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有說服力的寫作:駕馭文字的藝術 > 3.3 可利用性法則 >

3.3 可利用性法則

3.3.1 什麼是可利用性法則

假如你在10 000英尺高的一架小飛機上。你正要進行人生首次雙人高空跳傘。飛機艙門已經打開,你的雙腿已懸空並且開始倒計時。你會開始回想跳傘是如何如何安全並且跳傘教練每天都會跳十幾次,如果危險的話教練是不會每天都跳傘的,也許這樣才能平復一下你自己的緊張情緒。然而,你的大腦能做的思考只有一點:降落過程很糟糕。更糟糕的是降落過程還很長。大地迎面撲來的直接感受要比安全相關的統計數字更易利用,因此這種感覺會主導你的思路。這種現象就稱為「可利用性錯誤」。

可利用性法則可以以很多方式出現。先入為主和近因效應都是可利用性法則的兩種體現,也就是說最先獲取的信息或最近看到的信息更容易主導你的思想。駭人聽聞和意想不到的信息也經常被人利用。例如,在上面的例子中。如果你前面的人跳傘失敗了,那麼你還會繼續跳嗎?這一意外既是最近發生的也是駭人聽聞的,因此這一信息定會讓人利用起來,即使從統計學上講這與你的安全並無關聯。

我們自己的經驗通常要比統計數字或他人的經驗更容易被利用,也就是說,我們常常會將這些信息排在可信證據之前。

3.3.2 用好可利用性法則

充分利用「可利用性法則」的方式就是讓信息盡可能地被讀者所利用。這可以通過以下手段來實現:

1.呈現方式。加粗、言之有物的標題、強調框(加框後的關鍵信息可以很好地凸顯出來)、重複信息、小結和簡明的寫作風格都能增加信息的可利用性。

2.出其不意的戰術。用意想不到的有力信息蓋過理性的決策。健康和安全方面的電影就是依賴出其不意的手段表達它們的主旨的,因為觀眾不太可能做令他們自己不便的事情,除非結果是現成可用的。

3.讀者的經歷。個人的經歷通常也是可以利用的現成信息,因此,如果你對讀者有很好的瞭解的話,那麼你就可以通過他們的經歷來強化你自己的觀點。如果你對讀者不夠瞭解,那麼你可以根據通用經驗來推測。例如,幾乎每個人都有過在海邊的美好記憶。如果你想在Milton Keynes城建立一座戲水池,那麼你就應該將海邊的美好記憶和建立戲水池的好處聯繫起來,這樣更有利於你申請報告的批復。畢竟,誰想破壞Milton Keynes居民的這種美好體驗呢?

4.逸聞趣事。即使你不能將信息與讀者的個人經歷聯繫在一起,那麼讀者也會覺得,相比統計數字來說,與他人的經歷聯繫更加容易。好故事更易於被人記住,它比數據更易於回想,即使故事與數據是相互矛盾的,故事的可利用性還是要更強。假設你是安裝防盜報警器的。最新的政府報告顯示,今年的入室盜竊下降了20%。反駁這一證據沒有任何意義,因此你需要做的就是讓顧客更多地利用「入室盜竊的威脅」相關信息。你可以通過當地發生的入室盜竊實例來達到這一效果,尤其要談及年齡相仿且也是類似社會階層(這樣讀者就能更好地將其聯繫起來)的逸聞趣事。如果是暴力犯罪的話(也肯定駭人聽聞),這種逸聞趣事就更易被讀者利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