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回答的藝術 > 隨機應變,把握應答「三點法則」 >

隨機應變,把握應答「三點法則」

楊瀾大學畢業的那一年,正逢央視《正大綜藝》節目招聘主持人,楊瀾進入面試階段,遇到了在當時來說極具挑戰性的問題,考官提出的問題是:「你敢穿三點式嗎?」

楊瀾想回答「不敢」,但她知道,這個問題沒那麼簡單,略作思考,她說出了她的答案:「這不是敢不敢的問題,而是一個得不得體的問題。如果在美國西海岸的浴場上,穿三點式是很正常的事;如果在一個民風淳樸的山村大街上,穿三點式是對那裡人感情的一種褻瀆;如果在浴池裡,穿三點式純屬多餘。」就這樣,楊瀾走進了央視。

面對同一個問題,倘若回答方式不同,就會呈現出不同的效果。案例中,如果楊瀾只是根據問題表面來回答「敢」或「不敢」,恐怕她也就不會通過面試了。我們以「你敢穿三點式嗎」這個問題為例,具體分析一下:

1. 時代背景。這個問題放到現在來說根本算不上刁鑽,但是在當時,這個問題是很敏感的話題,問題設計者也可謂十分大膽。

2. 問題動機。單純從表面上看,這個問題給了「敢」與「不敢」兩個備選答案,顯然,提問者的動機重在考察應聘者應對尖銳問題時的隨機應變能力,而不是真的問其敢不敢。

楊瀾的回答的精彩之處在於,她先是犀利地否定了「敢與不敢」,用自己的觀點將問題替換成「得體與不得體」,然後圍繞著自己替換的問題進行了作答,既陳述了自己的觀點,又表現出了自己的思考能力。

想要讓自己的回答有效,需要堅持以下幾點原則:

1. 真實原則。真實原則很好理解,就是說真話,保持真誠,不能為了表現自己從而說一些虛偽的話,給出不符合事實的答案。

2. 直接原則。回答問題直接明瞭,直接將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不要說一堆大而空的話,引起別人的反感。

3. 具體原則。回答問題要具體,不要帶「大概」「可能」「或許」等字眼,回答過於籠統,會讓人感覺你很不真誠。

4. 適量原則。所謂適量原則就是「點到即止」,回答的話不在於多,而在於精。

想要將問題回答得更精彩,還必須掌握回答的「三點法則」。也就是說,回答別人問題時,最好傳遞給別人三個重要信息,這個數量不多不少,剛好合適,太多別人會遺漏,太少會顯得論據不足。楊瀾正是用「三點法則」回答了「三點式」的問題。例如:

「聽說你一直在上英語口語課,學了多少次?效果怎麼樣?」

回答這個問題,如果用「沒多少次,效果一般」來回答,內容就太空泛了,提問者接收不到任何有用的信息,如果用「三點法則」,列出三個重點信息,回答效果就會完全不同。

「我去過7次,每週2節課,總共要上24節課,目前我已經能和外教簡單交流了!」

任何問題,都可以將「三點法則」運用到回答中。但話說回來,茶壺裡能不能倒出餃子的關鍵,並非取決於茶壺嘴的大小,而是取決於茶壺裡有沒有餃子。如果茶壺裡沒有餃子,茶壺嘴再大,也倒不出餃子來。

思維訓練

假設有一個池塘,裡面有無窮多的水。現有2個容積分別為5升和6升的空桶。請問,如何只用這2個空桶從池塘中取出3升水來?

(答案見附錄2.1.2)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畫龍點睛

發散思維有利於我們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思考問題,有利於我們從多方面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平時,我們要加強自己發散思維的訓練,最簡單的操作方法如:將「大海」「帽子」「白雲」這三個意象通過自己的想像串聯起來,避免做成簡單的連詞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