我笑了:「有一首詩,天天以前就知道的,第一句是:天街小雨——」

我一提醒,天天一下子想起來了,馬上背誦出了這首韓愈的《早春》:

早春

韓 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

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

絕勝煙柳滿皇都。

那天晚上已經超額完成任務了,可是天天得寸進尺,還不想睡覺,最後我終於使出了威脅手段:

「明天是聖誕節,你如果還不睡覺,聖誕老人肯定沒法給你送禮物的哦!」

一聽到這個,天天趕忙閉上了眼睛,可是沒有五秒鐘又睜開了:

「爸爸,你告訴聖誕老人,今年我的禮物要紅速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