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回答的藝術 > 積極主動的回答,才能讓溝通更有效 >

積極主動的回答,才能讓溝通更有效

一位長得很健壯的愛爾蘭青年走進了一間辦公室,裡面的軍醫正在對警察候選人進行體檢。軍醫對青年說:「把衣服脫下來。」

青年滿臉疑惑地問道:「您說什麼,先生?」

軍醫重複說道:「把衣服脫光,快一點!」

青年人皺了皺眉,按照軍醫的要求脫了衣服,然後軍醫給他量了胸圍,檢查了脊背後,命令道:「跳過這根橫桿。」青年人照著做了,雖然動作還好,結果卻摔了個仰八叉。

軍醫又命令道:「雙膝併攏,兩手觸地。」青年人按要求又做了,因失去平衡,跌倒在地上。等他爬起來,軍醫接著命令道:「在這冷水池裡跳躍5分鐘。」

「這太滑稽了。」青年人嘟囔著,還是照做了。

「現在繞著房子跑10圈,我要檢查你的心臟和呼吸。」

青年人終於忍不住,氣惱地說:「我拒絕,我寧願一輩子不結婚!」

軍醫聽後,疑惑地問:「你是什麼意思?」

青年人說:「是的,就是一輩子不結婚了!辦個結婚手續,竟然有這麼多麻煩!」

軍醫恍然大悟,笑著對他說:「可憐的年輕人,你走錯辦公室了!」

為什麼我們要提問?為什麼我們要回答別人的問題?回答這兩個問題之前,我們必須先弄清楚,回答是人類語言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彼此之間溝通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一問一答之間,既是溝通的橋樑,又是溝通的過程,積極有效的回答也是保證溝通更加融洽的前提和基礎。

以上面的故事為例,如果雙方有一個有效的溝通,就不會發生這樣的誤會了。這種有效的溝通,通過簡單的一問一答就能完成,例如:

青年人問:「這裡是婚檢辦公室嗎?」

軍醫回答:「抱歉,這裡不是,你走錯辦公室了!」

或者:

軍醫問:「你是來體檢的警察候選人嗎?」

青年人回答:「抱歉,不是,我是來做婚檢的。」

這種正面的問答就是一種有效的溝通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們對一個人打招呼:「×××,吃飯了嗎?」對方沒有回應,或消極回應,我們心裡自然會感到不舒服,甚至會想對方是不是對自己有意見,或者檢討自己是不是哪件事得罪了他,等等。在這種消極情緒的影響下,雙方很難繼續交流,反之,如果對方回應積極,雙方很可能就會繼續聊下去。

那麼,我們怎樣積極回應別人的問題呢?舉個簡單的例子:小李升職加薪了,他回到家後,興高采烈地將這個消息告訴了妻子。試想,妻子會有怎樣的回應?

1. 積極主動。「真的嗎?太棒了,我為你驕傲!我們應該慶祝一下。」(非語言反應包括微笑、擁抱、親吻等。)

2. 被動回話。「這是個不錯的消息,其實你早就該升職了。」

3. 消極回話。「升職了意味著回家時間會更少吧?看把你高興的。」

4. 消極被動。「晚飯吃什麼?」(完全當小李沒有說過這件事。)

我們更喜歡哪種回應方式呢?毫無疑問,積極主動的回話是最令人愉悅的。因此,在應答時,我們要盡量採用積極主動的態度,這樣才能讓雙方在融洽的氛圍中保持更好的溝通。當然,溝通的對象不僅限於夫妻,還可以是同事、鄰居、朋友,等等。想必,沒人喜歡「哦」「呵呵」等這類回應方式,因此,我們平時要多注意細節,不要讓自己成為只會用「哦」來回應的人。

當然,回答問題之前,我們還是要弄清楚提問者的真正目的,不能盲目地積極,否則就中了提問者的圈套。

一艘船在航行時遇到了風暴,船艙破損,船體進水,正在下沉。船長在風暴中大聲問:「誰會祈禱?」船上一名神父自告奮勇地回答:「我會。」船長說:「那好,你祈禱吧!我們其餘人都套上救生圈,因為正巧差一個救生圈。」

思維訓練

偵察員要到河對岸執行任務,從橋的一頭到另一頭需用5分鐘。對面橋頭那裡敵人的哨兵看得很緊,只要看見橋上有人,就會馬上叫他回去,絕對不允許他繼續向前走。偵察員必須利用敵人的哨兵換崗的間隙走過河去,而敵哨兵換崗的間隙僅有3分鐘。請問,偵察員怎樣才能順利過河完成任務?

(答案見附錄1.5.1)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畫龍點睛

回答時別吝嗇你的讚美,沒有人會拒絕讚美的話,假如單位一位女同事對你說:「看,這身衣服怎麼樣?我昨天新買的!」你回答:「這身衣服和你的身材很搭啊,穿出來的效果真是太漂亮了,花了多少錢?」還是回答:「湊合吧,還不錯。」相信大多數人都會喜歡前一句的回答。因為前一句回答一定會讓對方很開心,讓對方更願意與你交流,所以,如果帶著欣賞的目光去回答別人的問題,就會讓你變得更加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