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中國最美的語文 > 別讓孩子的戾氣反噬自己 >

別讓孩子的戾氣反噬自己

昨天,年級另外兩個班的男生發生打架事件,這在高中倒也不算是什麼太稀奇的事情。但是據說打架的原因只是其中一個學生看另外一個學生不順眼,開始是言語譏刺,後來竟然大打出手。這種事情到最後,大多是請來雙方家長,在政教處和班主任的配合下處理。

正說著,其中一個班的班主任張老師從政教處回來了,剛進辦公室就怒氣沖沖地說:「我從來就沒見過這麼極品的家長!」他班上的那個學生就是因為「看不順眼」同學而率先挑釁的那個。同事們問怎麼回事。張老師說,那個學生的家長到學校,根本不問事情經過,堅持說自己的孩子從小就乖,絕對不會打架。在各方對質之後,也不願意承認是自己孩子挑釁,一味護短,堅稱如果不是對方孩子過分,自己的孩子絕對不會做這樣的事情。班主任和政教處的老師都氣得夠嗆。

這樣的家長,我們也不是第一次見到了。我自己就見過這樣的家長,對孩子的「武功」讚不絕口,洋洋自得。一位母親提到自己還在讀幼兒園的孩子時說:「我的孩子,他不打別人就算好的了,別人哪裡敢打他!」話語之中流露出來的是無比的驕傲和自豪。

這些父母的初衷,無外乎是怕孩子受別人的欺負,於是用叢林規則教導孩子「該出手時就出手」。當自己的孩子「吃虧」的時候,他們表現得特別激憤,恨不得能親自幫孩子出馬「搞定」,但是如果是自己的孩子欺負了別人,這樣的家長往往裝聾作啞,甚至混淆是非。我不止一次看到,一些毆打了同學的學生家長在解決問題時,置自己孩子的錯誤於不顧,用成年人的狡詐想方設法轉移視線轉嫁矛盾,甚至指鹿為馬,以達到減輕自己孩子責任的目的。這樣的家長也許自認為很聰明,可是,殊不知他們已經在孩子的心靈中埋下了自私、暴戾的種子,而這種子發芽之後,如果遇到暴力催化、社會不公、青春期逆反、父母離異、學習失利、個人生活失意等影響,很可能長成一個家長和孩子都無法控制的惡魔,而曾經以自己的孩子的「武功」為驕傲的家長,也會遭到這戾氣的惡魔的反噬!

這樣的例子已經太多了:

2000年1月,浙江金華一個17歲的中學生將自己的母親砍死在家中;

2001年,北京一17歲少年為了偷錢上網,竟然將奶奶當場砍死,將爺爺砍成重傷;

2011年4月1日,從日本返滬的顧某在機場因學費問題與母親發生爭執,竟持刀對著母親連刺九刀;

2011年11月,武漢一高中生舉刀砍向父母,母親被砍死,父親身受重傷;

……

這些慘劇的發生,固然與學生沉迷網絡、渲染暴力的媒體作品對孩子的影響以及學生在學校生活的失意有關,但是我想,如果這些孩子心裡還有哪怕一點點對家人的愛,怎麼會揮刀指向自己最親近的人,做出這樣禽獸不如的事情?

保護孩子不受惡的傷害,並不等於就要將暴戾與惡交給孩子。須知惡和善一樣,也是會推己及人的,我們原本希望孩子用來對抗外界之惡的惡,很可能會被孩子用來對付我們,那時候,一切力量都無法挽回這樣的悲劇。

因此,我們一方面要注意保護孩子,不讓他們受到惡的傷害,另一方面,我們也要從小就給孩子一顆愛的種子,讓它在孩子小小的心中生根發芽。

我對天天就是這樣做的,我相信,播下善才能收穫善。而很多善的種子,就埋藏在古典詩詞那些玉石一般明淨的詩句中。比如這首人人都熟悉的《春曉》:

春曉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天天喜歡聽故事,所以我照例把這首詩當作故事講給他聽:

「這首詩名字叫『春曉』,曉就是早晨,所以就是春天早晨的意思。這首詩的作者是唐朝的大詩人孟浩然,他寫了好多好多美麗的詩,以後爸爸還會講更多他的詩給天天聽。不過這首可以說是他最有名的一首了。這首詩講的是什麼呢?

「在一個春天的早晨,孟浩然睡醒了,春天睡覺真是舒服啊,不知不覺天就亮了。這時候,到處聽見小鳥的叫聲,嘰嘰喳喳,熱鬧極了。可是孟浩然卻不高興了,為什麼呢?因為他昨天晚上聽見有颳風下雨的聲音,於是他想啊,刮這麼大的風,下這麼大的雨,那些花兒不知道被風雨吹落了多少啊!」

在給天天講這首詩的時候,我故意問他:「為什麼孟浩然醒來想到的不是別的,而是花兒被打落了呢?」

天天不假思索地回答:「因為花兒被打落了也會疼。」

這句充滿稚氣的回答,讓我想起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話:

「一個心地善良、關心別人的兒童,他能夠在那種初看起來並沒有什麼惡劣行為的地方感覺出不好的事來。」

事實上,兒童的心靈是最明淨的,他們對世界充滿好奇,對生命也充滿了愛,很多小孩子吵著鬧著要父母給自己養寵物,也就是這種對生命的愛的一個表現方式。從這個角度說,每個孩子小的時候都是善良的。可是,很多父母卻由於害怕孩子受到「傷害」,一心想讓孩子心腸「硬」起來,這種可怕的教育方式帶來的可怕的後果,父母往往是最早的承受者。

