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回答的藝術 > 很多問題,答案不具備唯一性 >

很多問題,答案不具備唯一性

一位父親送兒子去寄宿學校,父親對老師說:「如果這孩子不守規矩,您就用鞭子好好教訓他吧。如果他和您鬧彆扭,就請告訴我,我要親自揍他。他每星期會得到一些零用錢,如果他多花了,請告訴我,我就一分錢也不給他了。」

父親的一番話聽起來很粗暴,但真正效果卻是讓老師對孩子產生了強烈的憐愛,當這位父親冷冷地對他兒子說:「再見!」孩子戰戰兢兢地回答「父親,再見」時,老師就會覺得自己如果再對孩子不好的話,就太不近人情了。

許多問題的答案並不具備唯一性,尤其是開放性問題,對一個人的知識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要求很高。同一個問題,在不同人的眼中有不同的看法,也會表達出不同的觀點,給出的答案也就不可能相同。

此類問題也就沒有所謂真正意義上的正確與否,但是卻有回答問題的質量的高低之分。例如,上面故事中父親的做法,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故事中的父親採用了先入為主的思想,讓老師產生憐愛之情,用這種辦法解決了「兒子到學校如果受欺負怎麼辦」的問題。也有人認為,父親的做法欠妥,依據是「自己都不尊重自己的孩子,誰還會尊重你的孩子呢」。正確的做法是,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真正做到讓老師喜愛,讓同學喜愛,而不是通過營造「可憐」來贏得同情。

假如你是一個老師,你看到一個同學正在追打另一個同學,你會怎樣解決這樣的問題?如果用慣性思維來思考,不外乎批評教育、警告處罰等,讓我們來看看陶行知先生是怎樣處理這類問題的。

有一次,陶行知看到一個男同學正在用泥塊砸另一個同學,當即制止,並要求打人的同學放學後去校長辦公室。放學後,這個同學戰戰兢兢地來到校長辦公室,等待接受批評,沒想到陶行知掏出一塊糖遞給他說:「這是給你的,因為你按時來到這兒,而我卻遲到了。」

接著,陶行知又給了他一塊糖,說:「這塊糖也是獎給你的,因為我不讓你用泥塊砸人的時候,你立即住手了,這說明你尊重我,我應該獎勵你。」然後,陶行知又給了這個同學第三塊糖,說:「我調查過了,你用泥塊砸同學,是因為他欺負女生,你砸他說明你很正直善良,敢於和壞人做鬥爭,我應該獎勵你。」

這個同學感動得流了淚,並後悔地說:「陶校長,你打我兩下吧,我錯了,我砸的不是壞人,是我自己的同學啊!」陶行知滿意地掏出了第四塊糖,說:「因為你正確地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我再獎勵你一塊糖,我的糖用完了,我們的談話也該結束了。」

回答沒有標準答案的開放性問題,就要求回答者能夠正確地理解問題,從多個角度去思考答案,並表達出來,正因為如此,此類問題的回答效率通常都非常低。例如:「你今天都做了哪些事?」「你業績這麼好,能不能給我提點建議?」此類問題的答案對回答此類問題借鑒意義不大,想要給出高質量的回答,還是要在思維方式上下功夫,比如做好以下幾點:

1. 多注意細節,分析隱藏在問題背後的動機,找出能夠證明自己觀點的事實,提高回答問題的可信度。

2. 回答要簡潔有力,思維上盡量具備創新、活力等因素,避開自己的弱項,如果沒有十成把握,就不要輕易以弱示人。

3. 回答時要彰顯個性,同時還要把握好尺度,不能過分吹噓,也不能過分謙虛,答案不能過於平庸,如果答案與其他人的回答沒什麼兩樣,就很難贏得關注。

4. 除了要注意回答問題的方式和技巧外,回答問題的語氣也很重要。人們對於那些能夠流利回答相似問題的人,會給予更高的評價。直接回答問題,還回答得結結巴巴,就很難贏得別人的好感,即便他的回答很獨特。

思維訓練

小美買了一條漂亮的裙子,她的同學都沒有見過這條裙子,於是大家就很好奇。小紅說:「你買的裙子不會是紅色的。」小彩說:「你買的裙子不是黃色的就是黑色的。」小玲說:「你買的裙子一定是黑色的。」這三個人的看法至少有一種是正確的,至少有一種是錯誤的。請問,小美的裙子到底是什麼顏色的?

(答案見附錄1.3.3)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畫龍點睛

回答問題時,離不開對問題或行為進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礎上回答,這樣的回答才能有依據、有說服力。通常,分析不外乎從問題表面和問題實質兩方面入手,可以單獨運用,也可以結合起來運用。道理和依據源於我們的邏輯分析,源於我們的細心觀察和推理,因此,透過一些複雜的現象,我們要有一雙善於發現問題的眼睛和善於傾聽的耳朵,按照邏輯一步步分析問題,這樣才能獲得真知灼見,進而給出令人無法辯駁的答案。