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中國最美的語文 > 別著急,慢慢來 >

別著急,慢慢來

前面談到過,詩話、詞話裡面的詩詞故事很多,如果能巧加利用,將是父母不可多得的詩詞故事寶庫。但是,詩話、詞話中的故事距離現在時間都過於遙遠,有些故事的背景過於複雜,如果父母不加選擇一股腦全倒給孩子,不僅會造成孩子「消化不良」,更可能會令孩子產生厭煩和畏難情緒,敗壞了孩子主動接近詩詞的胃口。

古典詩詞的浸潤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很多經典的作品,我們兒時讀過,長大再讀,感覺卻是常讀常新。所以,在給孩子講詩詞的時候,我經常告誡自己:別著急,慢慢來。詩詞故事裡面的有些東西,孩子暫時還理解不了,那就跳過去,等孩子大一些了,通過他自己的閱讀和老師的指點,也許他就會有更深的理解。講劉禹錫《戲贈看花諸君子》和《再游玄都觀絕句》的時候,我就是這樣做的。

天天是小學二年級的學生了,已經初步品嚐到沉重的課業負擔帶來的痛苦。現在給他講詩歌故事的時間不是很多,因為我也不想過於增加他的額外負擔,更不想因為增加了這種負擔而使孩子失去對詩詞的興趣。但孩子還是經常希望我給他講詩詞故事,現在天天的姐姐穎兒也到我們這裡讀書,因此每次就給兩個孩子一起講。

戲贈看花諸君子

劉禹錫

紫陌紅塵拂面來,

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裡桃千樹,

儘是劉郎去後栽。

劉禹錫二十九歲入仕,貞元二十一年(805年),他參加了王叔文領導的永貞革新,在這場短命的改革中,劉禹錫和柳宗元成為朝野矚目的政壇新星,可惜,永貞革新只維持了半年多,就被無情地撲滅。參與革新的大臣受到清算,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劉禹錫被貶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馬,這一年,柳宗元三十二歲,劉禹錫三十四歲。這一貶,就是十一年。

元和十年(815年),命運好像終於對永貞革新的罪臣們睜開了久閉的雙眼,逐臣們的轉機似乎到來。他們接到詔書,讓他們回京。

以待罪之身等待朝廷發落,照理說應該諸事小心,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劉禹錫卻並不是這樣,他非但沒有夾著尾巴做人,還在跟朋友們一起去遊覽京城的玄都觀賞桃花時,寫下了這首讓權臣十分不快的《戲贈看花諸君子》。

這首詩表面上是寫賞花,其實暗含譏諷。尤其是詩的最後兩句,以桃樹比喻權臣,其深層的含義是:現在朝中顯貴眾多,不可一世,但是你們哪個不是踩著我和柳宗元的肩膀上來的?所以這首詩一寫出,朝野嘩然,劉禹錫再次被貶為播州刺史,後改連州刺史。

給八歲和十歲的兩個孩子講這些古代的政治鬥爭顯然不太合適,因此我選擇只講表面含義,暫時不管這首詩的譏刺之意。等他們長大點再講,他們自然會明白的。

那天,我們仨趴在床上,兩個孩子一邊一個趴在我身邊,我開始講:

「唐朝的時候,有一個大詩人叫劉禹錫,以前他當過大官,後來被貶官了,貶到很遠很遠的地方,過了很久很久,他才回到了長安,就是當時的首都。

「劉禹錫回長安的時候,正好是春天,他走到街上,發現人們都急匆匆的,見面就問:『你看了嗎?』『我看了,你呢?』劉禹錫覺得很奇怪,就問路人:『你們說的是看什麼啊?』路人說:『您還不知道吧?我們長安城裡有一個道觀,叫玄都觀,裡面有很多道士,這些道士有一個愛好,喜歡種樹,有一種樹他們種得最多。』」

講到這裡我故意停了一下:

「你們猜猜是什麼樹?我提醒一下:是能開花的。」

「桃樹!」天天說。

「桂花樹!」姐姐回答。

「天天答對了,當時是春天啊,桂花是秋天盛開的。」

天天很得意。

「劉禹錫聽說了之後,就想:嗯,我也去看看。於是他就去了玄都觀,走進去一看,那裡有一個很大很大的園子,裡面種滿了桃樹,春天來了,桃花盛開,美麗極了!真是繁花似錦啊!」

兩個孩子點頭,似乎看到了這美麗的景色。

「劉禹錫看完了之後很高興,心想,我要寫一首詩記下來,於是就寫了一首《戲贈看花諸君子》。

「這裡的『紫陌』就是指大街,第一句是說大街上人來人往熱鬧極了,每個人都說:我剛看了桃花回來的。那麼他們在哪裡看桃花呢?」

「玄都觀!」

兩個孩子回答。

「玄都觀裡面有多少桃樹呢?」

「千棵!」「千樹!」

兩個孩子略做思考後回答。

「嗯,真好!不過這裡的千樹不是說正好一千棵,而是說很多很多,成百上千的意思。」

「哦!」

「劉禹錫就想啊:我在長安的時候怎麼沒有看到這些桃樹呢?哦,我知道了,肯定是我離開長安之後栽的吧。所以這裡說『儘是劉郎去後栽』。」

我把《在唐詩裡孤獨漫步》拿過來攤開:

