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中國最美的語文 > 為什麼是音樂? >

為什麼是音樂?

我一直相信,在生命中有些東西是可以超越時空,伴隨並救贖我們一生的。

曾經看過一部很感人的電影《我的兄弟姐妹》,在電影裡,那幫後來成為孤兒的孩子們的父親,是崔健扮演的。客觀地說,崔健的演技比起他的歌來,不知道差了多少,但是讓我無法忘記的是他在劇中的一句台詞:「生命中有了音樂,便擁有了希望。」

雖然叔本華說音樂與文學聯姻,就像王子與貧兒結婚,但是我的語文課還是要不知深淺地開設這門音樂鑒賞課。因為音樂是人類靈魂的安慰,也是人類心靈的救贖,更是夜幕降臨時心中永遠的期待,或者黎明到來時森林和雀鳥的召喚,或者說,就是生命的召喚。

週一的晚自習,當我站在高一(10)班的講台上開始我們的第一堂音樂鑒賞課的時候,我不知道這些學生們是否清楚這對他們來說意味著什麼。

這些年來,當我看到低質量的音樂充斥我們的社會,當低俗和庸俗帶來的媚俗成為時尚,當淺薄的呻吟和低營養的快餐成為主食並越來越頻繁地使我們罹患精神營養不良的時候,我知道,真正的音樂從來沒有像今天一樣,對這個社會,對我們,顯得如此的重要。

這也是我開設音樂鑒賞課的目的。和給孩子從小播下詩歌的種子一樣,我相信,孩子們的心靈中如果有了美的佔據,那麼,醜惡的東西自然就會退避三舍了。

站在講台上,我給學生們談起我對好的音樂的理解:

什麼樣的音樂是好的音樂?什麼樣的音樂能夠啟迪我們的心智,提升我們的靈魂?可能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見解。儘管我們堅持藝術有高下之分,但是我們也必須承認不同的人的愛好和取向在一定程度上也改變了客觀的藝術的水準。比如某種音樂能夠真正打動我,激勵我乃至昇華我,那麼至少對我自己來說,這就是最好的音樂。所以,我們的音樂鑒賞雖然是以中外古典名曲為主,但是我並不認為只有古典音樂才是真正的音樂。當然,這也並非就將藝術的客觀價值降低到虛無的地步,因為作為一個複雜的藝術門類,音樂包含的技術和藝術內涵仍然是十分豐富的。因此,欣賞也許不需要學習,但是鑒賞必須學習。

音樂的組成主要有三個部分:音高、音色和節奏。音高就是聲音的高低,在鋼琴鍵盤上有黑白鍵,每個鍵就是一個音高,在吉他上有很多品格,每個品格也代表一定的音高。低音渾厚低沉,高音尖銳高亢,重音綿長穩重,不同的音高往往表現了不同的情感和意境,而一首歌曲或者樂曲,也就是由不同音高的音符排列組合而成,說起來也奇妙,12個音階,就構成了人類最重要的聽覺世界。音色就是由於發聲原理不同而形成的聲音的不同種類,鋼琴聲音與吉他聲音是完全不同的,小提琴的樂曲用二胡來演奏很可能會不倫不類,而在所有聲音中,人的聲音可以說是變化最大的,即使都是人,李宇春的聲音跟帕瓦羅蒂的聲音區別就很大。節奏是音符時值長短而帶來的聲音的速度感和一種情緒感,一般說來,快節奏使人興奮緊張,將欣賞者帶入一種興奮狀態;而慢節奏使人放鬆沉醉,抒情性很強,多表達一些比較深沉的感情——當然這也不可一概而論。而在欣賞和鑒賞音樂的時候,要有意識地去捕捉音樂的音高、音色和節奏的變化,去體會音樂的藝術美。

在欣賞古典音樂的時候,還要具備一些基本的音樂常識,比如動機、樂句、主題、變奏,以及相關的音樂類型常識,比如奏鳴曲、協奏曲、室內樂、交響樂、交響詩,同時和我們欣賞中國古典詩歌一樣,還應該對一些主要作曲家的生平和創作背景有一定的認識,如貝多芬、莫扎特、柴可夫斯基、德沃夏克、巴赫等。這些知識,我們將在以後的鑒賞課中適時為大家介紹。

我們的鑒賞,將遵循由易到難,由簡單到複雜的順序,為大家介紹一些中外著名的經典作品。

回到剛才我談到的一個問題,雖然音樂藝術有高下之分,但是我以為,並不是只有古典音樂才是真正「高雅」的。因為音樂的目的在於感染人、打動人、美化人、提升人,所以,如果能夠達到這些目的,至少對自己來說,這就是好的音樂。即使是流行音樂,打動了自己,那麼也就和古典音樂是一個作用了。「今之樂猶古之樂也」。

因此,我們今天的鑒賞不是從古典音樂開始,而是從搖滾開始。

而之所以從搖滾開始,也是有我的私心的。因為搖滾對我來說,就是永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