那麼父母究竟應該怎麼做?有些父母擔心「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拼了老命壓制孩子表現出來的哪怕是一點點善良,加上社會的不安定,於是生怕孩子有「婦人之仁」,一個勁地灌輸他人即地獄的叢林法則。殊不知,父母的這種灌輸,無疑是扼殺了孩子善的天性,而種下惡的種子。被人欺負不是由於善良,而是由於無能,一個內心充滿了善良關愛的人,即使有時候會遇到一些不如意,但是他的善良也終將使他獲得別人的理解和尊重,從而走出低谷。父母應該做的,就是小心觀察孩子內心的善,並且用鼓勵、支持來幫助這棵小小的幼苗慢慢地成長。我相信,沒有天生惡的孩子,每個孩子天生都是善良的。

天天喜歡花草樹木,喜歡一切美的東西,這一點我從來不禁止他。我相信,一個心底充滿了愛的孩子,他會首先將自己的愛呈現給父母。

有時候在家裡,我偶爾咳嗽,天天只要在,總是跑過來一本正經地給我捶背,一邊捶一邊關切地問:「爸爸你好點了沒有?」每次我的回答總是:「好多了,謝謝天天關心爸爸。」有一段時間每天晚上都給天天講故事,可是有一天我感冒了,很難受,於是向天天「請假」:「天天,爸爸感冒了,今天就不講了好嗎?」天天爽快地答應,而且還很關切地問我:「爸爸你吃藥了嗎?一定要記住吃藥哦。」然後再嚴肅地加上一句:「少抽點煙!」我只好忙不迭點頭,表示同意。

在古典詩詞中,對美的消逝的惋歎與遺憾是十分常見的主題,從白居易《大林寺桃花》的「常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到辛棄疾《摸魚兒》的「惜春常怕花開早,更何況落紅無數」,可以說比比皆是。有一次,我就給天天講了李清照的《如夢令》:

如 夢 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

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

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

按照天天的要求,我每次都把詩詞編成故事講給他聽:

「一天晚上,下雨了,而且風刮得很大。前一天晚上,李清照喝了酒,所以早上起來的時候似乎頭還有些暈呢。她的丫鬟走進來,替她捲起了窗簾,李清照就問:咱們的花園怎麼樣了啊?丫鬟回答:小姐,海棠花還和平時一樣呢。李清照不高興了,對丫鬟說:你真粗心!你知道嗎,這麼大的雨,這麼大的風,花園的葉子肯定更漂亮了,可是花一定被打落了不少呢!『綠肥』就是指綠葉有了雨水的滋潤更加綠了,就像胖了一樣;紅瘦就是說花被風雨打落了,就像消瘦了一樣。你還記得嗎,有一首詩說『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天天馬上接過來,「哦,就是,我明白了。」

我相信,天天是真的明白了,因為從詩歌中,天天看到了愛的影子,在生活中,又得到了父母的支持與肯定,於是愛的種子已經悄悄在天天小小的心裡播下了,而且在慢慢發芽長大。不久後發生的一件事讓我堅定了我的判斷,這件事被我記了下來,發在博客裡:

孩童和蝴蝶

牙科診室裡除了我們的檯子之外,還有兩個檯子,上面都有病人,醫生在給他們診治牙病,旁邊是陪同的家屬。我們這個檯子上躺著的是天天,旁邊陪同的是我。這已經是他第三次到這裡來了,原因是齲齒。剛才進門的時候那個上次給他看過病的醫生阿姨一看見他就笑著說:「我們最懂事的孩子來了。是叫夏子儀吧?」天天很老練地說:「我是夏子儀。」我有些佩服這位醫生,居然能夠記住孩子的名字。

天天在檯子上接受治療的時候,我百無聊賴地在診室裡面轉來轉去,天天很乖,不哭不鬧,跟醫生阿姨配合得很好,不需要我再插手,因此,在他治牙的時候,我就已經看見那只蝴蝶了。

準確地說,那其實是一隻蛾子,趴在診室的玻璃窗下面,翅膀微微扇動,也許是想飛出窗外,但是經過了很多次的失敗之後,它已經無力再嘗試了。我的眼光只在它身上停留了一下,就轉到窗外的車水馬龍上去了。

天天治療完,翻身從檯子上起來,我正在跟醫生談他的牙的問題,突然聽見天天像發現新大陸一樣大叫:「爸爸快看!這有只蝴蝶!」

我知道他是看見那只蛾子了,心不在焉地回答了一聲,正在跟我談話的醫生突然轉過頭對天天說:「夏子儀,那上面是有毒的哦!」我轉過頭,看見孩子已經小心地把蛾子放在了手裡,我沒有制止他,因為我知道他要做什麼。「你想做什麼,天天?」「我想讓它飛出去。」我說:「那怎麼辦呢?」

孩子四顧,看見了旁邊一扇打開的窗子,走過去,把手伸出窗外,蛾子也許是累了,沒有動,我過去用手指輕輕地把蛾子推了一下,蛾子飛了。孩子站在窗邊,對著飛走的蛾子揮手。

整個診室的醫生、病人和家屬都在看著這個孩子,看著他跟蛾子告別。等他揮手完了之後,我對他說:「天天,醫生阿姨找你,跟你說怎麼保護牙齒。」

天天聽話地過去了,我聽見一個病人輕輕地說:「這孩子真好玩。」我微笑了一下,我知道,在天天的心裡,這不是玩。

在我所有寫天天的文章裡面,天天最喜歡的就是這篇,有事沒事總要我把博客打開讓他再看一下,有時候還輕輕地朗讀一遍。讀完之後才滿足地離開,讓我幹別的事情。我想,他很清楚爸爸為什麼寫這篇文章,更清楚爸爸愛這樣的天天,讚賞這樣的天天。因此,我相信,他會帶著驕傲和自豪仔細地呵護這顆愛的種子,讓自己的心中有愛,並且將這愛與別人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