「小朋友們,剛才講的就是這首詩。你們來讀一下,天天先讀,穎兒後讀。」

兩個孩子趴在床上,很認真地把詩朗讀了一遍。

「好了!今天就講到這裡,明天啊,我們講劉禹錫很多年後又回到長安,又來看桃花的故事,他也寫了一首詩,好嗎?」

「好!」

第二天,兩個孩子放學了,纏著我繼續講劉禹錫看桃花的故事。我翻開書,讓他們看著,繼續講:

「十多年之後,他又回到了京城,於是他想:十多年前我看過京城玄都觀的桃花,真漂亮啊,這次一定要再去看看。他走到街上,可是和以前不一樣的是,他沒有聽到街上的人談論桃花,也沒有看見誰急匆匆地去看桃花。劉禹錫覺得很奇怪:為什麼人們都不看桃花呢?於是他問街上的人:你們看了玄都觀的桃花嗎?那些人說:玄都觀現在沒有桃花了,種下桃樹的道士都不知道去哪裡了,現在園子很荒涼,種的是菜,還有一些地方只有青苔了。

「劉禹錫不信,於是自己去看,他走進玄都觀的園子一看,果然跟別人說的一樣,很大的園子,一棵桃樹都沒有,只種了一些菜,當時也是春天,菜花開放。還有些地方什麼都沒有種,只有青苔,很荒涼的樣子。於是劉禹錫就寫了一首詩,題目叫:《再游玄都觀絕句》。」

再游玄都觀絕句

劉禹錫

百畝園中半是苔,

桃花淨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

前度劉郎又再來!

孩子們讀過的古詩詞已經很多了,這首詩語言又比較平實明白,因此我決定要孩子們自己講:

「這首詩是什麼意思呢?兩個小朋友講一下好嗎?一個人一句?」

天天率先翻譯:

「『百畝園中半是苔』,就是說很大的園子,將近一百畝,現在一半都是青苔了。」

「嗯,講得真好!」

我讚許道。穎兒接著講:

「『桃花淨盡菜花開』的意思就是桃花一朵都沒有了,現在只有菜花在盛開。」

「嗯,姐姐也講得很正確。」

「『種桃道士歸何處』的意思是說:種下桃樹的道士到哪裡去了呢?」

天天解釋第三句。

「『前度劉郎又再來』就是說:以前來過的那個劉郎又再來了。」

「這裡劉郎是指的誰呢?」

「劉禹錫。」

穎兒回答得準確乾脆。

「小朋友們解釋得真好!現在我們再一起讀一下這首詩好嗎?」

兩個孩子用充滿稚氣的聲音朗讀:「百畝園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

孩子們現在還不知道,這首詩其實是劉禹錫歷經迫害之後又一次倔強的反抗。在再次被貶十餘年之後,大和元年(827年),劉禹錫回到洛陽,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有了前一次禍從口出的教訓,照理說劉禹錫應該變得更加謹慎小心了,不管怎樣說,畢竟他此時已經不是年少氣盛的青年,而是五十五歲的老人了。可是,回到京城的劉禹錫似乎並沒有汲取年輕時候的教訓,他又一次來到十多年前遊覽過的玄都觀,觀裡的桃樹不知什麼時候已被砍伐乾淨,只剩下滿庭的青菜和莊稼,劉禹錫,這個五十五歲的倔強老人,又拿起了筆,寫下了這首《再游玄都觀絕句》。詩人似乎還怕別人讀不懂自己詩中的譏諷之意,專門在詩序中寫道:我最初一次被貶謫,一貶就是十年,回到京城的時候,看到玄都觀桃花美麗如霞。十四年之後,我又來了,桃樹一棵都沒有了,只剩下燕麥青菜之類在春風中搖晃。於是我寫下這首詩,等待以後再來遊玩。「始謫十年,還輦下,道士種桃,其盛若霞。又十四年來,無復一存,惟兔葵燕麥動搖春風耳,因題茲二十八字,以俟後游。」

劉禹錫是我十分喜愛的一位詩人,在拙著《在唐詩裡孤獨漫步》中,我曾這樣滿懷敬仰地讚頌他:

劉禹錫被貶之後,不是沒有痛苦,也不是沒舉起詩歌的長矛向那個不可一世的風車進攻,即使被碰得頭破血流也絕不退縮,在這場戰鬥中,已經無所謂勝負,因為詩人展示的是作為一個有骨氣有膽氣的文人深埋於內心和靈魂中的力量,這種力量,就是人不可磨滅的尊嚴。於是,我似乎明白,劉禹錫為什麼被白居易稱為「詩豪」了,其實,劉禹錫不僅是詩中之豪,更是文人之豪,人中之豪!

我多麼希望我的孩子們也能有這樣的精神,寧折不彎,絕不退縮。可是,現在給他們講這些,還為時過早,所以我不得不忍痛割愛。但是我也想,現在給他們介紹了這首詩,等他們長大一些了,再讀到這首詩,瞭解了相關的資料之後,對這種精神一定會理解得更深刻。

孩子的成長需要我們的細心,更需要我們的耐心,因此有必要隨時提醒自己:

別著急,慢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